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服刑15年,平時沉默寡言,2次徘徊在生死邊緣,民警不僅給了他新生,還挽回了他的生命,第二次被搶救回來,他抓著民警的手,口齒不清地連說「謝謝……」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有人努力耕耘收穫幸福,也有人為一時衝動拿自由買單。魏某的前半生面朝黑土背朝天,辛勤耕耘生活安定,年過不惑時卻一時衝動,既傷害了兩個家庭,也毀掉自己的後半生……
魏某因故意傷害罪被判處無期徒刑,至今他仍不敢相信自己能犯下這樣的罪行。出事後,兒女的氣憤與不解一直像一枚釘子,隔著鐵窗和幾十年的歲月深深扎進他的心裡,子女很少來探監,他也害怕看見自己的子女,魏某深恨自己的「短路」與「無知」,把自己團團揉揉塞進軀殼裡,昏昏度日。回想生命急轉的那段,法槌的敲擊、手銬腳鐐的撞擊都遙遠得有些不真實,只有監門打開瞬間的「喀咔」聲深深印在心底,那時,他對自己說「下半輩子,完了。」
魏某以為自此「生死兩茫茫」,無期徒刑豈不是要把牢底坐穿?想到這兒,他更加寡言少語,越來越封閉自我。
許多服刑人員剛入監時都有類似的消極情緒。北安監獄作為一所重刑犯監獄,在關押的服刑人員多數刑期較長,像魏某這樣因長刑期而喪失改造信心的並不少見,魏某在北安監獄十監區服刑,監獄對他進行了心理評估。民警看過魏某的檔案後,針對其制定了改造計劃。
「現在是法治社會,你觸犯法律,依法被判處無期徒刑,表現良好,依法依規是可以減刑的。」魏某是法盲,民警給他上的第一課就是普及法律知識,這句話就像敲在了他的心上,讓他心底的絕望有所鬆動。在民警的反覆教育下,魏某漸漸放下心理防線,雖然依舊沉默寡言卻開始轉變心態,積極改造,2007年魏某依法被減為有刑徒刑。魏某開始有了盼頭,他也時不時開始回想家裡的土牆,門前的野花……
魏某的心裡敞亮了,看頭頂的天空也不再灰濛濛。然而2017年10月,魏某在監舍突發疾病,說話口齒不清,民警立即將其送到監內醫院,診斷為腦梗。經過治療病情好轉,逐漸康復後卻留下了後遺症——走路緩慢。此時魏某還有6年多的餘刑,這一場大病,讓他忽然感到恐懼,悔恨、遺憾一下子湧上心頭,渾渾噩噩半輩子,活到60歲才感到生命的珍貴和歲月的無情……內心的恐懼讓他無法入睡。從他發病後,民警更加關注魏某,民警向他講解病情及康復事項,再次勸說魏某與兒女聯繫,這一次魏某終於同意,不再像以往一樣固執。多年折斷的親情不是朝夕就能拾起,民警積極與地方司法部門協調,經過多方努力,為魏某與二兒子搭建起溝通的橋梁。
從無期徒刑到有期徒刑,從心如死灰到心向朝陽,從親情折斷到父子情深,民警15年的傾情改造,讓魏某再次煥發新生。
2020年8月22日凌晨1點多,睡夢中的魏某突然翻身並且身體抽搐,還伴有「嗚咽」的喉嚨發聲,值班民警魏一民通過監控發現異常,迅速報告帶班領導林柏佔。民警立即將其送往監內醫院搶救,此時魏某出現無意識的抽搐,民警需要用力按住魏某,控制不讓他無意識的扭動,避免二次傷害。監內醫院初步診斷為腦梗復發,情況緊急需要立即轉往監外醫院救治。林柏佔一面向監獄領導請示辦理監外就醫手續,一面與居家備勤的監區長宋海濤取得聯繫,匯報情況。
深夜時分,聯繫市醫院、協調救治、安排戒護警力、與家屬取得聯繫……十監區民警迅速行動。此時,醫院ICU病房已滿,監區與醫院協調溝通,倒出一張ICU病床。魏某已失去意識,掙扎的力量大得驚人,幾個民警勉強按住他的手腳,方便醫生治療。經搶救,魏某再次從死亡線被拉了回來,26日下午,魏某被轉到戒護病房,剛剛完成封閉執勤任務,本該在家休養的民警擔負起戒護任務。魏某清醒後,抓著民警王澤淇的手,口齒不清地連說「謝謝」。這聲「謝謝」簡單又不易,他感謝民警帶來新生的希望,感謝民警15年來的堅持不懈,感謝民警在兩次生死線上的相救。
魏某還在康復中,他已能自己吃飯和走路,心存感激的他讓兒子為監區送來一面錦旗。
一面錦旗鐫刻著敬意、寫滿了感恩,它不僅是一份感謝,更是對監獄工作的一份肯定。魏某兒子緊緊握住民警的手,不斷向民警道謝:「感謝你們,讓我還有父親……我在這裡感受到了真正的親情,感受到了悔罪與重生,看到了希望和未來,之前內心裡無數個不安與迷惑,今天在這裡得到了最好的答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