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養殖正在引領未來——專訪農信互聯薛素金先生

2020-12-24 東方財富網

中畜興牧:受非洲豬瘟和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整個生豬產業鏈都在轉型。豬場的整個防控體系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生物安全防控更是變成了重中之重,隨著目前復產的豬場越來越多,無論是新建豬場,還是舊豬場改造等,無一不是向智能化養豬靠攏,可否為大家分享一下農信互聯的新建智能化養豬場和豬場智能化改造方案。

薛素金總經理:一般而言,新建智能豬場(以下簡稱「新建場」)是要通過智能化的養殖工藝,實現豬場運營可控性,提升豬場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同時通過數位化融入產業生態;豬場智能化改造(以下簡稱「改造場」)主要圍繞擴繁設計、高效生產和生物安全。

新建場和改造場的不同在於對生產區、生活區和無害化降解區的規劃設計,相同之處是通過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建立智能環控、智能飼餵、智能盤豬/估重、智能監控、智能測膘、智能測溫等核心功能,形成生豬養殖的基礎數據、追溯過程數據、檢驗監測數據、信用數據,為豬場提供基礎資料庫,從而在豬場生物安全管理、生豬健康管理、母豬繁殖管理、設備維護管理等方面輸出準確及時的信息,為豬場的運營管理決策提供充分的支撐。通過物聯網數據採集、智能化管控、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將進一步精簡工作程序和信息處理過程,減少豬場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從而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效益。

智能監控,採用海康威視高清攝像頭,對網絡傳輸有更好的支持功能,不僅節約了內存,還提高了畫質和網絡傳輸速度。ICR紅外濾片在光線不足時自動切換,真正實現全天候不間斷地對人、豬、車、場監測、識別、行為預警、事件報警等功能,並將區域內的消毒過程、車輛路線、人員行為、豬只動態等綜合分析,事件相互關聯,可追溯事件起因,出具風險評估報告。值得一提的是,農信互聯與海康威視將充分發揮各自的技術、資源、服務等優勢,拓展雙方在農業領域的合作途徑,構建科技協作新動力,實現雙方互惠互利發展,共同為農業產業智能化、數位化發展貢獻力量。

智能環控,通過控制器對風機、水簾等設備進行自動調控,為豬只打造舒適的環境,可節約70%的人工成本;

智能飼喂,可根據豬只大小、數量、母豬個體胎次、胎齡、膘體等數據自動化計算採食需求,制定採食計劃,智能化設備支持遠程監管功能,實現設備狀態、採食狀態等數據的可視化。採用粥料飼餵模式,水料比和採食速度可調,實現均勻料水混合,提高飼料適口性,從而提升豬只生長速度,降低料肉比。精準水料的投放和控制,最大限度提高哺乳期採食量,提高仔豬斷奶重,增加仔豬斷奶成活率。可節約30%的人工成本,提高收益200%;

智能盤豬/估重,利用攝像頭實現數據的精確採集,經由硬碟錄像機將所採集的照片、視頻等影像資料傳輸至算法伺服器,進行智能化算法分析後得出最終盤豬/估重數據,上傳至豬小智監管平臺,可節約50%的人工成本;

膘情檢測,背膘測定儀可通過藍牙接口實現母豬背膘數據的準確採集。結合電子耳標讀取功能,可實現背膘數據綁定,通過將這些數據上傳到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降低背膘數據的記錄、統計的錯誤率;

智能測孕,智能B超測孕儀通過WIFI連接,檢測母豬是否妊娠,及時檢出未孕母豬,減少母豬「非生產日」,提高經濟效益;

料塔稱重,料塔稱重設備主要由智能稱重主機和稱重傳感器組成,通過平臺系統實現飼料的遠程監控、預警等功能,提高了養殖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是養殖行業向智能化養殖邁出的重要一步;

能耗管理,利用智能水電系統,可及時獲得豬場內設備能耗數據,將幫助豬場管理者實現降低運行能耗、提高收益的目標。

豬小智監管平臺,通過使用豬小智監管平臺,可實現豬場數據存儲、智能分析、報表查看等數據的集中管理及沉澱,同時通過豬場數據的可視化展示,可隨時隨地掌握豬場概況、豬只狀態、設備異常警報等信息。

通過豬小智APP,可實現豬場環境數據、豬只飼餵數據、豬只膘情、豬只測重等數據的遠程查看;生產過程中某個生產指標出現異常時系統可通過豬小智APP發出預警。

中畜興牧:您在不同場合都大力推薦了農信互聯的「豬小智」產品,這款產品的應用優勢。目前客戶都有哪些反饋,針對反饋公司都做了哪些調整?

薛素金總經理:提高效率之類的正面反饋咱們就不提了,問題反饋主要集中在使用人員的認識和操作兩方面。

認識層面,存在經驗豐富的飼養人員對數據指導養殖的接受度還不夠高,還是比較相信、依賴過往的飼餵經驗,不完全信任數據指導的自動飼喂,會進行人工幹預。不過,人工幹預對智能飼餵並沒有負面影響,只是沒有完全發揮智能飼餵節省人工的作用。不管是通過軟體還是直接人工投料的人工幹預,都會通過料位傳感器,傳回數據中心,經過機械學習和算法不斷優化相應欄位的飼餵曲線,調整智能飼餵量,料位傳感器是可保證豬只舔乾淨料盆的,這可以減少打掃料盆的人力消耗。

操作層面,存在豬場員工與硬體設備的磨合度問題,比如有些豬場員工會排斥智能監控,認為是監視自己的;智能飼喂,會存在豬場員工想要人工投料等;另一方面就是存在用戶軟體操作不熟練的情況,針對這一情況,農信互聯通過加強交付培訓和售後服務來解決。

另外,農信互聯也在不斷地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對軟體進行改進和優化。比如通風需要皮帶帶動,但在北方地區,冬季上凍後,皮帶凍實了就很脆,容易碎。針對北方地區這個情況,農信互聯對智能風控系統進行改進,程序增加季節設定後,用戶只需要設定好運轉時間、溫度,其他就全由算法處理,自動執行。

中畜興牧:隨著農信互聯不斷的做深、做實、做專數據智能業務,針對未來的產品以及公司的發展,都有哪些布局和計劃?

薛素金總經理:數據智能的關鍵在於數據怎麼來和怎麼用,圍繞這兩個問題,農信互聯的數據智能產品將不斷優化算法,進行探索。

首先,獲取更精準、真實的數據。不斷豐富、優化對豬場中人、豬、設備等的數字採集方式。目前飼餵、清潔等場內既髒又累的工作內容可實現完全的智能化,當然數據也是自動生成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都很好。但是如接種、轉舍等母豬舍和保育舍的部分工作還需要人工幹預,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有待進一步提升,這部分提升有可能會藉助可視化算法來實現。

其次,不斷豐富大數據,深挖產業大數據,智能豬場數據與產業鏈大數據的互聯互通有助於產業生態。從玉米、豆粕、飼料到屠宰、流通等產業大數據的建設和深挖是需要努力的。

最後,數據應用。數據的應用是數據價值的體現和增值,無論是對企業用戶、對社會化服務還是對產業生態,都是值得不斷創新的。對企業來說,數據可以直接指導生產,提供智能決策;對社會化服務,可以通過數據,可以做宏觀調配,也可以提供行情分析等;對產業生態,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從上遊料藥苗企業、養殖環節、流通環節,再到下遊屠宰加工環節,可以通過農信互聯企聯網體系形成過程數據的互聯互通,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連貫性,形成食品溯源體系。

(文章來源:中畜興牧)

相關焦點

  • 中和農信:共建美好家園 助力鄉村振興
    不幹點別的營生,日子是沒法過下去了,可要幹事業,資金從哪兒來,沒有啟動資金,沒有徵信記錄,她想過貸款,但又被手續龐雜、貸款額度低擋在了門外,只能在心理描繪著未來的美好。直到2014年,唐阿妹遇到了中和農信,在申請貸款時,她依然懷著忐忑的心,不知道自己申請貸款會不會遇到什麼「意外」。「意外」沒到等到,「驚喜」卻降臨了,不到3天,5萬元貸款就到了唐阿妹的帳上。
  • 中和農信:穿越風雪 只為將平價農資送到家
    中和農信內蒙古區域赤峰片區負責人高永利表示,內蒙古是最具農業發展潛力的地區,中和農信內蒙古小貸自成立至今,服務了內蒙古地區三分之一的農牧民,通過即時響應的上門服務,幫助老鄉們發展種植、養殖、運輸、加工等產業。
  • 瞭望|未來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
    新農科新在何處?要對傳統農林學科進行哪些升級迭代?如何在助力脫貧攻堅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農科院校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為此專訪了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華中農大園藝林學學院學生正在採茶 劉博文攝擘畫新農科藍圖《瞭望》:2018年8月,中辦、國辦聯合發布文件提出發展新農科,華中農大作為全國屈指可數的高水平農林類大學之一,當仁不讓承擔著建設新農科的重任。
  • 海南省農信社「一條龍」服務助力「三農」復產和脫貧攻堅
    楊世均在提蒙鄉提蒙村紅土坡經營一家蛋雞養殖合作社,合作社目前有6.5萬隻蛋雞,年銷售收入達900萬元,且該合作社幫扶214名貧困戶。受疫情影響,雞蛋銷路受阻,流通沒了活力,經營也就沒了「活錢」。  在這緊要關頭,農信社工作人員主動上門,了解楊世均的需求後,便運用「復工復產專項貸」政策,為楊世均發放200萬元低利率的支農再貸款。
  • 再籤江西農信,阿里雲服務全國近一半省級農信機構
    阿里雲」數字農信」戰略再結新果!8月25日,江西農信與阿里雲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全面擁抱雲計算和金融科技,加速旗下農商銀行數位化轉型。據此,阿里雲已經服務全國近一半省級農信機構。根據合作協議,江西農信將引入阿里雲成熟的金融科技產品和技術以及落地實踐,支撐旗下百福雲金融平臺、業務中臺、移動平臺等平臺的建設和持續發展;探索合作共建江西區域金融雲,為江西地區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引入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集團豐富的生態資源,拓展場景金融等合作。農信類金融機構有遍布全國各地的網點,在服務廣大農戶、個體戶以及中小企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李道亮教授:無人農場引領農業智能化
    我們國家的勞動力結構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變化。  1.勞動力成本佔70%  2.勞動力平均年齡55歲  3.勞動力老齡化持續加大  所以再過30年,誰來養魚?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最後就是智能化: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和人工智慧的融合,實現決策的智能化、控制的智能化和傳統裝備的自動化,這樣就完全實現裝備對人的替代。  無人化是中國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也是漁場發展的方向。
  • 雲南農信鄉村振興主題卡服務遍雲嶺
    雲南農信聚焦涉農主體金融服務需求,依託信用體系建設成果,以金碧鄉村振興卡為抓手,促進農村金融服務升級換擋。 「貸」來創新 農民有了信用卡 作為雲南全省首款為農戶量身定製的專屬金融產品,「金碧鄉村振興卡」填補了雲南省農戶信用卡金融服務的空白,榮獲了農信銀資金清算中心頒發的
  • 聯手中和農信 殼牌「創之道」首次落地中國
    中和農信客戶李俊星,幾乎每天都會開直播,為鄉親們講解農技知識   近日,中和農信-殼牌中國「創之道」小微企業扶持項目第一階段「雲」上課程已完成。中和農信聯手殼牌中國打造的「創之道」小微企業扶持項目,將針對中和農信小微企業主客戶,量身定製有針對性的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課程,幫助小微企業發現商機、運營管理以及技術創新,推動縣域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 中和農信創新業務平臺 中和農服迎來「優等生」
    據了解,中和農服是中和農信旗下為農民提供產、供、銷、學的綜合性服務平臺,該平臺旨在為廣大種養殖農戶及小微經營者提供農資供應鏈、技術培訓、農產品上行、數據支持與信息諮詢等服務,助力廣大農村百姓節本增收,發展生產。中和農服是對中和農信傳統業務的重要補充,是中和農信「一體兩翼」戰略規劃中的重要「一翼」。
  • 強特色 興和田——新疆農信社助力和田地區脫貧攻堅紀實
    當鏡頭轉到今日的和田:透紅的大棗、芬芳的玫瑰、肥碩的羔羊……這個文化底蘊深厚、物產豐富的地區正在讓自己的特色產品、特色產業,如和田玉一般打出品牌,走出沙漠。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在新疆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自治區聯社)的指導下,和田地區各家農信社通過信貸支持,使當地的「特」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致富作用,和田地區正在華麗轉身走向致富舞臺的「C位」。
  • 四川農信:金融扶貧活水釋放攻堅能量
    四川農信正誕生於瀘州黃艤,從此開啟紮根鄉村、服務「三農」的徵程。這是一次巨變:從曾經的一窮二白到現在的村美人富,在四川農信金融活水助力下,無數個黃艤鎮華麗「蝶變」。這是一聲誓言:四川農信始終把金融精準扶貧作為一項政治工程、民生工程、發展工程記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 河北保定農信社做好轄內金融服務助力企業復產復工側記
    圖為河北省農信聯社保定審計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孫雙倫(中)到涿州三博橋梁模板製造有限公司調研走訪。圖為保定清苑區農信聯社主任楊晶(左一)到河北澤翔紡織有限公司調研。據悉,截至今年9月末,保定全轄農信機構「百行進萬企」總戶數8084戶,完成問卷調查率99.9%,新增融資對接企業金額11億元,其中支持疫情期間融資9.5億元。
  • ABB亮相工博會:引領數位化智能化的未來
    圍繞「未來工廠」、「未來醫院」、「未來汽車」三大主題,ABB在工博會現場展示了豐富的數位化、智能化機器人解決方案,如未來工廠展區展示的矽片裝卸、手機功能測試、繼電器測試、曲軸去毛刺、快遞件高速分揀等多個解決方案,可以幫助客戶提高生產效率與柔性,簡化生產流程;未來汽車展區汽車噴塗的無過噴技術、視覺伺服汽車總裝技術、汽車電子柔性裝配以及3D質量檢測,可以幫助汽車製造商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 海南文昌「航天小鎮」青年養殖黑山羊助農脫貧
    凌楠 攝 中新網海口5月15日電 題:海南文昌「航天小鎮」青年養殖黑山羊助農脫貧作者 凌楠海南文昌龍樓紅海山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內,社長符歡正悉心照料合作社養殖的130多隻黑山羊。餵羊、清理羊舍、售賣農產品,是他每天的工作。
  • 雲南農信獲2020年全國農信系統網絡安全競賽多個獎項
    近日,2020年全國農信系統網絡安全競賽在杭州舉辦了線下總決賽,來自全國26家省級農信機構(含農商銀行)的26支參賽隊伍和5支NPC隊伍參加了決賽。  此次全國農信系統網絡安全競賽分為線下積分賽和總決賽兩個部分,線下積分賽於今年3月啟動,省聯社科技結算中心成立了網絡安全興趣小組並參與線下積分賽;總決賽分為網絡安全技能競賽和網絡安全個人知識競賽,著重考察參賽選手的專業技能水平
  • 攜手「懂行人」,甘肅農信鑄就金融數位化基座
    ,甘肅農信現網的部分之前應用的都是獨立「煙囪式」的架構,每個系統都是一個垂直的體系,有自己的伺服器等IT設備,獨立的管理工具和資料庫。在充分了解華為定製化解決方案後,甘肅農信銀行與華為公司繼續加大合作力度,採用華為雙活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通過一套雙活存儲承載了之前由七套獨立系統分布的業務,對甘肅農信銀行數據和業務連續性進行有效保護,完成存儲資源的整合和按需分配,通過可視化的管理極大提高了容災業務運維的便利性,解決了存儲硬碟易故障、數據不集中、業務不集中的問題,為甘肅農信業務數據平臺的穩定可靠,打下堅實基礎。
  • 獨家丨農信力量,讓幸福生活比蜜甜!廣西農信系統決戰脫貧攻堅服務...
    這片曾深陷貧困泥沼的土地,已然「舊貌換新顏」:有了廣西農信社強大的金融支撐,一個個脫貧致富的奮鬥故事不斷上演,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躬身為橋,播撒金融力量;不辱使命,彰顯農信擔當。作為根植八桂大地的「廣西人的銀行」,2016年以來,廣西農信社累計向60.72萬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信貸351.2億元,佔全區發放量的99%以上。截至目前,廣西農信金融精準扶貧實現「四個全區第一」,即在全區54個貧困縣的貸款發放量全區第一、貧困戶建立信用檔案和評級授信覆蓋面全區第一、扶貧小額信貸發放量全區第一、貧困戶貸款覆蓋面全區第一,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強勁的農信力量。
  • 新加坡華人全職女漁農:賣房投入魚產養殖(圖)
    新加坡華人全職女漁農:賣房投入魚產養殖(圖) 周碧珊相信是本地唯一的全職女漁農周碧珊相信是本地唯一的全職女漁農,五年來天天住在海上的浮動漁場。2009年初,她將賣屋所得的15萬元現金都投入魚產養殖業,在白沙海域經營漁場。  她受訪時說:「當時我的婚姻失敗,心情非常沮喪,有一天和朋友到漁場垂釣,發覺養魚很有趣,過後決定進入這個行業。」
  • 智能化養雞場 澳洲龍蝦「蹦」進城 銅梁這些養殖有特色
    在銅梁區圍龍鎮龍井村12社,就有這樣一家智能化養雞場。這個名叫阮蘭的養雞場,是響應「把老鄉留在老家」行動,返鄉創業的阮太倫兄妹利用當地一家閒置10多年的廠區創辦的,並加入了溫氏養殖集團。在這裡,全自動化設施設備,讓您眼見大開。
  • 千億級蛋品產業鏈「網際網路+」改造中,「優農科技」通過平臺集採...
    而在36氪持續關注的農產品類目下的禽蛋行業,除了我們長期跟蹤報導的蛋品產業鏈服務商懶龍龍,近期還接觸到一家同領域B2B服務平臺優農科技。  優農科技成立於2018年12月,公司搭建了服務於上遊養殖戶與下遊小B商家的蛋品供應鏈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