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治國之本,有了法律,國家才能安定團結的發展,依法治國這才是王道。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不管到什麼時候,都要做到有法可依。古往今來都是這樣,我們在看影視劇的時候,尤其是古代的,如果有人犯下了大罪,就會被判決死刑,被抓進大牢,然後就是秋後問斬。並不是立刻處決,除非犯下了滔天大罪。
為何要秋後問斬呢?這不只是順應天意,還有就是給了死囚犯一些求生的機會。如果有些犯人是冤枉而被判刑的,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伸冤,這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冤案錯案的發生。秋後萬物凋零,場面看上去也非常的悽涼,這也非常符合當時的場景,處決犯人也就順其自然了,這也順應了天意。而對於處斬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通常都是午時三刻。
也就是我們現在的中午11:45分左右,這一時刻是處決的最好時間,因為在古人眼裡,這一時刻是一天之中陽氣最旺的時候,在這一時刻處決的犯人,他的鬼魂不會再回到陽間來禍害人。其實那些行刑的劊子手,對他們也是有要求的,並不是所有的死囚犯都是要人頭落地,屍首分離的,有的則需要保留全屍,死的不那麼痛苦,這就考驗劊子手的刀法了。
對於這些死囚犯,在臨行前都會給他們吃一段斷頭飯的,吃飽了好上路,不至於做個餓死鬼。這一做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當時戰火不斷,經常發生戰爭,而那些戰敗的一方,就會被趕盡殺絕,尤其是那些戰俘,死得很慘。而楚莊王看到這種情形,就提出讓這些戰俘飽餐一頓之後,再去行刑,這一做法被大家認可,於是就流傳開了。
斷頭飯作為死囚生前的最後一頓飯,因此官府也會把這頓飯做得儘量豐富一些,不僅有大米飯,還有雞有肉的,不過在即便這麼豐富的飯菜,死囚也不見得有這個胃口,畢竟吃過這頓飯之後,就要赴刑場了。此時死囚的內心是非常的害怕和緊張的,情緒也是非常的沮喪,也只有少數的死囚才會看得開。這是他們最後一頓飯,獄卒們一般都會滿足他們的要求,做的很豐盛。
然而在死囚的斷頭飯裡,獄卒都會放一塊腥臭的生肉,囚犯看到生肉後,不但不生氣,反而表現得非常感激,這又是為何?古人都非常的迷信,相信輪迴轉世之說,人死之後要去陰曹地府,而奈何橋是必經之路,不過在橋邊有一條惡狗,而斷頭飯裡那一塊腥臭的生肉,就是來打發這條惡狗的,避免死後還遭受惡狗的騷擾,這也就是為何囚犯看到後不但不生氣,反而很感激的原因。
古人對此深信不疑,雖然這是愚昧之舉,但是這對死囚犯而言,可以說是減輕了他們的心理壓力,從另一方面來講,這也是一種精神寄託。即便是到了今天,普通百姓家裡辦理白事的時候,也會在靈案上擺一些生肉,也是希望逝者能夠順利轉世,也是對他們的一種祝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