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囚犯吃斷頭飯,為何獄卒放一塊臭肉?囚犯看到後磕頭叩謝

2020-12-04 騰訊網

在古代封建社會,對於犯下大罪的人,除了判處斬首的處罰。斬首這種刑罰在古代是最嚴重的刑罰,犯下大罪的犯人,等到秋後問斬,結束罪惡的一生。古代罪犯斬首之前,都要吃斷頭飯,而在斷頭飯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就是一塊臭肉,為何死囚最後一頓飯,還要放一塊臭肉噁心人呢?

這塊臭肉體現了古代的人文關懷,古代講究生死輪迴,就是人死後,還會輪迴轉世,被斬首的犯人也是如此。在死囚最後一頓飯時,獄卒會準備豐盛的飯菜,在各個朝代斷頭飯的標準也有不同。在最為富庶的宋朝,甚至規定死囚最後一段飯的價格,不能低於五千文錢。五千文錢可以買一頓豐盛的酒菜,讓囚犯們吃飽喝足,安然接受自己的最後命運。

死囚的最後一頓飯,有魚有肉,還有美酒喝,這些囚犯喝的爛醉如泥,在不知不覺中,就被砍下腦袋,少了死亡之前的恐懼,減少了死亡之前的心理恐懼。而再好的飯菜裡,也要放一塊腥臭了的肉,而囚犯看到這塊肉,會跪拜獄卒,叩拜跪謝。那麼為何飯菜被放了一塊臭肉,這些死囚還感激涕零呢?

原來,還是因為古代人比較迷信,在古代的傳說中,死去的人要輪迴轉世,第一步就要通過奈何橋,而過奈何橋,就要喝了孟婆準備的孟婆湯,忘記過去,才能迎來新生。在通過孟婆橋之前,橋上拴著一條惡犬,如果沒有東西帶給惡犬吃,惡犬就會吞噬人的靈魂,讓逝者無法輪迴轉世。

而斷頭飯裡的那塊臭肉,就是讓死囚帶給奈何橋的惡犬吃的,死囚帶著這塊臭肉,去往奈何橋,遇到這條惡犬,把臭肉給惡犬吃,才能順利通過奈何橋。逝者喝了孟婆湯,正式進入輪迴,才能轉世投胎。

因此當死囚看到斷頭飯中的臭肉時,都感激涕零,叩謝準備飯菜的獄卒。這些死囚都曾犯下大罪,有許多為非作歹者,活該接受斬首的命運。而就在古代封建王朝,他們依舊會為囚犯準備一頓斷頭飯,給予他們最後的人文關懷,讓他們安心離開人世,期盼他們如果再次為人,成為一個對世界有用的人,不要再墮入罪惡的深淵。

這些死囚們體驗著最後一頓美味,他們接受了自己的命運,期盼自己下一世能夠成為一個好人。

相關焦點

  • 古代死囚吃斷頭飯,為什麼獄卒會放一塊臭肉?死囚看到磕頭叩謝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裡是大偉歷史觀,大偉今天帶你走進:古代死囚吃斷頭飯,為什麼獄卒會放一塊臭肉?死囚看到磕頭叩謝。在古代封建社會中,對於犯大罪的人是要斬首的,斬首應該是古代最嚴重的刑罰之一,而在古代有這樣一個規定,罪犯斬首之前都要吃一頓斷頭飯,而在斷頭飯裡面,獄卒會在上面放一塊臭肉,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 古代死囚吃斷頭飯,獄卒為何要放一塊腥臭生肉?囚犯不氣反而感激
    為何要秋後問斬呢?  對於這些死囚犯,在臨行前都會給他們吃一段斷頭飯的,吃飽了好上路,不至於做個餓死鬼。這一做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當時戰火不斷,經常發生戰爭,而那些戰敗的一方,就會被趕盡殺絕,尤其是那些戰俘,死得很慘。
  • 古代死囚吃斷頭飯,獄卒為何要放一塊臭肉?死囚反而感激涕零
    古代死囚在斬首前都要吃上一頓斷頭飯,而在斷頭飯中卻有一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一塊腥臭的肉。死囚生命中的最後一頓飯裡,為什麼會有一塊腥臭的肉?死囚在見到腥臭的肉時,不但不會惱怒,反而會對獄卒感激涕零。其實古人這樣做,是對死囚人文關懷的一種表達。
  • 古代死囚最後一餐,獄卒為何要給一塊腥臭生肉?囚犯看到還要感謝
    導語:古代死囚的最後一餐,獄卒為何要給一塊腥臭生肉?囚犯看到還要感謝刑罰是嚴懲犯罪,維護社會秩序的工具,刑罰的種類不在少數,但細數各類刑罰,無論古今中外最嚴重的刑罰都莫過於一死,死法不一而足,痛快的有斬首和槍斃,痛苦的莫過於腰斬和凌遲,哪一樣都讓人心生震怖。但從古至今中國對死刑犯也不乏一定的人道情懷,現在會儘量滿足死刑犯的最後心願,古代也給死刑犯吃斷頭飯,讓死刑犯吃飽了再上路,做個飽死鬼。
  • 古代死囚吃斷頭飯時,獄卒為何要加一塊生肉?其實裡面大有玄機
    「吃吧,吃吧,吃飽了好上路……」這句臺詞想必大家在古裝電視劇裡有聽到過,在送死刑犯上刑場之前,獄卒都會給他送來一頓無比豐盛的飯菜,吃飽了再帶他上路,這頓飯俗稱「斷頭飯」(或「辭陽飯」)。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斷頭飯」的最下面埋著一塊生肉,這又是為何呢?這生肉必須要吃下去嗎?
  • 古代的「斷頭飯」中,為何要加一塊腥臭生肉?犯人還吃得津津有味
    或許正因如此,古代的一些罪犯,無論生前有多大的罪過,最終在臨行之時都會得到一頓「斷頭飯」。這一頓飯非常的豐盛,不僅有酒有肉,而且還會得獄卒的一點溫暖和關照。這一點在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每到臨行之前,罪犯都得以飽食,做了一個飽死鬼。在那恐怖的監牢裡面,這一行為也算得上是一點溫情,也體現了封建社會的人道主義。
  • 斷頭飯菜品豐盛色香味俱全,古時為什麼要在食物上放一塊生肉
    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衝過去的——李道釗(現代)文章類型|歷史文化文章字數|958字,閱讀約2分鐘在中國古代,人們非常熱衷於刑罰。在皇權至上的社會,保護人民的生命是很難的。根據古典小說,雜記和史書記載,即使在影視劇中,我們也經常看到那些被判處死刑的犯人在被處死前吃上一頓豐盛的斷頭大餐。讓我們不解的是,監管者為什麼要在美味中放一塊生肉?。斷頭飯,又稱「壯行飯」,「慈羊飯」,一般來說,配菜至少要有兩道,一葷一素,饅頭等主食也要吃飽,因為中國歷來信奉「寧做供養死亡的鬼,不做餓死的魂」。
  • 死囚吃斷頭飯時,為何衙役要放一塊腥臭生肉?犯人還吃得津津有味
    現代的死刑比起古代已經人性化了許多,古代的「斬首」、「五馬分屍」、「凌遲」等殘忍刑罰早已廢止,雖然結果不變,過程則溫和了不少。然而在古代,即使最殘忍的死刑執行前,也會給死刑犯最後的一頓「斷頭飯」,這個不成文的規定從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實行,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 古代罪犯的「斷頭飯」,被獄卒剋扣後還剩多少?看著讓人心酸
    死刑犯一般都是十惡不赦的罪犯,但是人性本善,所以那些即將被處死的犯人,在行刑前都會被給予一頓相對於平常要豐盛很多的最後一餐,古代俗稱「斷頭飯」。等到宋朝的時候,開國皇帝趙匡胤更是給「斷頭飯」定了一個硬性的標準,每餐都要按照五貫錢來配備,以此來保證死刑犯最後一頓的質量。但是最後發放到死刑犯手中的只有一碗白飯和一塊半生不熟的肉,說實話,人生最後一頓飯這個待遇,看著也是讓人很心酸了。至於為什麼有了硬性規定之後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自古以來的說法有千萬種,流傳比較普遍的有這兩種。
  • 古代死刑「斬立決」和「斬監候」有什麼區別?斷頭飯為何放生肉?
    古代死刑」斬立決」和」斬監候」有什麼區別?斷頭飯為何放生肉?古代被判了死刑,距離砍頭還「早」呢,除了三司會審,還要等時間「相國終身保治平,不同非鞅死刑名。只緣用志能卑遜,縱曰傷殘亦覺輕。」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統治者並非像影視作品中那樣囂張跋扈,他們還是很重視百姓性命的。▲清代縣衙審案舊照接到死刑通知直接砍頭?那麼官府接到死刑的命令之後會立即斬殺犯人嗎?事實並非如此。
  • 古代押送流放犯人時,為何獄卒都搶著押送女犯人,原因太現實
    只要犯人被判處流刑以後,這些犯人會帶上沉重的枷鎖,在獄卒的押送之下,長途跋涉來到流放之地,在前往流放之地的途中,犯人不可避免的會遭受到獄卒折磨以及虐待。吃不過穿不暖這樣的事情更是家常便飯。在這種極端惡劣的環境之下很多犯人正是忍受不了這種痛苦早早死去。
  • 古代囚犯過得怎麼樣?秦漢幹活打仗,清朝隨時死,唐宋最「幸福」
    古代怎樣懲罰犯罪者?手段是非常豐富的。據說上古時代,民風淳樸,有人犯了罪,就在地上畫一個圈,罪犯就會老老實實待在圈裡,即使無人看守也不會逃出去,這便是「畫地為牢」。後來有了法律,也就有了各種刑法,除了各種死刑、肉刑、充軍、流放,除此以外就是坐牢,也就相當於現在的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那麼古代的囚犯都過得怎麼樣呢?
  • 囚犯被獄卒欺壓,忍無可忍之下說了一句話,結果衍生出一個成語
    韓安國在梁國當官時,曾經犯法入獄,淪為囚犯。獄中有個獄卒,名叫田甲,總是對他各種欺壓。有一天,韓安國在忍無可忍之下,對田甲說了一句話:「你怎麼知道死灰不會復燃呢!」然而田甲聽後卻一點也不害怕,反而狂妄地說到:「就算你復燃了,我也能一泡尿把你澆熄。」令田甲萬萬想不到的是,韓安國真的東山再起,離開監獄重新做了官。而田甲的那泡尿,並沒能用於澆滅韓安國,而是差點尿進了褲子裡。
  • 滿清監獄觸目驚心的黑幕真相:獄卒草菅人命,比黑社會還黑!
    如果僅僅是空氣品質差也可以忍受,畢竟是來坐牢的,不是來享受生活,關鍵是住在這種衛生環境極差的監房裡經常會生病甚至發生瘟疫,很多囚犯就這麼死掉了。如果想換到條件好的監房怎麼辦呢?有錢能使鬼推磨,只要給監獄管理人員拿十兩銀子,便可以轉到條件好的監房。清朝的十兩銀子大概相當於現在的一萬塊錢,很多囚犯不一定拿得出來。
  • 62歲「全英國最暴力囚犯」變身監獄健身暖男(圖)
    英國「監獄硬漢」查爾斯‧薩爾瓦多(Charles Salvador)過去以強壯與暴力聞名,曾是全英國最暴力的囚犯。   中新網11月3日電 英國「監獄硬漢」查爾斯‧薩爾瓦多(Charles Salvador)過去以強壯與暴力聞名,曾是全英國最暴力的囚犯。但最近據英國《鏡報》報導,他在入獄後轉型成了一名健身專家。他自創了新的健身訓練模式,每天一口氣能吃下18顆蛋清、38升水,一天能做2000下伏地挺身,並在這一過程中還減掉了25公斤的體重。
  • 美國監獄變疫情「定時炸彈」 為何染病囚犯暴增?
    堪薩斯州一所監獄內的囚犯亂扔衣物,引燃滅火器。華盛頓州門羅監獄的囚犯甚至揚言要放火。賓夕法尼亞州富蘭克林縣的監獄裡,在押人員則發起絕食抗議。△芝加哥一所監獄的囚犯在窗戶寫下「救救我們」的求救信號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華盛頓郵報》稱,儘管美國一些監獄已經暫停探訪,並將數百萬囚犯關在牢房裡,試圖減緩疫情的蔓延,但監獄已開始轉變為新冠病毒的「培養皿」。
  • 美國監獄變疫情「定時炸彈」 ,為何染病囚犯暴增?
    堪薩斯州一所監獄內的囚犯亂扔衣物,引燃滅火器。華盛頓州門羅監獄的囚犯甚至揚言要放火。賓夕法尼亞州富蘭克林縣的監獄裡,在押人員則發起絕食抗議。《華盛頓郵報》稱,儘管美國一些監獄已經暫停探訪,並將數百萬囚犯關在牢房裡,試圖減緩疫情的蔓延,但監獄已開始轉變為新冠病毒的「培養皿」。杜克大學全球健康政策影響中心主任加文·亞米說:「病毒不會只在囚犯間傳染,監獄內病毒的傳播會嚴重威脅公共健康。」
  • 流刑位列古代五刑之一,囚犯流放千裡之外,為何衙役還搶著押送?
    生理上的迫害,還能有藥可治,可心理上的摧殘,給人帶來的痛苦卻是持久而深遠的,於是在古代,歷代統治集團參照這一邏輯,設立了流放之刑。所謂「生不如死」,就是指流放之刑這樣的刑罰。犯人雖不會被處以極刑,但被流放到千裡之外的蠻荒之地,此生再也無法回歸家園,這對許多囚犯來說,都是精神和生理上的雙重折磨。
  • JOJO奇遇:高中生必須住在牢房裡,為什麼囚犯卻害怕地哭?
    小編先是為白金之星哭泣,然後又為承太郎囚犯哭泣。請考慮一下,一天,一群兇殘的獄卒突然來了一個高中生囚犯,原來,他以為自己是個軟柿子,出乎意料的是,這個高中生將是歐拉歐拉歐拉歐拉,他還是惡靈的囚犯。啤酒罐,jump漫畫,遊戲機,甚至收音機只是漂浮在空中,然後把他們送到承太郎,你能不害怕嗎?
  • 英國最彪悍的囚犯,事跡被改編成電影,遊戲角色以他作為原型!
    那你們知道這個英雄的原型,其實是囚犯Charles Salvador嗎?有著「全英國最暴力囚犯」稱號的查爾斯·薩爾瓦多,以強壯與暴力聞名。1974年,查爾斯因為持槍搶了郵局26鎊,被判了7年。當時他的母親安慰他說,不要擔心,最多4年就出來了。結果從那以後,他就在違法犯罪道路上越走越遠,不是在監獄裡無端襲擊獄卒、獄友,就是在在外面毫無理由地揍人。不斷加刑的結果,就是在監獄裡待了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