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大明談判,發下最毒毒誓,導致豐臣秀吉、小西行長家族俱亡

2021-01-20 歷史二點通

他,本是日本戰國時期,眾多風雲武將中的一員,原本名不見經傳的他卻因為自己的一句毒誓,讓豐臣秀吉和主上小西行長家族不得善終,從此名揚日本。他就是當年與大明王朝談判的日本代表——內藤如安。

內藤如安是日本戰國時代的一位大名,沒有多少能耐,卻有一張臭嘴。父親原叫松永長賴,是八木城的城主,後來丹波守護代內藤國貞的女兒為妻,所以改了名號,叫內藤宗勝。他們的兒子也就是內藤如安。

小西

後來,內藤如安的父親在與赤井直正的交戰中被斬殺,內藤如安繼承了內藤家的家督之位。隨著敵人赤井氏和波多野氏的逐漸強大,內藤家族受到威脅,並在戰爭中,領土逐漸縮小。

而此時,戰國三傑之一的織田信長與當時幕府將軍足利義昭槓上了。內藤如安在兩者對立中選擇了當時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結果我們知道,足利義昭還是沒幹過織田信長。織田信長當然也不能讓足利義昭的支持者,內藤家族存活。1578年織田信上命明智光秀率兵攻取八木城,並沒收了內藤氏的領地。當年,老爹辛辛苦苦通過自己的戰功得到的八木城,僅過兩代就拱手送人了。

朝鮮王

後來,內藤如安又投靠了豐臣秀吉手下的重臣小西行長。小西行長原本是一名商人,因資助過豐臣秀吉,並得到賞識,後又在戰爭中屢立戰功。所以,小西行長在豐臣秀吉成為天下老大後,被封為二十四萬石的大名。

後又在豐臣秀吉發動的侵略朝鮮中,擔任先鋒。戰爭一開始小西行長與豐臣大軍屢戰屢勝。朝鮮王李一急速向明廷告急,朝廷下令明東徵總督李如松支援。李如松率部抵達鴨綠江,與小西行長在平壤交戰,史稱平壤會戰。小西行長那是李如松的對手,幾戰下來,小西行長的豐臣大軍被殲滅一萬二千餘人。小西行長的軍事部署也被全部破壞。

李如松

豐臣秀吉看戰事不利,隨決定談和。豐臣秀吉命小西行長為全權代表,而小西行長又命內藤如安為代表,前去和大明談判。內藤如安來到北京,他為了表面上應付明廷,便假裝答應了大明提出的三個條件:日本撤出朝鮮,不再入侵朝鮮、不再求貢市。內藤如安對大明的大臣說道:他所作的一切都是被豐臣秀吉和小西行長所允許的,所以他才這樣答應的。當時大明認為他們等雖一時遵約,至於日久能保永無他變否,當對此立盟,方請準封。當讓內藤訂立盟誓的時候,內藤直接發下毒誓:如我的筆舌如有一字虛誕,豐臣秀吉、小西行長、小西飛(內藤如安)等俱不得善終,子孫不得昌盛,蒼天在上,鑑之鑑之。

豐臣秀吉

內藤如安為了圓謊,不惜扯上豐臣秀吉和小西行長,說如果我要是有一字是假,那麼我們都不得好死,不得善終,斷子絕孫。

就是這一句毒誓,卻無意中在幾十年後得到了應驗,豐臣秀吉家族在豐臣秀吉死後,在與德川家康的戰爭中被斬殺殆盡,而小西行長也在關原之戰,被德川家康戰敗,並最終被斬於京都六條河原。這無疑使內藤如安的一句話成為詛咒,無意間也讓他在歷史上留下了一筆。

相關焦點

  • 明朝的一個市井無賴,大膽吹牛,連萬曆皇帝和豐臣秀吉都被他騙了
    公元一五九二年,豐臣秀吉出兵十五萬大軍,以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為先鋒,一路長驅直入,迅速佔領了朝鮮的漢城、平壤等多座城市。為了給沈惟敬一個下馬威,小西在沈惟敬入營時派軍士手持刀劍,旌旗浩蕩,將他團團圍住。而沈惟敬毫無畏懼,大搖大擺地進入了日軍的軍營中。沈惟敬指著日本軍方談判代表的鼻子斥責道:「我們大明已經集結了百萬大軍於朝鮮邊境,你們的性命危在旦夕!」
  • 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真的以為自己能滅掉大明嗎?
    有猴子之稱的豐臣秀吉,他的目標可不是大明、朝鮮,先攻朝鮮,再佔中國,攻取印度。他的戰略目標是建立一個亞洲大帝國,應該說二戰中日本的所謂「大東亞共榮圈」,也基本是繼承了他的想法,看來日本人的野心從來就沒有變過啊!那麼豐臣秀吉,哪裡來的自信,認為自己可以滅亡大明,建立自己的亞洲帝國呢?
  • 豐臣秀吉一死,豐臣家族就很快衰亡了,這是什麼原因呢?
    茶茶又叫澱君,是淺井長政和戰國第一美女織田信長的妹妹阿沛的大女兒,天生嬌貴,傲視群雄,把誰也不放眼裡,實際上她在豐臣家日子短,完全沒有根基。豐臣秀吉死的時候,他的繼承人,他唯一存活的兒子豐臣秀賴太小了,剛六歲。而在此之前,他為了讓幼子順利繼位,竟然逼死了自己的養子豐臣秀次,甚至連秀次的妻兒也沒放過。
  • 豐臣秀吉,日本的戰國三傑之一,真的以為自己可以滅掉大明嗎?
    日本無論什麼時候都非常關心中國的動態,無論哪個日本大明都知道不可能幹掉大明,人家從來只想打朝鮮,只說覺得大明應該不會出兵,明朝一出兵小西行長都沒通知秀吉就直接和明朝使者開始和談了,秀吉也一下就同意和談了,說明人家從來就知道打不過大明,只是賭明朝會不會為了朝鮮出兵。
  • 豐臣秀吉究竟膨脹到什麼地步?竟然想要攻打大明朝!
    「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身亡之後,豐臣秀吉接過了「天下人」的位子。野心勃勃的他繼續四處攻伐,最終實現了統一日本的霸業。但統一日本後又有了新的麻煩。他手下的大名們常常為了土地的爭端吵得不可開交,這讓豐臣秀吉感到頭疼。奈何日本土地太小,而人心膨脹太快。
  • 日本為什麼要把豐臣秀吉包裝成神人呢?
    豐臣秀吉1592年出兵14萬徵伐朝鮮,打算命他的養子豐臣秀次為大唐(中國)關白,結果被大明神宗派大將領4萬兵就打敗了,豐臣秀吉親自剔死養子豐臣秀次,用於向大明表白服輸談和。 德川家康156CM,豐臣秀吉身高只有140釐米,日本歷史上也有一次閉關鎖國,就是因為豐臣秀吉在朝鮮被大明打敗後,敗退回日本後,他後來害怕大明追擊,嚇破了膽,以島國之心胸眼力,親見大明的實力之巨大,導致驚恐中度過晚年,因害怕而驚魂,久驚成病,於1598年8月18日病死在日本。
  • 日本戰國時代的著名武將—豐臣秀吉
    在中世末期,日本著名的武將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bi)繼織田信長之後,為日本的統一作出了重大貢獻,是日本歷史上最引入注目的人物。日本人對他毀譽褒貶不一。他不僅是歷史著述的對象,也是民間傳說和文學藝術作品的主人翁之一。在我國,一般讀者對他也並不陌生,都知道他是16世紀兩次發兵侵略朝鮮,妄圖徵服中國以至稱霸亞洲的侵略戰爭禍首。
  • 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意在入侵明朝,為何他覺得自己能滅大明?
    豐臣秀吉屌絲逆襲之後,自信心膨脹,他是相信自己能夠滅了大明的,不然也不會制定計劃付諸行動!在他的計劃中,日本要先滅朝鮮,再滅明朝,隨後佔領天竺稱霸世界。並且在計劃實施的第七年,將首都遷到北京。不光是豐臣秀吉,他的手下們也是自信滿滿,比如加藤清正仗還沒打就先開口要了二十個明朝的縣城作為封地,龜井茲矩則是要了浙江台州……日本只是一個彈丸小國,為什麼豐臣秀吉和他的手下們會自信心這麼膨脹呢?
  • 豐臣秀吉挑戰大明,底氣來自哪裡?
    大明朝廷經過短暫的討論之後得出向朝鮮出兵的結論,在東徵提督李如松的率領下,四萬明軍跨過鴨綠江向日軍發起攻擊。單從國家體量上看,明朝與日本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而豐臣秀吉的野心根本不止於朝鮮,他甚至打算在攻下朝鮮之後進軍大明,繼而坐鎮寧波府並向印度進攻。那麼豐臣氏何來這麼大的胃口?日本敢於制定這種作戰計劃的底氣來自哪裡呢?
  • 豐臣秀吉做錯了什麼?
    德川方企圖取代豐臣政權,掌握天下。石田一方則針鋒相對,要擊敗德川,維持現狀。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豐臣政權本部的主要將領,如福島正則,加藤嘉明,藤堂高虎,黑田長政,淺野幸長等人竟率部出現在東軍陣列。西軍方面,除了石田三成,小西行長少數人等是豐臣本部將領,主要依靠的是依附於豐臣家一部分大名(日本實施封建領地制,擁有年收入一萬石以上封地的武士稱為大名)的兵力。
  • 小西行長在露梁海戰的行為是因為商人的本性還是軍人的判斷
    小西行長的發家頗具傳奇色彩,他是大商人小西隆佐的女婿,從姓氏就可以看出他的家庭地位。作為一個上門女婿,他被委派參與和備前大名宇喜多直家的貿易。本來諸侯和小商人中間還差著無數個足輕的距離,那麼小西行長與宇喜多直家的好感度是怎麼刷上去的呢,答案是最老套的英雄救美。
  • 「倭來了」:明朝曾遭遇了豐臣秀吉怎樣的挑戰?
    將「我來了」聽成「倭來了」,導致全城驚惶,連守軍都不戰而走,可見嘉靖期間國人對於倭寇的恐懼心理已經到了怎樣的地步。如果這就是大明帝國塑造假想敵之目的,這一目的倒是確實達到了。這種恐倭心理,一直延續至明朝末年,《明史·日本傳》說,「終明之世,通倭之禁甚嚴,閭巷小民,至指倭相詈罵,甚以噤其小兒女雲」。
  • 豐臣秀吉企圖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最終自食惡果
    在此背景下,尾張大名織田信長崛起,這個從小就被人嘲笑的「傻子」利用西式槍炮武裝了一支精銳部隊,並在手下大將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輔佐下,歷時30年,統一了大半日本領土。由於織田信長對家臣要求過於嚴苛,稍有不慎就會被處罰。公元1582年,他的手下明智光秀發動了「本能寺之變」,叛亂中寡不敵眾的信長自焚而死。不久之後,豐臣秀吉平定叛亂,繼承了織田信長的產業,同樣也繼承了他統一日本的政策。
  • 豐臣秀吉自認為可以打敗明朝
    ④這樣能幹的人受到嫉妒排擠,並在其主人松下嘉兵衛面前挖苦豐田秀吉,主人松下嘉兵衛很無耐,無論怎麼樣是阻止不了眾人嫉妒之心,於是理解的說明原因並解僱了豐臣秀吉,雖然在松下嘉兵衛家裡工作四年,因為松下的認可和呵護及提攜倍受感激,豐臣秀吉稱霸天下之後,派人去尋找松下嘉兵衛,在遠江國久能地方賜給他三萬一千石的領地,並任他為大名。
  • 石田三成是豐臣秀吉的有力家臣,是豐臣政權下的五奉行之一
    石田三成是豐臣秀吉的有力家臣,是豐臣政權下的五奉行之一。秀吉死後,以專橫的德川家康為對手舉兵,挑戰了關原之戰(1600歲),但最終還是敗北被處死。靈機一動就被秀吉中意的青年時期石田三成說永祿3年(1560年)作為淺井家族的石田正繼的次子,誕生於現在的滋賀縣的近江國坂田郡石田村。幼名叫佐吉。
  • 大明抗日援朝內幕,一個小人物如何把明日兩國玩得團團轉
    這誤會可鬧大了,也就是說,始作俑者是宋應昌,如果不是他這裡先出問題,根本沒有後面那麼多事。日軍負責談判的大將叫小西行長,他雖是大名,卻是商人出身,沈惟敬也是商人。兩個商人搞到一起,想的都是如何賺錢,沈惟敬一心想升官發財,小西行長一心想撤軍,對他來說,跟明軍打仗遠不如跟明朝做生意來得實惠。
  • 竇娥臨死前發下三樁毒誓,除了六月飛雪,另外兩樁毒誓是啥
    那麼竇娥臨死前發下三樁毒誓,除了六月飛雪外,另外兩樁毒誓是啥? 張驢兒便偷偷在湯裡下了毒藥,接過碗的蔡婆婆,忽然要嘔吐,結果這碗湯讓張老兒喝了,張老兒在地上翻滾幾下便咽氣了。臨刑前,竇娥滿腔冤屈無處可訴,便發下三樁毒誓。 三樁毒誓 《竇娥冤》是這樣描寫的: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沾在地下,都飛在白漣上者。……如今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屍首。
  • 沈惟敬:官史稱他為市井惡棍
    不過,這次談判實際上也沒有談出什麼實質性的東西,屬於朝廷和日方在打馬虎眼。小西行長以自己無法擅自決定為理由,拒絕了沈惟敬的要求,但表示可以向豐臣秀吉轉達歸還朝鮮領土的要求。這次會面,沈惟敬還特別體貼的向駐守平壤的日軍普遍贈送了一頂小帽。別以為這是沈惟敬的好心,他這是在統計日軍人數呢。
  • 豐臣秀吉(9)——金鑾後的導火索
    在兒子豐臣秀賴出生後,由於秀賴年齡尚小,不能管理政事,秀吉設立了「五大老」和「五奉行」來輔佐秀賴,並在自己去世後代理國政。 這裡講講「五大老」和「五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