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死囚吃斷頭飯,獄卒為何要放一塊腥臭生肉?囚犯不氣反而感激

2021-01-13 網易

2020-12-20 15:18:49 來源: 資產管理

舉報

  法律是治國之本,有了法律,國家才能安定團結的發展,依法治國這才是王道。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不管到什麼時候,都要做到有法可依。古往今來都是這樣,我們在看影視劇的時候,尤其是古代的,如果有人犯下了大罪,就會被判決死刑,被抓進大牢,然後就是秋後問斬。並不是立刻處決,除非犯下了滔天大罪。

  

  為何要秋後問斬呢?這不只是順應天意,還有就是給了死囚犯一些求生的機會。如果有些犯人是冤枉而被判刑的,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伸冤,這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冤案錯案的發生。秋後萬物凋零,場面看上去也非常的悽涼,這也非常符合當時的場景,處決犯人也就順其自然了,這也順應了天意。而對於處斬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通常都是午時三刻。

  

  也就是我們現在的中午11:45分左右,這一時刻是處決的最好時間,因為在古人眼裡,這一時刻是一天之中陽氣最旺的時候,在這一時刻處決的犯人,他的鬼魂不會再回到陽間來禍害人。其實那些行刑的劊子手,對他們也是有要求的,並不是所有的死囚犯都是要人頭落地,屍首分離的,有的則需要保留全屍,死的不那麼痛苦,這就考驗劊子手的刀法了。

  

  對於這些死囚犯,在臨行前都會給他們吃一段斷頭飯的,吃飽了好上路,不至於做個餓死鬼。這一做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當時戰火不斷,經常發生戰爭,而那些戰敗的一方,就會被趕盡殺絕,尤其是那些戰俘,死得很慘。而楚莊王看到這種情形,就提出讓這些戰俘飽餐一頓之後,再去行刑,這一做法被大家認可,於是就流傳開了。

  

  斷頭飯作為死囚生前的最後一頓飯,因此官府也會把這頓飯做得儘量豐富一些,不僅有大米飯,還有雞有肉的,不過在即便這麼豐富的飯菜,死囚也不見得有這個胃口,畢竟吃過這頓飯之後,就要赴刑場了。此時死囚的內心是非常的害怕和緊張的,情緒也是非常的沮喪,也只有少數的死囚才會看得開。這是他們最後一頓飯,獄卒們一般都會滿足他們的要求,做的很豐盛。

  

  然而在死囚的斷頭飯裡,獄卒都會放一塊腥臭的生肉,囚犯看到生肉後,不但不生氣,反而表現得非常感激,這又是為何?古人都非常的迷信,相信輪迴轉世之說,人死之後要去陰曹地府,而奈何橋是必經之路,不過在橋邊有一條惡狗,而斷頭飯裡那一塊腥臭的生肉,就是來打發這條惡狗的,避免死後還遭受惡狗的騷擾,這也就是為何囚犯看到後不但不生氣,反而很感激的原因。

  古人對此深信不疑,雖然這是愚昧之舉,但是這對死囚犯而言,可以說是減輕了他們的心理壓力,從另一方面來講,這也是一種精神寄託。即便是到了今天,普通百姓家裡辦理白事的時候,也會在靈案上擺一些生肉,也是希望逝者能夠順利轉世,也是對他們的一種祝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古代死囚最後一餐,獄卒為何要給一塊腥臭生肉?囚犯看到還要感謝
    導語:古代死囚的最後一餐,獄卒為何要給一塊腥臭生肉?囚犯看到還要感謝刑罰是嚴懲犯罪,維護社會秩序的工具,刑罰的種類不在少數,但細數各類刑罰,無論古今中外最嚴重的刑罰都莫過於一死,死法不一而足,痛快的有斬首和槍斃,痛苦的莫過於腰斬和凌遲,哪一樣都讓人心生震怖。但從古至今中國對死刑犯也不乏一定的人道情懷,現在會儘量滿足死刑犯的最後心願,古代也給死刑犯吃斷頭飯,讓死刑犯吃飽了再上路,做個飽死鬼。
  • 古代死囚吃斷頭飯,獄卒為何要放一塊臭肉?死囚反而感激涕零
    古代死囚在斬首前都要吃上一頓斷頭飯,而在斷頭飯中卻有一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一塊腥臭的肉。死囚生命中的最後一頓飯裡,為什麼會有一塊腥臭的肉?死囚在見到腥臭的肉時,不但不會惱怒,反而會對獄卒感激涕零。其實古人這樣做,是對死囚人文關懷的一種表達。
  • 古代囚犯吃斷頭飯,為何獄卒放一塊臭肉?囚犯看到後磕頭叩謝
    在古代封建社會,對於犯下大罪的人,除了判處斬首的處罰。斬首這種刑罰在古代是最嚴重的刑罰,犯下大罪的犯人,等到秋後問斬,結束罪惡的一生。古代罪犯斬首之前,都要吃斷頭飯,而在斷頭飯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就是一塊臭肉,為何死囚最後一頓飯,還要放一塊臭肉噁心人呢?
  • 死囚吃斷頭飯時,為何衙役要放一塊腥臭生肉?犯人還吃得津津有味
    現代的死刑比起古代已經人性化了許多,古代的「斬首」、「五馬分屍」、「凌遲」等殘忍刑罰早已廢止,雖然結果不變,過程則溫和了不少。然而在古代,即使最殘忍的死刑執行前,也會給死刑犯最後的一頓「斷頭飯」,這個不成文的規定從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實行,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 古代死囚吃斷頭飯時,獄卒為何要加一塊生肉?其實裡面大有玄機
    「吃吧,吃吧,吃飽了好上路……」這句臺詞想必大家在古裝電視劇裡有聽到過,在送死刑犯上刑場之前,獄卒都會給他送來一頓無比豐盛的飯菜,吃飽了再帶他上路,這頓飯俗稱「斷頭飯」(或「辭陽飯」)。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斷頭飯」的最下面埋著一塊生肉,這又是為何呢?這生肉必須要吃下去嗎?
  • 古代的「斷頭飯」中,為何要加一塊腥臭生肉?犯人還吃得津津有味
    但怪異的是,雖然臨行之前,大家都有較好的待遇,不過每一個人的夥食中卻多了一塊腥臭的生肉,而且罪犯最終吃得津津有味。明明是最後的仁慈,為何要多此一舉呢?一、「斷頭飯」的由來一般來說,古代社會比較輕視人命,而且封建等級社會的壓迫之下,使得監獄裡的罪犯都難有好下場。
  • 古代死囚吃斷頭飯,為什麼獄卒會放一塊臭肉?死囚看到磕頭叩謝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裡是大偉歷史觀,大偉今天帶你走進:古代死囚吃斷頭飯,為什麼獄卒會放一塊臭肉?死囚看到磕頭叩謝。在古代封建社會中,對於犯大罪的人是要斬首的,斬首應該是古代最嚴重的刑罰之一,而在古代有這樣一個規定,罪犯斬首之前都要吃一頓斷頭飯,而在斷頭飯裡面,獄卒會在上面放一塊臭肉,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 斷頭飯菜品豐盛色香味俱全,古時為什麼要在食物上放一塊生肉
    就連日常交流也要小心翼翼,生怕鋃鐺入獄。根據古典小說,雜記和史書記載,即使在影視劇中,我們也經常看到那些被判處死刑的犯人在被處死前吃上一頓豐盛的斷頭大餐。讓我們不解的是,監管者為什麼要在美味中放一塊生肉?。
  • 古代死刑「斬立決」和「斬監候」有什麼區別?斷頭飯為何放生肉?
    古代死刑」斬立決」和」斬監候」有什麼區別?斷頭飯為何放生肉?古代被判了死刑,距離砍頭還「早」呢,除了三司會審,還要等時間「相國終身保治平,不同非鞅死刑名。只緣用志能卑遜,縱曰傷殘亦覺輕。」不過,就算是立即處死也還是有流程要走。
  • 古代罪犯的「斷頭飯」,被獄卒剋扣後還剩多少?看著讓人心酸
    死刑犯一般都是十惡不赦的罪犯,但是人性本善,所以那些即將被處死的犯人,在行刑前都會被給予一頓相對於平常要豐盛很多的最後一餐,古代俗稱「斷頭飯」。等到宋朝的時候,開國皇帝趙匡胤更是給「斷頭飯」定了一個硬性的標準,每餐都要按照五貫錢來配備,以此來保證死刑犯最後一頓的質量。但是最後發放到死刑犯手中的只有一碗白飯和一塊半生不熟的肉,說實話,人生最後一頓飯這個待遇,看著也是讓人很心酸了。至於為什麼有了硬性規定之後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自古以來的說法有千萬種,流傳比較普遍的有這兩種。
  • 古代最不理解的規定,死囚最後一餐飯想啥吃啥,但菜中必須有此物
    畢竟人命關天,即使這放在人權還未具有的古代,在面對人命之事需要斟酌一二還是有必要的,沒有一個朝代賢明的君王會把人命不當回事,當涉及到要砍頭的決定時,即使是皇上也不能一掃而過,當面臨到是有蹊蹺之時,皇上更是會召集大臣來討論一下自己的一些判斷。畢竟在古代歷史中,還是有不少皇帝因為草率下達通知而照成了數條人命白白失去的事情。所以皇帝在殺頭這件事情上馬虎不得!
  • 古代押送流放犯人時,為何獄卒都搶著押送女犯人,原因太現實
    只要犯人被判處流刑以後,這些犯人會帶上沉重的枷鎖,在獄卒的押送之下,長途跋涉來到流放之地,在前往流放之地的途中,犯人不可避免的會遭受到獄卒折磨以及虐待。吃不過穿不暖這樣的事情更是家常便飯。在這種極端惡劣的環境之下很多犯人正是忍受不了這種痛苦早早死去。
  • 唐太宗放390名死囚回鄉,約定秋後回來問斬,多少人按約而歸?
    當時朝堂上的官員們都震驚了,直呼太宗陛下真的是一個有想法的人,放了死囚不說,還讓死囚秋天自己回來領取死刑,怪不得說太宗陛下遠超秦皇漢武呢?這種事秦皇漢武肯定做不到!李世民知道啊!這些臣子都在諷刺他,他們認為這些死囚肯定不會回來,但是李世民很自信,他們認為這些死囚是不可能不回來的。
  • 古代死囚被斬首前,為何會要求飯菜裡加一樣東西?獄卒還必須答應
    中國歷經了上千年的封建社會是在不斷的演變當中變得更加的完善的,能使社會長遠發展下去的必然就是要有規矩的,做任何事情都應有規矩,才能夠維持一個國家社會的穩定。但是在舜帝時期就有些混亂了,因為那時候百姓做了什麼壞事,是不需要負有任何法律責任的。
  •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探親,約定秋後回來問斬,為何無一人逃跑
    沒有人願意接手一個戰亂不斷的國家,如果統治能力不行,不僅不會被歌頌,反而還會被罵的一臭萬年。而李世民就不一樣了,他不僅是人們眼中的一代明君,更是被譽為一代聖主。據《資治通鑑》中記載的「縱死囚」的故事,足以證明他的為人。
  • 日本戰犯的斷頭飯,有啥不一般?只有東條英機吃得特殊
    其實,斷頭飯就是一道臨終前的人道關懷。 至於放碗裡一片生肉,俾便陰間過奈河橋時餵惡犬等做法,純粹基於美好祝願的傳說。 日本文化源自中國,斷頭飯大抵萬變不離其宗。 7個日本甲級戰犯中,最後一頓斷頭飯平淡無奇,只有東條英機提了一個要求。
  • 古代死刑犯處決時最後一頓飯菜裡一定要加一樣東西,並且獄卒一定會...
    就以清朝為例,處決一名犯人,量刑以後,涉及到死刑的時候,需要層層上報,最後由刑部定奪,由此可見古人對待人的生命也是非常謹慎的,如果案件的社會影響大,有時皇帝還會親自參與其中,這種情況在古代也非常常見
  •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次年來問斬,年後回來多少人?
    說起古代歷史上英明神武的君主,很多人可能會率先想到唐太宗李世民,作為經常在演義中以正面形象示人的皇帝,在現實生活中,唐太宗的確也是一位率性皇帝。而《新唐書》、《資治通鑑》等著作都記載了一件唐太宗期間的趣事。
  • 生肉這麼多細菌,為什麼動物吃生肉沒事,人類卻不行?
    在指南中,國家衛健委也表示,人們如果想要清洗生肉,可以先用一個乾淨的盆接一點清水,然後將生肉浸泡在水中,同時可以放少許的食鹽、小蘇打等等,這樣可以將生肉清洗得更加乾淨,同時吃起來口感也會更好。生肉上真的有細菌嗎?
  • 海賊王:豹大叔輕鬆幹掉獄卒,為何他之前要故意隱藏實力?
    在路飛來到了囚犯採石場後,他和基德的多次大鬧,也為囚犯們帶來新的希望。在採石場的這段時間裡,路飛多次保護了豹大叔,並且給予他足夠的糧食,引起了獄卒們的強烈不滿,結果在一次衝突裡,豹大叔突然用「流櫻」霸氣,擊敗了羊駝人獄卒,展現遠超以往的強大,根本不像一個瘦骨嶙峋的老頭,那麼豹大叔為什麼要故意隱藏自己的實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