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寧,一進入每年的四月份,苦苣菜便會破土而出。很多大人便要領上自家的小孩到野外尋苦苣菜。張家的田埂上、李家的熟菜園裡、王家的小麥地裡,都會留下農婦孩童挖苦苣菜的身影……
苦苣菜是會寧百姓非常青睞的一種純天然野菜。共有兩個品種:一種是甜苦苣,葉薄根白,色澤深綠,味感微苦。一種叫苦苦苣,葉壯根粗,顏色淺淡,苦味較濃。
關於苦苣菜的吃法有很多種:涼拌、渦酸菜、炒著吃等等……不過會寧人更喜歡渦酸菜吃,還有涼拌著吃……在炎炎的夏季裡,來一碗苦苣酸菜的漿水面,保證會讓你回味無窮。
至於怎麼將苦苣菜從生菜到熟菜的一系列過程(包括挖、撿、洗、澈、pa ),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這裡就不再贅述。
苦苣菜:在會寧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曾經,苦苣菜是會寧一代窮苦人的救命稻草,現如今,它仍然是會寧百姓飯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
據說:苦苣菜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有消炎、涼血、清肺、益肝、健胃、明目等功效。純綠色、無公害。
對在外的會寧遊子來說,苦苣菜是一種對家鄉的深深的回味,苦苣酸菜更是一種媽媽的味道。現在正是炎炎六月天,來一碗油潑辣子的苦苣酸菜,會是怎麼樣一種心情呢?不妨嘗一嘗,感受一下
絕大部分人都和作者一樣看到苦苣對人類有利的一面,但也有少數人一提起苦苣,就恨其入骨,留言老農民像除害的一樣鏟那東西!吃它是因為四五月份自家種的蔬菜沒長好又買不起蔬菜的原因。說得對,莊稼地裡的苦苣,農民都要將它及時地除掉,否則會影響莊稼的生長,當地農民也管這個行為叫鋤田(把田地裡的雜草除去)。可話又說回來,好多人又漫山遍野去尋找苦苣,把它當作一種既時尚又極具營養價值的好菜,有不少人甚至挖上拿到街上去叫賣,一斤要賣到好幾塊錢呢。苦苣進到大小酒店裡一加工,一盤(就值一斤)要賣到幾十塊錢,給會寧人帶來了一定的收益。所以說,苦苣不像冰草、蒿蒿等植物一樣只是一種野草,確確實實是當地老百姓餐桌上名副其實的一道美食。
我們看任何東西都要看到它的兩面性,只要利大於弊,那就是好的。就像我們人類一樣,我們更要能夠看到他(她)們的優點,一個人總是優點大於缺點,所以缺點就會被優點所覆蓋,當然有缺點能夠改正那就更好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植物也一樣。即使沒有苦苣,農民每年還是得照樣剷除莊稼地裡的其它野草,像冰草、股子菀、灰苕、蘆草等等,雖然它們不能被人們所食用,但它們照樣可以用來餵牲口,曬乾了還可以當柴燒,只是它們的弊大於利而已。當然了,現在的農民經濟條件好了,都是用電來取暖,用電或燃氣來做飯,用柴火的已經很少有了。把野草當柴用,燒火做飯、煨炕取暖已經成為了過去時,已經成為一個年代艱難窮苦的深深記憶……
農民們一年四季很辛苦,莊稼地裡灑下了他們辛勤耕耘的汗水,剩下的就只能是等待收貨的希望了!
但願: 季季風調雨順,年年五穀豐登!
來源:會寧雲聯 圖文: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