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不容二虎,鬥魚虎牙合併「雙傑」能共存多久?

2020-12-03 砍柴網

虎牙創始人董榮傑(左)、鬥魚創始人陳少傑(右)

一山不容二虎。鬥魚CEO陳少傑和虎牙CEO董榮傑,能在虎牙鬥魚合併,成為新公司聯席CEO後,打破這一悖論嗎?

來源 | 極點商業

作者 | 楊銘

編輯 |劉珊珊

「新公司將實施Co-CEO制度,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並將保持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運營。」這是合併同類型公司後對外公告中經常出現的一句話。

但一山不容二虎。最終結果,要麼一方最終離去,要麼兩者雙雙出局,大部分企業的「聯合CEO」制度終究會被首席CEO取代。

這是聯席CEO制度的悖論。鬥魚CEO陳少傑和虎牙CEO董榮傑,能在虎牙鬥魚合併,成為新公司聯席CEO後,打破這一悖論嗎?

從業界目前普遍觀點來看,這幾乎沒可能。「根據以往第一第二合併的案例來看,最後還是得有一個人留下,一個人走,或者兩個人都離開。」經緯中國副總裁莊明浩就如此明確表示。

「不光是中外企業過往眾多經驗和案例,表明採用聯合CEO公司,其模式都未能太長久,只是一個過渡存在,包括SAP、甲骨文都在此前廢棄了聯席CEO制度。而且,原本就存在矛盾的兩人,在新公司成立並未得到徹底解決。」10月13日,有著多年經驗的VC投行人士張博(化名)同樣如此判斷。

張博所在投行,這些年也投了不少網際網路企業,並有過促成業內企業合併經驗。他的感受是:「聯席CEO們不但要有能夠在圓桌上拍案而起的精神,更要有討論完之後不管是共識還是衝突,離開會議室後只有一個聲音的覺悟。」

這是聯席CEO管理模式有效的前提。不過,這恰恰是各位聯席CEO們最大難題:都有著光輝創業歷史,以及圈內外赫赫名聲,權利豈能與他人分享?

01控制權之爭,最狼性的不一定笑到最後

王興(右)成了新美大的勝利者

2015年10月初,大眾點評和美團合併塵埃落定,兩家曾在團購領域將戰爭進行到白熱化的對手站到了一個陣營,兩家公司合併後將成立一家新公司,採取聯席CEO制,王興和張濤出任聯席CEO。

和鬥魚虎牙合併一樣,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併,彼時兩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但事與願違,架構調整和人事變動比想像來的更快——僅1個月後,聯席CEO制度就正式宣告結束,張濤退出管理一線,大眾點評原推廣事業群負責人李璟、首席服務官王雨等一眾老臣也被清退出局,其變革之快速曾讓市場驚愕。張濤,也因此被稱為「最短命的聯席CEO」。

此後張濤轉戰投資領域,漸漸消失於江湖中。王興則獨自率領彼時不過150億美元的「新美大」狂飆突進,即便在2018年「新美大」成功赴港上市,敲鐘現場,媒體也沒有捕捉到張濤的身影。

和新美大一樣,滴滴合併快的、58同城合併趕集網,都採用了一樣方式,但結局都相同——雙CEO模式維繫最長的姚勁波和楊浩湧,兩人維繫58趕集聯席CEO的頭銜有7個月,最終以楊浩湧退出,分拆做瓜子二手車為結束。

雖然姚勁波和楊浩湧共用CEO頭銜有7個月,不過,姚勁波此後卻明確表示「中國聯席CEO模式行不通」。退出的楊浩湧,在後來的部分演講中,真實情緒也最終被捕捉到:「如果有任何一個機會把對手消滅,雙方都不會砍了自己一半的身體,去跟對方做合併」、「不希望合併再發生,即使是並別人也不願意。」

「誰出局的關鍵,往往取決於投資人的意志。」張博表示,這是雙方一個成績、執行力、格局的綜合較量,從投資人角度而言,往往願意選擇殺伐果斷的領導者。

新美大就是如此。一位曾接近美團高層的人士如此表示,王興作為團購大戰的屍骨坑裡爬出來的人,敵人無數,狼性自不必說。但張濤和王興相比,卻是一個精明柔和的上海男人,有著患得患失、優柔寡斷的弱點,雖然經營大眾點評多年格局卻始終無法做大,「張濤是個好人,但不一定是領導者,投資者選擇王興自然情理之中。」

不過,性格也不完全決定命運。楊浩湧能把分拆的瓜子二手車做成今天規模,也經歷了無數「血戰」。根據《財經》報導,投資者老虎基金意識到難以說服楊浩湧答應合併之後,採取了最極端的做法——直接把自己持有的趕集股份賣給了58同城。同時,說服其他趕集投資人一起將股票出售給58。

坐了聯席CEO位置7個月的楊浩湧

激怒姚勁波和投資人的,還有楊浩湧答應合併後的舉動——根據媒體報導,籤約前一個周末,楊浩湧拿到了一紙香港法院對合併的禁令。在合併談判最後關頭,提出要讓談判的參與方多支付4億美元,要求得到滿足後,他才向法院申請撤銷禁令。當時所有人都看向姚勁波,所有人都以為交易黃了。

最終,趕集投資人從整次交易的收益裡出了4億美元的一大部分。事後,姚勁波在一個公開論壇回憶,「我當時手上有一個酒杯,差點就扔出去了。」

如此「狼性」將軍,楊浩湧不出局,誰出?

02「雙傑」勝出關鍵在騰訊?

在投資人意志決定一切下,有投行人士就稱,陳少傑和董榮傑,誰能在虎牙鬥魚合併後的新公司中笑到最後,很大程度將由騰訊決定。

從性格來說,鬥魚創始人陳少傑無疑更有狼性。「平地摳餅,對面拿賊」,這屬於一種混江湖的能力——根據財經評論專家水皮的說法,這八個字,是陳少傑在社交平臺上的籤名。

在直播裡,陳少傑曾表示自己是高中文憑,上一年大學就輟學了。退學後進入一家遊戲公司,一年時間掌握了原始碼。之後要求漲薪,老闆沒答應,就和同事「攜碼潛逃」。開始創業後,無論是研發「掌門人」遊戲對戰平臺,以及後來的鬥魚TV,其操作方式,都堪稱「粗暴和瘋狂」。

相比之下,從歡聚時代出來的董榮傑,少了一些江湖性格,虎牙的運營,相比鬥魚「慢且穩」,卻抓住了赴美上市的機會,成了「遊戲直播第一股」。

「從直播江湖未來格局發展來看,已經過了野蠻擴張階段,帶領虎牙翻盤鬥魚的董榮傑,可能更適合掌權合併後的新公司。」上述投行人士表示,根據他的了解,在騰訊和雙方談判過程中,和以董榮傑為核心的虎牙管理層溝通度更好,其在出讓控股權一事上沒有那麼倔強。

更大程度上,在於虎牙所表現出來的成長性,虎牙也優於鬥魚——公開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Q1到2020年Q2的6個季度,虎牙營收、ARPPU值、始終高於鬥魚。而且,月活用戶、用戶數據也超過了鬥魚。

圖源:網絡

或許,是嗅到了某些味道,今年8月開始,包括何森、杜佳、伊博、張磊等在內的鬥魚高層們,已選擇陸續退出。不過,也有消息表示,鬥魚決策團隊一直在努力爭取,甚至提出了關掉鬥魚平臺的條件來爭取主動權。

總體來看,由於騰訊對於誰掌控新公司還沒有明確表態,且陳少傑、董榮傑都雙雙大幅減持了股份,加上陳少傑在鬥魚根基也相當牢固。或許,陳少傑和董榮傑誰最終出局,甚至是否雙雙出局,一切都還未定數——在坊間,同樣有傳言,董榮傑將重回歡聚時代。

一位市場人士說,聯席CEO制度,在國內難以找到更多成功案例,其實和採取這種模式的前提,大多時候是來自兩家公司合併有關。

「1+1等於2,甚至大於2的前提,是高層管理團隊成員之間是否能真正協同效應,真正整合到一起,能在走出會議室激烈討論之後,傳達一致信息。」張博也說。

問題是,發生在中國之間的合併案,大多是行業前幾名之間,在經歷了殘酷競爭之後的無奈選擇。無論是滴滴快的、美團大眾點評,還是鬥魚虎牙,合併前從創始人到公司具體運營,雙方之間的恩怨、鬥爭可謂「罄竹難書」,加上合併之後的利益糾葛,絕非一個「合併」就能完全解決。

「對外發聲一致性比較容易,內部利益的平衡,以及與董事會、投資者的關係,才是最大難題。」一位投行人士說,理念不合、利益糾紛,導致分道揚鑣的不在少數,最後基本都以「一人是CEO,其他人是聯合創始人退出」為結局。

031加1大於2的前提實在太難

高盛是聯席CEO模式開創者

這種局面,其實已經背離了當初聯合CEO模式推出的初衷。

聯席CEO特殊管理模式最早出現在1976年。彼時高盛高級合伙人萊文去世,公司管理委員會決定由約翰·文伯格和約翰·懷特黑特兩人共同作為高盛的繼承者,兩人合作將高盛帶入了世界頂級投資銀行的行列。

有了高盛的成功案例後,黑莓、摩託羅拉、SAP(思愛普)、花旗集團、KKR、甲骨文、韓國三星、臺塑集團、臺積電等大公司均紛紛效仿聯席CEO治理模式。甚至包括華為的輪值CEO模式,其實也殊途同歸。

對這些世界巨頭而言,採用聯席CEO方式,是一些對綜合性集團化的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業態變得複雜之後,需要負責不同業務的多位決策者,來進行一些共同決策,讓決策效率變高——簡單來說,這些聯席CEO,其實都是職業經理人,而非公司創始人。

「對大企業而言,採用聯席CEO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統籌各專業業務,使得專業分工和職能定位更加明確清晰。」在張博看來,這在組織形式上形成了集體領導決策的機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為個人決策失誤,導致公司面臨巨大風險,有助於強化企業風險管控的能力。

因此,這和國內大多在合併案時,才採取聯席CEO的根本原因已完全不同。

國內企業近年來也有類似國外巨頭聯席CEO的模式。今年1月,巨人首位85後高管吳萌,與原巨人網絡總裁劉偉共同出任聯席CEO。吳萌全面負責公司業務,劉偉負責公司投資、集團公共職能等業務——顯然,巨人網絡的真正掌權者,只可能是史玉柱,吳萌與劉偉只能算一個職業經理人。

最為知名的是中國平安,其聯席CEO制度於2018年確立,李源祥、陳心穎、謝永林三位聯席CEO與各職能執行官採取「集體決策、分工負責、矩陣管理」的模式。

不過,無論採取聯席CEO的原因、前提是什麼,絕大部分時候,都未能發揮預料中的作用,甚至成為「替罪羊」。2012年1月,黑莓RIM聯席CEO吉姆·巴利斯和麥克·拉澤瑞雙雙辭職,COO史瑞森·赫尼斯成為黑莓新掌舵人,終結了聯席CEO制度。2017年10月,三位分別掌控三星電子三大重要部門的聯席CEO,全部被換人,據稱是為獄中的李在鎔鋪路,一時輿論譁然。

就連高盛,後來也遭遇了失敗。在高盛上市前夕的1999年,當時聯手入主高盛的,是喬恩·科爾辛和漢克鮑爾森,作為當時高盛最大「搖錢樹」固收部門負責人的科爾辛,卻沒能和經手投行業務部門的鮑爾森成為「1加1大於2」好拍檔,決策實權都在前者手上。

中國平安也是如此。2019年11月底,李源祥辭去平安聯席CEO職位,跳槽到友邦保險擔任CEO。這讓平安三駕馬車缺了一駕,時隔半年後,平安才把姚波提上來補缺。但震蕩至今卻未平息:到現在為止,平安內部高層變動多達二十餘次,涉及集團總部、金融壹帳通、陸金所、平安好醫生、平安產險等多個集團公司。

中國平安因為聯席CEO也經歷了震蕩

為何出現這個情況?來自斯坦福商學院組織行為學研究表明,聯席CEO結構會「引起衝突,導致團隊的負面表現」,並且導致各位CEO之間互相產生「敵對心態」。甚至,聯席CEO們都不會明確誰負責什麼,讓公司內部不同陣營內的總監、經理、員工們也相互不合作。這就會在團隊中造成混亂,在聯席CEO之間引發衝突。

看來,原因還是那些原因。「不管是幾個人坐在領軍位置上,權利如何分配,如何合理分工與協作,但有些問題沒辦法迴避:是不是能開誠布公,有一致的遠景和默契。」張博說,他看到過一個研究,要將在先前並無合作,甚至矛盾的團隊成員放在一起,至少要6-9個月後,才有可能完成從相互了解,再到相互欣賞,進而到相互協作的內心過程。

問題是,董榮傑與陳少傑,能共存到哪一天嗎?

相關焦點

  • 虎牙鬥魚正式合併 鬥魚虎牙合併有什麼影響?
    摘要:虎牙與鬥魚聯合宣布雙方已籤訂「合併協議與計劃」。根據合併協議,虎牙將通過以股換股合併收購鬥魚所有已發行股份,包括由美國存託憑證(ADS)所代表的普通股。鬥魚在合併前已發行的股份及ADS將取消,鬥魚將成為虎牙私有全資子公司,並將從納斯達克退市。
  • 合併是鬥魚和虎牙的最佳結局?
    鬥魚、虎牙的合併事宜再次引發市場關注。8月5日,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稱,騰訊在過去數月一直在與鬥魚和虎牙討論合併事宜,目前細節尚未敲定,但騰訊尋求成為合併後實體的最大股東。新京報貝殼財經也向多位接近交易的人士證實,騰訊的確提出了促成鬥魚、虎牙合併的建議,並且已經將建議提到了總辦層面,快的話或許年內就可以完成交易。
  • 虎牙、鬥魚合併官宣!新公司設聯席CEO由騰訊控股 鬥魚或將退市
    合併公告提到,騰訊同時將以總價5億美元將「企鵝電競」遊戲直播業務轉讓給鬥魚,鬥魚與企鵝電競合併後的整體再與虎牙合併。此外,合併完成後,鬥魚將成為虎牙私有全資子公司,鬥魚ADS將不再在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掛牌上市。新公司將設聯席CEO,為虎牙現任CEO董榮傑和鬥魚現任CEO陳少傑。
  • 虎牙鬥魚正式合併
    昨日,虎牙、鬥魚正式官宣合併。騰訊將以 5 億美元將企鵝電競遊戲直播業務轉讓給鬥魚,後再與虎牙合併,鬥魚將成為虎牙私有全資子公司,並將從納斯達克退市。據悉,虎牙與鬥魚的合併預計在 2021 年上半年完成。
  • 鬥魚虎牙遭合併?騰訊能收穫什麼?
    鬥魚和虎牙兩家遊戲直播一直是互相競爭的狀態,早在兩年前,就有傳聞騰訊意圖將鬥魚和虎牙兩家合併。騰訊是目前鬥魚最大的股東,持有38%的股權,在虎牙,騰訊持有約36.9%的股權。
  • 鬥魚、虎牙雙雄合併,騰訊笑了
    文 | 毒眸 夏曉茜編輯 | 何潤萱在騰訊提出初步非約束性合併建議的兩個月後,鬥魚、虎牙合併的靴子終於落地了。10月12日,鬥魚和虎牙聯合宣布合併,已籤訂「合併協議與計劃」。按照協議,鬥魚虎牙將按整體市值1:1換股合併,即按1股鬥魚ADS換0.730股虎牙ADS的比例進行合併。合併後的新公司中,鬥魚和虎牙的現有股東將各佔50%的經濟權益,隱含的對鬥魚的估值和虎牙市值相等。若合併完成,鬥魚將成為虎牙私有全資子公司,將不再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 「虎牙合併鬥魚」談公司換股合併
    10月12日,鬥魚和虎牙共同宣布,正式接受大股東騰訊提出的合併邀約,進行戰略合併。自8月12日收到騰訊建議換股合併的邀約後,虎牙和鬥魚雙方成立了由獨立且非利益相關的董事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對合併事宜進行審慎評估。
  • 虎牙鬥魚正式合併 企鵝電競轉讓給鬥魚
    根據該合併協議,虎牙將通過換股合併方式收購鬥魚全部流通股,包括以美國存託股(ADS)為代表的普通股。合併協議規定,在合併生效時,鬥魚已發行的每股普通股都被註銷,以換取7.30股虎牙的A類普通股。合併完成後,虎牙和鬥魚將分別持有合併後公司約50%的股份。
  • 虎牙和鬥魚宣布合併:鬥魚將成虎牙全資子公司
    Tiger Company是虎牙的全資子公司,Nectarine Investment Limited是騰訊的全資子公司。根據該合併協議,虎牙將通過換股合併方式收購鬥魚全部流通股,包括以美國存託股(ADS)為代表的普通股。合併協議規定,在合併生效時,鬥魚已發行的每股普通股都被註銷,以換取7.30股虎牙的A類普通股。
  • 鬥魚虎牙合併:大結局還在後頭
    最後一個懸念傳了兩年多的虎牙鬥魚合併終於官宣。8月10日晚,鬥魚公告稱,收到騰訊合併鬥魚和虎牙的初步建議。上述虎牙員工說。此前,有鬥魚向AI財經社透露,早在2018年,騰訊就有意促成鬥魚、虎牙合併。至於這個交易為何拖了兩年之久,其一是因為當時歡聚集團不想完全放棄虎牙,更重要的是鬥魚高層意見很大。這導致在騰訊投資後,虎牙和鬥魚分別在2018年5月和2019年7月上市。
  • 36氪獨家|鬥魚、虎牙、企鵝電競合併在即,虎牙密集上線節目衝業績
    但虎牙內部又有規定,只有做節目才能上曝光位置,這也是能為虎牙爭流量的重要品類。虎牙的積極布局除了要追趕鬥魚,更重要的還是要爭奪「三合一」後的控制權,而只有各項數據好看可能性才會更大。有虎牙內部人士告訴36氪,虎牙、鬥魚、企鵝電競將會「三合一」,這在虎牙內部已經成了共識。同時,也有業內人士分析,騰訊不會將企鵝電競留下單打獨鬥。
  • 鬥魚虎牙必須合併|虎牙|遊戲直播|騰訊|馮提莫|lol全球總決賽|鬥魚...
    10月12日晚,鬥魚、虎牙同時發布公告,正式官宣合併。合併後,鬥魚將成為虎牙私有全資子公司,並從納斯達克退市。鬥魚CEO陳少傑將加入虎牙董事會,與虎牙董榮傑一同成為新公司的聯席CEO。而原騰訊旗下直播平臺企鵝電競,將以5億美元價格轉讓給鬥魚,再與虎牙合併。
  • 鬥魚和虎牙合併,誰是最大贏家?
    這也使騰訊推進虎牙和鬥魚合併的消息顯得更為可信。作為二者的大股東,鬥魚和虎牙近幾年在直播權、廣告商、主播等方面的爭奪消耗了大量資金,二者雖然營收規模幾乎持續增加,但始終徘徊在盈虧平衡線附近。尤其是鬥魚,直到2019年四季度才終於實現營業利潤為正。虎牙和鬥魚打得難分難解,燒的可都是騰訊的錢。
  • 虎牙、鬥魚合併細節: 「企鵝電競」被轉讓給鬥魚 董榮傑與陳少將...
    根據合併協議,於合併生效之日起,鬥魚在合併前已發行的股份(協議規定不包括鬥魚ADS以10:1比例所代表的普通股、除外股份和持異議的股份)將取消,每股兌換成7.3股有效發行、已繳足且毋須增繳的虎牙A類普通股。同時,鬥魚在合併前已發行的ADS亦將取消,每ADS兌換成7.3股虎牙ADS(每ADS代表一股虎牙A類普通股)。
  • 鬥魚虎牙合併:從內耗走向一致抗敵
    配圖來自Canva「鬥魚和虎牙要合併了。」這個消息就像是遊戲直播行業裡的「狼來了」,在遊戲直播行業裡已經見怪不怪了。不過在鬥魚和虎牙身後的金主騰訊,已經將「合併」變成現實了。6月11日,新京報貝殼財經的消息透露,鬥魚和虎牙的合併已經推行,背後的重要推手就是騰訊。不過鬥魚和虎牙最後回應:不知情,不予置評。緊接著,在6月17日,財聯社又有消息稱,虎牙內部人員透露,鬥魚、虎牙與企鵝電競將會「三合一」,而且這在虎牙內部已經達成共識,由於疫情原因合併計劃被推遲。
  •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車子:裝的太多,我走不動了, 哎吆我去, 連我自己都不信 高空作業 一定要注意安全 他太淡定了 安全措施一樣沒有 一山不容二虎
  • 千播大戰大結局 虎牙鬥魚正式合併
    據財經網10月12日消息,虎牙與鬥魚籤訂合併協議,騰訊將以總價5億美元將「企鵝電競」遊戲直播業務轉讓給鬥魚,鬥魚與企鵝電競合併後的整體再與虎牙合併,合併完成後,鬥魚將成為虎牙私有全資子公司,鬥魚將退市。
  • 虎牙鬥魚正式合併,鬥魚會是下一個大眾點評嗎?
    來源:EMBA微金騰訊成最大贏家遊戲直播平臺鬥魚和虎牙12日宣布,正式接受大股東騰訊提出的合併邀約,進行戰略合併。根據合併協議,虎牙將通過以股換股合併收購鬥魚所有已發行股份,包括由美國存託憑證(ADS)所代表的普通股。
  • 虎牙,會跟鬥魚合併嗎?
    根據目前的股權來看,騰訊不僅是虎牙的最大股東,也是虎牙最大競爭對手—鬥魚的第一大股東,公開資料顯示,騰訊目前對鬥魚持股為37.2%。不久之前,虎牙和鬥魚的高管團隊都遭遇了騰訊的「換血」,這被外界解讀為是為合併做準備。那麼,虎牙、鬥魚是否會合併呢?
  • 虎牙鬥魚正式合併 遊戲直播戰事未完
    來源:華夏時報摘要:10月12日,虎牙鬥魚的合併方案對外公布。在二者的共同大股東騰訊先以總價5億美元的價格將「企鵝電競」遊戲直播業務轉讓給鬥魚後,鬥魚再整體與虎牙合併,並成為虎牙的私有全資子公司,鬥魚隨之將在美股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