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戰爭的起因:如何解釋英格蘭歷史上最著名的戰爭?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喬恩·萊特 中國畫報出版社

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慘敗後,英格蘭軍隊返航回國,幾乎沒有人想到會再次發生衝突。然而,十年還沒過去,英格蘭便再次陷入了一場血腥的內戰之中,而這場戰爭重塑了英格蘭的統治精英。

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擾,國王亨利六世隱退養病,由他的幾個最信任的盟友攝政。一段時間之後,亨利六世身體康復,但這些顧命大臣都已經嘗到了權力的滋味,而且想得到更多的權力。1455年5月,覬覦王位的約克公爵理查向聖奧爾本斯進軍。第一次公開衝突在此展開,紅白玫瑰戰爭爆發。

我們如何解釋英格蘭歷史上這一最著名的戰爭?這場風暴是怎樣到來的?

01

一些學者注重針對歷史長期的解讀,常常將沉重的歷史責任歸咎於愛德華三世(EdwardIII)發動與法國的百年戰爭,讓英格蘭付出了沉重的經濟代價。

因此,從理論上講,財政困難的君主不得不向貴族做出過多的讓步。

▲愛德華三世,其子孫都是玫瑰戰爭的核心人物

最糟糕的是,據說愛德華曾表示允許擴大歷史學家所謂的「變態封建主義」(「Bastard Feudalism」,也有學者將其譯作「亞封建主義」)。

與較古老的統治模式不同的是,社會的領主附庸關係不是以授予土地保有權為核心的,而是以一種通過經濟手段而形成的契約制度結成的主從依附、效忠關係。

這種模式對於招募軍隊非常有效,但卻存在著固有的風險。

貴族可以武裝自己的家丁,如果發生民間糾紛,這些人也可能造成嚴重破壞,而效忠也可以買賣,因為效忠是個人行為而非世襲行為,因此,公共秩序不斷受到威脅。

有人稱,這種統治模式的最終結果是,君主制不斷受到削弱,因為君主制會在「過分強勢」的臣民的陰謀詭計下變得越來越不堪一擊。

因此,會出現約克公爵理查或造王者沃裡克這些有影響力的人物,也不足為奇,因為他們能夠決定國家的命運。

▲造王者沃裡克,英格蘭歷史上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

但這種看法卻遭到反駁。我們應該承認,在戰爭與和平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變態封建主義」(如果我們還接受這種說法的話)都運轉得很好。貴族們通常與君主一樣渴望分享某種程度的政治平衡。

英國歷史學家麥克法蘭有句名言:「只有無能君主才會懼怕『強勢大臣』。」事實上,王權並沒有受到致命的傷害,諸如議會和普通法之類的許多制度仍然運轉良好。

然而,正如麥克法蘭所言,一直以來,一切都取決於執政君主的性格和能力。

那些導致玫瑰戰爭爆發的事件當然也會證明這一點。

02

愛德華三世可能並未破壞英格蘭君主制的結構完整性,但愛德華三世的子女確實非常多,他們的後代導致了令人眼花繚亂的王朝爭奪戰。

1399年,愛德華三世的孫子、岡特的約翰之子亨利·博林布魯克篡奪了愛德華三世之孫、黑王子愛德華之子理查二世(Richard II)的王位,稱為亨利四世(Henry IV)。

▲ 亨利四世

從很多方面來看,亨利四世早期的統治時期內外交困,舉步維艱。

據說,理查二世是名暴君,他貪得無厭、專制武斷,亨利成功奪權幾乎完全是因為他會是一名更可靠的統治者。

亨利一上臺,便連忙承諾限制苛捐雜稅,但同蘇格蘭的戰爭等政治環境卻成為減輕稅收負擔路上的絆腳石。這一點從他在1399年至1404年換了不少於六位皇家司庫中可以明顯看得出。

由於潛在的競爭者都對英格蘭王位虎視眈眈,加之理查二世的大量前盟友心懷不滿,英格蘭越來越有一種強烈的幻滅感,這也就不足為奇了。

▲ 1399年10月13日,亨利四世的加冕儀式

很快,抱怨聲便為更緊迫的威脅所取代:歐文·格蘭道爾在威爾斯舉兵造反,亨利·霍茨波的陰謀和斯克羅普大主教的叛亂,等等。

不難看出,蘭開斯特王朝的君主制具有潛在的脆弱性。

到了亨利五世,情況很明顯已得到顯著的改善。亨利五世是位更有活力的國王,執政初期便鎮壓了騷亂且恢復了王室的財政,並因擊敗羅拉德異端而贏得讚譽。

更有利的是,他在法國的軍事戰役接連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如阿金庫爾戰役和1417年至1419年的諾曼第徵服。因此,到1420年,亨利五世順利地成為法國國王查理六世的繼承人。

▲阿金庫爾戰役——百年戰爭中英格蘭獲勝的一場戰役

然而,進一步觀察後,我們便會發現,亨利五世的遺產卻明顯給其繼任者亨利六世(Henry VI)帶來了很多不幸。

即使是同時代的人,都想知道亨利五世在法國的冒險經歷是否更多取決於個人野心,而非其傑出的治國才能。

這種野心是否有可能徵服敵人,或者他是否引發了一場毫無勝算的戰爭,並且給繼任者帶來了無法承受的經濟負擔?

儘管亨利六世將面臨這一問題,但很明顯,在他繼承王位的那一刻,他還無法勝任這項任務。

對蘭開斯特王朝來說,選擇一個9個月大的嬰兒作為國王是十分冒險的,但好在當時並未出現什麼嚴峻的挑戰,也無其他選擇。

▲亨利六世未滿周歲就成為英格蘭國王,十歲加冕為法國國王

亨利實現了英格蘭歷史上最長的「少數決定原則」,成功地鞏固了自己的政權,這一事實表明:君主制並不像某些人所想的那樣脆弱。

然而,不幸的是,歷史證明,亨利六世仍然是一個充滿缺點、十分倒黴的君主。

許多歷史學家指出,亨利六世的缺點正是導致玫瑰戰爭最有說服力的直接原因。

03

在亨利六世的「少數決定原則」之下,王室內部的怨恨和敵對情緒為將來的事件埋下了伏筆,護國公格洛斯特公爵漢弗萊、貝德福德公爵(和格洛斯特公爵一樣,也是亨利五世的兄弟)和溫徹斯特主教亨利·博福特之間經常發生爭執。

同時,15世紀20年代,與法國的戰爭還在持續發酵,但由於聖女貞德的出現,法國的君主政體越來越咄咄逼人。

▲ 查理七世前面的聖女貞德。由於聖女貞德的出現,英國在百年戰爭中失利

後來查理七世(CharlesVII)加冕為法國國王,到1435年,法國與英格蘭的前盟友勃艮第王國籤約。這次籤約終將成為一場漫長而曲折的戰爭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正是在這一時期,亨利六世開始在英格蘭政治中發揮重要作用。

他顯然沒有他父親那樣的軍事天賦,也從未率兵遠徵法國。

在國內,亨利六世似乎一直在不作為和親政之間遊移不定;儘管不該把亨利六世當作傀儡,但他卻任由其顧問之間滋生不健康的派系之爭。這些黨羽有很多都是成天圍繞在國王身邊謀取私利的人。

▲ 16世紀一位不知名的畫家所畫的亨利六世的肖像

儘管如此,維持一個和平政權的共識依然存在,因此,15世紀40年代,貴族內部的地方紛爭成功地得到了平息。

然而,從前線的角度來看,亨利六世的統治確實很糟糕,與法國開戰代價十分昂貴。更有甚者,亨利六世喜歡別人阿諛奉承,也需要確保各郡效忠自己,因此,會濫發禮物和獎賞。

故此,國家財政困難持續惡化。

在亨利掌權之前,王室的財務狀況就已經不佳,1433年,王室債務已達到16萬英鎊,卻僅靠年收入6萬英鎊來維持平衡。到1449年,亨利的債務額達到驚人的37.2萬英鎊。

到15世紀50年代初,王室收入縮至每年僅4萬英鎊,只有14世紀90年代理查二世時期所獲得收入的三分之一。

所有這些加在一起,活生生地破壞了君主制的穩定。

15世紀40年代中期,亨利六世找到了一種和平解決方案(其中包括他與法國安茹的瑪格麗特的聯姻),但1449年戰爭又重新爆發。

▲《塔爾伯特·舒茲伯利系列圖書》中描繪了亨利六世與安茹的瑪格麗特的大婚場景

次年,諾曼第失陷。1453年,加斯科尼的失陷給了英格蘭最後一擊。

兩地的失陷嚴重影響了英格蘭的士氣,諾曼第的失陷、英格蘭的經濟困境及對國王身邊顧問越來越多的批評聲,最終導致了民眾的普遍不滿。

許多人認為亨利身邊的顧問薩福克公爵威廉·德拉·波爾最危險,國會彈劾了他,將其放逐。波爾於放逐途中被謀殺。

同年,即1450年,約克公爵理查未經許可擅自從愛爾蘭返回,迅速成為焦點。

亨利並不信任約克公爵理查,於是在接下來的三年中,形成了一種令人不安的關係,而這種關係幾乎造成直接的衝突。

事情總會自行解決,但很明顯,約克公爵在宮廷中的影響力,尤其是約克公爵與薩默塞特公爵埃德蒙·博福特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有可能擾亂全國政局。

▲對立的約克公爵和薩默塞特公爵的支持者採集白玫瑰和紅玫瑰來表示各自的忠誠

也許只要再有一個導火索——一個短期原因,就能加劇英格蘭業已形成的緊張局勢和內部敵意,將英格蘭推入公開的內亂與分裂中。

1453年,亨利六世因精神病而完全崩潰,導火索終於出現。

《玫瑰戰爭:英格蘭王權遊戲的終極對決》

[英] 菲莉帕·格裡夫頓 編著

定價:68.00

中國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12

原標題:《玫瑰戰爭的起因:我們如何解釋英格蘭歷史上這一最著名的戰爭?》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玫瑰戰爭的起因:我們如何解釋英格蘭歷史上這一最著名的戰爭?
    第一次公開衝突在此展開,紅白玫瑰戰爭爆發。我們如何解釋英格蘭歷史上這一最著名的戰爭?這場風暴是怎樣到來的?因此,從理論上講,財政困難的君主不得不向貴族做出過多的讓步。▲愛德華三世,其子孫都是玫瑰戰爭的核心人物最糟糕的是,據說愛德華曾表示允許擴大歷史學家所謂的「變態封建主義」(「Bastard Feudalism」,也有學者將其譯作「亞封建主義」)。
  • 《權力的遊戲》歷史原型《玫瑰戰爭》出版
    近日,中國畫報出版社推出了輕閱讀、趣歷史 「螢火蟲」書系的第九本:《玫瑰戰爭:英格蘭王權遊戲的終極對決》。十幾位歷史學家及相關領域專家聯手,結合大量珍貴歷史圖片、圖表、關鍵人物分析等,圖文並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玫瑰戰爭期間一環扣一環的王權之爭,賦予諸多關鍵人物更鮮活的歷史形象,帶給讀者一個更廣闊新穎的視角。
  • 一臉絡腮鬍子引起的戰爭,淺析歷史上的這場奇葩戰爭起因
    正常情況下,說起戰爭人們總會特別嚴肅,因為戰爭就意味著有傷亡,戰爭就代表著傷痛。可是,說起1152年的英法戰爭起因,人們卻嚴肅不起來。因為,這場戰爭是由一臉鬍子引起的戰爭,戰爭的起因太過滑稽和奇葩。 英法戰爭在歐洲歷史裡特別有名,因為,這場戰爭陸續持續了301年,所以又被人們稱為百年戰爭。
  • 《權力的遊戲》背後的玫瑰戰爭,歷史比小說更燒腦,看完別懵
    之所以叫玫瑰戰爭,這是因為交戰的兩個家族的族徽分別是白玫瑰和紅玫瑰。馬丁老爺子當初寫冰與火之歌的時候,可沒少從玫瑰戰爭裡尋找靈感。這場玫瑰戰爭規模並不算大,最大的特點就是亂。蘭開斯特家和約克家打得稀裡糊塗,就連英國人自己都很少有人能把這段歷史給縷清楚的。
  • 玫瑰戰爭後的曲折,金雀花後的鼎盛:坎坷中綻放的英國都鐸時代
    對於它,相信很多朋友都不陌生,我們知道他們的君主立憲制,知道他們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的倫敦,知道他們著名的大本鐘伊莉莎白塔。在英國的歷史上有這麼兩段輝煌時期,一個是金雀花王朝時期,一個是都鐸時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這個英國君主專制歷史上的黃金時期--都鐸時代。
  • 玫瑰戰爭 | 序 : 英國血腥的王室內戰 鮮血下紅白玫瑰的綻放與凋零
    「玫瑰戰爭」,得名於莎翁筆下的歷史劇《亨利六世》。戰爭中的一方——蘭凱斯特家族的家徽是紅玫瑰,而另一方約克家族的家徽是一朵白玫瑰。莎翁於是以兩朵玫瑰被拔寓意戰爭的開始。左紅玫瑰為蘭凱斯特家族家徽,右白玫瑰為約克家族家徽戰爭前的英國王朝被稱為「金雀花王朝」。兩朵玫瑰本是同根而生:約克和蘭凱斯特兩個家族都是金雀花家族下的支系,都有著正統的皇室血統。
  • 《權遊》背後的歷史原型,一場英格蘭王權遊戲的終極對決
    英國王室的朝代更迭,亦是幾經風雨,鮮血與戰爭,死亡與新生不斷讓英格蘭趨向統一。玫瑰戰爭之前,搖搖欲墜的統治關係引發公共秩序的動蕩,這種統治模式令君主制逐步減弱,王權在風中,必有野心勃勃者虎視眈眈。為爭權奪利,掠奪是最為原始的佔領,戰爭也是最為直接的討伐,於是就有了英國歷史上幾場著名的戰役。
  • 回首歷史上那些激蕩人心的著名戰爭
    五千年的泱泱中華歷史,湧現出了數不清的英雄豪傑。這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在很多節點上出現了劇烈的內外紛爭,而戰爭作為解決紛爭的最激烈最有效的方式,也給悠悠歷史烙上了深深的印記。如果不算近現代史上(也即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的那些戰爭,在中國的古代史上(1840年之前),有一些關鍵戰爭直接或間接決定了歷史的走向,也產生了重大歷史意義。下面,我們逐一來看看這些戰爭是哪些。1. 長平之戰
  • 英格蘭如何成為了一個「島國」?說說英法百年戰爭
    英國人老謀深算,曾經佔據著全世界最富裕的地方,佔領著當時全世界最佳的港口。當輝煌的日子過去後,還唯恐天下不亂,結束殖民的時候還故意留下一大攤子爛事,譬如印巴之爭等。可是英國並非天生就是一個島國,它也曾在歐洲大陸擁有著大面積的領地,這些領地最多時候幾乎涵蓋了大半個法蘭西,那英國又是如何被變成了一個徹底的島國的呢?那我們就來描述一下整個過程。
  • 英國著名演員伊安·霍姆飾演的歷史戰爭題材影視作品中的角色
    2020年6月19日,英國著名演員伊安·霍姆(Ian Holm)在倫敦去世,享年88歲,他曾因在著名魔幻史詩系列電影《指環王》中飾演魔戒持有者、霍比特人比爾博·巴金斯而為人所熟知,英國媒體形容他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演員之一。
  • 韓戰的起因,有四種說法,哪種更接近真相?
    1950年6月25日星期日黎明時分,人民軍在炮火的掩護下,越過三八線,歷時三年的韓戰爆發。中、美、蘇等十幾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使之擴大成了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 △ 人民軍攻勢(1950年6月25日~9月15日)七十年過後,關於這場戰爭的具體起因是什麼?
  • 說說中國與日本歷史上的幾次著名戰爭
    記得看過一個社會實驗節目,節目中邀請了一名日本女子參加,然後在南京街頭問路,說自己是日本人,看看南京市民的反應,節目中被問路的南京市民都很熱情地跟女子指路,然後女子就問他們難道不仇恨日本人嗎,其中一位老者說的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他說:「人民之間是友好的,主要是那一小部分好戰分子,我們不追究了,但我們不能忘記,忘記歷史等於背叛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場戰爭,交手雙方都是頂級名將
    歷史上發生過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戰爭,其中不乏名將指揮,但名將們也是會敗的,因為對方也有可能是名將。 史上最著名的三場戰役,參戰雙方全是頂級名將,交戰十分激烈,其中有兩場都是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戰役,另外還有一場規模空前絕後。
  • 英法百年戰爭和玫瑰戰爭,促使英國民族意識覺醒的兩場中世紀大戰
    不過從12世紀到13世紀,英國在歐陸上的大部分領土均已經丟失,僅僅佔據法國西南部阿基坦地區。這裡曾經是凱撒率領羅馬軍團徵伐高盧的最後一地,同時亦是著名的葡萄酒產地,基於此,英法王室之間的爭鬥也日趨激烈。法王腓力六世希望將王權覆蓋至阿基坦地區,可這裡恰巧是英王愛德華三世的領地,後者同時也是法王治下的王侯——阿基坦公爵。
  • 「玫瑰戰爭」:英國君主權威的崩裂與重鑄
    戰爭主要在以紅玫瑰為族徽的蘭開斯特家族和以白玫瑰為族徽的約克家族之間進行,故名「玫瑰戰爭」(Wars of Roses)。伴隨著這場英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內戰的,則是在議會「憲政」光環的破滅下,英國君主權威的崩裂與重鑄。
  • 現實版《權力的遊戲》|殺戮與愛情滋養出的都鐸玫瑰
    愛德華三世和亨利五世是英格蘭在「百年戰爭」中最著名的兩位軍人國王,都在法國建立了不朽軍功,前者是兩大家族的直接始祖,後者是玫瑰戰爭近景中的影子人物。《空王冠》展現的細節比艾莉森的《玫瑰戰爭》更為豐富,屬於前者的進階讀物。不管書寫得多麼好讀,說實話閱讀歐洲中世紀史還是有門檻的,熟悉玫瑰戰爭的遠景與近景,會方便我們順利走完閱讀之旅。
  • 8.0戰爭起因
    根據魔獸世界8.0放出的資料,可以確定魔獸世界8.0的全面戰爭源自於部落進攻,但起因如何我也是最近才搞明白。
  • 從「諾曼徵服」到「百年戰爭」,看英格蘭王室「紋章」的起源發展
    最早的紋章由貴族騎士使用,騎士在自己的盾面上繪製特定的圖案其目的在於在戰場上區分敵我,此時的紋章風格簡約圖案也偏象徵性。到了十三世紀時幾乎所有的貴族都有了屬於自己的紋章以此來作為家族傳承和社會地位的象徵標誌。公元1066年威廉侵入英格蘭建立了諾曼王朝,由於他在戰場上所使用的盾牌以獅子作為圖記,英格蘭王室紋章的雛形便由此而來。
  • 美國歷史是怎樣記載韓戰的?帶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韓戰
    第一,韓戰的起因 在我們的歷史記載中,韓戰講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志願軍馳援朝鮮,將美國軍隊趕出三八線,成功避免了美國對我國的侵略,保衛了祖國。實際上僅僅只是我國抗美援朝戰爭,但是對於韓戰的詳細起因並沒有太多介紹。
  • 歷史上最著名的英國國王——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是1509年至1547年間的英格蘭國王,他是個運動健壯的年輕人,他後來的成長經歷讓他變得更加著名。他以擁有六個妻子並打破英國教會而脫離羅馬而聞名,他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英國國王。在他早期的大部分統治期間,亨利通過能力強大的沃爾西遠距離統治,沃爾西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傳道人之一,也是國王的朋友。有人想知道是否由沃爾西掌管亨利,但事實並非如此,國王總是在關鍵問題上與他進行磋商。沃爾西和亨利奉行外交和軍事政策,旨在提高英國在歐洲事務中的形象,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主導了這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