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守城士兵箭用完了怎麼辦?網友:老祖宗的智慧讓人嘆服

2020-12-14 子夜說史

弓箭作為我國最古老的軍事武器之一,在很多戰事中都會用到它,在古代貴族子弟中,除了琴棋書畫,弓箭騎射也成了他們的必學課時之一,尤其是清朝的皇室貴族,因為他們屬於滿族,所以騎射這兩門課程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皇帝還會時不時的考察他們的騎射功底,在清朝的歷史上,努爾哈赤,皇太極,康熙都是馬背上出來的皇帝,尤其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基本上清朝就是他們從馬背上打下來的。

在早期一點,弓箭的出現是在30000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最初是用石片或者貝殼磨成程尖利的形狀,把它安裝在矢杆的一端,再到後來就演變成了用木棍或者竹竿,將它們削成一定的長度來代替矢,在孔子編訂的《詩經》中,第二百二十九篇也有提到「騂騂角弓,翩其反矣。 兄弟婚姻,無胥遠矣」。

從這一點可以證明,早在公元前,弓箭就已經形成,並且已經作為了戰事中最為主要的武器存在,但是有一點讓人疑惑的是,如果在古代戰爭中,守城士兵的箭用完了怎麼辦?其實關於這一點,古人也早就想到了對策,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還記得三國時,草船借箭的故事呢?

公元208年,曹操舉兵南下伐蜀,劉備表兄劉琮最先率荊州百姓歸降,劉備聽聞後退守江陵,曹操得知後從襄陽開始圍攻劉備,果然打的劉備大軍毫無反手之力,隨後曹操又準備乘勝追擊,一舉伐吳,但卻不知劉備暗中已和孫權聯盟,在曹操南下至赤壁時,兩軍多次交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原本這一戰中,曹操不管是在人手還是兵力上都是佔了上風的,但是最後卻還是被劉、孫兩家大敗與赤壁,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根據《三國志》記載,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

在曹操與孫權在濡須口對峙的時候,兩軍僵持不下,孫權屢屢像曹軍挑釁,但曹操都置之不理,一日,孫權獨自乘坐一艘大船前來,船上只有寥寥數人,曹操一見果然上當,然後下令朝著孫權的船射箭,他以為這樣就能先擒下主謀,或者殺死孫權,而一旦孫權死了,吳軍就失去了主力,劉備更加不成氣候,於是並沒有細想孫權真正的來意。

就這樣孫權在曹軍面前來回走了五六圈,船上射滿了箭支的時候,孫權下令返回,回去後他讓人將船上的箭拔下來一數,差不多有十萬支之多,其實在當時,孫權大軍的箭支早已用盡,他想出這一辦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填充己方的物資,好有能力繼續接下來的應戰,曹操這才發覺上當,只嘆「生子當如孫仲謀」,用別人的箭來填充自己的物資,這樣聰明的做法,也只有奇才才能做得出來。

其實在我國很多歷史戰爭中,都有這樣的案例,因為打仗時物資稀缺,再加上製作一把弓箭的成本價不低,士兵們又需要大量用到弓箭,這樣的消耗並不是每一場戰事都用得起的,於是古人就想了個辦法,那就借用敵人的,這樣就就不會讓自己只有挨打的份了,而且還能填充自己這一方面的物資。不少網友看後覺得,古人的智慧真是令我們想不到的高明,原來草船借箭並不是個例。

相關焦點

  • 古代打仗,守城士兵的箭用完了怎麼辦?別慫,古人套路多著呢
    中國古代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期間戰亂頻發,王朝更迭頻繁,使得百姓對於戰亂都早已習慣,但是他們身處亂世的時間也只佔據了歷史長河中的一部分,而且一個王朝的延續至少都有數百年,那些被國家庇護的百姓不會遭到過多的苦難。
  • 古代士兵守城時,箭全部射光了怎麼辦?別慌,古人的智慧不得不服
    在整個冷兵器時代,戰場上都少不了弓箭,尤其是守城兵器。在很多關於戰爭的古裝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人們在守城的時候,使用最多的武器就是弓箭,可以趁火打劫,藉助地心引力的作用,給敵人造成儘可能多的傷亡,只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這些守城的人是不能隨意出去的,箭一出去就很難恢復了,萬一燈都滅了怎麼辦?別擔心,古人有很多套路。
  • 在古代,人們要是被狗咬了怎麼辦?老祖宗的大智慧令人折服
    大家好,雖然時代在發展,但是我們還是經常能夠從一些事情上發現咱們老祖宗的大智慧,不管是一些工程上的技巧,還是一些手藝上的精湛,都讓人不得不讚嘆,老祖宗就是老祖宗,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的一件事情,如果古代的人被狗咬了,他們又會怎麼辦呢?
  • 古代攻防戰:守城要做哪些準備?
    中國古代城池少則也有三五千座,每個城池的規劃布局都非常嚴格。城池的建築首先是為了讓人們居住,從部落發展而來,也為人民提供了安全。從村落發展到城池,也展現了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而皇帝就是依靠城池來維護百姓和自己,所以守城是首要的。
  • 古代人如果被狗咬了該怎麼辦?老祖宗的智慧真的不得不讓人折服
    可是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會被老祖宗的智慧所折服,比如逆天的兵馬俑工程、古代水利修建明珠—靈渠,國際釋教藝術地—敦煌莫高窟等,今天我們也舉一個貼近生活的例子來展現古人的智慧,被狗咬了以後古人是這麼處理的。我國古代浩瀚的文獻中對此就有記載。時間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人物的名字叫葛洪。 提到葛洪,很多人就會想到煉丹術,沒錯,葛洪是我國東晉著名的道家學者,著名的煉丹家,他曾隱居羅浮山專門煉製丹藥。
  • 古代打仗用雲梯攻城,守城士兵寧願辛苦砸石頭,為何也不推倒雲梯
    導言云梯是古代屬於戰爭器械,用於攀越城牆攻城的用具。自古以來戰爭便是一個十分殘忍的詞語,比如常常看古裝電視劇的朋友,會見到這類的情景,大將一聲令下,兵士們喊著殺,就一起向前衝,但也許會有一些人備感疑惑,每一次戰鬥,只要是碰到攻城,兵士們便會搬著雲梯往城牆上面爬,為什麼守城的人不將梯子推倒,反倒任憑雲梯靠在牆頭上呢?沒有高端的武器裝備,全靠冷兵器的古代。
  • 敵軍梯子都搭上城門口了,守城士兵為什麼還不敢推?他們在等什麼?
    攻堅戰是古代的一種戰鬥形式,主要的就是直接攻打有防禦的城池和要塞。 古代比較出名的攻堅戰,有南北朝時期的白壁之戰,而近代出名的攻堅戰就是松山攻堅戰。 就像我們看電視劇所了解到的差不多,使用攻堅戰的時候一般都是守城方佔據的優勢更大一點。
  • 古代攻城戰中,守城士兵箭支射完了咋辦?史學家:古人滿滿的套路
    特別是在守城的時候,弓箭更是不可或缺的武器。但是箭矢作為遠程攻擊武器,射出去之後是很難拿回來的。 而且要是想在戰場上用弓箭殺人,那麼除了射箭人的功力之外,還必須保證箭矢本身的殺傷力,否則根本不可能射穿敵人的鎧甲。然而在古代,要造殺傷力如此強勁的箭矢是非常複雜的,因為它的要求極高,這個要求不僅體現在箭的長度上,也體現在大小的精準度上。
  • 古人云「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老祖宗的識人智慧,字字珠玉
    從古至今,生活中處處藏著智慧,這些智慧都是老祖宗經年累月的人生經驗,或多或少的通過口口相傳給子孫後代,當然了這種方式可能由於老人的離世而發生斷代失傳,可謂是一種遺憾。幸運的是,有心的人會通過文字記載下來,相比而言,文字記錄更為準確生動。不論經過多少代的流傳,也不會出現表錯意,傳錯話的情況。
  • 古代打仗為何一方掛「免戰牌」,雙方都休戰?對方非要打會如何?
    雖然戰爭是殘酷的,最終結果都是你死我活,但是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有一些必須遵守的戰爭法則,比如現代戰爭,不能虐待俘虜,不許屠殺平民,軍事法庭也會處罰戰爭犯。古代非常講究禮制和信用,如果遇到敵國的領導者去世了,人家要回去服喪,大小事情一大堆,講道理的人就必須停戰。例如齊國和晉國有一次正在打仗,不巧的是齊靈公正要辦喪事,於是齊國和晉國就馬上免戰並且收兵。
  • 古代大軍攻城,守城士兵投石射箭,卻不推翻梯子,這是為何?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上,戰爭史佔據了大部分篇幅,尤其是在古代,帝王為了穩固勢力、擴大疆域,常命百萬將士兵臨城下,與敵方展開殊死搏鬥。而古代的兵器和戰術相對落後,要想攻下一座城池,士兵們只能搭起木梯,藉助人口優勢爬上敵人城樓。
  • 《易經》:人越沒錢,越不能節省這四種錢,老祖宗的智慧值得學習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本古書都蘊含著非常深奧的哲學道理,這裡面集聚了老祖宗們的智慧結晶。《易經》作為我國古代最古老的書籍之一,裡面的哲學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反覆研究體會。在古代有價值的思想體系都會有《易經》的存在,經過千百年的流傳,《易經》變得更加神奇。
  • 古人為了圖方便,在房中發明了一種「春凳」,老祖宗智慧無窮
    古人非常聰明,他們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常常會發明創造出許多「稀罕玩意」,那時候許多東西的發明讓現在人看了都嘖嘖稱奇,他們發明的有些東西不僅精美別致,而且實用性非常的強,眾所周知,在古代沒有特別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而古人為了方便,在房中發明了一種物件,他們稱之為「春凳」,看後不禁感嘆,老祖宗真是智慧無窮。
  • 「惡俗婚鬧」的真正意義,你永遠不懂老祖宗的智慧
    近期看到很抵制「惡俗婚鬧」的文章,只是一味抵制惡俗婚鬧,卻不懂裡面的文化內涵,當然,個人既不贊成也不反對,並不是說存在即合理,不贊成是因為有些惡俗婚鬧太不注意安全,把人都鬧的住院了,誰會贊成?不反對是因為這的確是一種智慧,很多人看不懂。
  • 假如古代5000人守城,十萬大軍一天能不能破城?
    古代5000人守城,只要哪位將領不是傻子、或者對士兵極其苛刻,那麼5000士兵在眾志成城外加糧草充足的情況之下,堅守個把月幾乎不是問題。如果進攻的主將比較玩命,如同關二爺、或者主動帶兵上前線拼搏的,那麼守城的這5000人就比較危險了。畢竟有一句老話說得好: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因為主將帶頭拼殺對軍隊士氣的影響絕對無與倫比。第二個因素:屠城。
  • 「娶妻娶德,不娶色」,後半部分是經典,老祖宗有大智慧
    老祖宗留下了許多俗語,今天后人依然耳熟能詳。"娶妻要娶德,不娶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句話,流傳已久,大多數人只是聽說過這句話,其實這句話還有後半部分。對於後半句,則鮮為人知。婚姻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婚姻是一個人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 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 「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 「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等等。
  • 戰場神操作:古代軍隊成千上萬人,打仗時怎麼解決如廁問題?
    尤其是在古代,行軍打仗的途中,成千上萬人聚眾扎堆,那麼單是排洩物的數量就會十分驚人,甚至能達到「噸」的級別,如果要集中起來,說是「堆糞如山」也不為過。 反過來說,假設某位將軍帶兵打仗時,並不在意這個問題,而讓麾下士兵隨意解決,那駐紮之地隨處可見排洩物,敵方偵查小隊估算後,將軍情上報,對於己方部隊來說,這就形成了實質意義上的不利因素。
  • 老祖宗智慧:「無毛之女旺三代,有毛之夫值萬金」是何意?
    因為在古代,人們認為女子皮膚皙白無暇且長得標緻,說明她性格會溫順,順從夫君,家庭會和和睦睦。而且古代人覺得女孩子長得標緻會生出聰明的孩子,這樣孩子的聰慧且顏值高,那麼到時功成名就之時會比較吃香,畢竟在古代的人們也是會看顏值的。另外上面提到的沒毛病,是說女子沒有任何身體疾病,身強力壯。古代的女子多數是在家相夫教子,照顧老人家,如果有一個好身體,那麼她們會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
  • 老祖宗智慧:這三種人看似有福,實則無福,不是沒有道理
    所以中國古代的很多書籍,都教我們修身養性,與人為善,這樣才能過得心安。 不過,老祖宗也告誡我們,求福之道多種多樣,世上很多法門都值得我們研究,如果走錯了道路,不僅沒有福氣,反而會給自己帶來麻煩。老祖宗認為有這三種人看似有福,實際上卻是無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