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孩子人緣差,幼兒園孩子都不喜歡和他玩!家長發愁該怎麼辦

2020-12-24 小花寫教育

自從孩子背上小書包上了幼兒園,父母就開始擔心,孩子吃不飽睡不好;哭了沒人哄,受委屈了沒人管,可最擔心的就是能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處!

校園,老師,同學都是陌生的,二三十個孩子在一個教室裡學習、遊戲;在一個屋子裡睡覺、吃飯,雖然都在一起,可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脾氣和從家裡養成的習慣。孩子會不會愉快地相處,對幾歲的小孩子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向來複雜,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小小的幼兒園也不例外。有心理學家說:「孩子在進入小學甚至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進入社會了」。剛進入幼兒園,小孩子們都很新鮮好奇,也是同樣的陌生。過了一段時間,有的孩子和老師相處不錯,和同學也能玩在一起。可有的孩子,今天和百百鬧彆扭了,明天又和菜菜生氣了,老師家長又著急又擔心!

在幼兒園小朋友最不喜歡和這幾種類型的孩子一起玩。孩子還小,教育正當時,家長可不要錯過,也要多些耐心才行!

活動課上,小朋友們擠在一起玩兒玩具、做遊戲,女孩在們扎在一堆說她們的小秘密,只有軒軒是一個人。他站在一邊默默看了一會兒走過去搭訕,可是沒有人願和他玩兒,都不帶他。這些老師看在眼裡,軒軒難過,老師也心疼!

下了課,老師私下問了同學們才知道:「老師,軒軒總是用我們的彩筆,他自己的都不用」;「有時候還不還,別人都要了還不給」;「他的從來都不給我們用」……小朋友們很簡單,你總佔便宜,我們就不跟你玩了!

佔便宜的習慣,絕大部分和家庭教育有關!孩子在最初都是模仿學習,家長平時有這樣的行為和言談,小孩子自然是學習在心!

還有的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佔了便宜還沾沾自喜到處炫耀,敲鑼打鼓說給七大姑八大姨聽。這只會讓孩子覺得佔點便宜沒什麼不對,覺得這是父母對自己莫大地表揚!豈不知父母的言行助長了孩子的惡習!

怎麼辦?

最重要的就是家長要以身作則,只有父母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如果實在喜歡,可以用自己的東西和其他小朋友換,而不是據為己有。

告狀應該說每個小朋友都做過,小孩子的眼裡容不得沙子,規則就是規則,老師說的就要做到:「老師,他撒飯粒了」!「老師,他還睜著眼睛呢」!「老師,他剛才扔玩具了」!……

這些「小狀」都不可避免也正常。其實,孩子都很聰明。有的孩子會利用自己的年齡,還有大人對他們的好感,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為了甩鍋,還有的小朋友自己做錯了事怕批評,就先去老師那裡告別人的狀,小心思就是:「老師,我說出了別人,你就發現不了我了吧」?哎呦,小娃娃,這是聲東擊西,轉移視線啊!

有的孩子緊盯著其他小朋友的「不好」,只要「有風吹草動」立馬報告,不分場合和地點一「吐為快」。這樣為了告狀而告狀,時間長了,同學們都不願意和他玩兒了!

我們的教育自然不主張:「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大家庭無法也不能做到,置身事外,高高掛起!告狀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也不是目的!

怎麼辦?

家長平時在家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別人要做出正面的評價,引導孩子發現別人的優點。有位媽媽做得非常好,孩子上幼兒園後,她要求孩子每天都要帶一個同學的優點回家,並且說給媽媽聽。這優點可以是同學說的一句有意思的話;別人想到了自己沒想到的;同學和其他人的互動;還可以是自己不擅長的同學卻做得很好的……時間長了,優點就變成了自己的了,眼睛也不會總盯著別人的「缺點」了。「媽媽,今天杜杜又把玩具扔到教室外面了」!當聽到孩子和你說起學校的事,父母不要直奉獻耳朵做聽眾,還要引導孩子認識到什麼是對的:「是嗎?扔玩具可真不好!那應該怎麼做呢」?「不想玩兒了,要放到原來的地方」!和孩子經常進行這樣的對話,孩子自然知道怎麼做是對的!

許多人在成年後依然記得被別人起外號的那種「羞辱感」。

達達很調皮,這天就把月月惹哭了。月月姓「曹」,身材有些胖。月月剛進教室,達達就大聲喊:「曹肥,曹肥,屁股大腰也肥,就是一個大地雷」……月月紅著臉,「哇」地一聲哭了了。還給一個眼睛比較小的同學叫「魚泡眼」;叫一個正在矯正牙齒的同學叫「黃齙牙」……

我們小時候都有外號,有的是善意的,有的則是帶有惡意和羞辱。時間長了,同學們也就敬而遠之。起外號的人嘴巴是痛快了,心裡是高興了,可是「被受傷害」的人一直要承受外號帶給她的痛苦。時間長了,同學們也就敬而遠之了。

怎麼辦

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給別人起外號的情況,要及時制止和引導,讓他換位想想,如果是自己又是什麼樣的心情。孩子第一次給起外號大部分是因為好奇,如果家長不阻止的話,就會越來越招人煩。這些都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所要經歷的,孩孩子的教育愛更需要父母的耐心,發現問題急躁不得!

高興你的停留!此時:祝你,快樂!

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侵刪!

相關焦點

  • 孩子有「幼兒園恐懼症」?家長學會這3招,輕鬆緩解孩子哭鬧
    娃跟娃圍著滑滑梯一起玩,大人坐著在旁邊聊天,討論著:這都快6月份了,半年過去了,也該開學了吧。有個家長說:別提開學了,我家娃在家玩瘋了,前兩天跟她說要準備上幼兒園了,可以見到小朋友了,立馬就哭了,我們這是上的中班,之前上小班的時候,鬧過一次,好不容易適應了,不鬧了,這回一休假,「一切回到解放前」,估計下次開學又得要哭鬧好久才適應,晚上還會突然哭醒,愁!
  • 孩子3歲該不該上幼兒園?資深幼師的觀點,讓家長們恍然大悟
    通常在孩子三歲的時候,父母們便會把小傢伙送到幼兒園去,自此孩子學齡前階段的早期教育便開始了。不過雖然孩子三歲時可以上幼兒園,但是這並不是強制的,也就是說父母們可以選擇在此時安排孩子入園,也可以選擇讓孩子待在家由父母看管。那麼,家長們究竟怎樣選擇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呢?
  • 孩子在幼兒園「暴飲暴食」,聽完家長的話,老師們都驚呆了
    前言:在入園之前,家長會鍛鍊孩子獨自吃飯和穿衣的本領。入園之後,孩子一日三餐都會在學校解決,必須要掌握這樣生活技能,才能在幼兒園自力更生。不過很多小孩有挑食的習慣,這一點令家長特別發愁。都說「小胖子」睡覺喜歡張著嘴,或者是很大聲的打呼嚕,這是身體不健康發出的信號。4、影響體育鍛鍊在最應該活動的年齡,孩子卻因為變胖,影響了整體的鍛鍊。從幼兒園開始,小朋友每天都需要堅持做一些體育鍛鍊,就是希望孩子通過鍛鍊,然後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 3歲孩子上幼兒園,不喜歡和小朋友玩,三個維度解決兒童社交障礙
    【嬰語說】:3歲已經上幼兒園的孩子,不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可能是由於環境不適應,或是性格內向,也有可能是缺乏社交溝通能力等,父母們應該分析自家孩子的具體情況,從環境、性格、溝通能力三個維度,來解決孩子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問題。
  • 幼兒園老師「最討厭」的3種孩子,嘴上不說,心裡卻很煩
    因為他家孩子膽子特別小,平時不愛接觸其他小朋友,朋友害怕寶寶在幼兒園裡面吃不飽、睡不好,擔憂孩子在幼兒園裡被人欺負,詢問我到底該怎麼辦。我有個朋友是幼兒園老師,她曾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幼兒園老師最討厭這3種孩子,嘴上不說,心裡卻很煩。」
  • 李玫瑾:孩子「人緣好」,困難時有人幫他!社交能力從3歲起培養
    不管學習好的、學習差的,不管聽話懂事的,還是調皮搗蛋的,都能和他玩到一起。這些孩子的表現,俗話說就是「人緣好」,專業一點說就是「社交能力強、情商高」。李玫瑾教授說過:好人緣,在危難的時候就會有人幫他。你要是到什麼地方去,你打一個電話,就能在這找一個朋友,在這落腳。意思就是,走遍天下都不怕。真是這樣,人緣好的同學,每次到一個地方,就有同學張羅吃飯,當地同學只要有時間都去參加。遇到問題向同學求助,也能迅速得到回應。在群裡說一句話,就有很多人接話。而那些人緣不夠好的同學,就很少有同學響應。
  • 孩子總是賴床怎麼辦?家長學14個妙招巧應對
    網友困惑:每天早上為孩子起床發愁家中有娃3歲半,屬於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主。
  • 孩子上幼兒園不適應?做好這幾點讓孩子輕鬆上幼兒園
    老師把孩子接進去之後,不管孩子怎麼哭鬧,家長都要狠心離開,不要給孩子形成依賴的習慣,相信老師會有辦法把孩子哄好的,這點家長們不必擔心。2、適當獎勵孩子接孩子時,跟老師了解一下這一天的情況如何,如果第一天孩子表現好,沒怎麼哭,家長要可以適當地獎勵一下,並鼓勵孩子明天再接再厲。
  • 孩子7歲了,該讓他自己洗碗嗎?孩子就是不洗怎麼辦?
    今日話題:孩子7歲了,該讓他自己洗碗嗎? 案例:康康7歲了,男孩。像其他孩子一樣,三四歲上幼兒園,在幼兒園的時候,也是拿著小碗去打飯,之後自己洗碗。但在家裡他就是不願意洗碗,爸媽說了好多次也沒說動。關於洗碗的事情,夫妻兩個非常堅持,一定要自己洗。
  • 期末了,孩子卻突然不想上學!家長該怎麼辦?心理老師支招
    最近經常有家長諮詢孩子不想上學的問題,其中一位家長是這樣說的: 兒子佳佳7歲半,剛上一年級,成績中上水平。最近一個月一直哭鬧,不想去上學,說時間太長了、害怕。這都期末了,現在有什麼好怕的?
  • 孩子半夜「發燒」怎麼辦?這3種方法很多人都不了解,家長要知道
    現在家中有孩子的,大人最擔憂的就是孩子生病了。當孩子生病後家長會很著急,因孩子還小身體成長是很重要的。這使得家長都不願意看到孩子生病,特別是孩子發燒。對於一些年輕父母,因為本身沒有過多的經驗,看到孩子發燒更是著急。有些孩子半夜發燒,全家的人都很著急,但是有些做法卻不一定是對的。
  • 幼兒園的孩子說「我不想去上學」父母怎樣與孩子溝通?試試這幾點
    一方面覺得孩子哭鬧實在心疼,另一方面又為教育問題發愁,那麼面對這個問題,我們作為家長的該怎麼辦呢?其實對於寶寶而言,去幼兒園意味著一個新的階段的開始,這極具挑戰,遠離熟悉的環境,面對新的生活方式,小朋友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緒。
  • 乖寶寶變身「小惡魔」,對付敏感期、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一個80後寶媽,家有女寶一枚,喜歡讀書寫作,喜歡分享備孕、孕期、育兒知識,喜歡我的文可以關注我哦!導語:孩子在上幼兒園的階段,也正是敏感期、叛逆期發揮的極致的階段,如果不好好的調教,可能會助長他的脾氣,但是說他又不聽,家長該怎麼辦呢?
  • 多地取消學前班,家長:孩子幼兒園畢業,不到年齡上小學怎麼辦?
    1、學前班並不符合兒童成長規律人在每一個階段都有應該做的事,過早奔向下一階段有悖於人的發展規律,國家限制入學年齡則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家長應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他們接觸周圍環境的權利,而不是讓其「一心只讀聖賢書」。
  • 幼兒園老師真心喜歡的3類家長,孩子也會受到「優待」,有你嗎
    有很多人說,幼兒園老師是「費力不討好」的工作,盡心盡力做,卻依然得不到家長的認可,不過,有這3類家長,幼兒園老師是真心喜歡,因此還會格外「優待」孩子,下面一起來看看是哪些家長?你是其中的家長嗎?幼兒園老師真心喜歡的三類家長1.
  • 來自這3種家庭的孩子,上幼兒園一般不會哭,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來自這3種家庭的孩子,上幼兒園一般不會哭,你家孩子是這樣嗎小時候聽到自己要背著書包上幼兒園,心中總是萬般期待,想像著班級裡陌生而又熱情的面孔,以及年輕貌美的老師,恨不得在幼兒園"安營紮寨"。除此之外,那些上幼兒園不哭鬧的孩子,多數出自這3種家庭。1、 人多熱鬧的家庭如果孩子生活的家庭成員較多,除了父母之外,還有哥哥姐姐或是爺爺奶奶,孩子的性格大都比較活潑外向。
  • 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3種家庭,你家娃在其中嗎
    所以每當開園的時候,我們就能發現,幼兒園門口總是擠滿了家長、孩子和老師,上演著一幕幕「生離死別」—孩子哭鬧著要回家,但是往往在現場也會有少數孩子不哭不鬧,自然自在,面帶笑容地走進幼兒園。那為什麼有的孩子哭,有的孩子笑?其實這種差異大部分是來自於家庭教育的差異。
  • 幼兒園也復學了,還在糾結孩子要不要上學的家長們,可以這樣準備
    而且在家光知道玩,什麼知識也不學,養成了很多壞習慣。家長也要上班,即便有老人幫忙看孩子,孩子在家也不聽話,還不如開學後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既能多學一點知識,家長還跟著省心。2.不送孩子上幼兒園畢竟現在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孩子年齡又這麼小,安全防範意識比較差。
  • 孩子頂嘴,說髒話,家長該怎麼辦!
    這位媽媽的兒子,今年上了幼兒園了,大半個學期過去了,她卻發現兒子變了,他開始回家後,就和媽媽頂嘴,並且還時不時冒出幾句髒話來,這讓這位媽媽很擔心,兒子怎麼變成這樣了呢?是不是幼兒園裡面出現了什麼問題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孩子頂嘴,說髒話,家長應該怎麼辦的問題。
  • 自家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欺負、被親戚家孩子欺負時,家長該怎麼辦?
    「寶寶被幼兒園同學欺負,家長應該怎麼做?」「寶寶被別人打了,家長該不該讓孩子打回去?」「親戚家孩子老是打我家孩子,家長該怎麼辦才能不傷和氣?」最近逛頭條,看到很多網友都在討論這樣的話題。網友的回答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1、教育孩子「不怕事也不惹事」類,別人打你,你可以打回來,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2、教育孩子離打人的孩子遠一點,儘量躲著他;3、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查看受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