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戰期間,數量眾多的猶太難民都逃去哪了
二戰時期,希特勒認為純種雅利安人是這世界上最高貴最美麗最強壯的民族,與之相對的,猶太血統則會玷汙純種雅利安人的高貴。為了「淨化血統」,納粹決定清除所有猶太人,對於納粹人來說,這是一門科學——「優生學」。
-
這裡有猶太難民在上海的珍貴記憶|在歷史的現場
位於虹口區長陽路62號的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經過近三年的改擴建今天以全新的面貌亮相在這裡你能看到3萬難民怎麼逃到上海的這些猶太難民在上海的生活這是猶太難民伊芙琳·派克·魯賓近年重返上海,在猶太難民紀念館回憶逃難史時的口述感言。1938年11月9號的晚上,在納粹黨的策動下,德國各地的蓋世太保、黨衛軍走上街頭,對猶太人的住所、商店和教堂進行瘋狂地打砸搶燒。
-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全新亮相:今日起向公眾開放,實行預約制
12月8日,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舉行新館開館活動,並自當天起向公眾開放。上海猶太難民史料研究中心也於8日同時揭牌。以色列駐滬總領事:宣傳包容和友愛的最好課程為紀念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接納和保護猶太難民的這段歷史,2007年,虹口區以摩西會堂舊址為核心建立了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
1945年虹口區猶太人照片:為躲避希特勒的殘殺,上海是他們的避難所
二戰期間,德軍大肆迫害猶太人,懾於納粹的淫威,歐洲多國拒收猶太難民。而在此刻,中國的上海向猶太難民們敞開了大門。為躲避希特勒的殘殺,上海是猶太人的避難所。
-
新書|《倖存者之歌》英文版出版,其實是一個關於上海的故事
上海曾是猶太民族的「諾亞方舟」。當年,數萬名為逃離納粹屠殺和迫害的猶太難民從歐洲來到此地,上海,以其包容和博愛向這個身處苦難的民族張開懷抱。8月17日,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倖存者之歌》(英文版)在上海書展首發。書中小說根據好萊塢製片人邁克·麥德沃父母大衛與朵拉在上海的真實經歷為藍本而創作,描繪了二戰期間,來上海避難的歐洲猶太難民的生命畫卷:無論命運如何艱難,他們在困苦中依然綻放著愛情、夢想和信仰之花。
-
美國前財政部部長回憶:一名猶太難民的上海歲月
很快,我們想到那些留在歐洲的猶太人的命運,也想到我們離開上海的可能性。當然,所有的大門都會向我們打開,我們這樣勸慰自己。但是,現實很陰沉。歐洲猶太人死亡的消息迅速傳來;而找到願意接受我們的國家則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不足為奇的是,上海的生還者(以及後來的歷史學家)一直在問:日本對於來自德國的猶太難民另眼相看,其中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
「薩隆」上海!在滬猶太人與各界人士共敘患難之情
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等主辦,「來自上海和猶太人的問候」聯誼活動拉開帷幕,在滬猶太人代表與上海各界人士一起共敘友誼,展望未來。圖說:中外來賓共敘友誼歡聚一堂。李一能 攝數月前,當新冠疫情突襲中國,在滬猶太人士積極開展行動,在全球募集物資,支援中國抗擊疫情,可謂患難見真情。
-
《倖存者之歌》紀錄片開拍,重現猶太民族在上海的生命圖卷
《倖存者之歌》片花 本文圖片視頻由作者貝拉提供(02:53)還原二戰烽火下的上海真實生活在貝拉筆下,《倖存者之歌》是基於好萊塢傳奇製片人邁克·麥德沃父母親在二戰烽火下的上海真實生活為藍本而創作的長篇小說;在十裡洋場演繹生死悲歌,被稱為上海版「亂世佳人」。
-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倖存者之歌》(英文版)首發
上海曾是猶太民族的「諾亞方舟」。當年,數萬名為逃離納粹屠殺和迫害的猶太難民從歐洲來到此地,上海這座城市以其包容和博愛向一個深處苦難的民族張開了溫暖的懷抱。歷史將兩個古老的民族聯接在中國這片土地之上,他們友好相處,患難與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也成就了兩個民族間的一段佳話。
-
上海又一歷史街區走紅,曾是監獄的代名詞,80年前卻是猶太人的諾亞...
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區,有別於同處舊時租界其他風貌區的最大特色就是——這裡仍較好保存著猶太人居住時的風貌,是中國境內唯一一個能夠反映二戰時期猶太難民生活的歷史遺蹟。 摩西會堂是保存較完整的一所猶太人教堂,是上海猶太難民的主要宗教活動場所,猶太青年組織也曾將總部設在摩西會堂內。今天,這裡已經成為整個上海關於猶太難民歷史和實物資料最為齊全的地方。
-
在二戰期間,400000歐洲人逃亡中東當起難民
一般而言,只有中東難民逃離歐洲的情況,逃離中東的歐洲難民實屬罕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入侵東歐南歐,導致大量平民逃離家園,尋求生存。一座四萬人的難民營,解決日常的食物是個大問題。英國的難民營在最艱難的時刻只能提供英國軍隊一半的糧食,這已經是相當艱難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46年中東營地撤銷,40,000歐洲人返回祖國。
-
猶太藝術家大衛·布魯赫作品回歸上海
> 猶太藝術家大衛·布魯赫之子迪恩·布魯赫醫生攜家人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合影。 湯彥俊 攝 中新網上海12月29日電 (湯彥俊)12月29日,猶太藝術家大衛·布魯赫之子迪恩·布魯赫醫生攜家人從美國紐約來到上海,親自將父親遺留的一批珍貴作品贈予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做永久收藏陳列。32件贈品,包括21件紙質作品,3件大衛·布魯赫生前的作畫工具,8件木質作品,展示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老上海的民俗風情。
-
張生:死神面前的不平等——南京大屠殺期間難民的內部分層
南京大屠殺期間,中國難民失去了中國政府保護,面對屠殺、強姦和搶劫,只有少量歐美人士可以依賴,南京國際安全區最多時收容了約25萬中國難民。而日軍在「屠殺令」存在的前提下,其犯罪是普遍而蓄意的。所以就整體而言,中國難民都是日軍製造的浩劫的受害者,無論貧富貴賤。
-
漢斯·米勒之妻日籍八路軍中村京子在滬尋訪德國婆婆舊居
蔣迪雯 攝 站在全新開放的猶太難民紀念館內,一位白髮蒼蒼的日籍老人看到國際共產主義戰士傅萊的照片很激動:「我認識他!」這位老人就是86歲的中村京子,曾經的八路軍。 昨天上午,中村京子攜帶女兒、女婿專程來到虹口,尋訪她丈夫漢斯·米勒的母親——德國人亨麗埃特上世紀四十年代居住在虹口的老房子。
-
伏屍海灘小難民叔叔一家抵達加拿大,其父赴伊為難民孤兒服務
伏屍海灘小難民叔叔一家抵達加拿大,其父赴伊為難民孤兒服務 澎湃新聞記者 莊曉丹 2015-12-29 09:30 來源:澎湃新聞
-
敘利亞境內外難民數一度超過1200萬 難民問題淪為「政治工具」
央視網消息:敘利亞自2011年爆發內戰以來,隨著戰事的加劇和不斷升級,大量敘利亞民眾被迫逃離家園躲避戰火,敘利亞境內外難民總數一度超過1200萬,超過了敘利亞總人口的一半。就算處於安全地帶的敘利亞人也無法忍受現狀,紛紛踏上「偷渡之路」,避難歐洲。敘利亞動蕩局勢下,以教派或民族名義實施的暴力行動和恐怖襲擊層出不窮。長年的戰亂使得敘利亞大部分地區成為了權力真空地帶,極端組織等恐怖組織趁亂興起、迅速壯大,不僅實施極端暴力行動和恐襲,還不斷擴張地盤,甚至建立統治並實施行政管轄。
-
公祭日︱張生:死神面前的不平等——南京大屠殺期間難民的內部分層
文丨張生 南京大屠殺期間,中國難民失去了中國政府保護,面對屠殺、強姦和搶劫,只有少量歐美人士可以依賴,南京國際安全區最多時收容了約25萬中國難民。而日軍在「屠殺令」存在的前提下,其犯罪是普遍而蓄意的。
-
敘利亞3歲難民「沉睡」海灘的悲劇,讓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
從英法隧道徒步偷渡客,到動輒數百難民死亡的沉船事故,再到被衝上海灘的小艾蘭,歐洲的難民危機已持續數月,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演變成「二戰後最嚴重的移民危機」。面對悲劇不再「沉睡」的歐盟9月5日,奧地利總理法伊曼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磋商後表示,鑑於情況緊急,兩國將再度大開國門,迎接從匈牙利來的數千為避難而精疲力竭的敘利亞難民。當天凌晨,數輛滿載難民的大巴離開匈牙利布達佩斯東火車站駛往奧地利、德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