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火槍起到決定作用的戰役是沐英的定邊之戰,比歐洲早115年

2020-12-15 杯中窺史

定邊之戰是明朝開國名將沐英指揮的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場火槍的使用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的戰役,同樣也是世界上第一場火槍的使用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的戰役。

定邊之戰的歷史背景

公元1381年,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正式建立明朝的第十四年,朱元璋任命傅友德為徵南大將軍,任命藍玉和沐英為徵南副將軍,統率明軍三十萬前往雲南平定元朝殘餘勢力。傅友德、沐英和藍玉兵貴神速,僅用了一年時間便完全平定了雲南和貴州全境。

明朝軍隊影視劇形象

公元1383年,朱元璋下旨讓傅友德和藍玉率領明軍主力班師回朝,留下沐英鎮守雲南。沐英在鎮守雲南期間,率軍成功平定了曲靖雲南省曲靖市,位於雲南東部)少數民族叛亂,並藉機打敗並降服普定(今貴州省普定縣)、廣南(雲南省廣南縣)的各少數民族部落,加深了明朝在西南各少數民族的影響力。

傣族建立的麓川國

十三世紀中期,在大蒙古國鐵騎的攻擊下,怒江(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流之一)中上遊、伊洛瓦底江緬甸境內第一大河)中上遊地區的傣族各部落紛紛歸順大蒙古國,在元世祖忽必烈改蒙古國號為「大元」後,元朝廷在傣族各部落聚集區設立路(元朝時代行政區域名),並任命當地勢力較大的傣族部落首領為「路」的行政區總管。比如在瑞麗江河谷盆地及周邊地區設立麓川路,並任命當地勢力較大的傣族部落首領為麓川路總管。

公元1312年,麓川路總管混依翰罕宣布獨立,自稱思汗法,建立麓川國。之後,思汗法通過一系列軍事行動使周邊各部落紛紛歸附並稱臣,麓川國變得越來越強大,成為雲貴高原西南部、緬甸中北部的強大割據政權。公元1343年,元朝派兵攻打麓川國遭到麓川士兵的伏擊,損失慘重,在之後的幾年裡,元朝和麓川發生多次戰爭,互有勝負。到了公元1355年,麓川國因長年抵禦元軍進攻導致國力虧損嚴重,思汗法於是派人去元大都請求和解,於是元朝在麓川設立平緬宣慰司,並冊封思汗法為宣慰使。

蒙古軍隊影視劇形象

公元1369年,思汗法去世,思汗法次子思倫法在王位競爭中獲得最終勝利,繼承麓川國王位。公元1382年,明軍平定雲南全境,思倫法主動向明朝示好,並派使者出使南京。但朱元璋堅決不同意明朝疆域裡有獨立王國存在,於是思倫法整軍備戰,明朝與麓川的戰爭一觸即發。

麓川軍隊的象兵

沐英的火槍兵在定邊之戰中立下大功

因為明軍在一次與麓川的小規模戰鬥中慘敗,於是朱元璋開始調集軍隊,準備一舉踏平麓川。公元1388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一年,思倫法乘徵伐麓川的明軍還未到達之前,統率三十萬麓川大軍進犯明朝定邊府(今雲南省南澗彝族自治縣)。雲南留守沐英得此消息後,率三萬明軍馳援定邊府。

沐英率軍馳援定邊府

沐英率領明軍趕到定邊府時,麓川大軍已將定邊府團團包圍,定邊府危在旦夕,為了避免定邊府被攻陷,沐英打算馬上與麓川大軍決戰,不給麓川大軍攻佔定邊府的機會。在決戰前,沐英和麾下將軍們分析了麓川軍隊的優勢和劣勢,並得出結論:麓川軍隊分為戰兵和輔兵,雖然軍力三十萬,其實戰兵不到十萬,並且其戰兵在紀律和裝備上不如明軍,麓川軍隊真正厲害的是他們的戰象,只要制服戰象,麓川三十萬大軍不足為慮。

定邊府被麓川大軍團團包圍

雲南少數民族的戰象,沐英早有耳聞,為了有效打擊這些龐然大物,沐英很早就給一部分明軍裝備了當時最先進的火槍——火銃,並進行了陣型訓練。為了提升火槍火藥裝填的速度,沐英改進了火槍的射擊方式,將火槍兵分為三隊,當敵軍臨近時,第一隊先進行射擊,第一隊射擊完畢後迅速到後方裝填彈藥,第二隊接著射擊,第二隊射擊完畢後迅速到後方裝填彈藥,第三隊接著射擊。第三隊射擊完畢後迅速到後方裝填彈藥,此時第一隊已裝填好彈藥接著繼續射擊,這就是沐英發明的火槍 「三段擊」戰術。在沐英率軍馳援定邊府時,也帶上了這支火槍兵部隊。

明朝常用的火器——三眼銃

決戰一開始,麓川軍隊便驅使他們引以為傲的戰象衝向明軍。沐英下令火槍兵移至明軍陣地最前沿備戰,待麓川戰象進入射擊範圍,火槍兵按照指令列為三隊依次開火,火槍發出的聲響響徹整個山谷,沒有被打死、打傷的戰象也因受到驚嚇全部轉頭回奔,麓川軍隊中軍陣型大亂。思倫法見中軍陣型已亂,便發令讓兩翼的騎兵合圍明軍,麓川騎兵豈是明軍騎兵的對手,在明軍騎兵幾次衝鋒下來,麓川軍隊潰不成軍,丟盔棄甲,只有逃命的份。就這樣,沐英也沒有放過麓川潰軍,下令火炮兵照著往回逃命的麓川潰軍又是一陣猛轟,麓川軍隊徹底士氣鬥志。

定邊之戰中, 麓川軍隊精銳盡數折損,元氣大傷,已無力抵擋明軍的進攻。思倫發逃回後連忙派使者向明朝請降。不久,朱元璋派遣大臣帶著諭令前往麓川,當面責罵了思倫發,思倫發接到朱元璋的諭令後,馬上按照之前的約定賠償了明軍所有的軍費,並向明朝進貢了數以萬計的馬匹、耕牛以及五百頭大象和三百名馴象師。定邊之戰後,之前歸附麓川的土司紛紛脫離,麓川勢力大幅度縮水,淪落為土司級別。

定邊之戰比歐洲切裡尼奧拉戰役早一百一十五年

公元1503年4月21日,西班牙軍隊與法國軍隊在切裡尼奧拉發生戰爭,歷史上稱之為「切裡尼奧拉戰役」,這場戰爭被認為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場火槍的使用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的戰役。而這場戰爭比明朝西平侯沐英指揮的定邊之戰整整遲了一百一十五年,所以可以得出結論:世界上第一場火槍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戰役是沐英指揮的的定邊之戰!

相關焦點

  • 火槍三段擊戰術的最早使用者不是日本的織田信長,而是中國的沐英
    織田信長遊戲人物形象「三段擊」火槍射擊戰術在長篠之戰大顯神威長篠之戰是日本戰國歷史上著名的一場戰役。公元1575年5月18日,織田信長率領援軍與德川家康軍會和,但他們並沒有直接救援長筱城,而是切斷了武田軍的後路,打算全殲武田軍。 武田勝賴得知織田信長切斷了自己的後路,不得不主動去與織田信長決戰。當武田勝賴發現織田信長的營寨設在地勢較低的地方時,便決定用武田家最厲害的武田騎兵從高處衝擊織田信長的陣營,試圖一舉衝破織田信長的陣營。
  • 火槍射程不如弓箭,那麼為何歐洲人願意用火槍,而亞洲多用弓箭?
    弓箭作為相對遠程的射殺武器,人類醇熟運用已經超過2000年歷史。不但可以用於大規模列陣時曲線群射殺,更適應於單兵精準點殺。在遠古神話和歷史記錄中,神射手就不絕於耳,比如后羿、養由基、李廣,等等。早期火槍之所以對火槍兵要求不高,主要還在於本身火槍射程短,準頭差,點火不便,容易炸膛等等因素。
  • 日本戰國火槍領先世界,所以《帝3》鐵炮足輕牛?明軍將士有話說
    種子島家第十四代當主,年僅十六歲的種子島時堯同意這些南蠻人(日本戰國時代稱呼歐洲人為南蠻人,這是受到中國華夷之辯觀念的影響)的船隻停在赤尾木港,通過一位名為五峰(即明朝著名海盜汪直)的明朝人的翻譯,從南蠻人手中以兩千兩金子的巨大代價購得了日本最初的兩挺鐵炮。
  • 二戰歐洲戰場最後之戰-布拉格戰役
    1945年5約8日,納粹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歐洲各地的德軍紛紛放下武器,成建制的向蘇軍或英美軍隊繳械。但是,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地區,卻又是一番截然相反的景象,德軍不僅沒有投降,反而垂死掙扎與蘇軍進行了一場最後的慘烈戰鬥,這場戰役始於德國投降兩天前、結束於德國投降三天後的戰役,就是布拉格戰役,它的起因是什麼?結局又如何?為何德國宣布投降後還要繼續打下去呢?舍爾納為何要繼續布拉格之戰?
  • 關原之戰——決定天下的戰役
    此戰中,日本國內所有諸侯均分別站隊。由於「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在關鍵時刻臨陣倒戈,導致這場戰役僅一天就分出勝負。最終,「東軍」獲勝,德川家康奪得天下,奠定了德川幕府(江戶幕府)統治的基礎,終結了日本戰國時代100多年的亂世。此戰也被譽為「決定天下的戰役」,有著「一戰定乾坤」的作用,決定了戰後日本200多年的歷史進程,是日本戰國時代影響最重大的戰役。
  • 明朝神機營,當時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比歐洲使用火槍還要早100年
    神機營位於三大營之首(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當然古時候的營和我們現在的營級單位並不一樣,神機營的營本身就是指軍隊的意思而不是指軍隊的規模編制,實際上當時獨立的軍隊一般都叫營,比如神機營下屬部隊5000下營,其實就是5000戰馬組成的騎兵部隊。
  • 保護了歐洲文明、促進了大航海時代到來的維也納之戰
    維也納之戰,素來有著歐洲文明的拐點之稱。毫不誇張的說,維也納戰役的勝利,讓歐洲人從此掙脫了奧斯曼帝國的束縛,從下位者逐漸變為了上位者和優勢者,並逐漸取代奧斯曼帝國,成為了亞歐大陸新任霸主。文明拐點之戰:維也納戰役公元1683年7月,奧斯曼蘇丹召集了來自中西亞地區的17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向通往歐洲世界的軍事重鎮維也納,期望以此來打通前往歐洲大陸的路上通道,重振雄風。
  • 明代火器:世界現代槍炮之祖,戰爭利器逐步登上中國的舞臺
    在蒙古大軍進攻歐洲時,成吉思汗之孫拔都率軍,攜火炮、火藥箭橫掃整個歐洲的各個城邦,在萊格尼查附近的瓦爾施塔德戰役中,使用了火藥箭和集束火箭等火器,大敗波蘭和日耳曼的聯軍。13世紀到14世紀,蒙古部隊在歐洲的攻城戰中也大量的使用了火器。最終導致提起蒙古騎兵談虎色變,還稱之為「上帝之鞭」。
  • 滑鐵盧戰役:決定歐洲命運的戰役
    1815年6月,法國、英國和普魯士的三支大軍,集結在布魯塞爾以南一個寧靜的峽谷,四天裡展開了三場戰役,最終改變了歐洲歷史的走向,這就是滑鐵盧戰役。法軍方面由拿破崙親自指揮,對方為反法同盟部隊,主要是威靈頓指揮的英荷聯軍以及布呂歇爾指揮的普魯士軍隊。
  • 美國軍事作家假想「中美之戰」 作家希望小說起到警示作用
    我認為這樣的系列作品可能會起到警示作用,就像過去那樣,小說可以在危險來臨前發出警報。他們推辭說,這樣的敵對行動絕無可能發生。我對此並不信服,於是獨自開始策劃《對華戰爭》。這個系列有6本書,由聖馬丁-麥克米倫出版公司出版,講述了未來戰爭將如何展開,戰場涵蓋陸地、海上、空中、太空、網絡空間以及至關重要的後方。
  • 決定歐洲命運的滑鐵盧戰役,究竟是怎麼回事?
    《滑鐵盧:決定歐洲命運的四天》內容簡介1815 年 6 月 15 — 18 日,法軍和反法聯軍在布魯塞爾附近進行了 3 場決定歐洲命運的戰鬥。他向北逃去,而該城守軍則向南加入了皇帝的軍隊,此時他們已有 1.2 萬人之眾。蘇爾特將大英雄奈伊元帥召到了巴黎。米歇爾·奈伊一頭紅髮,他的父親是一名箍桶匠,他在成為一名革命者之前就已是拿破崙的關鍵支持者,以「勇士中的勇士」之名而享有盛譽。他是 1812 年對俄戰役撤退期間後衛戰的英雄,後又促成了拿破崙的退位。
  • 發生在歐亞大陸上的10場古戰役,每場戰役都決定著歷史走向(下)
    上編文章,小編介紹了歐亞大陸上的10場決定歷史走向的其中5場古戰役,以下是另外5場戰役。這場戰役在不同方面決定了地中海隨後的歷史進程,也是戰爭中戰術運用的轉折點。7、亞克興戰役(公元前31年)亞克興戰役,是羅馬共和國屋大維軍隊和馬克·安東尼與克裡奧佩特拉聯盟軍之間最終之戰的關鍵一役。
  • 經濟決定勝負:公元16世紀至18世紀歐洲軍事變革的成果與影響
    但是事實上,步兵地位的再次崛起要早於火藥成熟使用的時期,在公元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使用火炮轟開君士坦丁堡的城牆前,重裝騎士的地位已經迎來了它的衰落。公元1415年英法之間爆發的阿金庫爾戰役更是宣告著重騎兵時代的終結,傳統的法蘭西重騎兵被英國長弓手紛紛擊落下馬,承受了無比慘重的損失。當然,騎兵的衰落並沒有意味著它們完全退出了歷史舞臺,只不過此時威嚴規整的步兵方陣的崛起使得中世紀前期默默無聞的傳統平民步兵上升到了和騎兵相等的地位。
  • 切薩諾:沒想到是我推進了火槍的進化之路
    在現代戰場上,槍作為單兵武器,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槍作為武器,活躍在戰場上的時間也不短了。那麼,槍這種熱火器,受到重視,開始替代冷兵器,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切裡尼奧拉戰役油畫1503年4月21日,在義大利小鎮切裡尼奧拉,西班牙名將貢薩諾以八千兵力,在一個小時內,消滅了法國三萬人,法軍主帥也被擊殺。
  • 決定拿破崙失敗命運的三大戰役,滑鐵盧戰役不算其中之一
    實際上,滑鐵盧之戰的失敗並不是什麼意外,因為這時候的拿破崙早已是強弩之末。因此,決定拿破崙命運的並非是滑鐵盧之戰,而是滑鐵盧之戰之前的三大戰役。第一場是鎮壓西班牙暴亂。1808年,西班牙爆發了內亂,於是拿破崙以解決王室矛盾為名,出兵佔領了西班牙首都馬德裡,逼迫費迪南七世退位,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擔任西班牙國王。
  • 柏林戰役:第三帝國的終結之戰
    1945年4月16日至1945年5月2日,蘇聯紅軍進攻德國柏林,在這場戰役終結前,阿道夫·希特勒自殺。納粹德國在這場戰役結束後,5月8日,籤署無條件投降協議,宣示納粹德國正式覆亡,正式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事的結束。 那麼,柏林戰役的背景是什麼?
  • 攻遼東時,後金用什麼戰術擊敗擁有火槍的明守軍的?原來如此
    後金髮動遼東戰役時,當時的後金並沒有普及火器(後金或者說清朝大量裝備火器是入關之後的事了),而守城的明軍卻裝備了一定數量的火器,裝備火槍的明軍就是我們通常認為的神機營(暫且這樣理解吧,事實上裝備火器不一定就是神機營)。
  • 《星際戰甲》瑪瑞火槍怎麼獲得 瑪瑞火槍獲得方法分享
    導 讀星際戰甲遊戲中,瑪瑞火槍獲得方法是玩家使用藍圖製作,這是由Grineer生產的重型手槍,等同於一把縮小的葛恩火槍,但擁有更高的傷害與射速,同時也相對降低了精準度
  • 《星際戰甲》勇氣瑪瑞火槍怎麼獲得 勇氣瑪瑞火槍獲得方法分享
    導 讀星際戰甲遊戲中,勇氣瑪瑞火槍獲得方法是玩家在鋼鐵防線處獲得或是交易獲得,需要注意的是玩家的聲望值要達到將軍後才可以購買,勇氣瑪瑞火槍是瑪瑞火槍的變種,擁有大彈夾
  • 中國的第一次嚴打期間,1983年,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1983年嚴打的一系列故事。今天,我們具體聊一下1983年嚴打的細節。1983年,我國為何要開始嚴打行動,又起到了什麼效果呢?認真的說,1983年嚴打屬於勢在必行的事情,面對當時的社會情況,必須進行嚴厲打擊,同時起到震懾和教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