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造車,百度先「幹」為敬

2021-01-14 博客園

[圖片]

文/雷科技汽車出行組  

來源:羅超頻道(ID:luochaotmt)

無論是車企,還是網際網路企業,誰都無法放棄智能汽車這個潛力無限的市場空間。就在今天,百度宣布將進軍汽車行業,將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新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

[圖片]

可能有部分讀者很驚訝,百度不是做搜尋引擎之類的網際網路公司嗎,怎麼突然會跑去造車呢?簡單來說,百度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智能汽車市場,在 2015 年大規模投入無人車技術研發,當年 12 月即在北京進行了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全自動駕駛測試;2016 年 9 月獲得美國加州自動駕駛路測牌照,11 月在浙江烏鎮開展普通開放道路的無人車試運營。旗下的 Apollo 與吉利、大眾、豐田和福特等汽車公司均有合作,也能夠幫助它們結合車輛和硬體系統,快速搭建一套屬於自己的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

[圖片]

但百度不滿足於此,這次百度希望組建一家擁有多數股權的合資企業,並由傳統車企代工模式生產電動汽車,如此看來百度更渴望自主造車。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經投入了巨量資金和時間,或許正是這其中的些許問題促使了百度再進一步造車。

百度並不是國內第一個敢吃螃蟹的「外行」,在它之前也有不少「外行」已經開始布局智能汽車市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無非就是華為、騰訊、阿里以及小米。那麼這些廠商也會像百度一樣親自下場造車嗎?

我們不造整車——華為

事實上,在這波「造車熱」之前,多數科技公司只願做供應商,還有很多科技公司誓言不造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華為。

去年 11 月份,有內部人員爆料華為可能會開始造車,原因是一份流出的內部文件顯示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即業務單元)業務管轄關係正式從 ICT 業務調整到消費者業務,從 To B 調整到 To C。

但就在當天下午,華為在心聲社區刊出了一份名為《關於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的內部文件,文件再度重申:「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 ICT 技術,幫助車企造車,成為網際網路汽車的增量部件供應商」。在文件結尾處還放了一句狠話:「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圖片]

此言論一出,基本可以確定華為在短期內不會去生產整車,畢竟一個外行企業想成為一個造車的主要角色,要投入海量資金,回報周期很長,成功率也不高,沒有一定的決心和長期的投資打算,很難成功。如果做車企背後的增量部件供應商,不但不用背負太多的資金,還有可能賺到更多的利潤。

那麼華為到底可以給傳統車企提供怎樣的幫助呢?我們都知道華為是依靠通訊起家的,而這恰好就是汽車的短板,未來的自動駕駛模式需要保證極低的信息延遲,需要藉助 5G 網際網路才有可能實現。而華為早已推出過能夠用於自動駕駛場景的 AI 晶片,通過自身的優勢為智能汽車提供優質的網絡以及極低的延遲,未來華為還會針對不同場景推出不同級別的 AI 晶片。

[圖片]

當然,華為也會繼續完善自己的車機系統,前段時間的鴻蒙 OS 2.0 開發者版發布會上,華為明確表示會將鴻蒙 OS 應用到車載系統上,隨後發布的車載智能大屏也驗證了華為的決心,會盡力打造出一個全場景通用的生態 OS。

[圖片]

目前,華為已與一汽集團、長安汽車、東風公司、上汽集團等首批 18 家車企,共同建設 5G 汽車生態圈,啟動 5G 技術在汽車產業的應用創新,加速 5G 技術在汽車行業的應用。不難想像,在未來可能會有不少汽車在軟體方面全部採用華為的技術以及相關系統,華為作為背後的技術商自然能夠賺得盆滿缽滿。

科技巨頭不會輕易入局

除了華為,之前也有關於騰訊、阿里等科技巨頭要造車的消息,但目前仍看不出有造車的打算。它們目前正在研究的是如何將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技術融入到汽車的車載系統中,與華為有異曲同工之意。

[圖片]

與華為聲明「曲線造車」相比,阿里巴巴則更直接了當些——投資造車,早在 2015 年阿里就與上汽集團聯合開發了斑馬網絡,重點研發方向仍是車載系統,經過近五年的磨合,斑馬網絡的發展並不如預期。但是阿里自己透露,斑馬網絡面世四年半後,搭載該系統的車輛也不到百萬輛。

[圖片]

2019 年,阿里又投資十億美元與 AutoX 達成合作協議,掌握了 L4 及 L5 級的自動駕駛技術,並且想將這一技術集成到一個平臺上,大有想做大做強的趨勢,足見阿里的野心。

但目前阿里仍未顯現出要親自造車的想法,在智己汽車(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阿里巴巴集團聯合組成)的官方通告中,阿里對外表明了自己的定位:「以用戶的大數據、達摩院的最新技術、阿里雲等生態圈的協同優勢,共同為智己汽車全面賦能,助力其搶佔全球智能汽車領域的先發高地。」簡單來說就是為新車提供軟體上的服務,在硬體方面並不打算插手。

[圖片]

騰訊、小米等企業的趨勢也大致相同,都是只想做背後的供應商,相比單純的靠汽車硬體賺錢,技術和軟體產生的盈利想像空間更大,也更具持久性,這個大方向是絕不可能會錯的。這些科技巨頭大多不會親自下場去造車,畢竟一旦從車企合作夥伴變成競爭對手,很有可能會迎來「雞飛蛋打」的局面。

[圖片]

當然,小雷也不排除這些企業在與傳統車企的合作過程中吸收了一定的經驗和教訓後,搖身一變成為車企。不管如何這些公司的都是以利益為第一目的,百度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華為公告的三年有效期也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科技對汽車業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如今的汽車行業已經迎來近百年內最大的一次改革,電動、新能源、智能化是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汽車行業勢必將迎來更多變數,傳統汽車巨頭的優勢可能會一步步遭到縮減,而以技術為主導的科技巨頭很有可能會成為「跨行業搶奪者」。隨著網際網路巨頭們不斷加入,這場造車運動會愈演愈烈。

[圖片]

總的來看,網際網路造車算是近幾年的風口,雖然如今的網際網路造車行業龍蛇混雜,但隨著大浪淘沙,剩下的「金子」會為汽車製造乃至整個汽車行業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

上一篇:

相關焦點

  • 百度造車:恰逢其時
    而這一輪造車運動中,百度不是孤獨的存在,新的消息稱,蘋果和現代汽車計劃在3月前籤署自主電動汽車合作協議,計劃於 2024 年在擬議工廠生產10萬輛汽車,年產能為40 萬輛汽車。車路雲圖,全面上車百度在出行領域的布局算是最全面的一家。傳統汽車正在向智能汽車轉變,從剛剛結束的蔚來ET7發布會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智能化汽車的基礎是自動駕駛+車聯網。
  • 百度造車背後的邏輯是?
    百度此時選擇牽手吉利集團「下場」造車,類似於蘋果+現代汽車,雙方各自在智能汽車市場試水之後,選擇「聯手」進攻,用一個新的模式,長驅直入萬億級智能汽車消費市場。看起來,百度造車是順勢而為,有備而來。之前,百度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布局就不輸於其他玩家。
  • 百度終於承認造車!下一個輪到華為、阿里?
    但百度不滿足於此,這次百度希望組建一家擁有多數股權的合資企業,並由傳統車企代工模式生產電動汽車,如此看來百度更渴望自主造車。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經投入了巨量資金和時間,或許正是這其中的些許問題促使了百度再進一步造車。百度並不是國內第一個敢吃螃蟹的「外行」,在它之前也有不少「外行」已經開始布局智能汽車市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無非就是華為、騰訊、阿里以及小米。
  • 百度最終還是沒忍住,官宣造車,第二春來了?
    網際網路造車繼續蓬勃發展,造車三兄弟小鵬、蔚來和理想越走越遠。恆大汽車在2020年12月初恆馳1啟動路測、超豪華內飾曝光,短短幾個月時間,恆大造車速度驚人。阿里巴巴集團、上汽集團、張江高科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百度在無人駕駛上繼續突破,還成立了阿波羅智行信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最終官宣造車。
  • 百度下場造車?微妙的角色轉換
    繼華為、小米與造車「扯上關係」之後,網際網路巨頭百度造車的消息也開始彌散。 12月15日,據路透社報導,百度正在考慮組建電動汽車合資企業。
  • 百度官宣造車,與吉利組CP能否搭上末班車?
    做出這樣的決定,百度或許是受到過去一兩個月裡多家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宣布聯合傳統車企打造電動汽車消息的影響後,自己也不願再等待下去。 雖然百度更早地布局了自動駕駛,但高級別自動駕駛進程的緩慢使得此項業務短時間內難以和持續爆發的新能源汽車本身相媲美。
  • Apollo投身網際網路造車大潮,網傳百度與多家車企正洽談合資
    近日有外媒報導稱,百度正與吉利、廣汽以及一汽等多家車企集團接觸,洽談設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這意味著百度將通過與車企合作直接進入造車領域。對此,百度與吉利雙方均回應:對市場傳聞不做評論。儘管如此,或受該消息影響,百度12月15日在美股大漲13.84%,市值達到630億美元。
  • 百度造車、蘋果造車、馬斯克成全球首富,這些事串起來看才有意思
    之前我曾說過,中國的小米、百度,都有過造車的傳言,相信就跟當年的巨頭做手機潮一樣,會有越來越多的巨頭參與造車。  智能汽車是百度和蘋果的One More Thing  比特斯拉市值超越阿里、騰訊更想不到的,是蔚來市值超越百度。
  • 市值暴增後 網際網路造車再起波瀾 又有兩家巨頭要入局?
    度過了2019年的困難期,進入2020年後,以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車企不僅銷量穩步增長,市值方面也創了新高。很明顯,曾經一大批的造車新勢力車企,如今已經呈現出了兩極分化:要麼風風火火,要麼銷聲匿跡。
  • 「先幹為敬」 在烏茲別克斯坦體驗茶道
    烏茲別克斯坦人喝綠茶和紅茶,茶泡好後,他們一點兒也不著急倒茶敬客,先要將茶水分三次倒入一個茶碗,然後再將茶碗內的茶水倒入茶壺裡迴轉一下。烏茲別克斯坦歷史學家桑賈爾告訴記者,這個儀式裡包含多重文化蘊意,第一碗迴轉的茶水代表向黏土致敬,因為他們認為最初的人類是用黏土造的。第二碗代表的是油脂,正是憑藉動植物油,烏茲別克人烹飪出抓飯等本國美味的傳統食物。
  • 量產、投資是鋪墊 百度也要造車?
    儘管百度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對市場傳聞不作評論,但鑑於百度跟多家車企已有合作基礎,還投資過威馬和蔚來,業內人士認為百度下場造車不是沒有可能,大概率會採用技術入股的形式,不會過多介入硬體生產。由於網際網路企業早期多採用開放平臺廣交朋友的形式擴張生態,下場造車可能會讓自己原本技術提供商的身份變成競爭對手,有利有弊。
  • 百度正式攜手吉利控股造車:網際網路大佬湊齊 「戰國時代」開啟?
    來源:e公司百度造車靴子落地!1月11日,百度官宣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並選定吉利控股集團為新公司戰略合作夥伴;而吉利汽車也迅速做出回應,表示公司並非上述合作的訂約方,且沒有針對上述交易與吉利控股合作或提供融資。
  • 百度下場造車?身未動,心已遠
    當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進軍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潮流再度襲來時,人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早已在自動駕駛和跨界造車合作上有豐富經驗的百度,自然也就不足為怪了。所以在我看來,百度下場造車,不存在「能不能」的問題,只有「想不想」的問題,因為對百度來說,造車並不難,關鍵是以何種模式切入。
  • 黃勇新歌《先幹為敬》 感恩音樂和朋友
    歌手黃勇近日首發新歌《先幹為敬》感恩朋友,從出道至今黃勇和他的音樂才華觀眾早已有目共睹,他粗狂的嗓音中滿含細膩,他鏗鏘有力而不失磁性的唱腔彰顯出一個成熟男人的愛與恨
  • 造車,把百度帶進了夢幻的2021
    作者:丸子 微信公眾號:略大參考 BAT裡的那個百度,又回來了。 造車消息,成為百度重新衝刺千億美金市值的動力。在此前後的一個多月裡,百度股票在美股市場暴漲50%——對於百度這種體量的公司,這樣的漲幅,堪稱夢幻。
  • 星光大道嘉賓評委楊竣淳發行新歌《先幹為敬》
    楊竣淳是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大型綜藝節目的嘉賓評委,也是歌曲《先幹為敬》的演唱者,這首歌是繼《青春再見》之後,剛推出的一首新歌。《先幹為敬》是一首懷念朋友情與感恩朋友的歌,正如歌詞中所寫:"多少坎坎坷坷成為我們曾經,感謝多年朋友,你我風雨兼程…  遇見即是兄弟何必骨肉親,人生能有幾個真心相依為命,你一呼百應,我也一呼百應…  來吧!兄弟我們一起先幹為敬」  歌曲的音樂簡潔、豪邁,是用搖滾的厚重感搭配流行音樂的柔和線條,傳達著朋友間的激情和對未來的希望。
  • 造車「下半場」的無限戰爭
    3 下半場:無限戰爭 2020年,看似特斯拉及一眾造車新勢力已經佔據了新能源汽車的行業頂點,然而隨著科技與資本巨頭(谷歌、Facebook、阿里、百度等)、甚至傳統車企老大哥們(VW、豐田、雷諾日產等)紛紛磨槍進場,人們需要意識到的是: 遊戲才剛開始。
  • 拒絕造車的小米、百度、華為,究竟在怕什麼?_易車網
    12月15日,小米公關部副總經理王化回應「小米跟比亞迪聯合造車」傳聞,稱小米沒有造車計劃,希望大家不信謠不傳謠。隨後小米總辦副主任徐潔雲在微博上稱,「掌握一個原則就行:但凡說小米要造車的,都是假新聞」。另一方面比亞迪也相繼回應,「目前我司針對相關信息已依法取證,後續將通過法律途徑維護企業聲譽。望廣大網友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
  • 「豪飲」紅星二鍋頭前夜 大豪科技蹊蹺被資金「先幹為敬」了
    殊不知,除牛欄山外,還有紅星二鍋頭,為新中國誕生獻禮而生,更是一度穩坐二鍋頭市場的頭把交椅。這不,兩瓶二鍋頭就要在資本市場上「乾杯」了。但是,有資金先幹為敬了。這是巧合還是另有玄機?同時,大豪科技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以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募集配套資金,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本次發行前大豪科技總股本的30%,募集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本次交易中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資產的交易價格的100%。
  • Apollo「沿途下蛋」 百度真要造車?
    日前,在第二屆百度Apollo生態大會上,百度副總裁李震宇重申了Apollo面向未來的商業化理念。隨後,坊間又傳出「百度造車」的消息,引發行業關注。Apollo歷經三年的發展,業務有了哪些新進展?難道真如傳聞所言,參與「造車」也是百度布局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