今日話題:孩子7歲了,該讓他自己洗碗嗎?
案例:
康康7歲了,男孩。像其他孩子一樣,三四歲上幼兒園,在幼兒園的時候,也是拿著小碗去打飯,之後自己洗碗。但在家裡他就是不願意洗碗,爸媽說了好多次也沒說動。
關於洗碗的事情,夫妻兩個非常堅持,一定要自己洗。
為了幫助康康洗碗,康康媽認真地教孩子怎樣用洗潔精,怎樣開水龍頭,怎樣用抹布洗。但是康康並沒有興趣。每次去洗碗的時候都只是簡單地開一下水龍頭,用水衝一下碗,然後就放旁邊。康康媽看不過去,就會再去洗第二遍。
都說不會做家務的孩子將來獨立性差,未來發展也不會很好。
怎樣才能說服孩子洗碗呢?
人魚媽媽說——
哈佛大學學者做過的一項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顯示: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做家務的孩子,連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低。
事實證明:做家務的孩子,將來整體發展會更穩定些。
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但是,家務並不僅僅有洗碗。
有很多人確實不愛洗碗,但是他們可能愛做飯、愛掃地、愛整理衣物。如果你家孩子特別排斥洗碗,個人建議,並不需要特別強烈地去逼迫他洗碗,你可以用其他方式來鼓勵他,比如說獎勵他半天遊玩、獎勵他某個禮物等,但不太建議,因為孩子不洗碗而去打罵孩子,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更加排斥洗碗這件事。
任何事情沒有絕對的正確,即使是哈佛大學做出的研究也不能代表一切,在家庭教育中,洗碗只是很小一部分,重要的是,家長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比如,孩子玩過的玩儘量要自己收拾,吃飯的時候儘量讓孩子自己吃,做作業的時候讓孩子自己做,買衣服的時候他可以買他自己喜歡的衣服,家庭出行的時候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讓孩子明白,他是一個獨立的人,並且要承擔相應的後果,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舉個例子:
為了讓孩子的作業看上去優秀,很多家長都會幫孩子檢查作業,甚至有些作文題、畫畫題,家長自己都是摩拳擦掌上陣的,當孩子作業受批評時,他會指責父母沒有做好;
為了能讓孩子上學不遲到,很多家長早早地起來,幫孩子穿衣服、放好牙膏、孩子吃飯慢甚至主動幫孩子餵飯、幫孩子穿鞋,結果孩子還是會磨蹭,如果遲到了,他仍然會怪父母。
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
哈佛這個研究本無可厚非,但是把這樣的研究單單落實到必須要讓一個7歲的孩子每頓飯都洗碗上面,略顯得牽強了,不如從整體的家庭教育上去著手,從多個方面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可能更有效。
如果您在家庭教育方面遇到什麼問題,歡迎留言,我會一一進行解答。
我是人魚媽媽,80後媽媽,文學碩士,專注分享家庭教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