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筆下,曾誕生出不少膾炙人口的經典人物,江湖中的「二十八門,三十七派,八幫八教」,更是令不少80後、90後心馳神往。誠然,諸如少林派、武當派等「武林大派」,均有著響噹噹的名聲,而它們之所以能夠威震天下,與自家的獨門絕技有著很大關係。
無獨有偶,如今的汽車行業同樣像是一個「江湖」,車企們就是其中的不同「門派」,車企技術實力的強弱直接決定了其在行業中的地位。就拿混動領域來說,有著很高熱度的唐DM和理想ONE分屬不同「門派」,產品實力的對比引得不少車主「圍觀」。
具體來看,在價格方面,唐DM補貼後售價為22.99萬-32.99萬元,理想ONE補貼後售價為32.8萬元,相近價格使潛在顧客有著較大重合。在動力方面,唐DM為插電混動,而理想ONE為增程混動,二者雖同屬混動,但技術卻不盡相同,「門派之爭」的結果引得網友頗為期待。
那麼,同樣是30萬上下的混動SUV,唐DM與理想ONE的差距有多大?對於眾多追求科技感的年輕車主而言,誰才是自己的「Dream Car」?空口無憑,在一番實打實的對比之後,差距一目了然。
動力廝殺,復興號與和諧號
毋庸置疑,與傳統燃油車型相比,混動車型的結構更為複雜,技術門檻更高,尤其是發動機、電動機、動力電池相互配合的「默契」程度,更是直接關係到整車的動力表現和能耗多少。在這方面,唐DM與理想ONE的構造看似如出一轍,實則大相逕庭。
從技術層面來看,唐DM採用插電混動模式,由發動機+BSG電機+前後電機組成,這種設計使其前後電機、發動機一起參與驅動車輛,還能平衡發動機負荷,從而儘可能地使發動機處在最佳工作狀態,在保證加速性能的同時,油耗也可達到較為優秀的水平。
對比來看,理想ONE則採用了增程混動模式,由發動機+前後電機+一臺發電機組成,在這種設計下,發動機動力不直接驅動車輪,而是將動力傳遞給發電機,再由發電機將能量輸送至電動機或動力電池,雖說在低速行駛中發動機能時刻保持在相對經濟的工作狀況,但是在高速、長途行駛過程中,發動機、電動機難免會稍顯乏力。
當然,根據車主用車需求、使用習慣的不同,並不能「一刀切」地評價插電混動與增程混動誰更優秀,不過,在如今的車市中,多數混動車型還是選擇「插電混動」模式,因而有諸多技術、口碑可供參考,而「增程混動」模式相對小眾,市場反饋也比較少。買車應該「隨大流」還是「劍走偏鋒」,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清楚。
從二者的動力對比表中能看到,唐DM在功率、扭矩等方面實現全面領先,不足5秒破百的表現,足以令它挑戰百萬元以下的燃油跑車。相較而言,理想ONE的動力雖說在30萬級燃油車市場中尚算中上,但若放到新能源陣營裡,此種表現僅能算是中規中矩。值得注意的是,因為三缸發動機、燃油標號為95號油,理想ONE在平穩性、經濟性等方面被部分車主所詬病,相對而言,唐DM則能省去不少後顧之憂。
可見,如果將唐DM與理想ONE的動力性能作對比的話,二者的差距就好比「復興號」與「和諧號」一樣,不能否認理想ONE的整體實力,但就加速能力、能耗表現而言,還是唐DM略勝一籌。
就算只是從品牌發展的角度看,二者的差距同樣較為明顯。早在2008年,比亞迪就生產出「全球首款量產插電混動車」——比亞迪F3 DM,在那個沒有補貼的年代中,一舉奠定其新能源行業的標杆地位,連續6年奪得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的成績,便是最好的證明。對比之下,理想汽車從成立至今不過5年光陰,因為處於起步階段,除了交付能力正面臨考驗以外,產品的質量水平也有待市場檢驗。
安全對壘,三級甲與一級甲
眾所周知,與傳統燃油車型相比,混動車型擁有更大容量的動力電池、更為複雜的電控系統,這些配置的增加,雖說使駕乘感受得以優化,但也對車輛安全提出了更大考驗。同樣,整車的安全性能也是一個「門派」的立足之本,唐DM與理想ONE的表現如何呢?
正如前文所言,在比亞迪F3 DM誕生至今的十餘年中,比亞迪的雙模插混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時間的打磨與車主的檢驗,使其在動力表現、能耗經濟性、駕駛平順性上都更有優勢,客觀來講,比亞迪的「三電」技術在全球新能源行業中都擁有著一定的話語權。
再來看理想汽車,其從誕生至首款車型量產不過四年時間,技術沉澱不足的同時,設計經驗、車主口碑也較為缺乏,交付不到兩周便出現的「電池故障」,無疑暴露出了基礎短板,在電池管理技術等方面,仍有待後續完善。
此外,從整車安全的角度來看,唐DM背靠比亞迪將近20年的整車製造經驗,成為國內最早獲得C-NCAP五星碰撞成績的新能源車型,而師出同門的唐燃油在中保研測試中的三項「G級」評價,則再次印證了其過硬實力。相較而言,根據理想方面的模擬實驗,理想ONE在中保研規格的25%偏置碰撞測試中只能拿到「A級」,雖說全系標配七氣囊、主動剎車等系統,仍令不少車主有所擔心。
當然,不得不承認的是,「整車生產」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除了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過硬的技術實力以外,如何協調供應鏈的上下遊,從源頭上保證產品質量,同樣顯得頗為重要。作為一個「後起之秀」,理想汽車在改善人們出行方式的願景中懷抱一腔熱血,但論研發、採購、供應商體系等方面的實力,目前還只能算是「剛入門」。對比來看,比亞迪則建立起了國際化的一流供應商體系,涵蓋了博世、佛吉亞、哈金森等品牌,唐DM在硬體水平和實際表現上,深得消費者信賴。
因此,如果將二者的安全性進行比喻的話, 唐DM就好比「三級甲」,而理想ONE就類似於「一級甲」。不得不說,理想ONE不斷致力於提升產品安全性,但是在缺乏「實戰經驗」的背景下,它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至於唐DM,它便可謂「身經百戰」,過硬的產品實力,也是「門派」底蘊的最好體現。
科技抗衡,實用才是硬道理
誠然,就目前的混動車市而言,年輕人已經成為了消費主力,而年輕人除了關注外觀、動力、配置等方面以外,整車的科技配置也是不得不提的內容。在這方面,唐DM和理想ONE也是拿出了迥然不同的兩種風格,均擁有著不少擁躉。
直觀來看,唐DM搭載了比亞迪DiLink智能網聯繫統,簡潔的中控臺搭配上一塊可旋轉的大尺寸中控液晶屏,坐進車內熟悉幾分鐘,多數人基本能掌握所有功能。與此同時,理想ONE則採用了四屏交互智能系統,四塊液晶屏分別負責儀表、中控、車控、副駕,帶來了較強的視覺衝擊力。然而,雖說多屏中控看著炫酷,但車主需要花費更多的學習成本,難怪有車主吐槽說:屏幕多了,但方便卻少了。
其次,在軟體系統方面,唐DM提供了更為開放的生態服務,能夠提供百萬種APP供車主使用,而理想ONE只支持部分應用軟體,車主的使用體驗會受到一定限制。可見,在應用軟體的豐富程度上,理想ONE與唐DM相比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產品陣容方面,唐DM擁有座椅不同、配置不同的10款車型可供選擇,不僅降低了購車門檻,還給予車主更大的選擇權,而理想ONE僅有配置幾乎完全相同的6/7座兩款車型可供選擇,能否讓人「看對眼」,確實還需要一定的緣分。
結語:毫無疑問,理想ONE雖說頭戴「造車新勢力」的光環,擁有不少極具科技感的配置,但從產品力方面來看,依舊難掩「稚嫩」,而唐DM在平衡動力、安全、科技屬性的同時,綜合實力更加紮實,足夠讓人信賴。所以,若只是追求新鮮感的話,理想ONE會是個不錯之選,但若想省心又省力的話,唐DM或許才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