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亞洲第一個去瑞士安樂死的人,臨終畫面溫馨卻令人深思!

2020-12-12 侃侃侃歷史

說到「安樂死」,這個詞彙大家應該熟悉又陌生。「安樂死」指的是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者使用藥物,讓飽受疾病折磨的病人無痛苦死去。在我們國家,安樂死問題尚未討論出結果,但是這位中國人為了擺脫疾病折磨,成功在瑞士安樂死,他就是傅達仁。

傅達仁1933年出生在山東濟南,他五歲時,父親在抗日戰爭中戰死在黃河邊,因為母親也早早離世,傅達仁開始了流浪的生涯。15歲時,傅達仁到了臺灣,因為酷愛運動,25歲時成為了一位籃球運動員,後來還成為了體育賽事的解說員。傅達仁通過自己的努力,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還曾在1991年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

2013年左右,傅達仁在體檢時得知自己得了胰腺癌,他開始了自己的抗癌路。胰腺癌的痛苦不是常人可以想像到的,傅達仁雖然有足夠的勇氣與耐心,但是事與願違,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身體和精神備受摧殘。

2016年,身患胰腺癌晚期的傅達仁深知自己時日無多,與其飽受痛苦,不如有尊嚴地去世,他上書蔡當局,要求對自己實施「安樂死」,但是並沒有被接受。此後兩年,傅達仁繼續著自己的抗癌路,但是信奉耶穌的他並沒有得到上帝的可憐,病情擴散了。

2018年6月,傅達仁的病情進入末期,他與家人決定飛往瑞士,排定日期執行安樂死。瑞士尊嚴機構接受了傅達仁及其家人的申請,同意在6月7日給傅達仁實施安樂死。聽到這個消息後,傅達仁終於笑了。

2018年6月6日,傅達仁上傳了兩段視頻,一段是向他的親朋友好和粉絲們表達感謝,並且做出來最終的道別。第二段則是自己要追隨主,已經做好準備接受明天的安樂死。兩段視頻引發了無數人的感慨和淚水。

2018年6月7日,傅達仁在家人的陪同下走進來安樂死的房間,在喝藥前,他還開著玩笑:「我可不可以兩口喝啊?我怕太苦~」。隨後,傅達仁分四口喝下了安樂死藥物,與家人的哭泣場面截然相反的是,傅達仁全程微笑,還安慰家人不要傷心。傅達仁在兒子懷裡安靜地裡去了,他終於擺脫了胰腺癌的折磨。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相對於飽受疾病折磨而苟延殘喘,不少人更願意選擇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也有人反對安樂死,認為可能會導致很多未知的麻煩。對此,您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侃侃原創,禁止轉載。歡迎關注,侃侃會給您分享更好的故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安樂死遲遲不能合法化,真願意安樂死的人並沒有想像那麼多
    每次寫到有關腫瘤晚期病人癌痛的文章,評論裡都會有一堆人回復,建議國家實施安樂死。大家一致認為,既然如此痛苦的活著熬有限的時間,不如安樂死解脫了。可以百分百肯定的是,回復者都不是病人本人,很可能連病人家屬都不是,只是一些旁觀者而已。
  • 女子安樂死曝光:從微笑到死亡,4分鐘告別世界,臨終遺言讓人淚崩
    死亡,是一個沉重而悲傷的話題,每一個走向死亡的生命,都曾熱烈地生長,相信世上無人不想在這世間開心地活著,多幾年與家人團聚,而自20世紀以來,「安樂死」已引起人類社會的激烈爭論。
  • 我想活得體面,到死都是:人生最後的尊嚴,是安樂死
    臨終病人沒有自己的生命決定權,活著的人不肯放手,躺著的人生不如死。想起巴金先生,活了101歲,生命的最後 6 年沒有離開過醫院的那張病床。氣管被切開,身上插滿管子,靠著機器和藥物人工地活著,毫無生存質量可言。
  • 中國第一個安樂死的主持:傳奇主持身患癌症,在兒子懷中離世
    生與死是上蒼對於所有人而言最為公平的事,誰人都逃不了,但倘若死前病痛纏身,甚至自己都已經被病痛折磨到難以自理,看著病痛日漸摧殘著自己,以及日益不堪消亡的自己,這情況難免有些慘痛難忍,以至於不少人只希望自己能夠死得體面得體些,少些痛苦,由此便衍生出了安樂死。
  • 女子安樂死全過程:從清醒到死亡,僅短短4分鐘,2字遺言讓人淚目
    生是起點,那麼死亡自然就是終點,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一種很平常的自然現象,隨著醫療的發展,一種提前結束生命的死亡出現了——安樂死。 安樂死,又叫「柏拉圖式死亡」,因為最早提出安樂死概念的便是柏拉圖,他在《理想國》就支持這種結束痛苦的死亡,出於人道主義,安樂死在多數國家都是合法化的,1935年英國就成立了第一個自願安樂死委員會。
  • 主持人傅達仁安樂死全程:在家人陪伴下喝下毒藥,躺兒子懷中離世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一提起死亡,很多人都覺得是痛苦的,但對於一些病重的人來說活著才是痛苦的,死亡是解脫。躺在病床上的人接受不了疾病化療的痛苦,想要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了能走得體面些通常會選擇一種新式的死亡辦法——安樂死。
  • 67歲男子不忍親人受苦殺妻,網友幫喊冤,安樂死合法豈能隨便喊
    事後兒子曾為蔡某求情,但他仍然被起訴。這件事一出,網友們一邊倒地同情蔡某,希望可以讓安樂死合法化,讓類似的悲劇不再發生。大陸「安樂死」第一案發生於1986年,59歲的夏素文因為因肝硬變腹水昏迷,經過多方搶救仍然不見好轉。院方表示他們實在是無力回天,夏素文只能聽天由命。
  • 加拿大反對黨:安樂死新法案會讓人「被安樂死」
    他周一對議會表示:「我們已經建立了對弱勢群體的保障措施,以便他們在選擇(安樂死)的自由和選擇的自主權之間取得平衡」。但保守黨及一些反對者並不這麼認為。新法案欲放寬安樂死限制加拿大聯邦政府在今年2月曾提出C-7法案草案,意在取消現行安樂死法規中申請者必須是「已經預見會死亡」的條款。
  • 女子安樂死全程,4分鐘告別世界,從清醒到死亡,2字遺言讓人淚崩
    "安樂死"一詞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對,就是蘇格拉底在的那個年代。 估計受蘇格拉底之死影響太大,他的徒弟柏拉圖以及徒弟的徒弟亞里斯多德(這仨被稱為"希臘三賢")都很贊成安樂死,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甚至認為可以將自殺作為接觸一些無法治癒的痛苦的"良藥"。
  • 主持人傅達仁選擇安樂死:在家人陪伴下喝下毒藥,躺兒子懷中離世
    《生何歡,死何苦》一說到死亡,很多人感覺很痛苦,但是對於一些病重的人來說,活著就是痛苦,死就是解脫。病床上的人無法承受化療帶來的痛苦,想親手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了能夠走得體面,通常會選擇一種新的死亡方式——安樂死。
  • 由椎名桔平主演的安樂死題材電視劇 《神之手》在WOWOW開播
    本劇原作為久坂部羊先生的一部以安樂死為題材的同名小說(幻冬舍文庫)。在「人生百年時代」的日本,同時又存在著「超老齡化社會」和「臨終醫療」的現象。是儘量延長患者的生命呢,還是選擇安樂死呢?本作便是一部既正視了「人在臨終之時如何擁抱死亡?」這一問題,又描寫出了由低劣的欲望與念頭所驅使的人們,是一部社會派醫療電視劇。
  • 51歲老太被安樂死,全家看她喝下老鼠藥!安樂死合法真的好嗎?
    隨著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提高到77歲(2019年數據),身邊越來越多人老去,我們忌諱談「死」的觀念似乎正在改變。死亡,成為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無論是患者自己,還是身邊的親人。 談論「生老病死」,總有件事是無法繞開的,那便是「患者能否決定自己的去留」。
  • 昨晚,104歲科學家被安樂死了,遺言耐人尋味
    「我們幫你完成心願」其實,早在去瑞士「赴死」之前,Goodall教授曾3次試圖自殺,結果都沒有成功,這也促使他最終決定尋求專業的幫助,也就是安樂死。但是,由於安樂死在澳大利亞還不是合法的,所以今年4月22日,Goodall教授所在的安樂死組織Exit International幫他發起了一個眾籌活動,希望籌集到$15,000,作為他赴瑞士接受安樂死的經費。在了解了Goodall教授的故事和他的心願之後,熱心的澳洲人紛紛解囊相助,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已經完成了籌集目標。
  • 醫學史上的4月1日:第一個吃螃蟹的國家,荷蘭宣布安樂死合法化
    贊成者的人認為這是「安詳的解脫」;反對的人認為這是將「謀殺合法化」。而伴隨著爭論的同時,安樂死也逐漸開始被世人所接受,尤其被危重病人及家屬接受。荷蘭並不是推動安樂死立法唯一的國家,此前比利時已進行了立法院會辯論;瑞士則已允許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可以施行安樂死;澳大利亞曾在短時間內將安樂死合法化,但實施不到一年即被推翻;美國的一些州也允許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可以實施安樂死;英國已有2.7萬人在醫生的幫助下以安樂死的方式結束生命;而68%的瑞典人持贊成安樂死,僅19%反對。
  • 日本女子被執行安樂死:在生命的最後4分鐘裡,她微笑告別親友
    導語 「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其包括兩層含義,一種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還有一種則是無痛致死術。不過,在中國則被定義為病人在垂危狀態下,精神和身體承受極端痛苦,在病人要求下,經過醫生認可,可用人道方法使得病人在無痛苦狀態中提前結束生命。
  • 日本女白領安樂死全程:短短4分鐘,從清醒到死亡,全程催人淚下
    佛說「生、老、病、死、愛離別、願長久、求不得、放不下。」是人生八苦,而前四苦屬於身體上的,任何人都難以逃脫。後四苦則是精神上的,可以通過心靈上的修煉來消除。只是芸芸眾生,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的做到「放下」呢?
  • 亞裔女子4分鐘安樂死全過程,她的臨終遺言,看哭百萬網友
    日本NHK電視臺曾在網絡上發布了一位女性—小島,遠赴瑞士選擇安樂死的全程紀錄片,這段視頻看哭了百萬網友!那天,小島笑著說她決定安樂死日本同很多國家一樣,是不支持安樂死的,而支持安樂死的瑞士也有明確要求安樂死的必要條件,包括有:患者有明確的醫院以及疾病沒有復原的跡象且沒有其他治療辦法,而患者有難以承受的疾病痛苦才可以選擇的.
  • 日本女子在瑞士「安樂死」的全程,從清醒到離世,過程催人淚下
    」這樣的醫學現實,讓人沉重和無奈。雖說如今醫學條件發達,但終究能夠對抗人類的疾病太少太少了。不少患者在病痛的折磨中離世,不少病人甚至想要尋求安樂死,但由於法律不允許,也只能苦苦忍受著病痛,直到有一天被病魔打敗,結束生命。
  • 沈德詠:推進安樂死立法 才能減少濫用風險
    他在提案中用尊嚴死亡指代安樂死,指出臨終關懷和尊嚴死亡現已成為我們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法律議題,建議有關部門對此能予以重視,對相關問題儘早組織研究、論證,並適時予以立法規制。  提案被報導後,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的創始人、開國大將羅瑞卿的女兒羅點點在網上發了一篇商榷文章,提出在國內外的語境下,尊嚴死亡事實上指向安寧療護,與安樂死不同。
  • 傅達仁安樂死全過程:在親人陪伴中喝下4口毒藥,過程讓眾人淚崩
    對於每一個人的出生,這是我們決定不了的,但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死亡,都是有著各種悲傷的故事,但是現在在這個世界上,多了一種能夠自主選擇體面的死亡離開這個世界的方式,那就是安樂死。安樂死其實是在確定了有生命的人已經患上了絕症之後,並且沒有任何辦法能夠為他減輕痛苦的條件下,病人自願並且家人統一之後,還需要經過專門的機構同意了之後,然後醫生實施一種讓患者在毫無痛感的情況下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的一種辦法,現在全世界只有九個國家開放了安樂死這個條件,但是只有瑞士這一個國家,願意給其他國家的人提供安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