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畜興牧:受非洲豬瘟和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整個生豬產業鏈都在轉型。豬場的整個防控體系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生物安全防控更是變成了重中之重,隨著目前復產的豬場越來越多,無論是新建豬場,還是舊豬場改造等,無一不是向智能化養豬靠攏,可否為大家分享一下農信互聯的新建智能化養豬場和豬場智能化改造方案。
薛素金總經理:一般而言,新建智能豬場(以下簡稱「新建場」)是要通過智能化的養殖工藝,實現豬場運營可控性,提升豬場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同時通過數位化融入產業生態;豬場智能化改造(以下簡稱「改造場」)主要圍繞擴繁設計、高效生產和生物安全。
新建場和改造場的不同在於對生產區、生活區和無害化降解區的規劃設計,相同之處是通過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建立智能環控、智能飼餵、智能盤豬/估重、智能監控、智能測膘、智能測溫等核心功能,形成生豬養殖的基礎數據、追溯過程數據、檢驗監測數據、信用數據,為豬場提供基礎資料庫,從而在豬場生物安全管理、生豬健康管理、母豬繁殖管理、設備維護管理等方面輸出準確及時的信息,為豬場的運營管理決策提供充分的支撐。通過物聯網數據採集、智能化管控、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將進一步精簡工作程序和信息處理過程,減少豬場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從而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效益。
智能監控,採用海康威視高清攝像頭,對網絡傳輸有更好的支持功能,不僅節約了內存,還提高了畫質和網絡傳輸速度。ICR紅外濾片在光線不足時自動切換,真正實現全天候不間斷地對人、豬、車、場監測、識別、行為預警、事件報警等功能,並將區域內的消毒過程、車輛路線、人員行為、豬只動態等綜合分析,事件相互關聯,可追溯事件起因,出具風險評估報告。值得一提的是,農信互聯與海康威視將充分發揮各自的技術、資源、服務等優勢,拓展雙方在農業領域的合作途徑,構建科技協作新動力,實現雙方互惠互利發展,共同為農業產業智能化、數位化發展貢獻力量。
智能環控,通過控制器對風機、水簾等設備進行自動調控,為豬只打造舒適的環境,可節約70%的人工成本;
智能飼喂,可根據豬只大小、數量、母豬個體胎次、胎齡、膘體等數據自動化計算採食需求,制定採食計劃,智能化設備支持遠程監管功能,實現設備狀態、採食狀態等數據的可視化。採用粥料飼餵模式,水料比和採食速度可調,實現均勻料水混合,提高飼料適口性,從而提升豬只生長速度,降低料肉比。精準水料的投放和控制,最大限度提高哺乳期採食量,提高仔豬斷奶重,增加仔豬斷奶成活率。可節約30%的人工成本,提高收益200%;
智能盤豬/估重,利用攝像頭實現數據的精確採集,經由硬碟錄像機將所採集的照片、視頻等影像資料傳輸至算法伺服器,進行智能化算法分析後得出最終盤豬/估重數據,上傳至豬小智監管平臺,可節約50%的人工成本;
膘情檢測,背膘測定儀可通過藍牙接口實現母豬背膘數據的準確採集。結合電子耳標讀取功能,可實現背膘數據綁定,通過將這些數據上傳到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降低背膘數據的記錄、統計的錯誤率;
智能測孕,智能B超測孕儀通過WIFI連接,檢測母豬是否妊娠,及時檢出未孕母豬,減少母豬「非生產日」,提高經濟效益;
料塔稱重,料塔稱重設備主要由智能稱重主機和稱重傳感器組成,通過平臺系統實現飼料的遠程監控、預警等功能,提高了養殖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是養殖行業向智能化養殖邁出的重要一步;
能耗管理,利用智能水電系統,可及時獲得豬場內設備能耗數據,將幫助豬場管理者實現降低運行能耗、提高收益的目標。
豬小智監管平臺,通過使用豬小智監管平臺,可實現豬場數據存儲、智能分析、報表查看等數據的集中管理及沉澱,同時通過豬場數據的可視化展示,可隨時隨地掌握豬場概況、豬只狀態、設備異常警報等信息。
通過豬小智APP,可實現豬場環境數據、豬只飼餵數據、豬只膘情、豬只測重等數據的遠程查看;生產過程中某個生產指標出現異常時系統可通過豬小智APP發出預警。
中畜興牧:您在不同場合都大力推薦了農信互聯的「豬小智」產品,這款產品的應用優勢。目前客戶都有哪些反饋,針對反饋公司都做了哪些調整?
薛素金總經理:提高效率之類的正面反饋咱們就不提了,問題反饋主要集中在使用人員的認識和操作兩方面。
認識層面,存在經驗豐富的飼養人員對數據指導養殖的接受度還不夠高,還是比較相信、依賴過往的飼餵經驗,不完全信任數據指導的自動飼喂,會進行人工幹預。不過,人工幹預對智能飼餵並沒有負面影響,只是沒有完全發揮智能飼餵節省人工的作用。不管是通過軟體還是直接人工投料的人工幹預,都會通過料位傳感器,傳回數據中心,經過機械學習和算法不斷優化相應欄位的飼餵曲線,調整智能飼餵量,料位傳感器是可保證豬只舔乾淨料盆的,這可以減少打掃料盆的人力消耗。
操作層面,存在豬場員工與硬體設備的磨合度問題,比如有些豬場員工會排斥智能監控,認為是監視自己的;智能飼喂,會存在豬場員工想要人工投料等;另一方面就是存在用戶軟體操作不熟練的情況,針對這一情況,農信互聯通過加強交付培訓和售後服務來解決。
另外,農信互聯也在不斷地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對軟體進行改進和優化。比如通風需要皮帶帶動,但在北方地區,冬季上凍後,皮帶凍實了就很脆,容易碎。針對北方地區這個情況,農信互聯對智能風控系統進行改進,程序增加季節設定後,用戶只需要設定好運轉時間、溫度,其他就全由算法處理,自動執行。
中畜興牧:隨著農信互聯不斷的做深、做實、做專數據智能業務,針對未來的產品以及公司的發展,都有哪些布局和計劃?
薛素金總經理:數據智能的關鍵在於數據怎麼來和怎麼用,圍繞這兩個問題,農信互聯的數據智能產品將不斷優化算法,進行探索。
首先,獲取更精準、真實的數據。不斷豐富、優化對豬場中人、豬、設備等的數字採集方式。目前飼餵、清潔等場內既髒又累的工作內容可實現完全的智能化,當然數據也是自動生成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都很好。但是如接種、轉舍等母豬舍和保育舍的部分工作還需要人工幹預,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有待進一步提升,這部分提升有可能會藉助可視化算法來實現。
其次,不斷豐富大數據,深挖產業大數據,智能豬場數據與產業鏈大數據的互聯互通有助於產業生態。從玉米、豆粕、飼料到屠宰、流通等產業大數據的建設和深挖是需要努力的。
最後,數據應用。數據的應用是數據價值的體現和增值,無論是對企業用戶、對社會化服務還是對產業生態,都是值得不斷創新的。對企業來說,數據可以直接指導生產,提供智能決策;對社會化服務,可以通過數據,可以做宏觀調配,也可以提供行情分析等;對產業生態,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從上遊料藥苗企業、養殖環節、流通環節,再到下遊屠宰加工環節,可以通過農信互聯企聯網體系形成過程數據的互聯互通,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連貫性,形成食品溯源體系。
(文章來源:中畜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