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囚犯過得怎麼樣?秦漢幹活打仗,清朝隨時死,唐宋最「幸福」

2020-12-10 騰訊網

古代怎樣懲罰犯罪者?手段是非常豐富的。據說上古時代,民風淳樸,有人犯了罪,就在地上畫一個圈,罪犯就會老老實實待在圈裡,即使無人看守也不會逃出去,這便是「畫地為牢」。後來有了法律,也就有了各種刑法,除了各種死刑、肉刑、充軍、流放,除此以外就是坐牢,也就相當於現在的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那麼古代的囚犯都過得怎麼樣呢?

武松淪為囚犯

秦朝時候,囚犯稱為刑徒,他們不是在監獄坐牢,畢竟那時候人口不多,囚犯也是人力資源,秦朝有五大工程,秦長城、秦直道、秦皇陵、阿房宮、靈渠,每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囚犯自然成為主力軍,在秦代的嚴刑峻法下,刑徒數量極為龐大,僅僅在驪山修築秦始皇陵的刑徒,就多達數十萬人,秦始皇死後,秦二世為了加快皇陵的進度,大量增加參與工程的刑徒數量,「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不久後就爆發了大澤鄉起義,陳勝派部將周文直搗關中,當時秦朝的大軍或在北方長城,或在南方百越,關中作為帝國腹地守軍卻不足,少府章邯便提出:「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很快改編出二十萬大軍,在章邯的率領下擊殺周文,後來又擊敗了魏國、齊國、趙國、楚國軍隊,直到巨鹿之戰,這支囚犯組成的軍隊才被項羽消滅。

秦始皇陵

漢朝延續了秦朝的政策,囚犯也是和平時期服苦役,戰爭時候編成軍隊,漢武帝為了得到西域的「天馬」,發兵攻打大宛國,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率領的除了六千騎兵,還有數萬刑徒、贅婿、商賈組成的部隊,這裡的刑徒並不是被充軍的罪犯,而是坐牢的囚犯,漢朝重農輕商,商人是打擊對象,贅婿則是窮苦人家出身,囚犯、商人、上門女婿到了戰爭時期,就要被編進軍隊,出徵打仗。

出徵大宛

唐宋時期,囚犯便不需要再做苦役,而是真正「坐」牢,而且這時候的囚犯,只要不是重刑,坐牢時間都很短,因為唐宋時期,皇帝經常大赦天下,新皇帝登基、立皇后、生下皇子公主、改年號、打勝仗,都是大赦的理由,甚至年景不好,災害頻發也會大赦,因為這樣可以祈求上天的寬恕,而風調雨順,豐收之年,皇帝一高興也會大赦天下,以感謝上蒼垂憐。據統計唐宋時,大赦天下的頻率非常高,平均18個月,也就是一年半就會大赦一次,輕刑罪犯會當場釋放,重刑犯會獲得減刑,甚至那些還沒有歸案的通緝犯也會得到赦免。宋江殺死閻婆惜後,要去投案自首,他爹勸他,不如去逃到山上落草,過個一年半載,等到皇恩大赦下來,可以一家團聚。

宋江刺配

元朝時候,大赦的頻率開始下降,好幾年才能大赦一次,到了明朝,大赦的頻率下降到五六年一次,清朝時平均十幾年才能大赦一次。清朝的罪犯是非常悲慘的,當時有一個詞叫做「瘐死」,意思就是死在獄中,至於死法,凍死、餓死、病死、酷刑致死、被牢頭獄霸打死,統統都是瘐死,如果死者沒有背景,不管是官府還是獄卒、獄霸都不會負任何責任。當時窮人只要進了監獄,等於沒了半條命,最離譜的是監獄裡還有給證人住的房間,那些無辜的證人住進監獄,也有不少死於非命的,同樣是無人負責的「瘐死」。

清朝囚犯

犯人的生活水平,其實一定程度反映了當時民眾的生活水準,因為犯人的生活其實可以代表民眾生活水平的下限。犯人生活好的時代,民眾一定也是比較幸福的,犯人水深火熱的年代,一定也是民不聊生的時代。

相關焦點

  • 古代打仗,站第一排的士兵死得最快,為何還衝得那麼猛?實屬無奈
    導語:古代打仗,站第一排的士兵死得最快,為何還衝得那麼猛?實屬無奈所謂排頭兵都是站在最前面的士兵,理論上來說他們屬於是炮灰般的角色,幸運的話能夠存活,運氣不好在第一輪攻擊的時候就應該倒下了。古代戰場上,基本都是這樣,反正不管怎麼樣都會有人要站在第一排,通常都是沒有任何身份背景的普通士兵,發起衝鋒時候,拿著手中的武器全力撲上去。令人不解的是,明明這是必死的局面,為何他們還如此熱衷呢?難道站在第一排有什麼好處嗎?答案有三個原因,實屬無奈。
  • 古代人打完仗,為何即使再熱也不能脫盔甲,常遇春是因此而死的?
    古代社會一直是冷兵器社會,在那個時候打仗和打架都是差不多,完全是靠體力的,但現在我們一些古代戰爭片之中對於打仗的描寫十分不尊重歷史,經常就是打仗的時候穿好盔甲,打仗完畢之後因為大汗淋漓脫掉盔甲,但這些其實是不符合歷史常識的,因為古代人打仗完後即使再熱也不會脫掉盔甲,據說明朝猛將常遇春就是這樣死掉的
  • 流刑位列古代五刑之一,囚犯流放千裡之外,為何衙役還搶著押送?
    生理上的迫害,還能有藥可治,可心理上的摧殘,給人帶來的痛苦卻是持久而深遠的,於是在古代,歷代統治集團參照這一邏輯,設立了流放之刑。所謂「生不如死」,就是指流放之刑這樣的刑罰。犯人雖不會被處以極刑,但被流放到千裡之外的蠻荒之地,此生再也無法回歸家園,這對許多囚犯來說,都是精神和生理上的雙重折磨。
  • 中國古代什麼劍最快?湛盧劍僅第3,第1是清朝的一把廢鐵
    導語:中國古代什麼劍最快?湛盧劍僅第3,第1是清朝的一把廢鐵眾所周知,劍是古代兵器之一,身長條形,前端尖,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古代武林天下,武功高強的俠士遍布江湖,劍的存在就是象徵他們武力高地。可什麼劍最快?
  • 唐宋八大家這個稱謂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得到古代社會的普遍認可
    針對前後七子的這種弊端,茅坤與王慎中、唐順之、歸有光等"唐宋派"諸人,提倡學習唐宋古文,反對前後七子"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觀點,強調文章必須闡發"六經"之旨,對韓愈、歐陽修和蘇軾尤為推崇。鑑於當時王世貞等人官居高位,人多勢眾,影響力太過巨大,而茅坤等唐宋派諸人沉淪下僚,根本無法和後七子抗衡。
  • 古代日本軍隊打仗,士兵背上為什麼要綁個旗子?
    在影視作品中,古代日本軍隊打仗的時候,總有士兵背上綁著旗子,令觀眾費解。其 實,那個叫靠旗,職能相當於現在的肩章之類的,是敵我識別、本軍互相識別的。還有,這是日本從中國學習過去的,中國從上古秦漢直到大明,清朝以前中國的軍隊軍官都有靠旗,主要是用來進行識別和供領兵官判斷形勢,還有提高士氣、提高個人背部防禦的作用,清朝因為八旗制度,穿戴內襯鐵片的相應顏色棉甲和頭盔上高高的同色槍櫻,就用不到靠旗了。
  • 清朝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 漢唐宋清年終獎介紹
    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最近玩螞蟻莊園的玩家都在問,1月8日的問題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了?這道題還是有一定難度,給出了兩個選項,裝有金銀的荷包和表揚政績的詔書。大家知道哪個是正確答案嗎?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蠶豆網帶來的螞蟻莊園1月8日清朝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的答案了,來看看吧。古代官員年終獎是什麼?
  • 立言存道 一代清官張伯行與《唐宋八大家文鈔》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易舜唐宋八大家是中國古代選本文化的產物,選本作為文學批評的一種獨特方式,體現了編選者的文學思想。上圖是明代茅坤編寫《唐宋八大家文鈔》書影,茅坤不僅對每篇文章都有評點,而且對八大家的文章分別有一個總評,這一體例也為清朝張伯行採用。
  • 棉甲的防護力不如鐵甲,唐宋鐵甲,為何被明清棉甲取代?
    關於唐宋時期的影視劇越來越多,例如《長安十二時辰》《清平樂》等等。在這些影視劇中,都出現了關於唐宋軍隊鎧甲的樣式。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了,唐宋時期的鎧甲以鐵甲為主,到了明清時期,為何出現了棉甲呢?與唐宋時代的鐵甲相比,明清時代的棉甲水平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聊聊唐宋時期的鐵甲和明清時期的棉甲,看一下其中的巨大差別。
  • 古代打仗,雙方將領先單挑,是真是假?正史早有記載,你可能不信
    另外像《說嶽全傳》以及《隋唐演義》等等歷史演義小說中,也有著很多這種古代打仗,是由雙方將領先在陣前進行單挑的記載,如嶽飛便是在陣前擊敗了楊再興的「回馬槍」,而讓楊再興心服口服投入軍中
  • 清朝滅亡後,愛新覺羅後裔過得怎樣?鐵帽子王當車夫,公主擺地攤
    1912年2月12日,因國勢所迫,再加上袁世凱的誘導,清帝溥儀正式宣布退位,清朝從此結束。可就算是退位,他們也算是皇族血脈,一直待在紫禁城裡12年,沒有出來。
  • 作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詩人,李白為何沒有入選唐宋八大家?
    中國古代的詩歌文化一直是我們民族文化中最精華的部分。說到詩詞,有一句古話,肯定是所有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對於李白的詩,即使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也經常能背上兩句。李白的詩歌是古代浪漫主義文學的高峰,令人嘆為觀止。後人讀來,總會感到心馳神往。然而,對於李白來說,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在唐宋八大家中,被公認為詩人的李白並不在其中。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柳宗元、韓愈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 為何「唐宋八大家」宋佔六家?
    最初將這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後的《八先生文集》,後來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個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葉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0卷。「唐宋八大家」從此得名。提倡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和文風,這在明中葉是有深刻的政治背景的。
  • 古代最折磨人的刑罰:卡住脖子讓犯人慢慢窒息而死
    而在中國古代就不一樣了,古代科技不發達,而且每一個朝代的統治者為了維護社會的安定,就會發明很多各種各樣的殘忍刑罰。 雖然這些只不過是小說裡面的,但是也能反映中國古代的刑罰是很殘忍的。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法家思想就出現了。而法家思想背後就是殘忍的刑罰。而秦朝之後的漢朝為了修生養息,所以廢除了很多法律還有刑罰。一直到了三國時期,諸葛亮為了治理好蜀國,又開始用起來了刑罰。
  • 公主貞潔被疑,丈夫外出打仗卻懷有身孕,駙馬:孩子是我的!
    我國古代發展繁榮昌盛,尤其是大唐期間最為繁華,當時的文化也較為開放,女性的權利也比歷朝歷代稍好一些。唐朝的公主是出了名的刁蠻任性,據此改變的許多電視劇也能看出一些當時的文化特徵。然而,有這麼一位公主,丈夫在外行軍打仗,自己卻有了身孕,在行刑前一刻被丈夫阻止,最後來了個皆大歡喜。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古代打仗,守城士兵箭用完了怎麼辦?網友:老祖宗的智慧讓人嘆服
    弓箭作為我國最古老的軍事武器之一,在很多戰事中都會用到它,在古代貴族子弟中,除了琴棋書畫,弓箭騎射也成了他們的必學課時之一,尤其是清朝的皇室貴族,因為他們屬於滿族,所以騎射這兩門課程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皇帝還會時不時的考察他們的騎射功底,在清朝的歷史上,努爾哈赤,皇太極,康熙都是馬背上出來的皇帝
  • 古代打仗前排士兵明知道必死,為何還甘願站在第一排?
    清朝張洵佳的詩句寫道戰士們衝鋒前線,奮勇殺敵的壯觀場面,其悲壯程度讓人無不敬佩不已。在現代,戰場上多以戰機坦克或者炮彈為主,有時不用近距離接觸就可進行一場戰爭。而古代的武器則以長矛長劍盾牌為主,兩軍兵戎相見,唯有戰士們手持長劍長矛與敵人正面交鋒,結果傷亡不在少數。
  • 古代打仗,被俘虜的女性都承受什麼樣的折磨,方式一種比一種殘酷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是封建制度,君主為上,這些帝王在享受天下的榮華富貴時也要記得為國家為百姓做出一點貢獻,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開疆擴土,這樣才能讓國家越來繁榮昌盛。我們也都知道,古代對於女子來說是十分禁錮的,她們除了待在閨房或者相夫教子之外不能幹任何事情,就算是想要為國家效力都是不可以的,因為在古代,女子參軍是違法的。但是,戰爭一旦開始,所有人都是一條繩上面的螞蚱,女子雖然不能參軍,但是也不會因為沒有參與戰爭而不被俘虜,跟參與戰爭的男性來說,女子被俘虜的下場更慘。
  • 清朝最嚴重的刑罰,莫過於「流放寧古塔」,寧古塔有何可怕之處?
    我們說起古代刑罰,總是寧願相信那些具有獵奇性質的「XX酷刑」,其實啊,古代的刑罰還是隨著歷史的車輪在進步的,從最殘忍的車裂、凌遲、腰斬,到最後全部廢除,殺人不過頭點地,都是一刀的事兒。但是到清朝,卻有一個比死刑更可怕的刑罰,那就是流放寧古塔,我們看清宮劇,凡是一說到「流放寧古塔」,犯人馬上屁滾尿流,魂飛魄散,你可能要問了,流放至少還有一條命在,哪有這麼可怕呢?哼哼,你不知道,寧古塔是真正的死亡之地,與其去那地方煎熬,真不如一死了之來的痛快!
  • 我國古代對母親的稱呼都有哪些?
    中國古代的歷史發展是一個遷移變換的過程。由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更是一個漫長的時期。而在父系社會成立之後的是一個以奴隸制度為主的封建王朝。這個封建王朝也統一為特點建立的土地十分廣大,擁有從東海到西海蔥嶺的廣大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