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被美軍繳獲的長門號戰列艦,開到太平洋當原子彈測試靶

2020-12-11 騰訊網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洋是各國爭奪的焦點,就拿太平洋地區來說,美國與日本都想要得到更多資源,但日本海軍自知海上實力不如美國海軍,於是他們制定了八八艦隊計劃,既動用國力建造大量大型戰艦,用更兇猛的火炮來對抗美軍。

照片中為長門號戰列艦,八八計劃中打造出來的第一艘戰列艦,二戰期間進行了一次現代化改裝,滿載排水量3.9萬噸,八門四聯裝410mm主炮,46門副炮,3架艦載機,而且裝甲防護方面也進行了增強,整體提升非常明顯。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有大批戰列艦被美軍擊沉,長門號因為正在升級而躲過一劫,不過它的好運也到此為止了,1945年日本投降後,長門好被美國海軍繳獲。以美國的工業實力來說,他們其實並不看重長門號,因此把它丟在港口裡封存了好幾個月,直到1946年7月,長門號被美軍開到了太平洋比基尼群島。

這裡是美國進行核爆實驗的地方,美軍之所以要把長門號開到這裡,主要還是想測試一下核爆對戰列艦的破壞能力。

美軍一共進行了兩次測試,一次空中核爆,一次水下核爆。兩枚原子彈並沒有直接命中長門號,因為美軍需要考慮命中率問題,如果是真正的實戰,轟炸機越是靠近敵方戰列艦,受到的炮火幹擾也會越多,很難準確命中戰列艦,所以美軍選擇在戰列艦上空、水下進行範圍引爆。

值得一提的是,長門號的表現相當堅挺,第一次空中核爆雖然摧毀了戰列艦的上層建築,但內部結構並未受到太多影響,可見當年增強裝甲之後,長門號的防護力有多強。

第二次核爆在水下進行,艦身大規模進水,雖說日本當年資源不足,但這些傾注國力打造的戰列艦,確實都有著相當強大的性能,長門號在海面上堅持了五天,才最終沉沒在比基尼群島附近海域。

相關焦點

  • 長門級戰列艦,日本國民精神的象徵,未立寸功最後被兩顆原子彈擊沉
    第二個紀錄它是擁有世界上最大口徑的戰列艦主炮,雖然號稱是18英寸的口徑,但是大和號戰列艦的火炮實際口徑為460毫米,而英國人裝備的18英寸實際口徑是457毫米,比大和號的炮要小3毫米。說了這麼多,我們今天的主角是不是大和號戰列艦呢,其實不是,今天先不聊大和,我們聊聊聯合艦隊的「過氣網紅」——長門級戰列艦。
  • 連續兩次遭受近距離核擊後才沉沒的長門號戰列艦
    長門是日本海軍的戰列艦。長門型戰列艦1號艦。其命名取自舊長門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為日本海軍的象徵,廣為日本國民所熟悉。在日本戰敗後被美國軍隊接收,後在原子彈實驗中沉沒。圖為新造的「長門」號。二戰後,美軍於1945年8月30日以同盟國一員的身份接收了「長門」。
  • 日本有一艘戰列艦,被兩顆原子彈轟炸都沒有沉沒沒
    為此,日本於1934年至1936年對長門戰列艦進行了現代化改造,使得它的作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長門戰列艦最初沒有參戰。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打響,長門戰列艦作為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和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的坐艦。
  • 二戰結束後日本長門號戰列艦挨了兩次原子彈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作為旗艦的「長門號」也是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的坐艦。1941年12月2日,正是從「長門號」戰列艦上,發出了著名的「登新高山1208號」密電。六天後,日本海軍機動艦隊對珍珠港發動突襲,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
  • 這艘戰艦是珍珠港事件罪魁,兩枚核彈才炸沉它,竟因此成美軍救星
    比起英美同時代戰列艦,長門級的速度可達26.5節,機動性具有優勢。在上世紀30年代改裝後,其炮塔正面和彈藥庫裝甲厚度分別達到457毫米和500毫米!且隨著新型91式穿甲彈的配備,長門級的火力也有了很大提升。二戰前,長門號和陸奧號與英國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以及美國三艘科羅拉多級戰列艦並稱為當年世界海軍七巨頭,而且長門號自1920年服役後,一直擔任日本聯合艦隊旗艦,直到1941年大和號服役。
  • 二戰日本真正意義上永不沉沒戰列艦長門號戰列艦
    而當時日本海軍除在秘密建造的兩艘大和級戰列艦之外,已經有兩艘超級戰列艦在1920年就已經建造成功服役於日本海軍,這就是當時引起美國和英國為之震撼的日本長門級戰列艦,日本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步入工業化強國之後一個標誌性產物,當時各國海軍普遍戰列艦主炮都是在360毫米左右,而日本長門級戰列艦卻第一次將410毫米主炮安裝在戰艦艦體之上,成為當時主炮口徑最大的戰列艦,
  • 碧藍航線 重櫻 戰列艦 長門級一號艦 長門
    月28日下水 1919年11月9日服役 1920年11月25日結局 1946年7月29日在核爆試驗中沉沒除籍 1945年11月9日長門號戰列艦(英文:Nagato Battleship  ,日文:ながと),是20世紀20年代初期日本建造的長門級戰列艦的1號艦。
  • 《碧藍航線》鯊的真名 長門的原型和立繪介紹
    導 讀 碧藍航線中很多人不知道鯊的真名是什麼,其實在遊戲中鯊的真名就是長門,長門的歷史給大家介紹一下 長門立繪圖鑑 鯊在遊戲中的真名是什麼 鯊就是重櫻陣營的戰列艦長門
  • 「模型說」落日 長門
    長門號作為八八艦隊計劃一號艦,於1917年8月28日於吳港海軍造船廠動工,1919年11月9日下水,1920年11月25日竣工。在日本戰敗後被美國軍隊接收,後在原子彈實驗中沉沒。 在太平洋戰爭中,由於「長門」被視為是重要性僅次於「大和」及「武藏」的主力艦,在日本軍方謹慎的使用下,讓它得以安然無恙地渡過戰爭,成為終戰時唯一倖存且可以使用的戰列艦。
  • 美國搞了次測試:兩顆原子彈都炸不沉!
    美國人用兩顆原子彈都沒炸沉她,這艘戰艦的名字叫做「歐根親王」號。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隸屬於二戰時期德國海軍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的三號艦。作為德國海軍最新銳戰艦的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與俾斯麥號戰列艦,聯手組成德國海軍大西洋破交艦隊,由君特.呂特晏斯海軍中將率領前出大西洋尋找英國海軍目標進行獵殺作戰。令德國人沒想到的是,歐根親王號與俾斯麥號的首次聯合行動就遇上了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由「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率領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雙艦聯合艦隊,在總體戰力對比上遠不如英軍一方的歐根親王號與俾斯麥號被迫迎戰。
  • 二戰結束後,日本戰列艦長門號遭受了兩枚原子彈的轟炸
    太平洋假想戰"一號艦"長門號是日本第一艘脫離英國影響而自行設計的戰列艦。20世紀20年代前後,日本逐漸將美國視為未來最大的敵人,出於爭奪太平洋的考慮,日本從1915年開始模仿英國的"無畏"級和"無敵"級,先後引進和模仿了"金剛"、"扶桑"、"伊勢"等戰列艦。
  • 「榛名」號戰列艦的最後時刻 被美軍轟炸坐沉 戰後被拆解回收
    二戰結束後的1946年,日本海軍「榛名」號戰列艦依舊坐沉在吳港內的淺水區。可以從這張照片中看到炮塔上還畫著迷彩條紋,覆蓋著偽裝網,艦體上還有植物,但是這樣的偽裝對於海面上漂泊的一艘戰列艦來說顯得毫無作用。
  • 長門號戰列艦的「妹妹」:10門410毫米主炮,慘被自己人擊沉
    長門號戰列艦的姊妹艦,10門410毫米主炮,沒能進入「七大戰艦」其實在二戰開始之前,日本原本有機會擁有12艘戰列艦,長門級戰列艦之後,原本日本還建造了兩艘戰列艦,也就是加賀級戰列艦,整體比長門級有所放大,火力防護也有加強。
  • 以紐約為名,無戰績:美國海軍第一批裝備356毫米艦炮的戰列艦
    年就已經建造的紐約級戰列艦,紐約級也就成了美國第一批356毫米艦炮戰列艦。不過這裡美國還是被英國蒙了,實際上英國1912年建造的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雖然對外宣稱是14英寸主炮,實際為15英寸(約381毫米)主炮,而且該戰艦是英國第一批使用燃油鍋爐為動力的戰列艦,速度達到25節,遠超同時代戰列艦,5年後日本建造的長門號戰列艦,最大航速與其相差不多,還是在1912年,英國同時開工4艘鐵公爵級戰列艦,2艘伊莉莎白女王級,顯示了當時世界海軍第一的底氣
  • 長門級戰列艦: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擁有16英寸的主炮威力不容小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都認為建造防護能力超強、火力超大的巨型戰列艦能有效打擊敵軍艦艇,日本也不例外,因此建造了新型的長門級戰列艦——長門號與其姐妹艦陸奧號。兩艦均採用了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410mm火炮。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按照「八八艦隊」計劃正式建造的第一級戰列艦。
  • 日本二戰歷史唯一,一艘擊沉美軍航母的戰列艦,金剛號,戰列艦 雷伊泰灣大海戰
    金剛號建造過程中以引進英國技術和設計的目的,在英國設計、建造,日本隨後還依據隨金剛引進的設計圖自行建造了比叡、榛名、 霧島3艘和金剛號一樣的同型艦。以上四艘稱為金剛級。1912年5月18日下水,隨後4艦也經過一系列改裝成為戰列艦。 「金剛號」戰列艦經過改裝後於1931年9月完成。改裝後「金剛號」由於裝甲質量的提高,航速隨之下降。 1934年,日本取消對戰列巡洋艦,的艦種。
  • 挨了2枚核彈仍不沉沒,被幸運戰神庇護的戰艦:歐根親王號
    1946年,美國在比基尼環礁進行了一場代號「十字路口行動」的核試驗。核試驗分為3個階段:A、B、C,分別對應空中、淺水、深水核爆,不過由於在B階段也就是淺水核爆,就展現出了巨大的破壞力,所以C實驗深水核爆實驗取消。
  • 大和號戰列艦,最強的戰列艦,最豪華的旅館,美軍艦載機最貴靶船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接近尾聲,德意日法西斯帝國已經瀕臨崩潰,在太平洋戰場上,強大的美國海軍艦隊在取得中途島海戰、菲律賓海戰等一系列戰役的輝煌勝利後,一路乘勝追擊,直逼日本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