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兄弟不共財,姊妹少往來」這是為啥?有道理麼?

2020-12-11 騰訊網

農村俗話:「兄弟不共財,姊妹少往來」,是前人們總結出來兄弟之間、姊妹之間的相處之道。意思是兄弟之間最好不要在經濟上「牽扯」太深,比如共同投資做生意等;姊妹之間不要過於頻繁的走動,要適當少走動。照理說,無論是兄弟,或者是姊妹,都是關係很近的人,為何不能共財?為何要少往來呢?

兄弟不共財

老話說過:「親兄弟、明算帳」,同樣是告誡兄弟之間,關於錢財要帳目清晰,要算清楚,不能糊裡糊塗,一旦發生問題,兄弟容易反目成仇,家庭關係不和睦,就得不償失。因為,在共財的利益面前,人性經不起「財」的考驗,親兄弟通常也不行。

我們都聽說過「人為財死」的老話,看似不可思議,實際上,我們捫心自問,世間又有幾多聖人不愛財呢?即便是親兄弟,當切身利益互相牽扯,大到一定的程度,往小了說家庭關係一團糟,比如說兄弟之間老死不相往來。作為普通人,兄弟之間,「共財」利益沒到那個份上,就容易出現問題。比如說一些家庭兄弟之間的矛盾,通常是因為對「共財」父母的資產,感覺分配不合理,鬧的不愉快。還有兄弟之間共同投資做生意,卻是「生意好做,夥計難和」,最後鬧的不愉快,傷了兄弟和氣。

往大了說,在封建社會的歷史上,皇子們為了爭奪皇位,兄弟相殘的事情還少嗎?這些問題,也是來自於「共財」。好比歷史上最出名兄弟相殘的事,唐朝初期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和李建成兩兄弟,因為他們共財是皇位,都想做「天下共主」,兄弟二人都發力「投資」了,都有機會得到,因為關係到的利益巨大,才會造成手足相殘。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兄弟之間因「財」失和,通常和「共財」有關。比如說兄弟之間,沒有財產上的糾葛,不去爭奪,那麼,兄弟之間大多不會出現失和的問題。

人們都知道兄弟之間的「情義無價」,實則絕大多數經不起不「財」對人性的考驗,在「籌碼」足夠的情況下,很多時候兄弟情分就不值錢了。為了避免出現兩難的選擇境地,一邊是「財」,一邊是兄弟,兄弟之間儘可能少「共財」。畢竟「黃金有價情義無價」,何況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兄弟呢?財可以賺,兄弟情分沒了,有錢也買不回來。

姊妹少往來

姊妹少來往,和一些地方老風俗「嫁女別同村」的意思差不多,所指一方結婚,或者都結婚的姊妹,已經有姐夫妹夫介入姊妹的生活,作為姊妹就要適當保持距離了。實際上,通常結完婚的女人,因為嫁為人婦,家庭角色的改變,逐漸和姊妹閨蜜來往減少了!雖然這句話有點片面,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些許道理。好比姐妹同嫁一個村,住的比較近,避免不了過於頻繁的來往,如果過多介入對方的生活,就容易生矛盾和事端。

我們知道,通常女人比男人「嘴碎」,所以有「長舌婦一說」,就是在一起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而且在虛榮心的攀比之下,有時候的無心之失,會傷害到生活中條件差一些對方。那麼,人們或多或少都有嫉妒心理,有時候哪怕你沒做什麼,就是因為生活幸福的炫耀,也會無意中傷害到身邊生活不如意的人,從而遭人嫉恨。而且在以前封建社會,講究男女避嫌,而親人之間,姐夫和妹夫相比屬於「外人」,相處並不像堂兄弟、表兄弟那麼「自然」,姊妹之間經常來往,難免要和姐夫或者妹夫接觸,久而久之即便是兩人之間沒啥,也怕被「好事」別有用心的人「嚼舌頭根」,即便是沒發生什麼事,也非常容易造成姊妹誤會,甚至反目成仇。

雖然這句俗話下半句所表達的意思,在如今看來,有點太片面了,但是,仔細想來,還是有一定的道理。提醒姊妹之間,結婚之後,不要過多介入對方的生活,相處的時候,要避免一些容易引起誤會的事,以免傷了姊妹情分。

所以你看,這句農村俗話:「兄弟不共財,姊妹少往來」,更多的現實意義,還是提醒兄弟之間,姊妹之間的情義無價,相處的時候要避免「誤區」,就能更好的家和萬事興!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啥意思?親戚常走動不好嗎?
    大家好,我是山九,很高興和大家再次見面,今天我們繼續來聊農村人農村事。在我國民間有很多經典俗語流傳,這些俗語大多都是老一輩人通過日常生活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其中一部分具有很強的社會實踐性,對於指導人們生產生活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 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啥意思?老一輩的話有道理嗎?
    民間俗語在老一輩的時候很流行,這都是老祖宗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口口相傳,流傳至今。李志永國畫九魚圖《連年有餘》作品選自:聚藝上品現代人大都出門在外,很少聽到這些俗話,本期就給大家帶來一句關於兄弟姐妹之間如何才能和睦相處,不撕破臉皮的一句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
  • 「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原來這才是親戚之間的真正相處之道
    所以,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都聽到身邊的人說一些有關親戚之間相處的一些俗語,比如:「兄弟和氣金不換,妯娌和氣家不散。」再比如今天想要和大家說的這句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從字面意思我們就可以理解到這句俗語講的道理很簡單:就是說兄弟之間不要有財產之間的過多往來,姐妹之間交往也要注意把我分寸、不要總是經常走動。相信大家看到這個解釋,很多人和我想的一樣,這不胡扯麼?多走動才能有感情,不走動感情就淡了,為啥這句俗語要告誡人們親戚之間要少走動呢?
  • 農村俗語「寧養臭死天,不養黃大仙」,有道理嗎?為啥不能養呢?
    導讀:農村俗語「寧養臭死天,不養黃大仙」,有道理嗎?為啥不能養呢?在農村從來都不缺少俗語,這些朗朗上口的俗語,念起來非常的押韻,不但很好記,而且還富含很深的道理。很容易就被大家所傳唱,這些俗語之中,也有一些猛然聽上去不知所云的,這些聽不懂的俗語,就要去請教村裡一些老人之後,方能領會其中的寓意,就像這一句:「寧養臭死天,不養黃大仙」,所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兄弟倆因孝順父母鬧矛盾,一家人老死不相往來,值得麼?
    可清官難斷家務事,這是每一個人都知道的事情,本來是一個家族的事情,如果雙方都能忍讓一下就過去了,可是,老百姓百人百性,總有那麼少數的幾個人喜歡佔便宜後說道理,這就造成了家務事矛盾。下面,我來說下這個真實的故事,為啥現在才想起來說道?因為,今年疫情,那天表哥忽然視頻要讓我去他家喝酒,我不去,說你酒癮上來了,就來吧!
  • 農村俗語「院牆大門長一頭,久住家敗主斷財」啥意思?有道理嗎?
    夕陽西下,常來到農村的大槐樹下,聽老人們將一些有趣的故事,其中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細細的品味這些俗語,你會發現俗語中蘊含著哲理,人生,習俗和生活。俗語在數千年的傳承中,雖說有些被人們漸漸淡忘,但遺留下來的俗語仍然煥發著燦燦金光,而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關於房屋類的俗語了。
  • 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三不親」指的都有誰?老祖宗說的有理麼
    導讀:提到農村的俗語,你知道多少?我國的俗語文化,可以說源遠流長,有很多有意思,有意義的俗語被流傳至今。像是「遠親趕不上近鄰,近鄰趕不上對門。」這句話便說明了鄰居的重要性,如今城鎮化率增加,城市人口增多。越來越多的農村人住進了「鴿子窩」,別說鄰居了,對門都不見得認識。
  • 俗語:「財不跟無福之人,勢不隨無德之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俗語,非常簡單的話語,但是非常的經典,仔細品讀,回味無窮,從中能夠領悟到很多生活的真諦,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幫助,今天來給大家說這樣一句俗語:「財不跟無福之人,勢不隨無德之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面生活都會比較寧靜和平淡一些,因為農村並沒有什麼多餘的娛樂和休閒活動。當在農村還是有一個樂趣的,那就是聽農村老人們說一些老話,這些老話就是農村俗語,都朗朗上口沒特別有趣、其中一些俗語還帶著著一些特別有趣的故事,蘊含著一些道理,到現在都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這些農村俗語其實都是農民老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生活經驗的一個總結,對與生活上遇到的一些事情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所以俗語其實也是農村文化的一部分。
  • 農村俗語「路剪房見傷亡,背水屋斷財路」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蓋房子可是一件大事,很多人蓋房都比較講究風水,大家普遍認為房屋位置選得好可以帶來財氣與好運,位置選不好可能會招來禍端,也因此流傳下來很多關於房屋的俗語,那麼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農村俗語「路剪房見傷亡,背水屋斷財路」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 俗語「鬼哭不害怕,狗嚎嚇死人」,這句農村老話,真的有道理嗎?
    俗語「鬼哭不害怕,狗嚎嚇死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有一定的道理嗎?鬼哭和狗嚎,都是形容哭聲悽厲,讓人毛骨悚然,有個成語說「鬼哭狼嚎」,狼和狗有許多共性,兩種動物的嚎叫聲也都一樣可怖。話說回來,不管狼還是狗,怎麼可能比鬼更怕呢,這句俗語似乎一點道理也沒有。鬼哭不害怕我們把恐怖的、或難以理解的事情,歸納為鬼,恐怖的叫聲,稱為鬼叫;墓地裡的磷火,稱為鬼火;長得可怕的人,叫鬼模鬼樣……等等。實際上,這些所謂的「鬼」,不過是人們在心理上,對於未知的恐懼感罷了。
  • 俗話說:「酒不顧人、色不顧身、財不顧親」,啥意思,有何道理?
    在農村很多老人會說起俗語的時候,都會說在理,這在理就說不管做事做人是對的,而農 村俗語能被古往今來的人所認可這也說明老理確實值得很多人傳承。農村文化和一些歷史 著名文化比起來可能比較俗,但是就是因為俗才形成通俗,通過通俗易懂的話告訴後人什 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很多俗語都是勸導子孫後代的,它包含了人生的哲理,歷經 千年在農村也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文化。
  • 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這是為何呢?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門前不栽竹,屋後不種樹」,這是為何呢?有道理嗎?農村的很多俗語和老話,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也是由於其中蘊含著一定的道理。有的俗語直到現在依然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也被叫做十句俗語九句真。
  • 俗語: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這話說的有道理嗎?
    俗語: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這話說的有道理嗎?文/號外娜娜說歷史 圖/網絡我們常常說,看一個人的酒品也能判斷出來這個人的人品,酒品好的人往往人品也差不到哪裡去。酒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處處可見的,不管是紅白喜事,還是請客吃飯,幾乎飯桌上都離不開酒。
  • 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說的是什麼道理?
    俗語,屬於通俗易懂的傳統文化,又被稱為俚語、常用語、古諺等,經過千百年的沉澱,蘊藏著老祖宗為人處世的智慧。時至今日,俗語仍然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是那些看似簡單卻發人深省的語句,時常被人們掛在嘴邊,用來提醒自己,或者教育晚輩,比如「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 俗語「有茶有酒多兄弟」,為啥如此一說?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
    雖然俗語我們乍一聽上去,有一種簡陋的感覺,和詩詞歌賦那些高雅的文學表達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俗語文化背後的內涵卻是引人深思的。這些充滿智慧的語言,一般都是老祖宗的經驗之談,歷經千年的歲月,還讓我們記憶猶新。俗語中有很多關於朋友的語錄,大多數都是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這農村俗語又分為很多種,有涉及生活的、有關於健康的、有了解氣象的、還有關於為人處世的。因此來說,這些農村俗語也是五花八門,各種原因都有,這對於我們後人來說自然有很大的幫助。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老人和少年健康的農村俗語。而老祖宗認為,老人是以後是否要長壽,少年知否以後會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和自身的養生是差不多的。
  • 「男怕五月,女怕臘月」,農村俗語說的有道理麼?現在還適用麼?
    俗語老話是經過民間百姓多年對生活觀察總結出來的話語,口口相傳直接流傳到今天,俗語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環境和人們的生活習慣,這些俗語大部分是有道理的,但有一些也因為環境和人們生活習慣發生了變化,導致了很多俗語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生活和生產變化了。
  • 農村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呢?
    農村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呢?在農村裡是有很多老俗話的,而這些農村俗語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比如有關於天氣的、有關於時節的、還有關於生活的等等,無論是那一方面的俗語,都對我們的生活有實際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