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家鄉雲岡石窟的第8窟後室門拱東側有摩醯(xi)首羅天像,三頭八臂、手託日月,其中一隻右手,手持一個玉米棒子狀的物體,不知為何物。第8窟後室門拱西側有鳩摩羅天像,五頭六臂,手持弓,其中一隻左手,手持一隻雞或鳥,童子相,乘著一個動物似乎是孔雀。此二天為佛教中的何物,起什麼作用?
後經查找資料,才知道此二天是佛教密宗中的圖像。中國佛教的密宗有雜密、純密之分。唐開元以前謂之雜密,開元以後稱為純密。雜密傳入中國很早,在公元230年三國孫吳時竺律炎就譯出《摩登伽經》兩卷,宣傳神呪思想。此後又不斷翻譯出雜密典籍。
雜密典籍缺乏完整的哲學思想體系,傳教主要靠念誦咒語。宣揚這些咒語頗為「靈驗」,可以退敵降妖,消災免難,祈子求女,增福增壽甚至夫妻感情不和,咒語也可以破鏡重圓。早期來華之著名高僧,多善這套咒術賴此取得昏君愚臣的支持,登上國師高位,如後趙的佛圖澄,北涼的曇無讖。
公元310年,印度僧人佛圖澄到達洛陽,自稱已400餘歲,能聽鈴聲知吉兇。311年,佛圖澄見到後趙的首領石勒,石勒原本是羯族的小帥和農民。佛圖澄對石勒玩了一套魔術,石勒表示尊信。後來石勒屢次試驗佛圖澄的法術,由於有人事先密報,佛圖澄都顯示出確能先知,石勒真正信服了。312年,石勒大興佛事,建立寺廟,石勒親自拜佛發願。
公元412年,盧水胡首領沮渠蒙遜,佔領姑臧(今甘肅武威),自稱河西王,即北涼政權。北涼財物豐富,戰爭較少,沮渠蒙遜大興佛教。這時中天竺僧人曇無讖來到北涼,在姑臧翻譯出《大般涅槃經》等十幾部佛教經典,對佛學有重要貢獻。
他自稱有役使鬼神的本領,並且稱有醫治百病及多生兒子的秘術。沮渠蒙遜使女兒、兒媳婦到曇無讖處學習男女交接術,胡風盛行,沮渠蒙遜尊其為聖人。曇無讖對北涼的影響很大,北涼被北魏滅亡後,大批的涼州的僧人,被虜到魏都平城(今大同),佛教藝術是佛教信仰的反映,在雲岡石窟中,出現佛教密宗雕象,也就順理成章了。
佛教密宗之中有大量的星宿經,這些典籍中有一套十分煩瑣,神秘的佔星術,把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分成吉兇兩大類,吉日宜行法事及諸善行,兇日諸事不宜。有的經中還將每月三十天,分成十五班,一班兩天,每班有一「天」或神王值班,指導善男信女避兇就吉。雲岡石窟第8窟出現的密宗的兩個天,即:摩醯首羅天、鳩摩羅天,就是密宗所說的十五個值班「天」中的兩個「天」。
摩醯首羅天,三頭六臂或三頭八臂手託日月。每月的十一、廿六兩天由其值班,這兩天密宗說,適宜新立房舍、伽藍(寺院)。
鳩摩羅天,密宗說他是摩醯首羅天的兒子,童子相,無冠。五頭六臂,手握弓,捉雞,乘孔雀。密宗說,供養此天者,可「消災滅難,國泰民安」。
每月的初六、二十一日這兩天,鳩摩羅天值班。這兩天宜「營田宅伽藍,不宜遠行」。此外還有「那羅延天、婆數天等。
這十五天中,帝釋天的權力最大。好像佛教中有各種系統的「天」。佛教中的天應該是佛的護法神。佛教說天有三十三,中央最尊的天名叫忉利天,忉利天的天主名叫帝釋,他只是佛跟前的一個小神,佛出行時,他在前面開路,有護法神的性質。帝釋天在密宗眼中則十分了得:三目,戴寶冠,交腳坐。
四大天王是他的四鎮大臣,周圍還有三十二輔臣、風伯、雨師、雷公、二十八宿,都是他的僚屬。密宗所說的這個「帝釋天」,有點像小說《西遊記》中的玉皇大帝。也許就是一個人,只是稱呼不同罷了。每月初八,帝釋天帶領四天王值班,他可以叫善者延年增壽,惡者減年奪壽,權力很大,因此很多人對他很敬仰。
張夢章:(文博碩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