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人口普查,利國利家」,今年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關乎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在合肥市南七街道洪崗社區,有一位人口普查員叫王家唐,他20 年來經歷了三次人口普查,他的腦海中印著一張轄區的地圖,手工繪製出了百餘幅普查區域示意圖。他見證了這些年來,合肥對外來人口吸引力不斷加大,人口不斷湧入,數量翻番,見證了城市的巨大發展與變遷。
王家唐今年人口普查時手繪了139張示意圖。
16390套房子,一套都不能少
王家唐今年56歲,是合肥市洪崗社居委的副主任,1994年到社居委參加工作。
「一把尺子一支筆」,是王家唐的繪製工具,從今年9 月起,王家唐就開始手繪人口普查示意圖了。一張張圖,包括住宅建築、周邊道路、綠化等,由於繪圖標準工整,仿佛印刷出來的一樣。王家唐常一畫就是幾個小時,他花了近一個月時間,手繪了139幅示意圖,為人口普查員入戶普查做指引。
「現在整個轄區有18 個小區,444 棟住宅,16390 套房子。」這些數字,王家唐可以脫口而出,在這邊生活了幾十年,對轄區內的情況,他相當熟悉,每一張人口普查示意圖中,最主要的就是住宅的套數。「要讓人口普查員拿到一張示意圖,就能清楚地定位到具體位置,能夠找到普查地點。」
一張張示意圖,除了位置精準,方便上門普查,最主要的是住宅數量要精確,一套都不能少,不然會影響最終的人口普查結果。王家唐手繪出轄區內共16390 套房子,自己還順帶提前估算了一下常住人口數量,他估算的數值是37391 人,最終人口普查員普查結果是37040人,僅僅相差了300多人。
不僅手繪示意圖,王家唐也會上門普查登記。在普查中,絕大多數人都配合普查,但也有一些人以涉及隱私為由,連門都不給入。還有一些「空戶」以及戶籍地、居住地不一致的人員,確認起來也頗費時日。「一次不讓進就去兩次,最多的一戶,去過十多次才普查出最後數據。」
經歷三次人口普查,記錄人數翻倍增長
全國人口普查,每十年一次,王家唐已經是第三次當普查員了。在王家唐的手繪圖中,也可以看到合肥的發展變化。
王家唐說,2000 年時,他第一次參加人口普查,當時手繪圖相對簡單多了。「本土居民是一層或兩層的自建房,轄區內有兩個工廠,肉聯廠和輕工機械廠,配套有五六層的工廠小區。最高的一棟建築是輕工機械廠的12 層辦公樓,因為不住人,就不用畫了。」
王家唐清楚地記得,2000 年時洪崗社區只有1600 多戶,8000 多人,外來人口極少。到了2010 年,洪崗社區轄區內已經有12 個小區,包括4 個回遷小區、2 個工廠小區和6個商品房小區,戶數已經發展到8200多戶,人口數量達到22000多人。
如今,已是2020 年。這一次人口普查中,王家唐記錄下的數據又翻番了。「現在有18個小區,總戶數18568戶,總人口47374人。」
「從普查的結果來看,2010 年時,外來人口佔比大概在1/3,現在已經佔一半以上了,其中以省內流入為主,合肥周邊縣市較多。」王家唐說,單從一個人口普查,就可以看出合肥這些年的發展變化,從自建房到商品住宅,從小商店到大型商超,從小水泥路到寬闊馬路……
下一次人口普查時,王家唐或已退休,不過,他還會以一個普通普查對象的身份,參與到這件「國家大事」中來。「合肥就是我的家,以這樣的方式,見證家鄉的發展,也是一種榮幸吧。」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