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造車:恰逢其時

2021-01-20 AutoR智駕

百度造車傳聞終於落定了。

今天(1月11日),百度官方宣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

公開資料顯示,新組建的百度汽車公司將面向乘用車市場,百度汽車公司將著眼於智能汽車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銷售服務全產業鏈,同時,依託百度強大的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科技基因,利用Apollo領先的自動駕駛能力,發揮在汽車智能化領域長達8年的經驗優勢,重塑智能汽車產品形態。

下一步,雙方合作將基于吉利最新研發的全球領先純電動架構——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展開,該架構基於全球智能電動汽車前沿科技,通過硬體層、系統層、生態層的整合。

值得關注的是,與上汽阿里宣布智已不同,新公司將獨立於母公司體系,保持自主運營,百度絕對控股,真正的百度造車。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對百度造車已給出巨大反應,一夜之間,百度股價暴漲15.57%,百度市值飆升了110.億美元(約715億元),目前市值達到了819.43億元。

在蔚來、小鵬、理想之後,百度造車是新一輪由網際網路公司掀起的造車運動,與其他新勢力造車不同,百度從一開始就擁有強大的生態系統、軟體平臺、自動駕駛平臺、車聯網平臺以及算法平臺等。

而這一輪造車運動中,百度不是孤獨的存在,新的消息稱,蘋果和現代汽車計劃在3月前籤署自主電動汽車合作協議,計劃於 2024 年在擬議工廠生產10萬輛汽車,年產能為40 萬輛汽車。

車路雲圖,全面上車

百度在出行領域的布局算是最全面的一家。

傳統汽車正在向智能汽車轉變,從剛剛結束的蔚來ET7發布會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智能化汽車的基礎是自動駕駛+車聯網。

自動駕駛+車聯網方面正是百度的優勢所在。

自動駕駛作為百度Apollo重要的組成部分,百度Apollo無人測試裡程超過5.2萬公裡、Robotaxi+RoboBus運營裡程中國第一,接載超過21萬名乘客、L4級純視覺方案Apollo Lite具備超低成本特點。

針對不同場景自動駕駛需求,百度已經推出五仁、四喜、三鮮三款車規級硬體計算平臺,賦能到整車,根據不同的硬體平臺去選擇不同的傳感器配置方案,從而減低成本。

在傳感器方面,百度投資的禾賽已經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交的科創板上市招股書,根據招股書披露,禾賽具備先進性體現在雷射雷達整機系統、晶片化研究成果、雷射雷達通用技術研究成果、雷射氣體傳感器技術研究成果等方面。

車聯網已不僅僅是大屏、功能的增加,更多的是車聯網必須具備足夠強的生態能力,這方面百度已經處在領先的位置,百度正通過小度車載、Apollo智能車雲兩大解決方案以及相關產品全面賦能汽車智能化。

此外,在智能交通領域,百度Apollo對外發布「ACE交通引擎」,首次披露Apollo智能交通解決方案,系統解讀百度在人工智慧、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方面的業務規劃。

百度在過去的兩年中已經對完成了一系列的合作與布局。

比如,在地圖方面,百度地圖在過去 15 年已經積累了海量的出行和位置數據,其中包括:1200 億次日均位置服務請求、20 億公裡日均軌跡裡程、1.5 億全球 POI 覆蓋和1000 萬公裡道路裡程覆蓋。

這些數據都將在百度汽車上發揮價值。

但是,在上萬億的出行市場中,百度必須要距離用戶更近一步,那就從車輛的基礎開始,整車製造。

可見,從自動駕駛到車聯網到計算平臺再到ACE交通引擎這些都是百度的核心能力,將核心能力移植到一款新車中對百度來說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

牽手吉利,百度造車為何被看好?

過去的一年,新勢力造車已經歷一輪行業洗牌,眾多新勢力造車已經站上退出市場的邊緣,蔚來、小鵬、理想已站到新勢力造車一線。

另一方面,數字網際網路正在與傳統汽車密切接觸,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阿里巴巴集團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在浦東新區完成註冊,註冊資本100億元。

長安與華為和寧德時代打造的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下首款車型將於2021年推出,還包括一個自主可控的智能電動汽車平臺,一系列智能汽車產品和一個超級「人車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態。

韓國媒體「Korea IT News」報導,現代汽車和蘋果計劃在今年3月前籤署一項有關自動駕駛汽車的合作協議,並將於2024年左右在美國開始生產,甚至明年就會發布蘋果汽車的「測試版」,這一說法刺激現代汽車股價大幅上揚,盤中漲幅創1988年來新高。

這只是剛剛開始。

今年將有數家科技企業可能會成為不同模式的造車新勢力。

相比之下,百度與阿里、寧德時代、蘋果不同,百度在智能汽車方面已經積累足夠的實力,與此同時,相比宣傳三年不造的華為,百度在造車這件事更加認真。

當然,這其中缺少的一環就是汽車的生產經驗,在此前之前,小鵬選擇了海馬、蔚來選擇了江淮代工。

吉利在整車製造方面要遠強於海馬與江淮,並且作為一家傳統車企,這幾年一直都在向全球化、智能化和年輕化轉型,收購沃爾沃汽車、推出高端品牌領克以及新能源汽車品牌幾何。

在高端新能源汽車上,吉利可以依靠百度基于吉利最新研發的全球領先純電動架構——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展開,從而打造一款全球化智能電動汽車。

綜合來看,百度+吉利的優勢要明顯高於上汽+阿里、蘋果+現代以及華為,具體表現在百度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可以摒棄傳統汽車廠商的一些陳舊的思考,另一方面,吉利這幾年在造車工藝上進步明顯,所以,百度汽車的造車工藝會高於特斯拉等車企,此外,百度在自動駕駛和車聯網方面的積累是華為、上汽+阿里、蘋果+現代不可比擬的。

百度造車,Apollo堅持開放不變

百度造車之後,Apollo開放平臺路線會變?

答案是否定的。

百度透露,百度新造車公司將獨立於百度母公司獨立運營,Apollo堅持開放平臺路線,為OEM客戶提供汽車智能化產品和技術的戰略不變。

可以預見的是,百度汽車將會是一個開放的汽車。

正因如此,Apollo智駕已開啟大規模量產,與廣汽,威馬,長城等品牌開展合作,百度Apollo智艙與超過70家車企600款車型展開合作,已實現超過100萬臺的前裝量產搭載。

未來3年Apollo智駕產品預計前裝量產搭載100萬臺,到2023年,預計搭載Apollo智能車聯AI能力的車將超1億臺。

可以大膽想像一下,這其中會有多少是百度汽車。

當前,規模超過兩萬億美元的汽車市場被業界認為是科技網際網路巨頭們開闢新增長空間的關鍵鑰匙,在智能化汽車的趨勢下,科技網際網路巨頭們正依靠汽車產業獲取新一輪增長的機會之地。

市場對科技網際網路巨頭入場造車,正報以熱切期待。

在百度宣布與吉利合作前夜,百度股價暴漲15.57%,百度市值飆升了110.億美元,目前市值達到了819.43億元。

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發微博稱,「科技企業可能會成為不同模式的造車新勢力,這對智能汽車市場和新的移動生態真正的到來,會產生非常正面的加速影響。」

正如業界評論,百度擁有了自動駕駛技術、車聯網技術、AI技術、高精度地圖,就差自己造車了。

這也是為什麼說百度造車要比蘋果造車更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百度造車背後的邏輯是?
    繼蘋果造車計劃啟動之後,百度1月11日也官宣造車計劃: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傳言了近一個月的百度造車消息,塵埃落定。在智能汽車領域,百度越來越表現出它的野心了!上一個交易日(1月8日),百度股價創出新高,收盤240.25美元,市值達到819億美元。
  • 所有的相見恨晚,其實都是恰逢其時!
    應驗了名人的這句話:所有的相見恨晚,其實都是恰逢其時。 人與人之間的相見,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恰逢其時,這樣才給了人生留下了最美麗的風景。
  • 量產、投資是鋪墊 百度也要造車?
    儘管百度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對市場傳聞不作評論,但鑑於百度跟多家車企已有合作基礎,還投資過威馬和蔚來,業內人士認為百度下場造車不是沒有可能,大概率會採用技術入股的形式,不會過多介入硬體生產。由於網際網路企業早期多採用開放平臺廣交朋友的形式擴張生態,下場造車可能會讓自己原本技術提供商的身份變成競爭對手,有利有弊。
  • 百度下場造車?微妙的角色轉換
    繼華為、小米與造車「扯上關係」之後,網際網路巨頭百度造車的消息也開始彌散。 12月15日,據路透社報導,百度正在考慮組建電動汽車合資企業。
  • Apollo「沿途下蛋」 百度真要造車?
    日前,在第二屆百度Apollo生態大會上,百度副總裁李震宇重申了Apollo面向未來的商業化理念。隨後,坊間又傳出「百度造車」的消息,引發行業關注。Apollo歷經三年的發展,業務有了哪些新進展?難道真如傳聞所言,參與「造車」也是百度布局的一環?
  • 造車,把百度帶進了夢幻的2021
    作者:丸子 微信公眾號:略大參考 BAT裡的那個百度,又回來了。 造車消息,成為百度重新衝刺千億美金市值的動力。在此前後的一個多月裡,百度股票在美股市場暴漲50%——對於百度這種體量的公司,這樣的漲幅,堪稱夢幻。
  • 百度下場造車?身未動,心已遠
    當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進軍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潮流再度襲來時,人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早已在自動駕駛和跨界造車合作上有豐富經驗的百度,自然也就不足為怪了。所以在我看來,百度下場造車,不存在「能不能」的問題,只有「想不想」的問題,因為對百度來說,造車並不難,關鍵是以何種模式切入。
  • 科技巨頭造車,百度先「幹」為敬
    [圖片]可能有部分讀者很驚訝,百度不是做搜尋引擎之類的網際網路公司嗎,怎麼突然會跑去造車呢?簡單來說,百度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智能汽車市場,在 2015 年大規模投入無人車技術研發,當年 12 月即在北京進行了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全自動駕駛測試;2016 年 9 月獲得美國加州自動駕駛路測牌照,11 月在浙江烏鎮開展普通開放道路的無人車試運營。
  • 百度造車、蘋果造車、馬斯克成全球首富,這些事串起來看才有意思
    之前我曾說過,中國的小米、百度,都有過造車的傳言,相信就跟當年的巨頭做手機潮一樣,會有越來越多的巨頭參與造車。  智能汽車是百度和蘋果的One More Thing  比特斯拉市值超越阿里、騰訊更想不到的,是蔚來市值超越百度。
  • 人世間,願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時
    人世間,願所有的美好,都是恰逢其時。
  • 體教融合系列政策出臺恰逢其時、承上啟下
    王殿軍認為,體教融合系列政策的出臺恰逢其時。「以前體育被弱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現在高考、中考、課程等一系列改革,就是要打破應試教育的局面,這給提升體育的重要性創造了條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身心健康不可或缺。」
  • 讀《願所有的相遇,都恰逢其時》感悟|人生要雞湯,只看怎么喝
    剛剛看完DTT新書《願所有的相遇 ,都恰逢其時》推薦給友人時,她回復的是:聽書名就知道是一碗毒雞湯,不喝也罷!那一刻我只能隔屏呵呵了。沒有人不期待:所有的相遇,都恰逢其時,而更想:又恰恰最好。而命運呢?我們都知道的張愛玲的——於時間的荒野上,不早不晚……「噢,你也來了?」
  • 百度終於承認造車!下一個輪到華為、阿里?
    無論是車企,還是網際網路企業,誰都無法放棄智能汽車這個潛力無限的市場空間。就在今天,百度宣布將進軍汽車行業,將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可能有部分讀者很驚訝,百度不是做搜尋引擎之類的網際網路公司嗎,怎麼突然會跑去造車呢?
  • 拒絕造車的小米、百度、華為,究竟在怕什麼?_易車網
    12月15日,小米公關部副總經理王化回應「小米跟比亞迪聯合造車」傳聞,稱小米沒有造車計劃,希望大家不信謠不傳謠。隨後小米總辦副主任徐潔雲在微博上稱,「掌握一個原則就行:但凡說小米要造車的,都是假新聞」。另一方面比亞迪也相繼回應,「目前我司針對相關信息已依法取證,後續將通過法律途徑維護企業聲譽。望廣大網友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
  • 知情人士:百度或與威馬聯手造車 目前仍在商議中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 font-family: Pingfang-SC, "Microsoft YaHei", sans-serif; text-align: start;">【知情人士:百度或與威馬聯手造車
  • 百度最終還是沒忍住,官宣造車,第二春來了?
    網際網路造車繼續蓬勃發展,造車三兄弟小鵬、蔚來和理想越走越遠。恆大汽車在2020年12月初恆馳1啟動路測、超豪華內飾曝光,短短幾個月時間,恆大造車速度驚人。阿里巴巴集團、上汽集團、張江高科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百度在無人駕駛上繼續突破,還成立了阿波羅智行信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最終官宣造車。
  • 《武漢日夜》上映恰逢其時,演員列表成焦點,罕見鏡頭引發回憶殺
    《武漢日夜》取材源於現實,上映又恰逢其時。可謂是既讓人感同身受,又讓人產生共鳴。雖然還沒有正式上映,但是對於《武漢日夜》的票房大家卻極為看好。曾經吳京的《戰狼2》一炮走紅,無疑是恰逢其時。如今,《武漢日夜》可謂是關係到每一個人。對此,很多人也是覺得《武漢日夜》票房可能會成為史無前例的高票影片。
  • 百度官宣造車,與吉利組CP能否搭上末班車?
    在電動汽車已經進入確定無疑的下半場的時候,百度親自下場造車,也是想在造車窗口關閉之際搭上末班車,分享未來巨大的市場紅利。 一、市場確定無疑,但造車窗口即將關閉 從去年11月開始,阿里、華為、蘋果等巨頭加速進入汽車行業的消息接踵而至。
  • 百度聯手吉利造車!這次科技公司與傳統車企的合作有啥不同?
    與此同時,百度官方微信也公布了相關消息,題目更直接:「是的!百度要造車了」,更有意思的是,微信作者欄與後面官方帳號名字連起來就是「造車的百度」。 近年來,隨著特斯拉在全球汽車市場掀起驚天巨浪,造車新勢力憑藉智能化技術殺入汽車市場,汽車產業已經認識到智能化對汽車未來價值將起到決定性作用。而新能源汽車行業在2020年走出了一條「v」型反轉的逆襲之路後,未來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下,新能源汽車業也將更加炙手可熱。
  • 姚洋:金融開放,恰逢其時
    那麼引進外資,即外國的這些金融機構到中國來做,恰逢其時。當然前面兩位前輩講的風險問題存在,我感覺主要是遊資問題。這些遊資進入中國,然後跑出去。但是我們要搞的金融開放,實際上不是對遊資的開放,應該是對國外金融機構的開放,他們來到中國,促進中國的改革,促進我們金融重新尋找一個平衡,這一點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