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譽為明代魯班,是故宮總設計師,現在手繪建築圖都是他玩剩的

2020-12-19 月然的文史筆記

大家都說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中國建築史上的標杆。可是,你知道嗎?有這樣一位建築師,比梁、林二人早近500年。在那個年代沒有CAD,沒有rhino,全靠肉眼判斷,手工繪圖。但這位天才建築師設計出了一座氣勢雄偉巧奪天工的宮殿,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綻放出耀眼的光芒。時至今日,這位建築大家的作品仍然吸引著絡繹不絕的中外遊客前來參觀。

這座中國古代建築的瑰寶就是——故宮。這位天才建築師就是有「蒯魯班」之稱的明代著名建築師蒯祥。

蒯祥從小耳濡目染,學到了不少建築技巧,年輕時就表現出了在建築方面的天賦和才華。後來,明成祖遷都北京,在全國徵集能工條件建造北京紫禁城,蒯祥和父親一起去應徵,受到皇帝的賞識,得到了主持設計北京皇城的機會。

到了北京以後,蒯祥主持了紫禁城正門承天門,也就是今天的天安門的修建,隨後懷祥又開始了對紫禁城的規劃,相繼主持修建的故宮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乾清坤寧二宮,奠定了今天紫禁城的格局。

史書記載,蒯祥有極好的判斷力,能準確地揣度和把握各種尺寸,殿、閣、樓、榭、長廊等各種建築,他只需稍加計算,隨手就能畫出一張草圖,竣工之後的建築竟然與草圖上的尺寸分毫不差。

後來蒯祥的後代子孫與學生繼承了他的建築理念和技巧,形成了中國建築史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一個派別——香山派。他們把蒯祥的技巧發揚光大,影響了明清兩代的建築風格。

相關焦點

  • 大師梁思成建築手繪稿:在沒有CAD的年代,他的作品讓人肅然起敬
    只要說到「中國建築」,就一定要提及一個人,他便是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之父」的梁思成先生,他的一生,幾乎都獻給了中國古代建築。 但這一切,都無法阻攔他的決心,最終,一本中國建築史的開山巨作應運而生,它便是梁思成先生的《中國建築史》,今天,我們便來看看他當年的古建築手繪稿。
  • 西安歷史建築手繪圖,越看越有味!
    西安作為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使西安建築呈現出博大和深厚的歷史底蘊。歷史變遷、朝代更迭,這些城市建築也隨之變化發展。如今的西安現存有唐以來的古代建築以及20世紀20年代、20世紀50年代的近現代建築。每一座歷史建築,設計師和建設者都賦予了濃厚的情感、傾注了心血和汗水。
  • 白宮建築圖_2020年白宮建築圖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雙控開關電路圖如下:(說明:以下圖中k1、k2、k3、k4表示開關,L1表示燈泡,實心點表示開關基點,空心點表示線路觸電,紅線表示電流的路徑  雙控開關電路圖說明:對開關k1來說,後面總有一條線是通的,所以k1可以控制電燈。對開關k2來說,前面總有一條線是通的,所以k2可以控制電燈。2、應用場景:也許你家裡是三室一廳的方子,客廳要裝一盞燈照明,並且,在三個房間都要,控制這盞燈。
  • 被譽為藏在深山中的故宮,建築沒有用一根鐵釘,內藏1萬條龍
    古語中有「深山裡有古寺,梅花掉了兩三棵」,世界外的山水適於陶冶性格,出家的人把居住地帶到山裡去,遠山深處的古寺,雲很高,鐘聲很響,明明離城市不近,卻能聽到很遠的美名,有時很多時候,山以寺廟而聞名,寺廟以山而壯大,我們國家古寺林立,群山環繞,有古寺,香火綿延千百年依然興盛,甚至成為當地文化的基因,位於綿陽平武縣城,是一座被稱為縮小版故宮的報恩寺
  • 看大神畫的建築手繪圖,優秀的設計作品,沒有功底根本畫不出來
    建築手繪圖不管是對於美術生還是設計師而言都是很常見的,美術生外出寫生的時候需要畫建築速寫作品,而設計師在設計一所建築的時候,也是需要先畫出手稿的,今天愛畫君為大家帶來一些比較優秀的建築手繪圖!城堡建築是很多設計師都喜歡畫的,大家想不想看用鋼筆畫畫的建築呢?
  • 紅牆白雪綠琉璃,600 年前和現在相比,故宮改造成什麼樣子了
    而600年後的今天,這座明代的建築依然屹立在北京這座千年的城市之中。600年的建築從建成之日就得到人們的崇拜,而600年後的今天,他依然是那座我們崇拜的建築。我們都知道故宮是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建築,其實它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建築,是國家5A級的旅遊景區。我們在前文中說到,故宮是在明永樂十八年建立的,其實他是按照南京故宮為藍本進行設計的。這就是說在北京故宮之前還有一個南京故宮。到民國十四年的時候,故宮博物館正式成立。
  • 建築手繪技巧賞析
    其次,持續的建築案例草圖練習,是讓手繪技能提升極有效且必須的一個積累過程。手繪不僅是設計工作者應掌握的一項基本功,更是「以畫代言」、「以形表意」的重要手段。用草圖記錄建築,是提高造型能力、空間感知能力,以及分析優秀設計案例非常好的途徑。
  • 千古奇書《魯班書》,為何被禁?都有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大家好,我是易小道,上期講的是古代奇書《推背圖》,那麼今天討論的話題是婦孺皆知的古代禁書《魯班書》。相傳它是古代的奇書之一,是一本中國古代建築構造和機械製造的聖經,同時又是一項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技術,比如說:如果學習《魯班書》會帶走你身上的某樣東西,從而導致殘疾,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這本千古奇書。
  • 沒有小豬佩奇時,我們都在玩些什麼?
    七巧板大概是最耳熟能詳的益智類玩具了,相信大家小時候都玩過。七巧板又名「唐圖」,是由宋代的「燕几」演變而來的。燕几,又稱宴幾,是一種古人設宴時所用的組合式家具。七張桌几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可以有數十種布局方式,堪稱變化無窮。
  • 被故宮獨寵,被鄧倫點讚!這位95後插畫師畫出故宮的精髓
    在大學中就嶄露頭角後續的《絕色敦煌》到《上新了故宮》系列靈感的迸發、細膩的筆觸搭建出奇妙的場景深厚的功底讓他被故宮獨寵,被鄧倫點讚他,就是一名95後插畫師@吳堯we吳堯因其在設計領域的優秀表現成為《上新了,故宮》第二季的特邀設計師在節目中他完成了故宮旅行箱、養心怡然系列御貓說形象、上新了故宮海報系列等作品
  • 故宮600年特展開幕:排隊給故宮「過生日」,觀展攻略來了
    這裡展牌的內容非常重要,我們可以跟隨圖版梳理古人如何為都城選址、古代都城如何變遷,以及選址北京和營造宮殿中古人「擇中立宮、居中為尊」等設計思想。而如何具體建造紫禁城,從採石採木到燒制磚瓦,都有圖示信息搭配建築構件幫助我們理解。
  • 倪剛和他的魯班鎖 - 倪剛和他的魯班鎖_吉林廣播網,吉林人民廣播...
    倪剛和他的魯班鎖 作者:劉佳旎 劉夢曉 崔瀟 王佳堯    編輯:劉夢曉    來源:吉林廣播網    2020-04-30 21:04
  • 故宮有15萬平方米的建築,屋頂為何沒有鳥屎?多虧古人的聰明才智
    而在前段時間我和一位從北京回來的朋友聊起了故宮,他說故宮是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因為在故宮屋頂基本上是不會有人打掃的,但卻一直都十分乾淨,甚至連一丁點鳥屎都看不見。聽他這麼一說也好像是,前段時間我到北京旅遊的時候,故宮的房頂的確非常的乾淨,但是按道理來說故宮的樹也不少,應該是小鳥最活躍的地方才對,但為什麼卻一點鳥屎都看不見呢?難道是有人每天都進行打掃嗎?
  • 著名建築設計師梁思成,他對中國的貢獻數不盡,快來看一下
    說起梁啓超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清末時期的梁啓超和康有為也是對中國人民來說留下來的印象也是深刻的,但是說起梁啓超的兒子也是非常的有名,就比如他的兒子倆,四成對中國的影響也是非常的持久深遠的。所以呢,今天小編就筆鋒一轉,給大家介紹一下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的貢獻。
  • 探訪京郊600年明代皇家石廠:或與故宮營建有關,為何卻聲名不彰
    (故宮、天壇、太廟等建築都採用了一些石塘山的石料。新華社供圖)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就是大氣磅礴、金碧輝煌的故宮建築群,舊稱「紫禁城」。紫禁城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
  • 180天用馬克筆繪製出宏偉北京故宮的牛人
    然而等到真正開始畫的時候,他才意識到這是一個大工程,因為故宮總面積72萬多平方米,傳說中殿宇宮室9999間半,這些都需要豐富的細節雕琢。 「我第一次接觸鋼筆手繪是在大學裡的一個課程,雖然只學了短短的一個月,但是我已經被它深深吸引。」 之後,他便開始自學,他說,當時學鋼筆手繪佔據了我大部分的時光,很多時候都在鑽研畫畫的構圖、技巧以及內涵。
  • 他是明代著名建築師,18歲設計的天安門,現在卻很少有人知道他
    比方說北京的紫禁城,上海的東方明珠在一開始建造這些建築的時候,設計師,建築師們考慮的或許僅僅只有他的實用功能,居住效果,但是後來隨著歲月的變遷,它慢慢的成為了一個城市的代表。而且每棟建築他的建造都是相當於一個孩子的誕生,因為設計師,建築師對這棟建築賦予了無與倫比的情感。
  • 他畫了11張建築鋼筆畫,帶你走進建築手繪
    供稿 / 作者:劉榮蔚 本文已獲得授權 十一張建築鋼筆畫 帶你走進建築手繪 無論國內外,各個流派風格的建築師在方案初期還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手繪來表達概念
  • 普利茲獲獎者講述3000年建築史,世界剖面圖大師手繪16座傳世建築
    為了記錄人類這段漫長的經歷,英國建築師、歷史學家、普利茲獲獎者派屈克·狄龍,聯合國際剖面圖大師、DK御用手繪插畫師史蒂芬·比斯蒂,共同創作了一部手繪全球建築史——《建築的故事》。書中,作者追溯了人類始於洞穴的3000年建築史,並通過金字塔、巴黎聖母院、泰姬陵、故宮等16座傳世建築來講述古典、哥特、巴洛克、包浩斯等流派的演變,以及拱券、混凝土、電梯、網殼結構等技術的進步。而每一幅大折頁的剖面圖也極為精緻,比如我們能在紫禁城的圖上精確數出太和殿有多少級臺階。
  • 合肥:人口普查,他手繪了16390套房子
    在合肥市南七街道洪崗社區,有一位人口普查員叫王家唐,他20 年來經歷了三次人口普查,他的腦海中印著一張轄區的地圖,手工繪製出了百餘幅普查區域示意圖。他見證了這些年來,合肥對外來人口吸引力不斷加大,人口不斷湧入,數量翻番,見證了城市的巨大發展與變遷。王家唐今年人口普查時手繪了139張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