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巨虧88億美元馬雲辭職 誰與孫正義同行

2020-12-22 金融界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

作者:李碧雯

和孫正義並肩作戰的人變了,新的董事會能把軟銀從泥潭中解救出來嗎?

眼下,孫正義面臨的是前所未有的壓力。

5月18日,軟銀集團發布2019財年年報,截止到2020年3月31日,軟銀集團歸屬於母公司的淨虧損為9615.76億日元(約合88.36億美元),相比1個月前發布的虧損預測更為嚴重。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軟銀集團自1994年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與年報同時發布的是,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將在6月25日從董事會辭職的消息。此前馬雲在軟銀集團董事會任職13年。更早之前,擔任軟銀集團獨立董事18年之久的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在去年年底主動辭職。

和孫正義並肩作戰的人變了,接下來,誰將與孫正義同行?

首次年度虧損

據軟銀集團2019財年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軟銀淨銷售額為6.185萬億日元,同比增長1.5%,運營虧損為1.364萬億日元。其中軟銀願景基金和其他SBIA管理基金的運營虧損為1.931萬億日元,同比去年虧損擴大了近53%。其主要源於軟銀願景基金的帳面投資虧損,虧損額達18692.83億日元(約合172.63億美元),其中Uber和WeWork貢獻了大部分。

由於Uber的股價下跌,軟銀的帳面投資虧損為51.79億美元,對WeWork的帳面投資虧損為45.82億美元。此外,由於疫情影響,其他被投公司帳面虧損為75.02億美元。

自去年9月WeWork申請上市失敗後,WeWork的估值一路下跌。根據軟銀年報顯示,WeWork的估值已經從上市前的470億美元,到去年12月31日下降到了73億美元,而僅僅過了3個月,WeWork的估值縮水近六成,估值僅為29億美元。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進一步拖累了WeWork。此前有媒體報導,WeWork正在大幅縮減成本,展開自救——對企業租戶租金打五折、與業主協商削減租金,以及即將在5月底進行新一輪裁員。

在WeWork創始人亞當·諾伊曼(Adam Neumann)出局後,軟銀曾在去年10月發起對WeWork的重組,並與WeWork達成了一系列支持協議。其中一條包括向WeWork現有股東以19.19美元的價格購買WeWork的普通股和優先股,投資額至多達30億美元。不過軟銀集團曾發布公告稱,在4月1日截止日期時,WeWork並沒有達到相關要求,因此終止該項收購計劃。

這引起了亞當·諾伊曼的不滿,他在5月5日發起了對軟銀的起訴,認為軟銀違背合約,濫用權力。

另一個軟銀下重注的項目Uber也遭遇了現實的打擊。Uber本希望在今年實現盈利,因為受疫情對出行的影響,Uber CEO科斯羅薩西5月18日宣布將關閉全球45個辦公室,並裁員3000人,加上兩周前3700人的裁員計劃,Uber此次裁員數量佔到總體規模的四分之一。

由於經濟下滑和不可預期的新冠病毒,使得2020年對於多數人來說尤為艱難,而對於孫正義來說,其艱難程度更甚。

今年3月在紐約舉行的會議上,孫正義直言,在軟銀願景基金投資的88個項目中,或將有15家公司破產。

今年年初,壞消息不斷傳來。此前軟銀願景基金投資的美國平價居家用品和食品電商Brandless和衛星服務運營商OneWeb宣告破產。不過自WeWork上市失敗後受到來自投資人、同行的輿論壓力後,孫正義決定對於軟銀願景基金旗下的被投項目採取更為嚴格的要求,比如提高公司治理,儘快實現正向現金流。這是孫正義對之前風險資產的一次被動出清。

據年報顯示,此前軟銀在OneWeb的投資從491.98億日元減記為0,對於OneWeb 貸款的壞帳準備為659.13億日元。

風險失衡

2017年,軟銀願景基金一期成立,規模達到986億美元,成為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PE基金,這在當時引起了行業轟動。

成立至今,軟銀願景基金一期在其投資的88個項目的投資成本為750億美元,遠超過其696億美元的帳面價值(不包含已退出的投資)。具體而言,截止到目前,軟銀願景基金僅有19個項目實現帳面增長,有50個項目的帳面價值小於最初的投資成本,19個項目帳面價值未有變動。

不過考慮到軟銀願景基金一期將於2022年11月到期,孫正義還有2年時間翻盤。

在成立軟銀願景基金之時,孫正義曾公開表示,希望將軟銀願景基金打造成為科技產業的伯克希爾·哈撒韋。

事實上,軟銀願景基金投資覆蓋消費、企業服務、金融科技、前沿科技、醫療健康、物業管理、交通出行等領域。截止到3月31日,軟銀願景基金在交通行業下重注最多,累計投資額達331億美元,但與此同時,該行業也是帳面虧損最為嚴重的領域,虧損額達43億美元。

而在醫療健康、消費、企業服務領域,軟銀願景基金實現了正向的帳面回報,其中醫療健康領域總計投資額達25億美元,帳面盈餘23億美元。

不過由於醫療領域投資額較少,並不能起到軟銀願景基金壓艙石的作用,而投資最多的交通出行領域卻仍沒有一家實現全面盈利。在投資配置上,這體現了孫正義個人極強的冒險主義風格,但在基金風險平衡上卻有點差強人意。

作為孫正義多年的好友,柳井正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孫正義的缺點就是興趣點不斷變化,這也想幹那也想幹。在柳井正看來,軟銀集團從規模來說已經是大企業了,不能說大話。不過柳井正隨後又補充道,這也是孫正義的魅力所在。

為了募集超過980億美元的基金,孫正義說服了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阿布達比的穆巴達拉投資公司、富士康、蘋果、高通在內的公司。軟銀願景基金採用了特殊的股權+債務融資的結構,其中債務佔到近400億美元。軟銀願景基金需要每年按照7%向承諾的投資機構支付利息,這意味著軟銀願景基金每年需要向債權人提供28億美元的利息。

截至3月31日,軟銀集團的有息負債為15.7萬億日元,資產負債率為80.2%。經濟的下滑預期和項目盈利時間表的不確定打亂了孫正義和軟銀集團的節奏。

與誰同行

在發布年報的當天,有媒體稱,軟銀將出售其持有的相當比例的T-Mobile公司股票予德國電信公司。如果交易達成,德國電信公司將持有超過50%的T-Mobile的股份。

這項出售距離宣布T-Mobile與Sprint完成合併僅過去一個月。一個月前,在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後,美國司法部同意T-Mobile收購Sprint,後者是美國第四大電信公司,收購前軟銀持有其超過80%股份。在合併後,軟銀持有新T-Mobile 24%的股份。

軟銀希望在電信運營商中擁有自己的話語權,不過由於資金緊張,軟銀不得不將這份戰略資產受讓出去,由戰略投資人轉變為財務投資人。

這是軟銀回購計劃的一部分。今年3月,軟銀集團宣布了一項410億美元的資產出售計劃,通過出售14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T-Mobile等資產以提升股價。而就在2019年年報發布的當天,軟銀方面又扔出了一個規模達5000億日元(合47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加上此前2月宣布的同等規模的回購計劃,軟銀的回購計劃規模將達到10000億日元。

推動這項回購計劃的是一個被外界認為激進對衝基金代表的Elliot Associates。今年2月,Elliot Associates增持軟銀集團超過25億美元的股份。據媒體報導,Elliot Associates的創始人Paul Singer要求軟銀集團至少回購200億美元的股票,並提高治理水平。

雖然孫正義表示歡迎Elliot Associates的投資,但是兩人還不能稱為關係密切的朋友。不過這對於制衡孫正義此前在董事會的一言堂局面來說,仍能起到關鍵作用。

Paul Singer扮演的是過去柳井正的角色。軟銀集團和優衣庫在同一年上市,柳井正從2001年開始就擔任軟銀集團的獨立董事。柳井正比孫正義大8歲,兩人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很好的朋友。兩人都有著改變世界的野心,也曾輪換坐上日本首富的交椅,不過柳井正對於風險更為謹慎,常在軟銀集團的董事會中扮演著剎車的角色。

但當軟銀願景基金在投資上開疆拓土,投資的盤子和需要管理的被投企業越來越多時,柳井正卻愈發擔心,最終選擇了離職。

柳井正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時選擇成為軟銀集團的獨立董事,是為了讓軟銀在規模不斷壯大時也具有匹配大公司的文化。而目前看來,柳井正的離職或許也是同樣的原因。而在2年前,Nidec創始人、執行長Shigobu Nagamori辭任軟銀獨立董事,其一向以敢於諫言著稱。

據媒體報導,柳井正離職後,軟銀集團只剩下兩名外部董事,分別是三井物產董事長飯島彰己及東京大學人工智慧教授松尾豐。

不過善於反思的孫正義沒有讓軟銀集團董事會走向更加失衡的地步。

在即將到來的新一屆董事改選中,軟銀集團將提名三名新董事,之後軟銀集團的新一屆董事會人數將達到13名。新增的三名董事包括軟銀集團CFO、CISO、副總裁Yoshimitsu Goto,華登國際總裁、鏗騰電子科技CEO Lip-Bu Tan,早稻田大學教授Yuko Kawamoto,後兩者為新增的外部董事。

而軟銀集團CFO的加入也將為軟銀和孫正義實現改變世界的野心提供更為接地氣的財務建議。

新的董事會能把軟銀從泥潭中解救出來嗎?

相關焦點

  • 「納斯達克鯨」巨虧13億美元 孫正義:不用擔心問題不大
    原標題:「納斯達克鯨」巨虧13億美元 孫正義:不用擔心問題不大丨熱公司
  • 孫正義炒股巨虧13億美元!軟銀財報曝光巨額期權倉位內幕,三董事...
    《華夏時報》記者看到的財報內容顯示,截至9月30日,軟銀集團持有的「買入上市公司股票看漲期權」的倉位公允價值為46.94億美元。這一數據,與9月初外媒曝出的軟銀斥資數十億美元買入大量美股看漲期權基本一致。彼時,大量美股投資者瘋狂交易幾大科技股的期權不斷推高美股三大指數的真相,剛剛被市場研究人士揭開。
  • 孫正義要買TikTok,軟銀為何鍾情印度
    起起伏伏之外,軟銀在印度其實一直穩紮穩打,多年投資培養了數個獨角獸,可見其對印度近乎執著的寵愛。對於創業者來說,軟銀的資金一直非常誘人。不僅因為願景基金的資金量大,更因為孫正義比其他投資者更敢於冒險抬升估值,尤其是在印度這種風險資本匱乏的地區。2013年,軟銀首次「登陸」印度市場,投資了7500萬美元給電商平臺Snapdeal。一年後,加投6.27億美元。
  • 孫正義回歸保守 軟銀逆風翻盤
    8月,孫正義表示公司正積極考慮將2016年收購的ARM整體出售。9月,英偉達正式宣布,將斥資400億美元收購ARM。業內人士認為,從財務角度看,ARM價值在4年時間還沒有翻倍,對於孫正義來說,在急需現金流的當下持有它並不划算。另外,軟銀旗下價值140億美元日本電信業務也可能被出售。
  • 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是什麼原因 軟銀是一家什麼公司主要...
    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是什麼原因 軟銀是一家什麼公司主要做什麼時間:2020-11-19 14:09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是什麼原因 軟銀是一家什麼公司主要做什麼 孫正義出售軟銀800億美元資產來源與11月17日孫正義在《紐約時報
  • 軟銀3個月從巨虧946億元到盈利826億元 孫正義下一筆投誰?
    來源:央視3個月,從巨虧946億元,到盈利826億元!孫正義又創下一個「之最」!下一筆,投誰?由孫正義領導的日本軟銀集團今天下午公布了該公司二季度財報,淨利潤超過1.2萬億日元,僅過了三個月就扭轉了今年一季度的巨額虧損。軟銀集團今天下午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今年4到6月,該公司淨利潤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達到1255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26億元),這個數字也是軟銀成立以來最好的季度業績。
  • 馬雲、孫正義分手,預示資本全球「分化」?
    作者:Otter 責編:梓 在軟銀董事會任職近14年後,馬雲將在6月25日徹底辭去董事職務。 投資阿里巴巴,軟銀獲得了超過1700倍的回報。孫正義,一戰成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孫正義與馬雲在各自的領域裡呼風喚雨,將二人連繫在一起的是軟銀擁有的阿里巴巴四分之一多的股權。
  • 孫正義從阿里賺了多少錢?
    以6月25日,阿里巴巴收盤市值近6000億美元的市值計算,軟銀持有的25.9%阿里股份價值超過1500億美元。同期,軟銀在東京交易所的最新收盤價5533日元,總市值約1087億美元。這也意味著,軟銀持有的阿里股票市值比軟銀本身的市值還高。
  • 孫正義也要買TikTok,軟銀7年投百億,他為何鍾情印度市場
    去年11月份的G輪融資中,軟銀投資2億美元,而Paytm的估值已達160億美元。孫正義對OYO特別情有獨鍾。從2015年8月開始,軟銀幾乎出現在OYO後續的每一輪融資名單中,且不斷加碼。OYO的表現確實沒有讓孫正義失望。僅7年時間,它就發展成印度最大的經濟型酒店預訂平臺,在全球10多個國家和500多個城市開展業務。
  • 馬雲套現5000億日元,辭去軟銀董事會職務,徹底退休當老師
    今天的網際網路圈最大的新聞或許就是馬雲辭職了吧,5月18日軟銀表示,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將從6月25日起辭去董事會成員職務,並將6月25日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提議三名新任命的董事會成員,包括集團CFO Yoshimoto Goto。
  • 孫正義退出市值5959億的阿里,20年來與馬雲成就彼此
    說到孫正義這個名字,我們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日本軟銀集團的創始人兼總裁,但他除此之外也有另外的身份,那就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董事之一。阿里之所以成為今天的阿里,與孫正義的投資是分不開的。當時,馬雲和孫正義僅僅交談了五分鐘,孫正義當即就決定投資阿里,而且一下就投資2000萬美元。自此,才慢慢有了今天的阿里巴巴。
  • 軟銀逆轉:不變的孫正義
    這些公司有的被曝欺詐、有的申請破產、有的大裁員,還有的原價把錢退給了軟銀。一筆筆失敗投資侵蝕了孫正義通過雅虎和阿里所積累的聲譽。原本計劃募資 1080 億美元的軟銀願景二號基金最終只籌得 25 億美元——由軟銀自己出資。
  • 每天虧損10億,馬雲退出董事會,孫正義:現在的困難就像小孩子遊戲
    在業績說明會上,軟銀董事長孫正義反覆強調新冠疫情對軟銀巨大影響,並不確定公司情況何時可以明朗。為展開自救,軟銀計劃利用阿里巴巴股權融資1.25萬億日元(約合115億美元;約合816億元人民幣),而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將在6月25日股東大會上辭去軟銀董事一職。根據阿里最新的財報,軟銀持有阿里25.2%的股份,以5月19日股價計算,市值高達1455億美元。
  • 軟銀將投50億美元回購至多6.7%股份 馬雲將辭任董事
    網易科技訊 5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軟銀集團周一表示,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馬雲將從軟銀集團董事會辭職。軟銀還宣布,將回購公司股票數量增倍。軟銀同時宣布,它將在6月25日的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選出三位新的董事會成員,其中包括軟銀財務長吉本戈多(Yoshimoto Goto)。阿里巴巴是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最成功的投資對象。
  • WeWork估值縮水94% 孫正義跌下神壇!馬雲也揮手告別
    來源:金融界網站在周一舉行的財報發布會上,投資之神、日本軟銀集團的創始人兼執行長孫正義(Masayoshi Son)表示,該集團向共享辦公空間創業公司WeWork投資數十億美元之舉是「愚蠢的」。在孫正義發表這番言論之際,軟銀對WeWork截至3月31日的估值為29億美元(基於現金流貼現法計算),較之IPO之前的470億美元縮水93.8%。在IPO(首次公開招股)上市計劃流產之後不久,截至2019年12月31日WeWork的估值為73億美元。根據去年10月份洩露的WeWork董事長的評論,有報導稱軟銀已向該公司投資185億美元。
  • 軟銀核心集團發生人事大變動 誰是孫正義接班人再次引發猜測
    此次人事變動,是 2014 年孫正義從谷歌挖來尼克什•阿羅拉(Nikesh Arora),並開啟從電信巨頭向戰略控股公司轉型後的最大一次軟銀高層管理變動。孫正義曾表示,軟銀的主要業務是信息革命,他的投資目標涵蓋了從鋰礦到保險公司和足球錦標賽等多個領域。軟銀尚未詳細說明新任命人員的具體情況,但投資者急切地想知道他們將如何表現以實現孫正義的願景。
  • 每天虧掉10個億!昔日首富跌落神壇,這家風投虧慘了,馬雲也揮手
    軟銀之所以巨虧,主要是因為集團旗下的願景基金在2019財年虧損1.9萬億日元(約合177億美元)所致,上年同期則為盈利1.26萬億日元。軟銀方面解釋虧損的原因,一是Uber、WeWork的公允價值大幅下降;二是在新冠病毒爆發後,其他投資組合公司的估值在最近一個季度也出現了急劇的下降。
  • 孫正義與馬雲互辭董事
    繼馬雲在上個月卸任軟體銀行(SoftBank)董事一職後,軟銀創辦人暨執行長孫正義在公司股東會上宣布,即日起從阿里巴巴董事會「畢業」、辭去其董事職務。馬雲擔任軟銀董事已有 13 年,在上個月退出軟銀董事會。
  • 已虧百億,孫正義再次「出手中國」?又一獨角獸被看中,重押上億
    而孫正義投資的多家公司紛紛出現了裁員現象,美國打車應用Uber的股價也開始出現大幅下跌。此前,孫正義坦言,因為軟銀的資金緊張,加上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所以今年願景基金投資的88家公司中,至少就有15家會面臨失敗。孫正義的投資版圖一直非常廣泛,並且他總是喜歡嘗試投資自己鮮少涉足的行業。
  • 孫正義投資馬雲花光所有好運?軟銀如今遭遇困局,變賣資產自保
    馬雲今日的輝煌離不開另一位商業傳奇信任與扶持,他就是「軟銀帝國」的締造者孫正義,在阿里巴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初期,孫正義獨具慧眼,看到了這家企業背後的無限可能,果斷投資2000萬美金。之後阿里巴巴的發展世人皆知,成為了國內網際網路企業巨頭。阿里巴巴上市之際,孫正義獲得了700億美元的回報,這筆投資的回報率是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