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用品「大豐收」的秘訣

2020-12-17 晉江新聞網

  晉江新聞網4月7日訊 連日來,安踏、李寧、特步、361°等四大國內體育用品企業相繼披露2019年財報,均實現了營收、淨利業績雙增。

  安踏集團全年收益首次突破300億大關達到近34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40%,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0.3%,營收與淨利潤連續六年保持雙位數增長;李寧營收138.7億,2019年淨利潤翻倍至約15億;特步取得歷史最佳業績,營收81.83億元創新高,同比增長28%,淨利潤則提升11%,達到7.28億元;361°實現營業額56.319億元,同比增長8.6%,純利4.324億元,同比大增42.4%,增速為近五年來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品牌各自發展路線更加清晰,安踏的「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與特步的「多品牌戰略」更加聚焦多品牌協同發展,李寧的「單 品牌、多品類、多渠道」與361°的「品牌重塑計劃」則更加聚焦主品牌,不同戰略部署下的四家品牌之間的差距也逐漸拉開。

  多品牌同發力 帶動銷售高速增長      

  縱觀幾家上市企業2019年財報,「多品牌」是不得不提的關鍵詞,而「多品牌戰略」帶來的成效在安踏、特步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      

  2019年,安踏集團開創「三大品牌群」加「三大共享平臺」模式,旗下多品牌在品牌力、商品力和零售力上均有提升,多品牌孵化能力凸顯,有效吸引年輕消費群體,帶動全集團銷售高速增長。    

  安踏於2019年開啟全球化戰略,完成對亞瑪芬集團(AMER SPORTS)的收購,實現雙A(ANTA+AMER)聯手。如今,安踏體育旗下品牌有三大類別:以安踏、安踏兒童、Sprandi和AntapluS為主的專業運動品牌群;以FILA(斐樂)、FILA FUSION、FILA KIDS和Kingkow為主的時尚運動品牌群;以AMER SPORT(亞瑪芬體育)、DESCENTE(迪桑特)、KOLON SPORT為代表的戶外運動品牌群。       

  最新財報顯示,安踏體育的收益主要來自於公司旗下安踏和斐樂兩大品牌,安踏實現收益174.5億元,增長21.8%,實現經營利潤46.76億元,同比增長26.2%;FILA實現收益147.7億元,同比增長73.9%,實現經營利潤40.23億元,同比增長87.1%。儘管安踏品牌收益佔比仍舊超過斐樂,但後者2019年73.9%的同比漲幅遠超前者,成為公司重要的增長動力。如今,FILA已成功孵化兩個年流水超十億級的子品牌:針對3-15歲年齡層的兒童品牌FILA KIDS,流水超20億元與針對Z世代95後的潮流品牌FILA FUSION,流水超10億元。而戶外運動品牌方面,迪桑特DESCENTE2019年實現流水同比增長75%。   

  關於亞瑪芬的經營目標,安踏集團提出5個10億歐元的5年發展計劃,即將始祖鳥、薩洛蒙和威爾遜3個品牌分別打造成為「10億歐元」的品牌,中國市場和直營模式計劃實現收益10億歐元。但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3月26日至12月31日,Amer Sports總虧損12億元,按照目前持股比例,安踏需要承擔大約6.3億元虧損。2019年,安踏負債總值從78.5億元爆增至201.6億元,資產負債率飆升,這背後的主要原因就是安踏對Amer Sports的大筆收購。對Amer Sports的收購,意味著安踏將要涉足多個細分領域運動服飾品牌的國際運營,安踏將面對比以往更大的挑戰。     

  而特步在其主品牌保持20%以上增速的基礎上,正式啟動多品牌戰略,而此次年報也是特步的首份公布的「多品牌年報」。       

  2019年3月,特步拿下了Merrell(邁樂)及Saucony(索康尼)兩個品牌旗下鞋履、 服裝及配飾在中國內地和港澳的開發、營銷及分銷權;8月1日,特步又完成了對蓋世威(K-Swiss)和帕拉丁(Palladium)兩個國際品牌總價2.6億美元的全球收購。在這份年報中,特步正式將旗下5大品牌根據各自的特點將其分為三類:專業運動(索康尼、邁樂);大眾運動(特步主品牌);時尚運動(蓋世威、帕拉丁)。        

  從銷售額上看,2019年特步主品牌佔據了集團總收入的94.2%,為77.07億元;而時尚運動(蓋世威、帕拉丁)的銷售額為4.66億元,佔總收入的5.7%;而專業運動(索康尼、邁樂)的銷售額目前僅佔總收入的0.1%,約為1000萬元。        

  特步在此次的全年報中也披露了對這4個新收購品牌的分銷規劃,而在2019年半年報中特步曾表示,在收購4個國際品牌之後,「將保持各自的管理團隊繼續獨立運營,同時利用特步的銷售網絡、研發和供應鏈資源,與特步無縫整合,並將其業務重心轉移至亞太地區」。但培育新品牌並非一蹴而就之事,布局還需要時間,況且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對特步同樣是一個考驗。

  聚焦核心品牌品牌 深挖主品牌消費潛力

  與「多品牌」相對應的,李寧跟361度則聚焦於核心品牌,主攻主品牌,深挖主品牌的消費潛力。      

  李寧是近年來「國潮」崛起、本土品牌重塑趨勢下,最大的獲益者之一。據財報,李寧的重塑品牌形象策略,拉動了各渠道收入快速增長,其中,李寧主品牌零售終端流水超過30%的增長,經銷商訂貨能力增強,經銷商批發業務也隨之增長。李寧YOUNG等業務使特許經銷商收入錄得約40%的增長。電商渠道收入錄得約40%增長。

  「隨著消費者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增強,集團有效地將中國元素融於產品之中,挖掘品牌內在故事,重塑品牌形象,拉動了各渠道收入快速增長,」李寧在財報中特別強調中國元素的貢獻,期內研發大量兼具運動生活和中國文化特色的鞋服產品,以電商平臺為例,打造獨立產品線「Counterflow-溯」系列,推出「璃」「光輪」「飛簷鬥拱」等產品,收穫了市場口碑和人氣。

  李寧以「中國李寧」、時裝周、與設計師合作及跨界聯名等方式,成功將品牌打造為潮流標杆,並為70周年大閱兵群眾方陣隊伍提供運動裝備,有效擴大消費者群體,鞏固了年輕人心中「領先的民族品牌」的地位。這種文化屬性在服裝品類體現尤為明顯,全年收入達到71.09億,在營收構成已佔51%。

  同時,李寧繼續深耕籃球、跑步、訓練、羽毛球及運動時尚五大核心品類,強化品牌的專業運動屬性,加大力度投入於運動科技研發及產品性能優化,成功推出自主研發的「李寧」輕彈科技等,研發支出達到3.6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8%。       

  值得一提的是,利潤大增,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大幅改善,截止2019年底,李寧公司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高達59.61億元人民幣,且無任何銀行貸款。     

  同樣聚焦於主品牌運作的361°,2019年是其啟動品牌重塑計劃的第二年,將資源更多地聚焦於361°核心品牌,集中優勢向輕資產品牌公司方向邁進。在核心品牌建設方面,通過贊助國際國內大型體育賽事及國家隊,迅速積累了品牌國際影響力,很好地達到了預期效果。  

  在361度的收入結構中,童裝業務及分類為其他(即鞋底銷售)的業務分別貢獻總收益的17.7%及1.5%,剩餘的80.8%收益主要由361°核心品牌產品、361°國際及電商業務貢獻。而361°核心產品鞋類、服裝及配飾的銷售均呈上升趨勢,分別按年增長7.9%、3.0%及31.8%,     

  立足於新的市場環境,361°側重錨定消費者喜好,積極與多項經典優質IP推出聯名產品,成功打造出一系列爆款,在市場上引起熱烈反響,例如備受大眾矚目的高達聯名系列,以及穿越火線、百事可樂和小黃人等知名大IP系列,都取得了亮麗的成績。此舉贏得了包括年輕群體在內的廣大消費者的認同,大幅提升了361°品牌的形象和氣質。 此外,361°持續增加卓越體壇明星代言人,進一步突顯了品牌的功能屬性。   

  2018年下半年,361度開啟品牌重塑計劃,從籃球系列產品開始,提高品牌形象。361°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市場官朱敏捷曾表示,理想狀態下,2020年業績增速會有所復甦,2021年是檢驗階段成果的時候。但今年的公共衛生事件,361度品牌重塑的效果可能要更晚才看到。

  全渠道管理 發揮O2O協同效應     

  除了品牌管理,渠道管理也是重中之重,過去一年,國內幾家上市體育用品企業線上線下齊發力,發揮O2O協同效應。     

  強勁的品牌力和產品,拉動李寧全渠道增長,批發業務和電子商務渠道錄得約40%的增長。截至2019年12月底,李寧銷售點數量(不包括李寧YOUNG)共計6,449個,全年淨增加105個,李寧YOUNG銷售點數量共計1101個,淨增加308個,且整體同店銷售2019年加速錄得10%-20%高段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李寧正有意調整其線下策略,一是將直營店店舖轉接經銷商的影響,零售業務淨減少214個,批發業務淨增加319個;二是積極探索新渠道,在傳統商業街、百貨、運動城發展的基礎上,聚焦購物中心和奧特萊斯渠道的突破,特別是重點開設全品類標杆店和「中國李寧」時尚店。      

  「較強的同店增長成為李寧公司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更加平衡的渠道銷售佔比及新品佔比進一步提升了整體盈利能力。」李寧方面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將直營門店等關閉,李寧公司稱,部分銷售增長有所抵消,影響金額超過2億元。但公司同時表示,未來還將持續加速關閉虧損店鋪,升級改造低效店鋪。      

  2019年,安踏集團零售平臺全渠道共享,線上線下齊發力,著力打造的跨品牌零售共享平臺初見成效。「集團以大數據為指導,加強了門店、會員、庫存及供應鏈的數位化管理,通過建立會員管理體系,會員復購率大幅提升。此外,門店形象和購物體驗的改善有效拉動了同店增長。」安踏方面介紹,不僅如此,安踏集團電商精準布局,深化社群運營,探索全新的Z世代網絡營銷模式,通過與天貓、京東、唯品會等重點電商平臺合作,銷售同比增長40%。      

  與此同時,安踏集團已投入2億元提前布局數位化轉型和大數據平臺搭建,安踏攜手國際領先的IT合作夥伴實現了訂、供、產、銷業務鏈條的貫通,通過品牌銷售、供應鏈與生產各環節信息的整合,使產銷協同更高效、更智能化。        

  去年特步在海內外共增加了149家零售店,特步的店鋪主要位於購物中心,儘可能挖掘購物中心的客流量,而在國內外運動零售品牌都逐漸發力數位化渠道的背景下,特步2019年電商收入佔集團收入的20%以上,也就是超過16億元,在國產運動品牌中處於較高水平。      

  雖然特步的電商在過去幾年保持相當穩定的增長率,但特步仍然在加強電子商務業務以實現可持續增長。本次年報透露,2019年下半年,特步已經啟動一項電子商務業務的重組計劃,將其供應鏈營運及線下業務進行整合。特步還提到,接下來將「專注於引入更多線下產品至在線平臺,充分發揮O2O協同效應」,預期在整合後產品設計和質量將有所提升,從而在未來幾年實現更具可持續性的增長。        

  鑑於當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特步在財報中也提到「積極將銷售轉移至電子商務平臺及執行各種成本控制措施以降低疫情的影響」,可見,電商渠道在特步2020年的業務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記者_柯雅雅 巫舒靜)

相關焦點

  • 是誰在打中考體育用品主意?是誰搶了中考體育用品的生意?
    2021年的中考,新增了體育考試,共有40分。學生重視了,老師重視了,家長們也重視了,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中考體育的事情。有一種人也跟著急了起來,那就是經營體育用品的生意人。就像要取得學校內的食堂與超市的經營權一樣,要想拿到中考體育用品的經營權,估計也要煞費心思了。教育局裡沒有幾個熟人或親人,與校領導既不熟又不親,這學校的食堂與超市的經營權,還真的挺難拿到手。現在開個書店也一定要在教育局與學校有人。不然,你的書賣到哪裡?賣給誰?
  • 新華都牽手英特體育開設體育用品專賣店
    記者獲悉,近日新華都(002264)與IIC-INTERSPORT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GmbH(暫譯名:英特體育)籤訂了《主特許經營協議》和《獨家品牌許可協議》。根據協議,公司將接受英特體育的許可,開設INTERSPORT(英特體育)品牌的零售體育用品專賣店。
  • 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加入國際大家庭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二日電(記者 魏群)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裝備中心主任、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許增武昨天透露,在順利解決「臺灣問題」後,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已經正式加入世界體育用品聯合會。  據悉,世界體育用品聯合會成立於一九八九年,臺灣一直以不符合一九七九年名古屋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會議所規定的模式作為正式成員。
  • 體育用品一條街又搬遷,你點睇?
    信時記者梁鉅聰攝大洋網訊 近日,記者走訪大沙頭沿江東路海印布藝總匯發現,南面一排約10間臨街商鋪從布藝專賣店變成了體育用品商鋪,新建起「海印體育精品廊」,這些商鋪的店主正來自當年廣州的「全國唯一一條體育街」——二沙島體育用品一條街。據了解,近兩年,由於政府規劃用地、租賃合約到期等原因,原二沙島體育用品一條街經歷了二沙島——海印東川名店城——大沙頭海港城——海印體育精品廊等多次搬遷。
  • 洪樓商圈僅剩一家體育用品店
    省城不少體育用品店人流量較少。          本報記者 王皇 實習生 李粟 攝      近日,有市民發現省城不少體育用品專賣店已悄悄關門。主要體育品牌都已在天貓開設網上旗艦店,不少網店僅單品就已銷售過萬件。不少店主表示,體育用品店受網絡影響銷量下滑。相關專家認為,體育用品店的主要購物群體是年輕人,他們偏愛網購,使得不少體育用品店開始轉向網絡。  本報記者 王皇 實習生 李粟 盧燕         行業掃描 省城體育用品專賣店悄悄縮水  「原來在洪家樓北路有一個361°店,這次回來都不見了。」
  • B站關聯公司入股體育用品公司持股15%位列第二大股東
    據天眼查APP顯示,近日,上海汐果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發生多項工商變更,其投資人新增B站關聯公司上海幻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5%位列第二大股東,與此同時,該公司註冊資本由500萬人民幣變更為588.2352萬人民幣,增幅為17.65%。
  • 新科技強勁助力,喬丹體育品牌重塑再戰體育用品市場
    近年來,我國大眾體育和健身運動訴求出現爆發式的增長,作為體育產業重要子行業之一的國內體育用品行業整體強勢復甦,重回快速增長通道。在眾多體育用品品牌中,喬丹體育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勠力創新打破爭議,撕掉刻板標籤,以新科技、新形象重回大眾視野。
  • 靠外婆的300美元,他開了一家體育用品店,還成了世界500強
    禹唐體育註:近期,隨著美國大型體育用品公司「體育權威」的破產風波,美國體育用品市場也出現了一些波動,不少企業也紛紛開始反思,現在的產品布局,能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今天,禹唐將帶各位了解一下「體育權威」的對手公司迪克體育用品,看看它怎麼從300美元起家,一步步突破重圍,最後成為世界500強企業和美國最大的全線、多渠道經銷體育用品的零售商。
  • 準者體育擁抱後疫情時代體育用品消費熱潮
    體育大生意第2380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文|付政浩體育大生意記者近日,國內新銳運動品牌準者體育向體育大生意進行獨家披露就此,準者體育在2014年應運而生,並很快發展成為一家品牌代理、自主品牌研發生產、賽事裝備贊助、新媒體運營、電商、體育用品店等一體化的體育用品公司,全國各省均有準者的代理商。必須指出的是,在準者體育快速崛起的道路上,資本的助力值得矚目。迄今為止,準者體育已完成三次融資。2018年8月,準者體育完成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亞商資本。
  • 阿迪達斯與潮品倉體育用品公司攜手邁進新時代
    日前,潮品倉體育用品(北京)有限公司與阿迪達斯有限公司在北京籤定合作協議。潮品倉體育用品(北京)有限公司成為adidas(三葉草)品牌在網際網路上的直播電商,社團平臺,電視購物等領域以及二級電商平臺快手,抖音等的中國大陸代理商並開展全面合作。
  • 「最消耗熱量」的展區來了,進博會首設體育用品及賽事專區
    本屆進博會的一大亮點,就是首次設置了體育用品及賽事專區。據記者了解,該展覽面積7300平方米,吸引了耐克、尤尼克斯、亞瑟士、迪卡儂、任天堂Switch、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F1電競等眾多國際知名體育用品生產企業、體育科技企業和國際知名體育賽事舉辦機構參展,首次參展企業佔比超過90%。這些參展企業和機構也帶來了很多炫酷、潮流的體育新品。
  • 體育用品行業多措並舉助力體教融合
    校園體育的蓬勃發展為體育用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體育用品行業也用新產品新技術為學校體育發展護航。推進體教融合,舉辦青少年體育賽事是重要手段。自2018年起,「校園輪滑公益行」對接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聯合會」)輪滑滑板專業委員,在聯合會的領導下,該活動越來越規範。賀國峰談到,直排輪滑運動和滑冰運動技術相通,通過「輪滑進校園」能讓更多青少年在校期間學習和掌握輪滑運動技能,先成為「輪滑人口」,再轉化為「冰雪人口」。
  • 紐卡老闆繼續開放體育用品直營店
    但紐卡斯爾俱樂部老闆邁克-阿什利擁有的Frasers集團宣布,旗下的體育用品直營店將繼續營業。Frasers集團的財務負責人克裡斯-伍頓給所有員工的公開信中表示:「我們擁有多種專門為家中鍛鍊而設計的體育用品,事實上,在新冠病毒疫情後,家庭健身已經成為社交媒體上最熱門的話題。在體育場館被關閉的背景下,隨著人們希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們對這類產品的需求呈指數增長。」
  • 進博會首設體育用品賽事專區,電競成為最具增收潛力體育項目
    今年進博會首設體育用品與賽事專區,展覽面積達7300平米,吸納了國際知名體育賽事、體育品牌、科技企業參展,打造了集籃球、跑步、網羽、騎行、帆船、鐵人三項、室內健身和電子體育為一體的商貿平臺。NBA、任天堂SWITCH、F1電競、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等25家全球領先企業參展,首次參展企業佔比超過90%。
  • 國內體育用品市場復甦 361°去年卻關店800多家
    國內體育用品市場出現復甦背景下,各品牌是否抓住機遇迎來春天呢?西安部分361°店面已消失「國內體育用品行業自2013年走出低谷期後,2016年復甦進程進一步加速。」這是361°在2016年業績報告中對行業現狀的描述。不過在這一「復甦進程加速」的年份中,該品牌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卻出現大幅減少。
  • 智能跑步機、運動健身環等居家鍛鍊體育用品受關注
    上海國際賽事文化及體育用品博覽會(上海體博會)在世博展覽館開幕,延續「體育與高科技融合」的主題。路跑、戶外、潮流、健身運動等展區都帶了最前沿的創新裝備產品和運動康復、健康管理方面的知識體驗。和大屏幕顯示的大數據相搭配的智能跑步機、健身環等室內居家鍛鍊器材設備尤其受到健身達人的歡迎。隨著我國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健康和體育意識隨之增強。對體育健身休閒娛樂的消費需求也日益提升。展會的舉辦還將積極促進魔都體育產業的發展,助力上海建設全球著名體育城市。
  • 企業介紹-美津濃中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MIZUNO (CHINA...
    企業概況_Version_1 美津濃(中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 武漢遠城區有條老正街:建在長江邊,充滿鄉鎮風的體育用品專營地
    陽光大道的口子處還有一個不顯眼的路口,建有一棟超高建築,外牆貼滿廣告和宣傳牌子,文案通俗易懂,顏色大紅大藍,是很多小鎮暴發戶老闆慣用的招商方式。不過,進到口子裡,一眼望去,則是一大排密集的商鋪,這裡也就是老正街的東段。東段入口處商鋪品牌數不勝數,清一色的體育服飾等用品。
  • 迪克體育用品二季度淨利潤2.77億美元 電商銷售額猛增194%
    核心提示:疫情期間,迪克體育用品電子商務銷售額猛增194%。儘管平均約有15%的線下零售店鋪關門,同店銷售額依舊增長了20.7%。 美國體育用品零售商迪克體育用品(Dick's Sporting Goods, Inc.)8月26日公布財報,公司2021財年第二財季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為2.77億美元,同比增長146.01%;營業收入為27.13億美元,同比上漲20.1%。
  • 3名大學畢業生開8家網店 把體育用品賣到國外
    3名大學畢業生開8家網店 把體育用品賣到國外 鍾松齡去年從福建農林大學畢業,帶著10多名同齡人經營著8家網店,把體育用品生意做到了國外。  鍾松齡和另兩位股東開網店的資金,來源於3人自大一以來做小買賣的積累和YBC創業貸款;不要以為他們找不到工作,3人都是「學霸」,其中兩人還獲得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一等獎。「我們都有資格去考選調生,但大家都放棄了,把網店作為事業堅持下去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鍾松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