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飯田家(高島屋)舊藏之沈周、文徵明《詩畫合卷》將於本季佳士得香港秋拍 「中國古代書畫」 拍賣中矚目亮相。此作自明弘治至民初,數百年間歷經數變,幾經離合,終於漂越東瀛,猶然存之天壤。披卷思古,當信長物有情。
拍品編號823
明
沈周(1427-1509)、文徵明(1470-1559)
《詩畫合卷》
設色/水墨紙本 手卷
畫心:29 x 193.5 cm.,書法:28.7 x 154.5 cm.
估價:港元 5,500,000 - 7,500,000
來源:
羅振玉收藏
飯田家(高島屋)收藏
出版:《明四家精品集》,第62 頁,圖版123
《明四家精品集》裡記載了支硎山位於蘇州市西郊,以東晉高士支遁(號支硎)得名,又名觀音山。沈、文《詩畫合卷》文徵明書法題記云:「此幅弘治間遊支硎南峰諸山而作,徵明實亦在侍。"
沈周、文徵明 《詩畫合卷》,作品局部 節選自:《細品名畫:沈周的繪畫世界》
根據《細品名畫:沈周的繪畫世界》記載,明弘治四年(1491年),65歲的沈周有遊支硎山之行,此畫當繪於那年遊支硎山中。此行亦是沈周在弘治十八年間,唯一一次遊支硎山的記錄。據文徵明題跋文字,當時年僅22歲的他已執弟子禮隨侍在側,儼然已是沈門弟子。《沈周年譜》弘治九年(1496年)條,又記文徵明「已從啟南學畫」。據《詩畫合卷》所見文氏題記,文徵明從沈周學畫的時間,至少可以提前至弘治四年(1491年)或以前。
沈周、文徵明 《詩畫合卷》,作品局部
數十年後,86歲的文徵明憶述當年老師沈周此卷 「畫成作詩,未及書,為人持去」,思憶舊情,於是為之補錄沈詩及自家詩作,兼述由來,遂使數十年來聚而復散,散而復見的《詩畫合卷》,終成完璧。
沈周、文徵明 《詩畫合卷》,作品局部
此卷在明代曾為大學士申時行(1535-1614)庋藏,並由程應魁題引首。清初兩入禮部侍郎沈德潛(1673-1769)之手,前後兩次跋文略述失而復得之情。
清末此卷為羅振玉(1866-1940)所得攜至日本,1912年售予日本飯田家族,並由羅振玉、內藤湖南(1866-1934)、長尾甲(1864-1942)相次題記。飯田家族以經營服裝和棉料織品致富,創建高島屋百貨,受當時大東亞美術觀念影響,在內藤湖南和羅振玉等人幫助下收藏了大量的中國書畫。12月2日,這件珍貴的作品將亮相佳士得香港秋拍「中國古代書畫」拍賣,值得期待。
(圖文/少白公子)
註:以上圖文節選自講座《少白公子趣說齊白石》 主講人:湯發周
庚子年 【鼠年】記於華東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