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道財經
文|阿軒 新星出版社
編輯|格格
今天要介紹的日本企業家小林一三,與其他各位有著很大不同。
他出身富裕,熱愛文藝,立志成為小說家,卻走上了辦企業的道路。
他的商業帝國無比巨大,囊括鐵路、百貨、電力、酒店、地產、電影、劇場等各行各業,並創立了日本最大的百貨公司和電影公司。
他與政界若即若離,一度出任商工大臣,又迅速辭職,但他的經濟理念卻影響日本社會至今,並被譽為「當代的豐臣秀吉」。
可以說,他用一己之力塑造了日本城市的生活面貌。
文青年代
1888年,小鎮青年小林一三離開了家鄉,前往東京的慶應義塾求學。
東京的花花世界很快讓他忘了自己來慶應的「初心」,整日沉浸在文學青年的空想生活中。
先是迷上了淺草的吹奏樂,之後又變成了總是出入劇場的戲劇通,經常為報紙寫劇評。當時的他以為自己日後可能以文字為生,立志成為小說家,一心想要躋身於尾崎紅葉、幸田露伴、森鷗外這些文豪之側。
明治時期 燈紅酒綠的淺草地區
然而從以經濟學聞名的慶應義塾畢業之後,他卻順著大流,選擇了入職三井銀行。這位文學青年抱著「不想成為銀行家」「不知為何就是討厭」的念頭,一直推拖了三個月,才正式去銀行秘書科報導入職,做一些端茶倒水的雜活。
從1893年到1907年,小林一三在三井銀行工作了14年,也並沒有出人頭地。這14年裡,他雖然結識了許多在日後給予他重要助力的人物,但由於一直保持著和大學時期一樣悠閒的文青生活,所以屢屢與晉升擦肩而過。一直到後來他回憶起這段時光,還是在說,「銀行的工作真是一點意思都沒有。」
1907年,小林的人生陷入困境。當時他從三井銀行辭職,跳槽到老領導巖下清周創辦的證券公司,正想要在證券市場大施拳腳時,卻遭遇股價暴跌,一時淪為賦閒之人。
重振旗鼓
三個月後的1907年4月,小林在銀行友人的推薦下擔任了阪鶴鐵路監察人一職,進入鐵路行業。不久後,這條鐵路被收歸國有,小林輔助公司的其他高層一同籌措創辦新的「箕面有馬電氣軌道」。然而就在新公司方興未艾之時,經濟不景氣導致之前繳納了保證金的股東們紛紛退出認籌,缺乏資金的新公司眼看著就要解散。
就在這生死存亡之時,小林一三去考察了鐵路的計劃線路,計上心來。如果將鐵路沿線地價便宜的住宅地先收購了,等到鐵路開通,地價自然也跟著上漲,到時候再分期進行拋售,就算經營電車賺不到錢,靠房產不也能盈利嗎!
事不宜遲,小林很快利用自己往年在銀行的人脈,籌集了大筆資金,在老股東們都紛紛喪失希望之時帶著新股東們入主公司,一舉扭轉了自己在公司的地位,成為了專務董事。之後,他按照計劃,通過土地經營和動物園建設,吸引了大量房客和旅客,很快實現了盈利的目標。
為了吸引遊客而建立的動物園
建立理想鄉
時間一長,動物園和土地經營逐漸喪失了盈利能力。為了刺激客流增長,需要有一個更有吸引力的目的地,這就是寶塚。
這是箕面有馬電氣軌道的終點,位於六甲山的峰巒——一個懷抱著溫泉的「風光明媚的景色聖地」,本就有一些零散的浴池和旅館,以及小林經營的大型溫泉浴場。
1923年,寶塚新溫泉浴場發生一起火災,將此前的建築燒毀殆盡。正當大家都在哀嘆前功盡棄時,小林卻以此為良機,覺得可以乘機將寶塚建設成為真正的「大眾娛樂的理想鄉」。
於是,寶塚溫泉以更誘人的面目重現,繼續吸引著城市裡的中產階級和家庭旅客。寶塚酒店成立,為旅客們提供住宿;寶塚俱樂部成立,成為大阪神戶知名人物的社交場所;遊樂園、小劇場、植物園、西式食堂、運動場、棒球場等娛樂設施紛紛拔地而起,在寶塚生生造出了一座「娛樂之都」。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24年竣工的寶塚大劇場。這是當時最大的劇場之一,能容納近4000名觀眾,為的是「讓更多的觀眾以便宜的價格看到優秀戲劇」,使戲劇不再成為「極少數特權階級的娛樂」。
體現了「新大眾性大劇場主義」的寶塚大劇場
很快,寶塚大劇場成為了寶塚少女歌劇的主場塚。這是小林一三模仿當時在大阪人氣很高的三越百貨店的少年樂隊所建立的劇團,當時僅作為溫泉場的助興節目,卻成為了日本劇團史上劃時代的裡程碑。時至今日,寶塚劇場仍然在日本有著廣泛知名度和狂熱擁躉,並對ACG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
天海佑希,寶塚歌劇男役,被譽為全日本最帥的女人
出身於寶塚劇團的女役黑木瞳
除了自建劇團,大劇場還廣泛招聘日本各地的劇團,並組建了寶塚國民劇團,甚至還從世界各地邀請人才,引進了俄羅斯和義大利的大歌劇,連我國的名角梅蘭芳都曾在此登臺演出。
雪組公演·秀
寶塚學生排練初次登臺亮相的LINE DANCE
寶塚歌劇團100周年第100期學生登臺
儘管當時的小林已經是一個企業家,但他的心中卻仍然有文學青年的情懷。在《寶塚漫筆》中,他這麼說道:
「40餘年前,這裡還是武庫河畔的一個小荒村,現如今已成為大眾娛樂的聖地,還發展成一個叫做寶塚的城市。我在年輕時對歌劇和寫作滿懷憧憬和熱情,同時懷揣著實業家的夢,而這些熱情和夢都在寶塚歌劇、寶塚街道裡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華麗的舞臺,精緻的服化道,不斷為人們創造夢想,這就是寶塚劇場
大眾本位事業的巔峰
旅遊和理想鄉只是人們對生活的逃離,在柴米油鹽當中蘊含著更大的商機。
1904年,越後屋衣料店發表《百貨商場宣言》,創辦了著名的三越百貨商場,引領了近代日本百貨商場的發展。
在當時,招徠顧客是一件相當辛苦的事。三越為了吸引顧客,除了舉辦活動,還配備了一輛14座的「紅色汽車」往返於東京和三越之間,即便兩地之間徒步只需要10分鐘。
然而,小林想到,阪急電鐵(更名後的箕面有馬電氣軌道)的終點梅田站,每天都有10多萬乘客上下車。如果在這裡開辦一個百貨商場,那些乘坐電車的人不就直接會變成商場的顧客嗎!這樣,就算不費心思招徠客人也沒關係,還能用省下的錢做9折的降價促銷。
1925年2月,阪急電鐵組建了阪急商場準備委員會,著手籌辦直營商場。他們並不考慮什麼浮誇的營銷,只是調查了大阪所有商場裡最暢銷的商品。1925年6月,阪急商店在總部大樓的1-5層開業,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家由電氣鐵路公司直接經營的商店,並「一下子就受到了沿線居民的熱烈歡迎」。6月,商店銷售額僅為5.8萬日元,只在半年之後就達到了13.8萬日元,是原來的2.4倍。這就是如今日本最大的百貨公司,阪急百貨的雛形。
大阪不夜城的雛形——阪急百貨商店
1932年8月12日,東京寶塚劇院股份公司(東寶株式會社的前身)的創立總會在東京丸之內中央電器俱樂部召開。這是日本電影史上極具意義的一天,以後,人們會在無數部經典電影的片頭裡看到它的名字。
這個片頭還需要我再多做介紹嗎!
但在當時,東寶電影公司尚未成立,東京寶塚也只是一家劇院的名字。
1932年12月1日,東京寶塚劇院破土,這是當時規劃的東京第一大戲院,也是小林一三的「國民戲劇」這一構想的實踐。對於一天工作8小時的普通大眾來說,結束工作後的慰勞必須以娛樂為中心,戲劇就是「娛樂的最高層次」。因此,創造國民戲劇,建造大劇院,增加觀眾人數,降低門票費用,勢在必行。
「丸之內娛樂中心」的中心——東京寶塚劇院
順應潮流的思想很快就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寶塚少女歌劇的半年常駐和東寶歌劇團的建立使東寶劇場成為了「東都市民」們紛至沓來的娛樂場所。在此基礎上,小林又打造了丸之內娛樂中心,收購了其他的劇場,並進軍電影界,使東寶株式會社成為了東京首屈一指的大眾娛樂巨頭。自此,小林的產業帝國已完全成型。
鐵路、百貨、娛樂。小林一三用這三板斧一舉塑造了日本城市的市民生活,以至於生活在阪急鐵路沿線的居民們都被稱作是「阪急人」。他們住阪急房,坐阪急電車,看阪急的電影和戲劇,在阪急商場裡購物,甚至去阪急線的終點旅遊。
這固然是乘著時代的東風。隨著經濟的發展,素以「節約」為美德的日本人漸漸地開始認為「消費」才是一種美德,大眾消費主義的欲望正蠢蠢欲動,蓄勢待發。
而小林一三能夠乘上這股東風,則是因為儘管他在做企劃時很現實,但在他的內心深處,仍然和大眾一樣,充滿對追夢的年輕時期的迷戀。正因如此,他才能夠把握住大眾的需求,率先經營以大眾消費為核心的「城市型第三產業」。繼而為了大眾,帶領著員工們著眼於遙遠的未來,拼盡全力去實現人們的對美好生活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