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信條#
前幾天,影迷期待已久的諾蘭的新片《信條》(tenet)終於上映了,作為電影迷的我也是第一時間去看了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是通過《盜夢空間》、《星際穿越》認識並喜歡上這位鬼才導演的。
《盜夢空間》四層夢境的設置依然為人津津樂道,《星際穿越》裡黑洞以及五維空間的展示,讓人們腦洞大開。
這一次的《信條》(Tenet)依然很燒腦,講述的是時間的正敘和逆轉,看完後有一種智商被碾壓的感覺,還好看之前做了些功課,不至於被碾壓得太慘。
我不做任何劇透,單純給大家講講電影片名,就一個單詞tenet。
01定義及拓展
one of the principles or beliefs that a theory or larger set of beliefs is based on(一套理論或信仰的思想基礎),簡單而言就是「信條」或「原則」
可見,tenet 的同義詞是 principle 或者 belief,那麼 tenet 這個名字妙在哪裡呢?
仔細觀察,tenet 是一個「正過來、倒過去」都一樣的單詞。正序、逆序皆為其本身,特別神奇。
語言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回文」,不是「回族文字」的意思哦,而是語言學上的一個術語。
「回文」的英文是palindrome,這個詞其實來自於拉丁語 palin dromo,即「running back again」
除了tenet,英文中還有別的,比如:
eye(眼睛)eve(前夜)level(水平)radar(雷達)rotator(旋轉體)
回文現象不僅出現於單詞,還有出現於句子,比如最著名的一句就是拿破崙被流放到厄爾巴島(Elba)時,相傳他說了這麼一句話:
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
這句話正讀反讀都能讀通, 裡面的 able 表示「有能力的」,ere 是介詞,相當於 before,Elba 就是「厄爾巴島」。
所以句子的字面意思是「我看見厄爾巴島之前是有能力的」,但這樣去翻完全破壞了回文體的特色,我最服的翻譯就是:落敗孤島孤敗落
真正做到了「信、達、雅、形」的完美翻譯,佩服!據說譯者是翻譯家馬紅軍老師。
無論是英文中的「tenet」,還是「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還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都蘊含了一個哲理:周而復始。
回文從頭開始念,念到結尾,突然發現又回到了開頭,這又讓我想到了物理學上的「莫比烏斯環」(Mobius band)。
一張紙條,如果扭轉一頭和另一頭相連,就形成了「莫比烏斯環」
試想,你把一隻螞蟻放上去,這隻螞蟻從正面爬著爬著就爬到了反面。正和反在莫比烏斯環上完全沒有了邊界,正即是反,反即是正,周而復始。
電影《信條》或許講了一個莫比烏斯環的故事,正敘倒敘,同時進行,最後兩個方向匯合達到閉環,頗有佛教中因果輪迴的意味
大陸版譯名《信條》
可以說,「tenet」作為片名太贊了,但大陸版翻譯《信條》只是做了直譯,並沒有翻出精髓,我一開始還以為《刺客信條》又翻拍了...
02單詞用法角度
tenet[tent],有原則;信條;教義的意思
1. 作原則的意思時
Its basictenetis that Russia's destiny is to be a great power, a greatness that must be fostered in the face of Western attempts to undermine it.
其基本原則是俄羅斯與生俱來就應該成為強國,縱然面對西方幹擾與阻礙的企圖,這種偉大的強國之夢也必須得到實現。
2. 作信條的意思時
My creed is love and you are its onlytenet—you have ravished me away by a power I cannot resist.
我的信仰是愛,而你就是它唯一的信條——你用一種我無法抗拒的力量把我奪去了。
3. 作教義的意思時
This is one of the one of the basictenetsof Christianity.
這是基督教的基本教義之一
大家學廢了嘛,如果學會了,請轉發評論支持下小編哦~
不是我吹牛皮,這才是最雞湯的結局
on the ball可不是在球上,不要連誇獎都聽不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