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摩利支天菩薩,亦稱鬥姆元君,為眾生除滅障難,施予利益

2020-12-06 歷史國學教堂

在佛教的歷史文化之中,每位佛與菩薩等代表人物都有其歷史起源,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的摩利支天菩薩,亦稱鬥姆元君,為眾生除滅障難,施予利益:

相傳距離現在大約是四千到五千年之前,有一個名叫光嚴妙樂的國家,誕生了九位神仙帝王,這九位帝王,深深的影響了整個神仙的世界,以及後世。

相傳,在夏王朝國土地周邊,還有很多很小的國家。有一個小國由周御王統領著。這個小國的國名,現在已經無從查考起。

根據史書記載,在周御王統治國家的龍漢年間,雖然周御王是個在國內廣施德政的好國王;但是,百姓們卻因為國家的海島天險、土地貧瘠等等因素,再加上沿海地帶的海盜猖獗;讓百姓們生活十分困苦。

周御王對此非常憂心,卻一直也想不出個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國家雖有一個很好的國王統領,卻一點也快樂不起來。周御王的愛妃,也就是紫光夫人,是個明哲慈慧的王妃。

祂看見周御王的憂慮,也深知百姓們的愁苦;於是發下大願,要為周御王生下幾個聖子,把人民從水深火熱的生活中拯救出來。

有一年春天,紫光夫人在賞花遊戲,正徜徉在春天溫暖芬芳的氣息之中。突然莫名其妙的,祂覺得有點倦了,就來到金蓮花溫玉池來沐浴休憩,祂才一下水忽有所感,在池中生出九朵蓮花!

其中剛生出的第一朵蓮花,馬上化成嬰兒,就是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本命星是源自於紫微恆中,勾陳六星中的一顆,執掌南北兩極與天地人三才,後來,元始天尊指派來協助玉帝總御萬神,管理天下兵革之事。

第二朵蓮花,幻化成二兒子,就是紫微大帝。紫微大帝,先被元始天尊,派去管理天上諸星,後來,玉皇大帝把天界分為四大塊,分權制衡,又被派去治理北方,而北方,一向都是許多修行成仙的靈地,也因為這樣,祂成立神宵派,聲名威望迅速上升,成為仙界的第二大帝王。

其他的七個孩子,因為出生的時候,並非胎形,以星星的形狀,按照鬥勺排列,鬥柄又指向另一方;之後才幻化成胎兒的模樣出生。周御王看見這樣奇特的景象,就將祂們分別取名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和破軍。等到她們長大了以後,修成正果,就成為了天上的北鬥七星。

志心皈命禮:西天竺國,大智光中。真空妙相法王師,無上玄元天母主。金光爍處,日月潛輝。寶杵旋時,鬼神失色。顯靈蹤於塵世,衛聖駕於閻浮。眾生有難若稱名,大士尋聲來救苦。大悲大願,大聖大慈。聖德巨光天后,摩利支天大聖,圓明道姥天尊。

摩利支天菩薩是隱身和消災的保護神。他乃是先天大神,天威力極大,上管三十六天罡星,下管七十二地煞星,統御所有的太歲星君,二十八宿皆為此天所管,地位極其崇高!

祂能陽能雨能變化,救災救難救刀兵;祠嗣就生麒麟子,祈名金榜就題名;商賈者,利加增,祈求父母得長生,子孫的榮盛,夫婦壽康寧,萬邪自皈正,諸惡化為塵。

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開示摩利支天法門時自云:「此天常行日月前,日月所不能見。我因知此天名,得免一切厄難。

摩利支天菩薩也被視為道教的「鬥姆元君」、其大兒子和二兒子是「四御」中的「勾陳大帝」和「紫微大帝」,其餘七個兒子就是「北鬥七星君」,所以被尊為「北鬥眾星之母」。

相傳蚩尤暴走天下時,鬥姥元君曾化身為元女下凡授黃帝兵符,又曾化名為魃,幫助黃帝打敗風伯雨師!最終戰勝蚩尤!後來,鬥姥元君遭到陷害,邪氣所侵,無法再飛昇上天庭。祂就在今天的四川附近,找了一個風景優美的山谷隱居。

在這段隱居的時間裡,鬥姥元君逕自修行、與世無爭。一直到釋迦牟尼佛,以自悟的大乘佛法,一統西方佛教文化;同時,釋迦牟尼佛派出座下的十六諸天,廣行四大部洲,四處傳播佛學文化。

後來,鬥姆元君深深被佛經上的道理吸引,就跟隨著十六諸天,一起來到靈山大雷音寺,拜在如來座下,排入諸天之列,成為後來二十諸天中的摩利支天。

摩利支天依據梵語意指陽焰威光、也就是積光天焰的意思。在佛教中,祂是一位能夠自我隱形,同時為眾生除滅障難,施予利益的女神!在道教中的朝鬥法科,都遵奉鬥姥元君為主神,而鬥姥元君的神號全稱為: 「先天鬥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聖圓明道姥天尊」。

祂的法相有非常多種,有一種是以天女的形象出現,有的是坐,有的是站在蓮花上;左手在胸前拿著天扇,右手下垂,身如閻淨檀金色,光明如日,頂戴塔,著天衣彩裙,以腕釧、耳璫、寶帶、瓔珞等等華嚴!

在佛教中,摩利支天菩薩常見的法相有三面六臂、三面八臂,以及一面二臂等等;重點是,如果祂是以多面廣臂的形象出現,那麼菩薩的三面,一定是面向各異,其中有一面是豬面,尖嘴獠牙,龕作塔形。

還有一種憤怒相,就像大家在圖片上看見的這樣,有三面,每面有三目,同時還有六隻手臂,或八隻手臂,騎乘於野豬上,或坐於七野豬拖車之上;左邊的手,拿著無憂樹、罥索及弓弦;右邊的手,拿著金剛杵、針、箭與金剛斧。

佛經有云:「摩利支天菩薩,有大神通自在之法,常行走於日天之前,日天無法見到祂,而祂能見日天。由於祂可隱身,故無人能見、無人能知、無人能害、無人能欺誑、無人能束縛、無人能債其財物、冤家對頭,無法得此方便。」

在佛教的歷史文化中,摩利支天菩薩聖誕為農曆九月初九,是隱身和消災的保護神,上管三十六天罡星,下管七十二地煞星,二十八宿,皆為此天所管。周天一十二宮,分二十八宿,日行一日,一度,一年一周天。月行一日,十三度,一月一周天。每月行度各有不同,主人間禍福之事。

唐朝佛教東傳之後,日本,本土之原始信仰是神道:一種,敬天地鬼神發展出來的宗教。這種神道,揉合了佛教中密教元素,稱為東密的密教。在日本,古流劍術道場,演武家,安奉神是道教中之鹿島或香取大明神,但到了宗家,在家中安奉的,多數都是摩利支天菩薩!

好了,佛教:摩利支天菩薩,亦稱鬥姆元君,為眾生除滅障難,施予利益就為大家分享到此,最後想說的是,不管是佛教還是道教,傳遞給世人的是自身的精神,而不局限是佛寺和道觀常見的門人個別現象。切莫因為對別人的偏執,而動搖了自己學習的動力!

相關焦點

  • 佛教摩利支天與道教鬥姥元君的來歷
    大聖摩利支天,也有人依據梵語,翻譯成摩利支提婆、摩裡支天、末利支天。意思是指陽焰威光、也就是積光天焰的意思。在佛教中,他是一位能夠自我隱形,同時為眾生除滅障難,施予利益的女神!尊稱他為摩利支天菩薩、大摩裡支菩薩。
  • 鬥姆元君——三皇五帝的師傅
    《太上玄靈鬥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稱鬥姆尊號為「九靈傑妙白玉龜臺夜光金精祖母元精」,又為「中無梵炁鬥母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後金真聖德無尊」,又化號為「大圓滿月光王」,又為「東化慈救皇君天醫大聖」。道教尊稱為「圓明道母天尊」,簡稱「先天道姥」,謂之「象道之母」。老大一堆的尊號,鬥姆到底是幹什麼的!
  • 消災免禍 摩利支天 護摩火煙雙供 普施儀軌——戴德金剛上師傳授
    一心頂禮 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一心頂禮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一心頂禮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一心頂禮 南無摩利支天菩薩  一心頂禮 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 三界廿八天 天王龍王冥王閻王城隍 顯密護法及煙火雙供護法聖眾  一心頂禮 南無歷代顯密各宗各派祖師大德  一心頂禮
  • 佛教:烏樞沙摩明王,燒除眾生煩惱妄見分別垢淨生滅之心
    在佛教的發展之中,滿天諸佛菩薩雖然功德無量,但已有許多代表人物為眾生曾做出過巨大貢獻,今天便來介紹佛教:烏樞沙摩明王,燒除眾生煩惱妄見分別垢淨生滅之心:烏樞沙摩明王與金剛夜叉有同體異體之論,同體之說,則以烏樞沙摩明王為五大明王之一。其本地另有釋迦、普賢、不動、金剛手等異說。此尊具有轉不淨為清淨之德,故佛教界置於廁中祭祀。
  • 無上瑜伽 · 摩利支天:護世第一的金剛寶女
    在百八名中摩利支天又名『永不停息女』,表示她一刻也不願休歇的悲心及金剛意志。  一切佛母之本質皆是無上平等最勝,但在遊戲示現上卻會有不同的身份表現。從情感層面而言,妙音佛母與俱光佛母互如姐妹。從體系層面而言,摩訶摩利支天女是妙音天女的第一護法。
  • 佛教:十大明王,乃十大諸佛菩薩化身,各有寓意,不妨一覽
    其實,佛教之中每位代表人物都深具寓意,比如羅漢,護法、三十三諸天等,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不為人知的佛教的十大明王。在佛學之中,明王屬於佛的教令輪身,剛強眾生難以用說法柔順調伏,須以威猛教令強制調伏之。此明王是無量壽如來的教令輪,諸相悉圓滿,從大悲出,為無明妄想之眾生,現極惡之瞋怒身,伏出世之魔軍,滅世間之怨敵,十地菩薩不隨教令尚能銷融,況餘諸天龍八部障難者,一時殄滅無有餘者。
  • 那些在道教和佛教享受香火和供奉的大成就者有哪些,共同認識一下
    01鬥姆元君和摩利支天菩薩在道教中,《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鬥本真經》記述,乃元始天尊之先天陰氣,託化西竺國中,原為龍漢年間周御王的愛妃,號「鬥姆元君乃為九皇之母,她的九個兒子分別是天皇大帝、紫微大帝、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
  • 佛教「五蓋」及除蓋障菩薩
    除蓋障菩薩是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又名除一切蓋障菩薩、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棄諸陰蓋菩薩等。屬於密教胎藏界壇城除蓋障院之主尊,密號為離惱金剛。除蓋障菩薩之名,據《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記載:「除一切蓋障菩薩者,謂障為眾生種種心垢,能翳如來淨眼,不能開明,若以無分別法,滅諸戲論,如雲霧消除日輪顯照,故曰除蓋障。」蓋,是煩惱的別名,因為像有東西對心識進行覆蓋,所以稱之為蓋。
  • 佛教:準提觀音菩薩、十一面觀音菩薩,為眾生延壽護命,除病滅罪
    觀世音菩薩普度眾生,在民間極受推崇,在佛教的歷史文化中,觀世音有許多的化身形態,今天就為大家介紹準提觀音菩薩、十一面觀音菩薩,為眾生延壽護命,除病滅罪:準提觀音菩薩準提觀音菩薩,又作準提、準胝、準泥、準提觀音、準提觀世音、準提佛母、佛母準提。
  • 佛教:虛空藏菩薩,利樂眾生;普賢菩薩,純一妙善,備具眾德
    虛空藏菩薩為三世諸佛第一輔臣,功德浩蕩遍滿虛空,智慧無邊恆沙難喻,忍辱心如金剛,精進猛如疾風,具足一切三昧,為一切眾生無上福田,一切人天所應供養。此尊在眾多菩薩中專主智慧、功德和財富。他因其智慧、功德、財富如虛空一樣廣闊無邊,並能如願滿足世人的需求,使眾生獲得無窮的利益,故有此名。
  • 九月初九鬥姥元君聖誕,九月初一至初九「九皇大帝聖誕」見者增福
    鬥姆元君,簡稱「鬥姆」,又作「鬥母元君」或「中天梵氣鬥母元君」。「鬥」指北鬥眾星,「姆」指母親。道經雲,鬥姆「為北鬥眾星之母」。《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太上元始天尊日以先天陽炁化生玉皇大帝,夜以先天陰炁化生鬥姆元君。《北鬥本生經》載:鬥姆於龍漢祖劫在玄明真淨天修行玄靈妙道,殷勤侍奉元始天尊。後分身化胡降生西方天竺國為周御國王后妃,生九子,乃為北鬥九皇大帝。
  • 佛教:地藏菩薩密教與我國起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佛教雖是由印度興起,然而在我國也有其歷史發展所追尋,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大家比較熟悉的地藏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關於地藏菩薩之名義,據佛經記載為:「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故稱地藏。名字中的「地」,住處之義;「藏」,含藏之義。
  • 佛教:迦樓羅王,為眾生之安危舍一己性命,見性圓滿只為利益眾生
    ,其實此尊在佛教中卻有出處可尋,今天便為大家介紹此尊:佛教中的迦樓羅王,為眾生之安危舍一己性命,見性圓滿只為利益眾生。中國西南白族將迦樓羅崇拜和本族的金雞崇拜結合在一起,作為自己的圖騰之一,並為鎮水患之神。相傳迦樓羅乃梵天、毗紐天、大自在天等之化身,或謂即文殊師利之化身,列位於胎藏界外金剛部之南方。迦樓羅之形像有多種,印度山琦遺蹟中之迦樓羅僅為單純之鳥形,然傳於後世之形像則大多為頭翼爪嘴如鷲,身體及四肢如人類,面白翼赤,身體金色。
  • 藏傳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造型
    聖觀世音六觀音指觀世音菩薩針對六道眾生,為方便度化而顯現。而在佛教密宗(包括藏傳佛教和東密)中,六觀音為分別度化六道眾生的示現,從下往上依次為:度化地獄道——聖觀世音;度化餓鬼道——千手千眼觀世音;度化畜生道——馬頭明王;度化阿修羅道——十一面觀世音;度化人道——不空罥索觀世音;度化天道——如意輪觀世音。藏傳佛教在六觀音的基礎上衍生的觀世音菩薩變身數量極多。
  • 佛教:軍荼利明王,降伏眾生之惡業煩惱,令一切眾生成滿其願求
    人生在世有善惡之分,所以佛教中有救苦救難的滿天諸佛菩薩,同樣也有各方的明王,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軍荼利明王,降伏眾生之惡業煩惱,令一切眾生成滿其願求:四面八臂軍荼利,痴見愛慢不能纏,笑怒慈微大慢相,常樂我淨一心含。
  • 佛教四大菩薩保佑眾生
    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
  • 居北極紫氣之尊,金靈聖母做了啥成鬥姆元君,掌八萬四千群星惡煞
    殊不知文學作品中的這些群星名煞,都歸一個叫鬥姆元君的女性神仙所統領管轄。網絡中,有讀者提出一個疑問,鬥姆元君是何來歷,又做了哪些事,能夠掌管八萬四千群星惡煞,身居周天星宿之首?結合中國的道教文化和《封神演義》等文學作品,今天,「源易緣」就來淺談下這個話題,供大家交流討探。
  • 佛教人物系列之四:四大菩薩
    四大菩薩,即文殊、觀音、普賢、地藏四位菩薩。智、悲、行、願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的象徵。文殊菩薩,梵語音譯為「文殊師利」「曼殊師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祥、妙吉祥、法王子。文殊菩薩的道場在山西的五臺山。文殊菩薩聖像,多是腳跨青獅,手持如意(或寶劍、蓮華等),頭戴天冠,身披瓔珞衣著,飄逸且雍容華貴,柔和中帶若雅靜的天人像。文殊菩薩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與佛相同。獅子為百獸之王,有「獅子一吼,百獸膽裂」的說法,因此在佛經中,常用佛陀說法比喻為獅子吼,形容佛陀的法音對眾生有振聾發聵的作用。把獅子作為文殊菩薩的坐騎,則是表菩薩智慧猛利,能伏一切煩惱。
  • 中國佛教寺院中的地藏菩薩
    (五)除蓋障地藏,左手持錫杖,右手結與願印,為人除掉八苦之蓋障,專門濟度人道。所謂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盛苦,為苦諦所攝。 (六)日光地藏,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結說法印,照天人之五衰(天人將死時現五種衰相)而除其苦惱,專門濟度天道。
  • 恭迎觀世音菩薩聖誕!祈願眾生消災解難,平安吉祥!
    祈願菩薩慈悲護佑,眾生獲無邊福德智慧,得如意自在清涼!祈願疫情息滅,德海澄清,病染速除!觀世音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大慈大悲的化身,早已成就佛果,為了度化眾生,倒駕慈航,聞聲救苦,隨緣應世,以三十二應身隨處救度受苦眾生,而所求皆應。觀世音是鳩摩羅什的舊譯,玄奘新譯為觀自在,在中國略稱為觀音。觀世音菩薩是我國佛教信徒普遍崇奉的菩薩,擁有的信徒最多,影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