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繁簡轉換見變遷

2020-12-09 浙江在線

2020-12-02 09:23 |浙江新聞客戶端-樂清日報 |記者 陳青 文/攝

「您好,請問有人在家嗎?我是人口普查員,您是長表填報對象,我們又上門來調查了。」11月24日下午,虹橋鎮連橋村普查員黃國沙與同事敲開了一戶村民的家門。

從今年10月份開始,樂清6000餘名訓練有素的人口普查員佩戴統一證件,在全市範圍內逐門逐戶對普查對象進行前期摸底。11月1日零時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點,這日起全面進入正式普查階段。目前,全市人口普查短表、長表填報工作已順利完成,進入人口普查數據核對階段。

「入戶登記是普查最重要的環節,決定普查數據質量和普查工作成敗。」樂清市人普辦主任張樂明介紹,入戶登記啟動後,普查人員根據普查小區圖和《戶主姓名底冊》信息,按照事先安排的登記時間和順序逐街逐樓、逐門逐戶、逐人逐項進行登記,對普查表中每個項目進行詢問,準確採集每一條信息,確保區不漏房、房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

「地毯式」登記承載「為樂清人口精準畫像」的普查任務,也展現了巨大的社會變遷。

普查員上門登記。

上門只帶手機和平板電腦

「阿叔,請問您家有幾口人?家中房子有多少面積?有車嗎?」當天上午,黃國沙在村民黃老先生家裡進行人口普查長表登記工作,只見他打開手中的平板電腦,點進黃老先生的資料頁面後,顯示出居民姓名、身份證號碼等12個問題。黃國沙邊問邊錄入信息。在確認登記信息無誤後,黃老先生在平板電腦上籤下名字,不到10分鐘,登記完成。

作為普查「老兵」,今年50多歲的黃國沙前後參加過四次人口普查。說起四次經歷,他笑道,變化肯定是大的。

30年來,每一次參與人口普查的經歷,黃國沙都歷歷在目。「要說變化,從我手提袋裡裝的『工具』就可以看出來。」黃國沙提了提手中的袋子:一支筆、一摞《致住戶的一封信》、普查員手冊、平板電腦……這是他開展人口普查登記工作必備的工具。

黃國沙記得,參加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時,所有的報表都是手工填寫。每次上門普查登記,都要帶著一摞摞表格。「登記時,我們先把信息記在本上,再謄寫到表格上,避免填壞了浪費表格。現在,你看我的手提袋很輕便,只有手機和平板電腦。」黃國沙笑道。

電子化登記不僅簡化了流程,採集信息的正確率也提高了。「『六普』的時候,全市集中過來的普查表堆放了一個房間,七八十萬戶、上百萬張普查表要錄入核對,還要分類整理,花費時間是現在的三倍不止。如今登錄帳號,在後臺便可查看登記情況。」張樂明說著比劃了一下,那時他負責的正是數據核對工作,工作採用三班倒,只為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審核工作。

「六普」起,普查從紙質表改為電子化方式,依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將數據直接實時上傳,有效杜絕人為幹擾和二次差錯,確保了數據準確和安全。

「原來用表格登記錯了,審核起來很麻煩,要每家每戶重新去核對,現在用平板電腦輸入,出現數據錯誤當場就顯示校對,也減輕了後期數據核查壓力。」張樂明說。

黃國沙感慨,「六普」那年,首次加入了手工繪圖,哪一條街哪一棟樓的具體方位,要靠普查員一步步走、一筆筆畫下來,這個艱巨的任務讓他現在回想起來還頭皮發麻。如今,他的手機上早早就保存了村社平面圖,畫圖時,只需參照衛星地圖,便可精準畫像,一目了然。

「新」「老」混搭普查員

「陳女士您好,您不在家是麼,那我晚一點再來吧,這次填的是長表,時間會長一點。」11月25日,鹽盆街道鹽城社區,第一次參加人口普查的「90後」普查員王浩撥通了村民陳女士的電話。

該街道人口普查指導員王瓊芙介紹,今年,不少鄉鎮街道特地招募了一批「80後」「90後」,就是為了應對今年的電子化普查。

「用電腦、手機,大爺大媽肯定比不過年輕人,這是一支我們離不開的隊伍。」王瓊芙解釋道,此次普查隊伍「新」「老」參半,手機使用這一塊,年輕普查員反應迅速、操作輕鬆,不經意就成了年長普查員的老師。相反,在進村入戶、普查區劃分和建築物標繪工作上,年長普查員經驗豐富。「特別是進村入戶上,老普查員大多都是本村村民或者村幹部,更容易敲開門。」王瓊芙說。

為了減少填報錯誤,全市人口普查培訓課在6月份啟動,包括劃區繪圖、普查場景的提前預習、如何表達友好化解衝突等。培訓課讓學員們更有使命感。每次培訓,王浩生怕自己漏掉一個環節,面對雪花似翻過的PPT,他都拿著筆「唰唰」地做著筆記,「後來,我索性不記了,就把手機立著對著PPT錄像,因為覺得每一頁都特別重要。」他說。

為了完成工作,普查員白天現場走訪核對,夜裡進行標繪,再三琢磨、研究方法,及時解決建築物標繪階段的各種難題。在實際普查中,為了不與居民生活習慣衝突,他們白天整理資料,晚上走訪入戶。

「最早完成的是戶口在本村的村民,因為他們在家時間比較多,大多是老年人。然後是住在小區裡的,我們將他們的普查時段集中在下班後或周末。最後一批是住出租屋的和早出晚歸者。」王浩坦言,普查工作最難的要數「把門敲開」。

入戶調查第一天,確定一戶室內有人後,王浩連敲了幾次門,出來開門的是一個女租戶。「她一開始就懷疑我的身份。」王浩說,他連忙指著身上的紅馬甲解釋自己是普查員,並出示了工作證,還表示對方可以去社區核實他的身份。租戶雖將信將疑,不過還是把門打開了。進屋後,王浩拿出了平板電腦開始操作,租戶接過看了一眼就皺起眉頭,不願填寫。王浩見狀,忙說:「你說我來寫吧!」女租戶打量了王浩好一會後,才放鬆戒備接受普查。

「把門敲開了,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由於今年可以選擇自主申報,遇到家庭情況簡單的住戶,王浩就順帶教對方如何自主申報。「喏,你掃小程序裡的二維碼,然後在上面填。」在他的指導下,一份完整信息火速完工。

普查表越來越長

始於1953年的全國人口普查工作,迄今已開展過6次,隨著時間的推移,普查表也越來越長。第七次人口普查一共分為四張表:普查表短表、普查表長表、境外人員普查表和死亡人口調查表。短表主要用來了解住戶的基本情況、個人基本信息等,長表除了有短表中的項目內容,還有人口流動狀況、就業狀況、婚姻狀況等信息。所有住戶都要填短表,再根據電腦隨機抽10%住戶填寫長表。短表要填的內容有19項,長表有48項。

相比前六次,「七普」內容最大變化是新增了登記公民個人身份證號碼這一項。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認為這一項使普查工作更有效率,「尤其在解決流動人口登記問題上」。

該負責人解釋,樂清是一座人口大進大出的縣級市,長期在外經商的本地人和外來務工人員眾多,加上鄉村變社區、村民變居民,人口流動大大增加,人戶分離現象日益突出。不好找人、找不到人,普查中容易出現登記遺漏或錯位,加上交通的快速發展,市民一夜間可以「飛」往全國各地,給普查工作帶來了新挑戰。

為提高數據準確性,本次人口普查採取了「見人就登」「見戶就登」的方式。「比如說你家有人在杭州工作,而戶口在樂清,那麼普查員仍對這個人進行登記。身份證數據上傳後,杭州那邊也會進行比對,通過數據調整,提高普查的準確性。」該負責人說。

「七普」不僅增加了登記身份證號碼這一項,在「按戶填報」部分還新增了兩個項目,一項是擁有全部家用汽車的總價,另一項是住房所在建築有無電梯。

「這次跟房屋有關項目的調查比較詳細,和近十年人們的住房狀況變化有關。」黃國沙分析,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時候,一般戶口在、人也在。現在走下去摸底發現,差不多一半以上住戶出現了戶口在人不在的情況。

這些年來,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農村裡不少人搬到城區居住,村裡低矮的農房大多也改建成五六層樓房,條件好的農戶甚至安裝了電梯。「村裡大變樣,那些好幾年沒回村的人一下子回來,還真摸不到『北』。」黃國沙的打趣,折射出人民生活的快速變化。

除了生活條件大幅改善外,黃國沙等普查員感受最深的,便是樂清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大幅度提升。據「五普」公報記載,與1990年「四普」相比,全市常住人口中,接受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者從3726人提升到2.47萬人,到了「六普」,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口數一下子躍到9.23萬人。

市人普辦原常務副主任陳旭洋介紹,這與近年來樂清強力推進工業強市戰略、工業經濟發展不斷提速吸引了諸多高新技術人才,及推出招才引智等一系列政策不無關係。

「二十年前,來到樂清務工的外來人員普遍存在三低,即低學歷、低技能、低收入,他們大多到工廠流水線做普工。現在你再去車間看看,都是高科技人才。」陳旭洋的這番話,也是樂清經濟開發區普查員小南的體會。

日前,跟隨小南的腳步,記者來到臺邦電機工業集團。自從2015年啟動回歸之旅至今,臺邦集團50%—60%的產能已落戶到樂清。2018年,該公司的精密傳動技術研究院被認定為省級企業研究院。隨著樂清一系列人才新政的落地,臺邦集團引入的高端人才也越來越多。

「在我的印象裡,在工廠上班的人大多是流水線工人。沒想到上門普查才發現,好多車間換成了自動化設備,普工換成了高學歷的技術工人與高管。」小南感嘆,除了臺邦,經濟開發區的大大小小企業,這幾年開始大批量「機器換人」,車間基本實現全面自動化。

「數位化車間,怎麼能少得了大學生呢,稍微帶點技術的活都得請他們來做。」臺邦集團董事長陳春良笑言。

普查數據作用多且大

「米袋子,菜籃子,關鍵要摸清家有幾口子。」如登記身份證號碼一樣,從「二普」開始,調整普查項目已成慣例,每次普查前,相關部門都根據當時社會、國家的發展需要設計新的調查項目。最後得出的數據,都是對國家人口經濟社會發展深層次變化的一個印證。

樂清經濟開發區這些年的變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據樂清經開區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年間,入駐經開區的企業從最初的五六十家發展到如今的1800多家,核心區也從原先的5.95平方公裡拓展到13.9平方公裡,截至今年,園區工人7萬餘人,居住人口1.4萬餘人。隨著人口的迅速集聚,經開區積極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商業、服務以及通信、供水、排汙等配套設施。在布局規劃時,人口普查相關的數據就起著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見,往大了說,人口普查是重大的國情國力、市情市力調查,可以徹底摸清人口總量基數和人口結構情況,例如「七普」開展的房屋普查工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當前居民的住房情況,從而為房地產稅的徵收、各地精準調控政策的出臺提供更加有力的數據支撐。往小了說,樂清各地近幾年新生兒數量,今後上學難不難;道路交通很擁堵,如何規劃更科學;針對人口老齡化,民政局要增加多少養老機構,設置在哪……解決好這些與人民群眾利益息息相關、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繫的問題,都需要掌握人口狀況的發展變化,其參考的數據均來自於人口普查公報。

【新聞+】七次人口普查調查內容變化

■1953年7月1日零時 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調查項目包括本戶地址、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與戶主關係等6項,在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查清了中國人口底數

■1964年7月1日零時 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

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職業3個調查項目

■1982年7月1日零時 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

調查項目增加到19項,第一次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

■1990年7月1日零時 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

登記項目共21項,是以往歷次人口普查調查項目最多的一次,與前三次人口普查採取設立普查登記站的辦法相比,這次人口普查改為主要採取普查員入戶調查詢問、當場填報的方式進行

■2000年11月1日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

普查項目增加到49項,首次採用光電錄入技術,為中國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口依據

■2010年11月1日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普查項目調整為45項,首次對港澳臺居民及外籍人員進行普查登記

■2020年11月1日零時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正在進行中,此次人口普查使用平板電腦和手機登記信息,數據同步上傳

1606872215000

相關焦點

  • 美國的人口普查:種族、移民與驢象之爭
    美國人口普查歷史悠久。179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第一部《人口普查法》,並開展了第一次人口普查,美國成為繼瑞典之後的世界上第二個開展全國性人口普查的國家。當時的美國憲法定義了三種居民:自由人、黑奴和印第安人,普查只包括了前兩種居民,而印第安人既不被徵稅也不當兵,所以沒有被納入普查。
  • 「老將」「新兵」齊上陣 用心用情做普查 助力人口普查信息採集...
    鶴山市統計局供圖連日來,鶴山市2000多名普查指導員、普查員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進行數據信息的採集工作,湧現出了不少「最美」人口普查員。他們雖然平凡,但又不可或缺。文/諶磊 肖玉霞老人經歷四次人口普查 感嘆科技的進步來自址山鎮四九村的麥北海,今年已經79歲,有40餘年的村幹部工作經歷,參加了四次人口普查,見證了我國人口普查工作的「科技變遷」。雖然年事已高,但麥北海依然充滿熱情、樂於奉獻,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高度的責任心投入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中。
  • 日本人口普查100年:跟不上社會變遷腳步,普查未來還會存在嗎?
    事實上,相當於中文語境的「人口普查」和英文「Census」的日本「國勢調查」在今年恰好迎來了誕生100周年的紀念。這一十分典型的現代國家項目除了對國家的正常運行具有重要作用之外,其本身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日本現代史的新視角。而近年來調查在日本受到的新挑戰,也無疑能在全球化的今天作為更多人的前車之鑑或他山之石。
  • 合肥:人口普查,他手繪了16390套房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人口普查,利國利家」,今年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關乎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在合肥市南七街道洪崗社區,有一位人口普查員叫王家唐,他20 年來經歷了三次人口普查,他的腦海中印著一張轄區的地圖,手工繪製出了百餘幅普查區域示意圖。
  • 耄耋老人與人口普查的7次相遇
    從1953年到2020年,跨越67年,他親歷了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從起初臨時幫忙的小學生,到正式的普查員,再到退休返聘的鎮人普辦顧問,他以這樣的方式記錄著時代變遷。1964年的第二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全程參與了。這次普查比第一次嚴格、正規了很多,普查員還需要專門的培訓。普查表上要填的項目比第一次增加了不少,其中新增了文化程度、職業等,文化程度只分「識字」和「不識字」兩項。當時,我們在還沒有拿到正式調查表之前,是用蠟紙刻出表格,然後進行油印的。
  •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猴場鄉:文明實踐助力人口普查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猴場鄉:文明實踐助力人口普查 2020-10-15 1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宣傳人口普查知識
    莆田網訊 為推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順利開展,提升群眾對人口普查的知曉度、配合度,10月10日,荔城區黃石鎮惠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裡,該村組織黨員志願者為村裡86位老人宣傳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
  • 人口普查見證成長——無棣縣「OO」後普查員李玉潔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秀成 通訊員 王延明2020年8月25日,無棣縣碣石山鎮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辦公室迎來了一個「小朋友」——2000年11月出生的李玉潔。普查辦裡其他同事的年齡至少是李玉潔的兩倍,他們中有的作為普查員參加了三次人口普查。而2000年「五人普」的時候,出生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日的李玉潔還不能作為普查對象;2010年「六人普」,10歲的她懵懵懂懂,還是個背著大書包奔跑在上學路上的小姑娘,對這段普查經歷沒有多大的印象。而這一次「七人普」,李玉潔以一個全新的身份——普查員來參與,開啟一段人生新體驗。
  • 城伯鎮:閃耀在人口普查中的「馬甲紅」
    孟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已經開始,其中區域劃分和地圖繪製是人口普查的基礎工作,對保障普查工作科學分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工作中,孟州市城伯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召開鎮村兩級第七屆人口普查工作推進會,要求各村根據本村總戶數及總人口情況,按每個小區80戶、250人左右繪製劃分普查小區。七八月份正值暑熱,一個個紅色的身影在城伯鎮的大街小巷間穿梭。
  • 合肥一人口普查員手繪上百幅普查區域示意圖
    「人口普查,利國利家」,今年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關乎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在合肥市南七街道洪崗社區,有一位人口普查員叫王家唐,他20年來,歷經了三次人口普查,他的腦海中印著一張轄區的活地圖,手下繪製出了上百幅普查區域示意圖。
  • 網格員變身普查員,助力人口普查工作
    自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進入正式登記階段以來,鎮溪街道39名網格員充分利用網格化管理「地熟、人熟、情況熟」的優勢,上門入戶逐人逐項採集人口普查信息。此前,網格員按網格劃分入戶走訪,發放《普查告知書》,告知居民人口普查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並利用「網格化」管理服務機制,引導居民主動來社區填寫人口普查表,提高人口普查登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 鉤沉|回顧歷史上的人口普查,由古至今不斷「進化」
    我國的人口調查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留下了豐富的人口史料。歷史上的人口普查都是怎樣進行的?都普查哪些項目?河北不同時期的人口有多少?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先後進行了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每次人口普查,與之前相比有哪些技術進步?最新的全國人口普查有什麼特點?在大數據的時代,人口普查得出的數據有哪些價值?
  • 人口普查的先聲:16世紀英國的貧困普查
    儘管全國範圍內的人口普查直到1801年才在英國實施,但英國對人口信息的系統性調查早在16世紀就已啟動。切斯特(1539年)、考文垂(1547年)和伊普斯威奇(1551年)等市鎮在探索解決貧困問題的過程中,先後進行貧困普查(census of the poor),成為近代英國政府系統搜集人口信息的最早實踐,可謂英國人口普查的先聲。
  • 1953:現代人口普查在中國的確立
    一般人口普查需要以經常性登記資料為依據,確定調查的範圍,作為制定方案的依據等;人口普查的結果又能和人口經常性登記的資料進行核對更新,幫助建立和完善人口經常登記制度;人口抽樣調查相比人口普查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又可以獲得人口經常登記所沒有的資料,還能對人口普查的結果進行檢驗,成為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一種人口調查方法。
  • 「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手抄報模板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合集全在這裡
    一年級人口普查手抄報模板一年級人口普查手抄報參考內容二年級人口普查手抄報模板二年級人口普查手抄報模板二年級人口普查手抄報參考內容三年級人口普查手抄報模板三年級人口普查手抄報參考內容四年級人口普查手抄報模板
  • 浮梁縣人口普查工作正式開始
    原標題:浮梁縣人口普查工作正式開始   11月1日零時,浮梁縣人口
  •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來了 | 人口普查什麼最難?看東區的破解密碼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來了 | 人口普查什麼最難?,東區圓滿完成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市級綜合試點工作,並解決了普查工作難點——「找人難」的問題。  發揮「熟面孔」作用  在人口普查工作中,考慮到基層的實際情況,除配備熟練使用電子智能設備的年輕工作人員作為普查員,還請居民群眾都熟悉的黨員志願者、社區網格員、熱心居民等「
  • 浮梁縣鵝湖鎮人口普查在行動!(圖)
    大江網/景德鎮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朱宇青報導:11月1日零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式開始!浮梁縣鵝湖鎮72名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開始深入各村各(場、居)進行入戶登記。鎮黨委書記周財生在創業村舒亮家參加人口普查登記工作(朱宇青 供圖)
  • 溧陽普查員|宗翔:為人口普查貢獻力量,內心很快樂
    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項關係到千家萬戶的重大政治任務。自啟動以來,面對社區人口情況複雜、人戶分離和流動人口較多的現狀,溧陽市溧城街道盛世華城社區黨支部書記宗翔耐心地帶領普查員從入戶登記到數據統計,從表格審核到信息錄入,用心完成好每一項工作。
  • 全市完成人口普查建築物標繪和普查小區劃分
    原標題:全市完成人口普查建築物標繪和普查小區劃分  區域劃分和建築物標繪是人口普查中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確保普查登記實現「區不漏房、房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的根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