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閻王見到李世民要行禮,為何李淵卻流落地府街頭?

2021-01-19 騰訊網

《西遊記》作為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它雖然是神話故事,裡面的人物很多都是妖魔鬼怪、神仙、佛祖,但是它畢竟是以唐朝時期玄奘西行的故事為背景,裡面多少會涉及一些真實的歷史人物,比如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李世民。據《西遊記》記載,唐玄奘西行求取真經的故事便發生在李世民時期。

李世民與涇河龍王有過一段恩怨,龍王因李世民沒能及時趕來救自己,從而心懷怨恨,施起妖術就潛入皇宮取了李世民的性命。李世民死後,魂魄飄遊入陰間,剛踏上黃泉路,那負責記生死簿的判官崔鈺首先發現不妥,就恭迎出來,接見了李世民。兩人見面交談一番,崔鈺表示自己生前是唐朝的大臣,按照傳統禮儀,直接就對李世民行了跪拜禮,還喊著陛下。

因為李世民此刻身份上面的原因,所以自己得到了閻王的禮遇,而李淵等人已經成為地府的一員,所以就流落地府街頭,而這一切其實都是為西遊的順利開啟所演的戲罷了。

相關焦點

  • 《西遊記》中,為何閻王見了李世民要行禮,李淵卻流落街頭?
    《西遊記》中,為何閻王見了李世民要行禮,李淵卻流落街頭? 《西遊記》講的是一部佛教東傳的故事,當時大唐高度發達,李世民是一代明主。佛教想要在唐朝傳揚,李世民這一關他們必須過,所以就有了後來的唐王走陰間這一事件。
  • 西遊記中,十殿閻王見到李世民都要行禮,為什麼李淵卻不受待見?
    在《西遊記》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那就是李世民被涇河龍王纏到地府打官司,又被添壽還魂的故事。 但這段描述卻又引出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李世民地位究竟有多高,為什麼連十殿閻王都要出來行禮迎接呢?
  • 西遊記中,十殿閻王都要出殿迎接李世民,為什麼李淵卻成了野鬼?
    在《西遊記》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那就是李世民被涇河龍王纏到地府打官司,又被添壽還魂的故事。但這段描述卻又引出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李世民地位究竟有多高,為什麼連十殿閻王都要出來行禮迎接呢?假如人間的帝王都有這待遇,那麼李世民的老爹李淵,又為什麼遲遲不能超生,流落地府街頭,成了孤魂野鬼呢?
  • 西遊中李世民要換20年陽壽,閻王卻要南瓜?判官知道不敢說
    《西遊記》作為一本婦孺皆知的傳世小說,表面上講述的是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但背後卻隱藏著許多關於權謀之術的操作,而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李世民向閻王買二十年陽壽時,閻王向他索要南瓜』的橋段,那閻王為何只要南瓜呢?
  • 李世明一介凡人進地府,閻王爺居然給他行禮,因其前世身份太嚇人
    《西遊記》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神話小說,它陪伴了我們渡過了整個童年,而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西遊世界分為六界(人界、妖界和天界等)。而在這六界之中玉皇大帝和西方如來佛祖權利最大,可是在金字塔的底端卻有一人連閻王爺都害怕,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可是唐太宗僅僅一介凡人,那麼為什麼閻王爺都很怕惹他呢?
  • 閻王為何向李世民索要南瓜,你看如來說過什麼話
    ,偌大一個地府為何連南瓜這種尋常之物都沒有,反而朝著李世民索要呢?涇河龍王和長安街頭的算命先生袁守城打完賭后,神氣十足的回到涇河,只是還沒等他狂笑多久,一封來自天界的聖旨就這樣傳到了涇河,而且聖旨上的要求竟和袁守城說的相差無幾,但是為了取得 賭約的勝利,他居然私自篡改了玉帝的旨意,然後大禍臨頭了。
  • 李淵22個兒子,為啥就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兇?
    李淵那麼多兒子,為何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鬥得最兇? 李建成是太子,近水樓臺先得月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嫡長子李建成被立為太子。
  • 李淵為何很快就讓位李世民了呢?
    人們知不知道,玄武門事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一個「變」字!這個「變」字,就指:事件的改變、變更、劇情發生了變動!什麼是「變」?知識點:變就是指:謀一事件的謀劃者的預謀事件,成反向發展或蓄謀已久的事件,在方案實施的過程中,計劃被更改了,事件在無預知的情況下,被打亂了,事件劇情被扭轉了,變動了,這就是玄武門之變的真實內涵。其一、玄武門之變的挑起者。
  • 「玄武門之變」完全是李世民的責任嗎?皇帝李淵又有哪些過失呢?
    但是,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就會發現,本質上還是晚年的唐高祖李淵,在對待皇子的問題上失之於寬、失之於軟,在對待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的關係問題上,缺乏鮮明的態度和果斷的手段。李世民最終發動「玄武門之變」,導致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以及兩人的兒子十餘人,悉數被李世民殺害,皇家流血相殘,喋血宮門,作為皇帝的李淵,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凡事皆有因果,「玄武門之變」的因,就是李淵親手種下的。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何不殺了李淵?弒君、弒父別想當穩皇帝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太極宮的北門玄武門發動政變,史稱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李世民親手射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尉遲恭射死。李世民將自己的親兄弟殺死了之後並沒有滿足。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有一口氣殺死了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和李元吉的五個兒子。短時間內,李世民殺死了十二位親人,而且還霸佔了李元吉的妻子。
  • 《西遊記》中,神仙為什麼要靠仙丹仙桃續命,而不是請閻羅王修改...
    86版《西遊記》截圖,金角大王與銀角大王他們之所以要勤於修煉,是因為恐懼死亡。神仙並不是不死,而是活得比較長。《西遊記》中,天地每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毀滅一次,絕大部分神仙都會在這樣的毀滅中死亡。《西遊記》中,作為天上、人間、地下世界的有機組成部分,冥界在取經故事的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一共出現過五次。第三回,孫悟空大鬧冥界,改了猴類的生死簿,一路棒打出幽冥界。第十回,李世民被帶到地府逛了一圈。第十一回,劉全為了救妻子李翠蓮,甘願服毒而死,代太宗進獻瓜果給十代閻王。結果閻王查看生死簿發現,夫妻二人陽壽都還沒到,最後就都還魂人世了。
  •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敢霸佔漂亮嫂子,為何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但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比起劉邦,雖然在能力方面不遑多讓,可在稱帝的過程中卻沒有劉邦那么正統了。 玄武門之變,對評價李世民來說,一直都是繞不過的坎。而在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的每個舉動都充滿了深意,比如說取走了自己的弟弟的妻子,逼迫李淵退位。但是為什麼此時的李世民有能力有地位,取走了兄弟的妻子,卻不願意對自己的父親痛下殺手呢?
  • 李世民逼李淵退位,李淵含淚說出這句話,不料16年後全都應驗
    皇室奪權是史學中的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宗室取代皇室的地位,在封建時期,皇室奪權經常發生。這類事件在中國歷史上頗多,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兩次,一次是清朝九子之爭。還有一次是康熙九子爭位,另一次是唐朝年間的玄武門事變,這次終於成就了一代明主唐太宗李世民。
  • 玄武門之變過程中,如果李淵不退位交出權力,李世民會殺他嗎?
    爆發於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的「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宗室內部權力鬥爭白熱化的表現形式,在這場流血政變中,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陣營慘敗,死於非命,秦王李世民孤注一擲,險中取勝,奠定了登上皇位的根基。要看玄武門之變後,假如李淵不識時務主動退位交出權力,李世民是不是會弒君弒父?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沒殺李淵,卻娶了大嫂,這是什麼腦迴路?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隋朝末年為了輔助父親打天下,打過無數戰役,建國之後被父皇封為秦王,之後憑藉玄武門之變成為李淵之後的新一任皇帝。唐太宗的名氣太大,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治國之道,都有著過人的一面。
  • 李淵兵臨城下,大將拉弓射死自己的妻子,20年後,李世民為他正名
    漢武帝之後,儒家思想被視為正統,在儒家思想中, 「忠」字被列為第一位,《忠經》曰:「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把「忠」說成是天下最高尚的道德。因此,每逢亂世,都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臣子,因為一個「忠」字,爆發出讓人驚人的能量,讓後世敬佩。如商朝末年的比幹、兩宋年間的嶽飛、靖難之役時的方孝孺等。筆者今天要介紹一位隋朝末年的忠臣,此人名叫堯君素,是一位可歌可泣的人物。
  • 《西遊記》中神仙為什麼靠仙丹續命,而不是閻羅王改生死簿?
    《西遊記》中,天地每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毀滅一次,絕大部分神仙都會在這樣的毀滅中死亡。三界之主的玉帝多大歲數呢?按如來的說法,這樣的毀滅,他經歷了一千七百五十次。即便如此,玉帝仍然對長生孜孜以求,被孫悟空偷吃的「九轉金丹」,就是太上老君專門給玉帝煉製的。這樣就不難理解眾神仙們在蟠桃會被破壞之後有多失落,同樣不難理解眾多妖怪為何都對吃唐僧肉那麼執念。
  • 玄武門之變,李淵為什麼袖手旁觀,任李世民叛亂,不救太子?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皇帝李淵面對李世民的奪嫡之戰,袖手旁觀,不去救他喜愛的太子呢?李淵四個嫡子,他最愛哪個?三個兒子中最努力的應該就算是李世民了,由於在外面屢獲軍功,後來還被加封為天策將軍,之後利用天策將軍府,李世民招募了許多幕僚。而李世民的地位也逐漸高升,僅次於皇帝和太子。
  • 佛品西遊|唐王遊地府,小小判官受誰指使給李世民加陽壽20年?
    唐王遊地府幾大疑點疑點一:《西遊記》第9回,唐太宗李世民因涇河龍王被斬一案被帶入陰司「三曹對案」,崔判官查生死簿發現唐王陽壽已盡,卻膽大包天私下修改了生死簿,為李世民平添了20年陽壽。一個小小判官為何有這麼大的膽子,敢修改天書《生死簿》呢?
  • 李世民殺他10個侄子的時候,父親李淵說了14個字,多年後全部應驗
    時間轉向約400年後的唐朝,李世民在太子之爭中不但對親兄弟沒有留情,還殺掉了兩兄弟的10個兒子,父親李淵對他說了14個字,多年後全部應驗。唐太宗李世民早在少年時代就聰明果敢,《新唐書》中記載他在隋朝末年三勸父親李淵起兵反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淵終於在太原起兵滅隋建唐。後來李世民常年率兵四處徵戰,對建唐而言,功勞最大也最擁有民心的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