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日本戰國時期,眾多風雲武將中的一員,原本名不見經傳的他卻因為自己的一句毒誓,讓豐臣秀吉和主上小西行長家族不得善終,從此名揚日本。他就是當年與大明王朝談判的日本代表——內藤如安。
內藤如安是日本戰國時代的一位大名,沒有多少能耐,卻有一張臭嘴。父親原叫松永長賴,是八木城的城主,後來丹波守護代內藤國貞的女兒為妻,所以改了名號,叫內藤宗勝。他們的兒子也就是內藤如安。

後來,內藤如安的父親在與赤井直正的交戰中被斬殺,內藤如安繼承了內藤家的家督之位。隨著敵人赤井氏和波多野氏的逐漸強大,內藤家族受到威脅,並在戰爭中,領土逐漸縮小。
而此時,戰國三傑之一的織田信長與當時幕府將軍足利義昭槓上了。內藤如安在兩者對立中選擇了當時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結果我們知道,足利義昭還是沒幹過織田信長。織田信長當然也不能讓足利義昭的支持者,內藤家族存活。1578年織田信上命明智光秀率兵攻取八木城,並沒收了內藤氏的領地。當年,老爹辛辛苦苦通過自己的戰功得到的八木城,僅過兩代就拱手送人了。

後來,內藤如安又投靠了豐臣秀吉手下的重臣小西行長。小西行長原本是一名商人,因資助過豐臣秀吉,並得到賞識,後又在戰爭中屢立戰功。所以,小西行長在豐臣秀吉成為天下老大後,被封為二十四萬石的大名。
後又在豐臣秀吉發動的侵略朝鮮中,擔任先鋒。戰爭一開始小西行長與豐臣大軍屢戰屢勝。朝鮮王李一急速向明廷告急,朝廷下令明東徵總督李如松支援。李如松率部抵達鴨綠江,與小西行長在平壤交戰,史稱平壤會戰。小西行長那是李如松的對手,幾戰下來,小西行長的豐臣大軍被殲滅一萬二千餘人。小西行長的軍事部署也被全部破壞。

豐臣秀吉看戰事不利,隨決定談和。豐臣秀吉命小西行長為全權代表,而小西行長又命內藤如安為代表,前去和大明談判。內藤如安來到北京,他為了表面上應付明廷,便假裝答應了大明提出的三個條件:日本撤出朝鮮,不再入侵朝鮮、不再求貢市。內藤如安對大明的大臣說道:他所作的一切都是被豐臣秀吉和小西行長所允許的,所以他才這樣答應的。當時大明認為他們等雖一時遵約,至於日久能保永無他變否,當對此立盟,方請準封。當讓內藤訂立盟誓的時候,內藤直接發下毒誓:如我的筆舌如有一字虛誕,豐臣秀吉、小西行長、小西飛(內藤如安)等俱不得善終,子孫不得昌盛,蒼天在上,鑑之鑑之。

內藤如安為了圓謊,不惜扯上豐臣秀吉和小西行長,說如果我要是有一字是假,那麼我們都不得好死,不得善終,斷子絕孫。
就是這一句毒誓,卻無意中在幾十年後得到了應驗,豐臣秀吉家族在豐臣秀吉死後,在與德川家康的戰爭中被斬殺殆盡,而小西行長也在關原之戰,被德川家康戰敗,並最終被斬於京都六條河原。這無疑使內藤如安的一句話成為詛咒,無意間也讓他在歷史上留下了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