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進校園」啟動
原標題:「非遺進校園」啟動 我區城南初級中學和銀河實驗小學的同學們最近迎來了「新老師」,南宋官窯非遺傳承人分別走進兩所學校,或帶同學們體驗了拉坯,或為同學們上了生動的非遺專題講座
-
非遺走進校園,培養小小傳承人 弘揚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
當天,「戲曲進校園」活動走進紫茶小學,粵劇大師們給孩子們帶來了精彩的戲曲盛宴。「別看古代的燈長得像個燈籠,做起來還挺複雜的呢。」在蓬江區棠下鎮沙富小學,五年級學生周博文上了一節特殊的手工課。10月28日,蓬江區2020年「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棠下鎮沙富小學,上百名小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江門東藝宮燈製作技藝,體驗非遺魅力。
-
越秀「廣府非遺進校園」入選全國十大優秀!大南路小學展演校園廣府...
越秀區報送的「廣府非遺進校園」從近700個案例中突圍而出,成為廣東省唯一入選前十的優秀實踐案例。自2014年越秀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聯合越秀區教育局啟動「非遺進校園」傳承實踐試點活動以來,至少在40所幼兒園、小學、中學、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等多個教學培養層次開展「非遺進校園」實踐,探索出集教研、教學、實踐、教材、比賽、玩樂的「非遺進校園越秀模式」,形成百花齊放的非遺校園傳播熱潮
-
安順人阿超:行走黔山村寨 傳承苗族文化
核心提示 在安順平壩人阿超的心裡,苗族文化如一座幽深而美麗的大山,藏於深山中的文化魅力與民俗風情,總也探究不完。1981年出生的阿超,原本是一位教師,但一次旅行改變了他的職業方向。身為苗族人的他,走進了苗族文化這座「大山」,開啟了探索之旅。 十餘年只做一件事,貴州安順人阿超——
-
非遺進校園|鄉土教育融合美育,澆灌出雲鄉深處的非遺之花
杜漪介紹:「非遺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是非遺在校園傳承的主渠道,系統課程可以保證教學長期有序開展。」大理州非遺保護中心在主導課程編制時,注重非遺進校園工作的特色化、個性化和靈活性,根據各學校訴求、各項目傳承特點有選擇性、針對性地推進非遺進校園工作。目前大理州已建成13所非遺進校園示範學校,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非遺課程。大理州東門完小大理非遺進校園檔案彙編。
-
漳州:「非遺」進校園 傳遞匠心傳承文化
薌城實驗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 「非遺」進校園是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近年來,伴隨「『非遺』進校園」的日益深入,「『非遺』進校園」活動也從形式多樣到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從而讓「『非遺』進校園」邁向一個理論與實際逐漸融合的新階段。不僅讓「非遺」保護工作越來越接地氣,更為關鍵的是,其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以及在少年兒童中的認同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漳州傳統文化像一粒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喚起孩子們對漳州「非遺」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
木偶情深,「非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湘鄉...
(通訊員:劉芳 、李春輝、沈文科)12月14日,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湘鄉市第二中學初中部,為全校師生送來一份獨特的文化大餐。 此次活動共表演四個木偶戲節目。學校負責人表示,將推廣非遺校園文化建設,將非遺融入各科教學與活動中,繼承與發揚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促進湘鄉二中特色學校教育的建設。
-
非遺助扶貧 文化進萬家
2011年9月,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與貴州雷山縣政府聯合建立雷山非遺傳承研創中心,此舉是為了搭建一個非遺保護、傳承創新、人才培養的平臺。2016年,貴州省文化廳和學校聯合成立傳統工藝貴州工作站。如今,這個關聯高校、設計機構、民藝研究者的平臺,逐步成為振興傳統工藝、實現精準扶貧的有效抓手。
-
傳統文化走進北灣鎮富坪學校
2020年7月8日下午,「靖遠縣2020年傳統文化(戲曲·非遺)進校園系列文化展演活動」走進北灣鎮富坪學校,為全體師生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此次活動,來自靖遠縣縣文化館的傳統文化繼承者為學生展示了靖遠剪紙、跳鼓、評書、小調等傳統文化。項目傳承者與孩子們親密互動,讓孩子們零距離感受到了靖遠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活動中,縣文化館劉老師向學校贈送了國畫《國風》,預祝富坪學校的學子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中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
安順市蠟染協會副會長王月圓:守望相助 傳承文化
安順市蠟染協會副會長王月圓:守望相助 傳承文化 發布時間:2020-12-16 10:11:48 來源:安順日報
-
聊城2020年「戲曲 雜技 傳統文化(非遺)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舉辦
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揮中小學生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積極作用,12月4日,由中共聊城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教育和體育局主辦,市古琴學會、東昌府區新星小學承辦的聊城市2020年「戲曲、雜技、傳統文化(非遺)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在新星小學舉辦。
-
非遺傳承人進國際學校授藝,「洋娃娃」樂學捏麵人
10月23日上午,順義區「學中國風 共順義情」中華傳統文化進社區、進商圈、進國際學校系列活動之一走進天竺鎮德威國際學校,捏麵人非遺傳承人郭旭濤指導30餘位中外小朋友們動手嘗試,體驗中國傳統文化。捏麵人也稱麵塑,是一種製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傳統民間工藝品。中國的麵塑藝術源遠流長,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它用麵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黴的處理,製成柔軟的各色麵團。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非遺進校園|南京非遺周周學系列創新課:傳承有高招 創新無極限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6日電 (記者 宋莉)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推動「非遺進校園」工作。中國青年網開展了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徵集宣傳活動並推舉出十大優秀案例。近日,中國青年網走進「甘熙故居」,探訪江蘇省南京市「非遺周周學」系列創新課程實踐案例。「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
-
成都非遺傳承進校園成效顯著
近日,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等單位指導,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2020成都市非遺傳承基地學校『非遺進校園』展示展演競技交流活動」,經過近2個月的開展,目前已接近尾聲。 活動期間,成都市各非遺傳承基地學校採取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來推動非遺傳承教育。
-
小手牽大手 文明伴我行 文明旅遊走進青島宜陽路小學
,時不時還伴隨著歡聲笑語,這一次志願者們將文明旅遊搬進了校園課堂。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還特邀青島市手工藝協會剪紙委員會主任陳雪梅現場為學生們教授剪紙技藝,從摺紙到剪裁,從圖案勾勒到對稱美學,陳雪梅將每個步驟拆分開仔細為學生們講解演示,在學生們動手操作期間還不住地加以指點。
-
這場交流會,手把手教你怎麼把非遺送進校園
——廣州市非遺進校園交流會於12月7日在廣州購書中心舉辦,與會專家學者、非遺一線工作者、傳承人和學校師生同臺,共論讓「學生哥」愛上非遺的「廣州模式」秘訣究竟在哪。根據最近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全市「非遺進校園」遍及11區,至少有500餘所學校長期開展非遺活動,涵蓋幼兒園、小學、中學、職業技校、特殊教育學校、高等院校等多個層次,至少開設86000課時;全市共有130餘名市級以上代表性傳承人參與了「非遺進校園」實踐,佔市級以上代表性傳承人總數的2/3;共有51項市級以上代表性項目進入校園,佔項目總數的將近一半。
-
貴州省之少數民族手工藝傳習所、民族工藝大師、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傳習所命名工作由省民宗委、省文聯從2016年啟動,旨在加強少數民族傳統手工技藝保護和傳承,鼓勵手工藝企業發展民族文化產業,進一步提升少數民族傳統手工藝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民族刺繡4興仁縣興仁縣苗家民間服飾工藝刺繡有限公司刺繡5興仁縣興仁縣屯腳萬江首飾銀飾、苗族服飾加工6興仁縣貴州萬峰林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整經、穿綜趴筘7貞豐縣貞豐縣奇峰陶瓷廠窯上古陶手工藝製作技藝8貞豐縣貞豐縣仕權銀飾加工苗族傳統銀飾手工藝9貞豐縣貞豐縣進紅傳統手工繡坊傳統手工刺繡工藝品10貞豐縣貴州省布依幫民族服飾發展有限公司各種民族服飾與民族工藝品11冊亨縣冊亨縣宏發竹編工藝廠竹編12冊亨縣冊亨縣金美布衣坊布依服飾
-
萬代南夢宮(中國)2019非遺進校園系列公益活動圓滿收官
上海2019年12月11日 /美通社/ -- 12月10日,由萬代南夢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下稱:萬代南夢宮(中國)] 主辦的「拾趣非遺,樂創未來 -- 非遺藝術進校園」系列公益活動第五站來到了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閔行晶城中學,這也是該系列活動於今年的最後一站。
-
米林縣舉辦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
近日,米林縣中學舉辦第二屆學校共建日暨首屆非遺進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全校師生及學生家長共計2000餘人參加。 上午10時,由各年級學生組成的方陣隊,身穿民族服飾,整齊一致地依次走過主席臺。在雄壯的國歌聲中,全體師生、家長肅然起立,齊聲高唱國歌,注目國旗緩緩升起。
-
練十番學剪紙感受非遺魅力-珠江時報
佛山市博物館舉辦佛博坊·成長體驗營活動 練十番學剪紙感受非遺魅力 珠江時報訊(佛山日報記者/束維攝影報導)9日上午,由佛山市博物館、佛山市非遺保護中心主辦的2020年佛博坊·成長體驗營之「佛山剪紙」手工藝製作課堂在佛山市非遺保護展廳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