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造船、造宮殿的迷你世界,居然可以造飛機了

2021-01-10 超神攻略

《迷你世界》作為一款高度自由的休閒類3D沙盒遊戲,一直致力於為廣大的青少年們提供一個可以大展身手,發揮腦洞的UGC平臺。因此,有些迷友利用"創造模式"中的各種道具先後創造出坦克、渦輪增壓車、遊艇乃至宮殿等等,還有些迷友則是更加厲害,利用推進器、標記器、開關等道具硬是在《迷你世界》中造出了屬於自己的飛行器,實現了仙俠小說中御劍飛行的幻想!如今,《迷你世界》為了讓更多玩家能夠在遊戲中實現航空夢想,因此推出了一系列全新道具來幫助玩家們製造飛機,實現飛行夢。

在《迷你世界》最新版本中,官方推出了航天推進器、油箱、機翼與尾翼四種機械道具。其中航天推進器比起過去被玩家們用來製造渦輪增壓的推進器001號來說,不僅動力更加強大,還可以持續工作,並不會因為長時間工作而陷入冷卻狀態了,媽媽再也不會擔心我御劍飛行半空時從天上跌落的尷尬了!

而油箱則是為航天推進器增加推進燃料的裝置,油箱的合成道具也比較簡單僅需要焦油x2、矽石x2以及精鐵錠x4就可以合成獲得了,不過油箱最多可以儲備五格的燃料,因此當密友們準備飛行的時候,不妨多準備幾個油箱以及合成材料,從而保證你帶妹飛行不會出現半路無油的意外。

如果你在飛機前面添加可以發射飛彈的裝置,分分鐘鍾就讓你的飛機秒變戰鬥機,別說什麼遠距離精準打擊,就是大範圍轟炸都沒問題,可以說是冒險模式的必備神器,讓各種強勁BOSS分分鐘鍾化成灰燼,供你索取各種強力道具!

不知看到此處的你是否對《迷你世界》的飛機充滿了興趣呢?若是有興趣不妨將《迷你世界》更新到最新版本,來遊戲中創造屬於你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飛機吧!文末,筆者還需要提醒廣大玩家"遊戲非真實場景,切勿模仿!"

相關焦點

  • 迷你世界 擎天柱降臨迷你大陸 全新造車技術現世了
    迷你世界一直都是小夥伴們創造的搖籃,從一花一草到飛機大炮,從尋常走獸到太空超人,小夥伴們都能創造出來。這回迷你世界的更新又一次提升我們創造的空間,那就是我們可以造汽車了。這次更新的新道具有轉向車輪、動力車輪、駕駛座、乘駛座、機械車間、無限引擎。
  • 迷你世界新版本可以在宇宙中造車了,駕駛自我研發小汽車馳騁太空
    迷你世界最近來了大更新,版本升級了。這次的版本更新最大的亮點在於玩家能夠自己建造各式各樣的車子,腦洞打開的玩家,說不定還能夠建造出汽車人,然後自己在與其合體,操控汽車人,完成自我研發的高達,然後在上面裝備好自己的武器,到時候就是移動的武器庫,要是配上黑科技飛彈系統,就更加的棒了。
  • 迷你世界:七月飛行時代開啟,你現在學廢造飛機了嗎?
    迷你世界作為一款非常給力的遊戲,不僅僅為玩家們帶來了非常好的創造體驗,享受到了不少好看好玩的地圖!更加重要的是,一直在努力增加遊戲內容!回顧迷你世界2020的更新,就會發現增加遊戲內容的更新雖然不多,但是每一次更新都能為玩家帶來居多的遊戲變化!
  • 中國汽車市場為啥沒有俄系車?飛機大炮能造的俄羅斯難道不會造車
    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國和汽車消費國,正是因為汽車市場的龐大,也吸引了無數外資車企進軍中國。其中以德系日係為主,除此之外,美系車與韓系車在中國也有一定的份額,還有就是日漸衰退的法系車,以及保有量較少的歐美品牌,比如英國和義大利的汽車品牌。
  • 日本最早造車的企業,三菱汽車歷史
    在目前的一線日系車廠中,三菱的規模應該算是中遊位置,不過它卻擁有日系中最悠久的造車歷史。 商標上的「三菱」(Mitsubishi)最早出現在十八世紀的晚期,它最初是以商會的形式出現,後來經過發展,演變成為了三菱合資會社。第一次大戰帶動了海陸空移動工具的發展,三菱也藉此機會發展技術。
  • 華為「造車」,究竟造了什麼?
    事實上早在2014年華為就在其著名的「2012實驗室」內設立車聯網實驗室,蟄伏5年,華為怎麼看都不像玩票,正當國人集體亢奮時,人家馬上交了一盆冷水「我們不造車」。巧的是,百度Apollo也這麼說,我們不造車,幫車企造好車。虛虛實實之間,華為到底想幹嘛?
  • 恆大造車「雨過天晴」
    「假造車,真拿地」? 恆馳1讓謠言不攻自破 自恆大宣布造車以來,至今不過短短兩年,2018年,當房地產行業整體增長乏力,許家印宣布進軍高科技產業,地產巨頭開啟了跨界造車之路。
  • 「宇宙第一強國」不屑於造航母?專家:有能力造,卻不敢造
    因此,我們一貫認為擁有航母的國家才是世界強國。不過,在亞洲自稱是「宇宙第一強國」的韓國,卻沒有自己建造的航母。其實,他們不是沒有能力造,而是有別的原因。「宇宙強國」很低調,尤其是在建造航母方面韓國在經濟方面的發展,一直穩步前行。在1996年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同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創始國之一。
  • 中國造車往事
    所以,造車業興,則國興;造車業強,則國強。1949年,當毛委員參觀完蘇聯的史達林汽車廠,他激動地說:「我們也要有這樣的汽車廠!」但這件事兒真做起來,並沒有那麼簡單。我們可以造火箭、航母,造高鐵、飛彈,甚至可以填海造陸……這些領域往往只需在某個環節上單點突破後,便可一馬平川。
  • 富士康大張旗鼓造車 志在造車還是代工?
    原標題:富士康大張旗鼓造車,志在造車還是代工?   富士康進軍汽車製造行業的決心有多堅定,動作就有多快。
  • 新能源造車史:紛至沓來的入局者們,為何扎堆新能源造車?
    從馬斯克多次的訪談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十足的夢想家和技術擁躉。在他的心中,火箭和新能源造車是他的夢想。在接下來的三年間,他甚至從自己的SPACE X公司抽取資金注入特斯拉以供研發。不幸的是,馬斯克前期砸到特斯拉的資金都如泥牛入海一般,沒有濺起一絲水花。新能源電動車講起來簡單,但是待到實行之時,馬斯克發現,這條路並不好走。
  • 蘋果造車指南
    蘋果要造車了,這不是危言聳聽。筆者一直以來相信,有大量現金儲備的公司都可以參與到造車行業中來。尤其是新能源車,畢竟有關電池技術的叢書條款要比汽車零部件多得多。所以,綜合以往蘋果的商業路徑,造車擺上商業戰略或許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據筆者獲悉,蘋果開發的第一個規則是完全獨特,他們沒有興趣做出一個比競爭對手要好,或更好的產品。蘋果重新定義「興趣」。比如我們從iPhone 的設計上就能看出來一些端倪。在iPhone剛面世時,那時候的智能機還是諾基亞的天下。但賈伯斯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人們對智慧型手機的需求肯定要比現在好得多」。
  • 中國新能源軍團造車記
    馬斯克說:你們可以拿去用,怎麼用跟我沒關係。 當時,剛好阿里收購了UC,財務自由的他想二次創業:第一次是為了活著,這一次是為了長大。在他看來,造車這事就很大。 比他更早有造車想法的人,叫李斌。2010年,他帶著一手創辦的易車去美國紐約敲了鍾;2013年,就跟雷軍說自己想造車。雷軍直接回復,「扣扳機」的時候來找他。
  • 大多數處在「PPT造車」階段!造車新勢力迎來「生死時速」
    今年上半年500多家註冊企業中,大多數處在「PPT造車」階段――造車新勢力迎來「生死時速」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造車新勢力淘汰賽加速。即使是頭部企業蔚來、威馬、理想和小鵬,也經歷著「生死時速」般的嚴峻考驗。
  • 君子動口不動手,小米「造車」居然全是「謠傳」?
    正是因為小米產品眾多,小米「造車」這個話題近幾年在網絡上流傳的熱度也非常高。這些話題有的是官方調侃造勢,有的是烏龍鬧劇,還有的則純屬謠傳。今天,小雷就帶著大家來回顧一下小米這些年的曲折「造車」史。 小米「造車」起始於謠言 說起來,小米的「造車」傳言最早應該是起始於2014年4月初,那會兒就有媒體說:「在近期舉辦的中國車聯網大會上,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高調露面並表示,小米與某知名車企研發的小米純電動汽車最快將於2015年實現量產」。
  • 「PPT造車」團隊退場 造車「後浪」迎來夢醒時分
    新冠疫情黑天鵝飛過的2020年已然過半,受到疫情以及特斯拉等強敵擠壓的一眾造車「後浪」們,過得還好麼?  7月初,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蔚來亮出了二季度銷量,破萬臺的數字創下史上最好單季銷量;而另一邊,進入7月後的拜騰汽車在華業務全面暫停,全員待崗。冰火兩重天的景象折射出造車新勢力中截然不同的兩個側面。
  • 造車新勢力從PPT造車,到實現量產,愛馳為何岌岌可危?_易車網
    在目前,國內的造車新勢力,歷經這次凜冽的寒冬,逐漸萎靡不振;許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已經倒下的拜騰、博郡、賽麟,但客觀來說,愛馳汽車受到的影響也非常大。繼拜騰、博郡、賽麟等相繼倒下之後,昭示著曾經轟轟烈烈的新勢力造車運動進入了洗牌階段,現存的企業是被淘汰,還是逆流而上,新勢力造車失敗或者成功命門在哪裡?
  • 百度造車背後的邏輯是?
    繼蘋果造車計劃啟動之後,百度1月11日也官宣造車計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傳言了近一個月的百度造車消息,塵埃落定。在智能汽車領域,百度越來越表現出它的野心了!上一個交易日(1月8日),百度股價創出新高,收盤240.25美元,市值達到819億美元。
  • 百度造車:恰逢其時
    車路雲圖,全面上車百度在出行領域的布局算是最全面的一家。傳統汽車正在向智能汽車轉變,從剛剛結束的蔚來ET7發布會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智能化汽車的基礎是自動駕駛+車聯網。自動駕駛+車聯網方面正是百度的優勢所在。
  • 當造車成風 誰都可以被懷疑是下一個跨界造車者?
    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汽車興起的時代裡,「造車」仿佛成了很多人的選擇。在造車新勢力們扎堆成長起來的時代裡,媒體人李想、網際網路人何小鵬紛紛創辦了自己的造車企業,值得慶幸的是,理想、小鵬現如今發展的不錯。2020年以來,從地產界跨界而來的許家印也讓自己的造車事業獲得了大量的關注。而或許正是一個個跨界造車的例子出現,也讓我們覺得「誰都可以成為下一個跨界汽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