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人口普查員手繪上百幅普查區域示意圖

2020-12-12 金臺資訊

「人口普查,利國利家」,今年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關乎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在合肥市南七街道洪崗社區,有一位人口普查員叫王家唐,他20年來,歷經了三次人口普查,他的腦海中印著一張轄區的活地圖,手下繪製出了上百幅普查區域示意圖。一張小小示意圖和一名一線人口普查員,見證了這些年來,合肥對外來人口吸引力不斷加大,人口不斷湧入,數量翻番,見證了城市的巨大發展與變遷。

16390套房子,一套都不能少

王家唐今年56歲,是合肥市洪崗社居委的副主任,1994年到社居委參加工作。「一把尺子一隻筆」,是王家唐的繪製工具,從今年9月起,王家唐就開始手繪人口普查示意圖了。一張圖,包括住宅建築、周邊道路、綠化等等,由於繪圖標準工整,仿佛印刷列印出來的一樣。王家唐常一畫就是幾個小時,他花了近一個月時間,手繪了139幅示意圖,為人口普查員入戶普查做指引。

「現在整個轄區有18個小區,444棟住宅,16390套房子。」這些數字,王家唐可以脫口而出,在這邊生活了幾十年,對轄區內的區域分布,他相當熟悉,每一張人口普查示意圖中,最主要的就是住宅的套數。「要讓人口普查員拿到一張示意圖,就能清楚的定位到具體位置,能夠找到普查地點。」

這張示意圖,除了位置精準,方便入門摸查,最主要的是住宅數量要精確,一套都不能少,這會影響最終的人口普查結果。王家唐手繪出轄區內共16390套房子,自己還順帶提前估算了一下長住人口數量,他估算的數值是37391人,最終人口普查員實測數值是37040人,僅僅相差了300多人。

不僅手繪示意圖,王家唐也會上門登記普查。在普查中,絕大多數人都配合普查,但也有一些人以涉及隱私為由,連門都不給入。還有一些「空戶」和戶籍地、居住地不一致的人員,確認起來也頗費時日。「一次不讓進就去兩次,最多的一戶,去過十多次才普查出最後數據。」

歷經三次人口普查,記錄下人數翻倍增長

全國人口普查,每十年一次,王家唐已經是第三次當普查員了。在王家唐的手繪圖中,也可以看到合肥的發展縮影。

王家唐說,2000年時,他第一次參加人口普查,當時手繪圖相對簡單多了。「本土居民是一層或兩層的自建房,轄區內有兩個工廠,內聯廠和輕工機械廠,配套有五六層的工廠小區,最高的一棟建築是機械廠的12層辦公樓,因為不住人,就不用畫了。」

王家唐清楚的記得,2000年的洪崗社區內只有1600多戶,8000多人,外來人口極少。到了2010年,洪崗社區轄區內已經有12個小區,包括4個回遷小區,2個工廠小區,6個商業小區,戶數已經發展到8200多戶,人口數量達到22000多人。

如今,已是2020年。這一次人口普查中,王家唐記錄下的數據又翻番了。「現在有18個小區,總戶數18568戶,總人口47374人。」

「從普查的結果來看,2010年時,外來人口大概佔比在1/3,現在已經佔一半以上了,主要以省內人口為主,合肥周邊地市較多。」王家唐說,單從一個人口普查,就可以看出合肥這些年的發展變化,從自建房到商品住宅,從小商店到大型商超,從水泥小路到寬闊馬路……

下一次人口普查時,王家唐或已退休了,不過,他還會以一個普通普查對象的身份,參與到這件「國家大事」中來。「合肥就是我的家,以這樣的方式,見證家鄉的發展,也是一種榮幸吧。」(記者 李靜 通訊員 劉泉、劉亞萍 文/攝)

相關焦點

  • 合肥:人口普查,他手繪了16390套房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人口普查,利國利家」,今年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關乎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在合肥市南七街道洪崗社區,有一位人口普查員叫王家唐,他20 年來經歷了三次人口普查,他的腦海中印著一張轄區的地圖,手工繪製出了百餘幅普查區域示意圖。
  • 宿遷人口普查員韓路生:手繪地圖精確到人
    在這項全民參與的調查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迎著朝陽、踩著月光,從清晨到夜晚,奔走於各個小區、鄉鎮、棚戶區內,他們就是人口普查員們。 今年44歲的韓路生,從2001年開始就在王場村擔任會計職業,在職期間也經歷過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和上一次相比,今年人口普查的工作形式發生了改變。「第6次參加人口普查,我們以前都是用鉛筆,使用紙代替的,這次我我們配備手機,無紙化辦公。我們通過手機速度比較快一點。」沭陽縣青伊湖鎮王場村普查員韓路生說道。
  • 黔東南人口普查員的一天是這樣的……
    為了完成普查,大家都住在村裡,白天在村幹的陪同下,一家一家進行登記;晚飯後便繪製自己所在區域的人口普查圖,把一家一戶的信息標記到圖上,確保普查登記不重不漏、完整覆蓋。」完全吃住在農村,走進村民家裡,把苗寨的住房分布畫在紙上,也把交通閉塞給小山村帶來的貧困記在了心裡,把村民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窘境」看在眼裡。
  • 肅南:康樂鎮紮實推進人口普查區域劃分和建築物標繪工作
    ,肅南縣康樂鎮組織人員加班加點,精心組織,狠抓落實,紮實推進全鎮人口普查區域劃分和建築物標繪工作。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及時成立全鎮人口普查工作領導小組,並在各村召開動員部署會議,確定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明確目標職責,使各村充分認識普查小區劃分和地圖標繪的重要性,為普查區域劃分和建築物標繪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 密雲區太師屯鎮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區域劃分和電腦繪圖工作
    區域劃分和建築物標繪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摸底和登記的重要基礎性工作。為此,密雲區太師屯鎮人口普查辦公室以實地踏查為基礎、以底圖標繪為標準,精準發力、全面覆蓋,全力以赴做好小區劃分和建築物標繪工作。截至目前,密雲區太師屯鎮本階段工作已經全部完成,為後續的入戶摸底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線上填報服務來了!
    小區周邊什麼時候能再建一所新學校?周圍的養老院什麼時候能擴建?上班路如何才能暢通無阻?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人口普查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目前,第七次人口普查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近日上線了由國家統計局提供的【人口普查自主填報】小程序,掃描葵花碼,再點紅框就到了。
  • 全景直擊北京人口普查員:從人海「撈人」,有外國人不配合直接關門
    為了準確劃分普查區域,從六月開始,朱豔萍就拿著紙筆走遍了轄區的每一個角落,和同事一起手繪了35張社區地圖,每一棟建築都標記得清清楚楚。張遠超在八月底到十月初,組織了大大小小20多場普查員培訓,甚至模擬演練了入戶登記過程。 ▲朱豔萍畫的社區地圖。
  • 人口普查最難的可能是「畫房子」,寧波95後小夥一張圖畫6遍
    邱隘鎮普查短表登記工作已圓滿完成,全鎮累計登記上報戶數共70025戶。「邱隘鎮人口結構比較複雜,戶籍人口佔40%,流動人口比例達到60%。同時,鎮裡不光有新建商品房,還有一大片房齡超過40年的老舊房屋,人口普查工作難度相當大。」邱隘鎮人普辦副主任蔡蓊蔚告訴記者。
  • 耄耋老人與人口普查的7次相遇
    小薇小迅曾帶著大家一起在手繪漫畫裡穿越了七次人口普查而今天,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位耄耋老者曾真正親歷七次人普定格了80載人生小夥伴們且來聽一聽張如定老人娓娓道來1953年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那時我13歲,還是小學五年級。由於村裡急缺普查員,我又識些字,就被臨時選去參加普查工作了。那時普查員總共才5個人,調查項目也很少,有姓名、年齡、成分等幾項。因為年齡小,又是「第一次」,我被安排幫忙整理普查材料,計算相關數據。
  • 開封八裡灣鎮紮實做好人口普查建築物標繪工作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實習生 田博 人口普查是摸清我國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為今後國家在社會、政治和經濟領域進行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連日來,開封市八裡灣鎮人口普查辦公室積極組織23個村委人口普查員開展普查區域劃分和建築物標繪工作。
  • 全景直擊北京人口普查:從人海「撈人」,精確到個位數
    為了準確劃分普查區域,從六月開始,朱豔萍就拿著紙筆走遍了轄區的每一個角落,和同事一起手繪了35張社區地圖,每一棟建築都標記得清清楚楚。張遠超在八月底到十月初,組織了大大小小20多場普查員培訓,甚至模擬演練了入戶登記過程。
  • 德安縣愛民鄉採用「一圖一表一系統」方式開展人口普查建築物標繪...
    九江新聞網訊 為了做好第七次人口普查建築物標繪工作,德安縣愛民鄉普查採用「一圖一表一系統」方式,對普查區所有建築物進行精繪,對居住用建築物全部住戶單元數量及非居住用建築物有人居住住房單元數量進行精核,為下一步繪製普查小區圖,編制《戶主姓名底冊》工作打下紮實基礎。
  •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入戶工作明日將開始 普查對象需要做什麼?
    新京報訊(記者 姜慧梓)10月9日,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公告,我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將以202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入戶工作將於10月11日至12月10日期間進行。此次普查將由政府人口普查機構派普查員到住戶家中進行登記,或由住戶自主填報普查短表。普查員、普查指導員入戶登記時應出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口普查機構統一頒發的工作證件。公告明確,公民有義務配合人口普查,如實提供普查所需資料。同時要求,各級普查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普查對象的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
  •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正式開始
    作為正式登記前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在10月11日至31日的摸底階段,普查員需要逐門逐戶進行實地勘察,摸清每個區域住房的數量和具體位置,並進入住戶家中進行普查告知,詢問登記方式,了解戶內人員的大致情況。根據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告,普查的標準時點是2020年11月1日零時。
  • 西鐵營村人口普查走進社區
    西鐵營村普查員「走街串巷、登門入戶」開展摸底工作。一、響應上級領導單位工作部署、加強宣傳力度,開展普查員動員大會,穩步推進人普工作進程。前期,為切實做好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確保按時按質完成各階段工作,積極完成普查員培訓考核工作。
  • 鄱陽縣古縣渡鎮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有序進行
    8月下旬,鄱陽縣古縣渡鎮開啟第七次人口普查繪圖工作。繪圖工作是明確普查區域界線和責任分工的重要依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繪圖工作全部在電子設備上完成,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在鄱陽縣統計局專人指導和幫助下,繪圖人員加足馬力,加班加點完成普查區劃分,建築物標繪,普查小區劃分工作。確保為下階段摸底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 人口普查:繁簡轉換見變遷
    30年來,每一次參與人口普查的經歷,黃國沙都歷歷在目。「要說變化,從我手提袋裡裝的『工具』就可以看出來。」黃國沙提了提手中的袋子:一支筆、一摞《致住戶的一封信》、普查員手冊、平板電腦……這是他開展人口普查登記工作必備的工具。黃國沙記得,參加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時,所有的報表都是手工填寫。每次上門普查登記,都要帶著一摞摞表格。
  • 團山街社區開展第七次人口普查繪圖工作進入完善修改階段
    2020年8月13日,團山街社區人口普查員再次接到上級部門的人口普查工作核實修改工作通知,要把建築物屬性進行核實修改。為切實做好社區普查區域劃分和繪圖工作,確保普查登記不重不漏,完全覆蓋,團山街社區普查員參加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繪圖工作會議」對人口普查和繪圖工作進行了現場培訓,認真學習區域劃分、繪圖工作的相關問題及實操技術。
  • 人口普查見證成長——無棣縣「OO」後普查員李玉潔
    普查辦裡其他同事的年齡至少是李玉潔的兩倍,他們中有的作為普查員參加了三次人口普查。而2000年「五人普」的時候,出生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日的李玉潔還不能作為普查對象;2010年「六人普」,10歲的她懵懵懂懂,還是個背著大書包奔跑在上學路上的小姑娘,對這段普查經歷沒有多大的印象。而這一次「七人普」,李玉潔以一個全新的身份——普查員來參與,開啟一段人生新體驗。
  • 浙江麗水:巧用數據助力人口普查「少跑腿」
    近日,浙江麗水市縉雲縣朝暉社區居委會人口普查員李斌遇到一戶無人應門的住戶,就拿出手機掃了掃這家電錶上的條形碼後對同伴說。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在進行中。為了保證被查對象不重不漏,普查員通常需要走訪調查任務中的每家每戶,對居住的人口進行登記。來一次沒有登記上的,還得再來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在多次遇到重複走訪無果之後,李斌聽說了「e普查」這款輔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