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專項訓練③修辭手法
#中小學知識分享課堂#
【技法指導】
小學五年級大部分課文都使用了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的使用,使句子更加生動、具體、形象,使文章更有文採,也使文章的內涵更豐富。那小學有哪些常見的修辭手法?它們的作用是什麼呢?
比喻:是用具體淺顯、人們比較熟悉的事物去表現抽象、難懂、人們少見的事物的一種修辭手法。一般由本體、比喻詞和喻體三部分構成。比喻可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引發讀者的聯想和想像,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如《竊讀記》一文中的句子「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這個句子把「我」比作「餓狼」,形象地表現了「我」對書的熱愛,以及看書時的如痴如醉。
擬人:就是把物當作人來寫,把人的部位、動作、情感和品質等用在物上。擬人手法的使用,可使句子更靈動,既能生動形象地寫出某事物的某個特點,又能直觀地表達出作者的情感。如《白楊》一課中的句子「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個句子把白楊當作人來寫,把人的精神品質「堅強」用在了白楊上,讚美了白楊堅強的品質。
排比:是將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似或意思相關的分句排列在一起組成的句子,它的作用是使句子讀起來富有節奏感,朗朗上口,而且能增強語勢,提高文章的表達效果。如《白楊》一課的開頭「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氣這三個「沒有「構成了一組排比,突出了戈壁的惡劣環境,反襯了白楊頑強的生命力。
誇張:就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需要,有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方面進行擴大或者縮小的修辭方式。誇張的作用是能夠形象具體地描述岀事物,能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和強烈的共鳴。有時還能增強文章的幽默感。《桂花雨》一文中的句子「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裡」。這個句子通過誇張的手法表現了家鄉桂花的香,像「浸」在裡面一樣,用詞生動而形象。
設問:就是有針對性地提岀問題,然後把答案說出來,即自問自答。設問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內容,使文章起波瀾,有變化。
反問:就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肯定的意思,但語氣比陳述句更肯定,感情色彩也更鮮明。句子中往往有「難道」「怎麼」「怎能」等詞作反問詞。反問可以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的感情,加深讀者的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為文章奠定一種激昂的感情基調。
【典例分析】
高原汽車兵
川藏公路全長兩千四百多公裡,穿越折多山、雀兒山等十四座大山和金沙江、大渡河等十二條奔騰咆哮的江河。惡劣的氣候和複雜的地形,使這裡成了可怕的「魔域車每走一步,都面臨生與死的考驗。
1998年秋的一天,張全林率領的車隊剛剛爬上雀兒山半山腰,一場橫掃藏東高原的暴雪不期而至。
天,漸漸黑了下來。雪,仍在不停地下。望一眼在雪地裡掙扎的兵車,張全林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這個常年與暴風雪打交道的高原軍人心裡清楚,如果不儘快翻越這座風雪肆虐的高山,車隊隨時都有被死亡吞沒的危險。
張全林從車上抽出一根鐵棍,招呼戰勤科副科長劉景旺:「跟我去探路!」
山越來越險,天越來越冷,空氣越來越稀薄。鑽山風像刀子一樣割在臉上,每挪動一步都十分吃力。接近山口時,寒冷、缺氧、飢餓、疲勞一齊襲來,張全林眼前一黑,栽倒在雪地裡。劉景旺慌忙上前將他扶起,淚跟著就下來了:「首長,不能再走了,這樣下去會丟掉性命的!」
張全林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咱們高原共產黨人不是常說這樣一句話嗎:'站著就要當一座生命的路標。'現在,身後的官兵在看著我們,邊疆的軍民在盼著我們,多耽擱一分鐘,車隊就多一分危險,西藏就多一分等待和牽掛!就是倒下,頭也要朝著西藏!」說著,他捧起一捧雪往臉上一抹,又向前挺進……
四個小時後,車隊循著他們的腳印,越過了這座川藏線上海拔最高的雪山。此時,兩人已儼然是雪人,腳與鞋凍在了一起,成了兩個大大的冰砲。
(選自《解放軍報》,有刪改,作者:劉永華、翟啟運)
1.從「車每走一步,都面臨生與死的考驗」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2.張全林倒吸了一口涼氣的原因是?
3.用「 」畫出第5自然段中的一個比喻句,從這個句子你感受到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作用呢?
【答題指導】
解答第3小題時,我們首先找比喻句,根據比喻句的特點是把一種事物比作另一種事物,且往往有比喻詞、本體和喻體,我們就可以找到句子「鑽山風像刀子一樣割在臉上,每挪動一步都十分吃力寫感受時我們就要抓住風厲害、環境惡劣去說,句子的作用要聯繫句子內容來說,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的句子更形象、更具體,也可以看出當時環境的惡劣。
【答案】
1.川藏公路的環境太惡劣,弄不好就會有生命危險。
2.雪下個不停,如果不儘快翻越這座風雪肆虐的高山,車隊隨時都有被死亡吞沒的危險。
3.鑽山風像刀子一樣割在臉上,每挪動一步都十分吃力。這個句子表現了當時的風非常猛,很厲害,使人很難受,襯託出高原汽車兵的頑強。這樣寫使句子更有表現力,更形象更具體。通過刀子割臉這一感受讓人體會到那裡環境的惡劣。
【對應訓練】
小鎮的早晨
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穿鎮而過的小河猶如一條碧綠的玉帶。河水清澈透明,河面波光粼粼。小河上橫跨著一座小石橋,下面是個高高的半月形橋洞,不時有小船從橋洞中悄悄地搖過。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把金色的光輝灑在小鎮的樓房頂上,河邊的綠樹上……早起的老人正在沿河的樹林裡伴著朝陽晨練。
小鎮的早晨是熱鬧的。沉睡著的水鄉小鎮,被木船悠閒的搖櫓聲喚醒了。不知什麼時候,河埠頭停滿了各式各樣的小船。走在大街上,仿佛置身在歡騰的漩渦之中。路不寬,人很多,沿街擺滿了各種農副產品。蒿筍、韭菜、芹菜還帶著晶瑩的露珠;盆裡的魚蝦又蹦又跳,濺出了許多水花;籠子裡的雞鴨時而伸長脖子叫著,時而望著往來的行人賣粽子、豆漿、餛飩的小攤子已是熱氣騰騰了,火苗舔著的大鍋飄出一陣陣誘人的香味,主人用淳樸熱情的微笑迎來了第一批顧客。
小鎮的早晨是緊張的。人們都加快了生活節奏。去學校讀書的孩子們,去工廠上班的姑娘、小夥子們,去鎮外湖上捕魚的漁民們,都急匆匆地走著。腳步聲、自行車的「丁零"聲、摩託車的「突突」聲,交織成歡快和諧的交響樂。
1.畫「」的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能不能改成「大家都腳步匆匆地走著「?
2.本文主要抓住了小鎮的、、、三個方面的特點寫出了水鄉小鎮的。3.短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
1.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不能,因為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可以表現在小鎮生活的人們生活節奏匆匆,使文章更有氣勢。
2.恬靜熱鬧緊張美雨、熱情與和諧
3.短文表達了作者對小鎮的喜愛與讚美。
小學語文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專項訓練②重點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