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國高商申請之路
作者:小菠菜Alessio
寫在前面的話
申請法國商學院的一切起源是因為一年多前和J的承諾,現在我兌現了!我是同時申請了SAI五校聯盟和ESSEC商學院,拿到了ESSEC、ESCP、南特高商錄取+30%的獎學金,最終選擇排名更高的ESSEC高商的GE項目,一路走來的酸甜苦辣可以說是我終生難忘的一段經歷!
不純粹的自由主義者
說實話,我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人,既怕麻煩卻又一直在折騰。大一學習漢語國際教育(對外漢語),因為對於外語有著較深的執念且有意去歐洲玩一圈,大二轉了專業到了義大利語 & 英語雙語專業。大四我如願到歐洲進行交換,由於一系列機緣巧合的事情,我決定轉而申請法國商學院!
在這個過程中,我的父母一直默默地無條件支持我的決定,我說自己是個自由主義者是因為我常常天馬行空,對於未知的更廣闊的世界永遠保持好奇;不純粹是因為我並不是一個散漫的人,相反,對於自己設定的目標一定會有條理地有序達成。
關於出國
關於出國讀書的想法,最早應該萌芽在初中時代,但這在一個小縣城的普通家庭並未激起太大的水花,而開始付諸實踐是大一暑假參加了一個美國的遊學項目和暑校。歐美更加先進的校園設施以及教學理念更加堅定了我出國讀書的想法。
關於標化成績
GPA
GPA:因為外語一直是我的興趣,所以學校的課業並沒有給我造成很大的困擾,在申請時GPA是4.02/5;大四在義大利交換期間是滿績30/30。
託福
託福:說起來考託福也是因為一時興起。起因是大三的時候看到高中的好朋友在朋友圈曬了一張一個月託福114分的成績單,於是反手給自己報了三個月後的一場考試。備考的過程其實挺痛苦的,大概就是寒假每天盯著電腦刷TPO的閱讀和聽力。至於寫作和口語,不知道是因為什麼蜜汁自信,直到考前一兩周才開始準備,所以也導致考試的時候翻車比較嚴重。19年4月考出了103,雖然不高,但算是個湊活能用的分數,於是語言考試就放在了一邊。
PS:如果有同學還沒想好託福還是雅思,一律推薦雅思!主要體現在託福整體材料都非常學術,雅思整體材料很生活很校園。考託福申歐陸學校純屬吃力不討好!
GMAT
GMAT:開始備考是19年12月,最後出分是在20年9月。由於全球疫情的影響,威尼斯大學2月份開始停課,我只能把自己關在10平米的昏暗臥室裡,上著網課,備考GMAT。而原先打算3月一戰試試水的考試也變得遙遙無期。後來轉考了GMAT Online,算是一戰試水690。7月回國後匆忙在8月考了一次,導致二戰只有660,非常崩潰。
為了趕上SAI和ESSEC第一輪10月的申請,我又報考了9月中旬的GMAT考試。這個月基本是我無法回憶的一個月:處理海外學分兌換的行政手續、上課、實習、準備一輪申請材料、備考GMAT… 好在這次GMAT終於上7了。當電腦上跳出700的時候,真的很激動,大概是因為不用再被GMAT折磨了。
PS:GMAT的Verbal部分還是比較有挑戰的,所以推薦同學們英語基礎一定要打牢再準備GMAT,不然會真的非常痛苦!以及,GMAT適合短時間集中突擊學習,不適合長線作戰!
關於課外活動
因為很早就知道豐富的課外活動和海外經歷對於申請海外研究生很重要,所以在大學期間一直有在準備。總體來說,我比較有特點的是四段不同的海外經歷:
大二暑假:一段墨西哥國際志願經歷。
大四一學年:在義大利威尼斯交換學習。
大四暑假:HEC暑校,關於企業金融。
其他的課外活動也大都有國際背景,例如參與國際展會、國際協調會的陪同翻譯等。
關於申請
1、 學校和項目選擇
綜合考慮後,我只打算申請巴黎的商學院,部分是出於找實習的考慮,也有一部分是私人原因。所以院校定位非常快,就是ESCP和ESSEC。
關於項目的選擇,也是非常明確定位到了GE項目。因為這個項目特點鮮明:
§ 無申請專業背景限制,非常適合我文轉商;
§項目時間長,有利於在當地找到實習;
§項目內容綜合廣泛,課程安排合理:既有管理學核心課又可以在M2選擇tracks & chairs,有利於在項目過程中規劃未來的職業方向。並且在M1開始前還會給非管理學背景的學生提供catch-up courses,彌補商科背景gap;
§ 學校提供法語以及其他語言課程。
2、 文書準備
因為GMAT出分比較晚,我又想趕在1輪申SAI和ESSEC,所以SAI和ESSEC的文書準備各自都只有兩周,時間還是比較緊張的。不過好在鑫慧迪的文書老師工作效率很高,在進行幾次溝通之後能夠很快創作出比較滿意的文書。而在和老師的溝通中我也更加清晰自己的整體邏輯鏈和個人特點,對於後續的面試準備也很有幫助。
3、 面試準備
在和老師溝通了解面試的流程和大概的思路後,我根據簡歷準備了12頁4000詞的英文素材。因為自己那段時間比較忙,基本上都是老師湊我的時間給我進行模擬面試,模擬面試後也給出了一些改建的意見和建議,我感覺還是有幫助的。最主要的是模擬面試能夠幫助自己拓寬思路,並且找到面試的感覺。
面試的本質是sell yourself to school,所以需要對自己的閃光點有非常清楚的認識,把自己推銷出去。例如準備了10個要點,那麼就要在面試過程中把這10個點都提到,讓面試官注意到。這就需要去主動引導面試的走向,把握主動權。
在我看來,準備的文書材料和面試的問答要邏輯自洽。在和文書老師溝通後,整體的文書材料突出的是自己跨文化交際能力和人文主義關懷,因此在面試的時候也是始終圍繞這些點,例如問到企業發展,我會突出說企業需要承擔社會責任,在確保盈利的同時,也需要回饋員工和社會,例如提高員工福利待遇,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問到赴法之後的課外活動,結合之前在墨西哥的志願經歷我說會參加一些NGO或者慈善組織,幫助難民等等。總之,我的申請材料和後期的面試都是高度邏輯自洽的,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始終回有幾個核心落腳點。
寫在後面的話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