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埃及前總理沙拉夫:中國將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 題:專訪埃及前總理沙拉夫:中國將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

中新網記者 劉旭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全球經濟面臨巨大考驗。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惠及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未來中國將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發揮重要作用,幫助世界在疫情後重回正軌。

 「一帶一路」倡議惠及全球

「首先,我想強調『一帶一路』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倡議。」沙拉夫認為,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恰逢其時。「當時世界正面臨孤立主義、單邊主義、壟斷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巨大挑戰,世界需要一個發展方向,『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可謂恰逢其時。」

在沙拉夫看來,「一帶一路」倡議最重要的影響是建立起一種全球合作機制,倡導在公平治理模式下的多邊主義,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化原則。在這種機制之下,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其中,這項倡議也轉化為了切實的合作成果。截至目前,中國已經與130多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籤署超過200個「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同開展了至少2000個合作項目,貨物貿易總額超過7.8萬億美元。

埃中合作前景廣闊

談及埃及和中國之間的合作,沙拉夫表示,從歷史上看,埃及和中國一樣,都是文明古國,而且自古就通過古絲綢之路與中國聯結,在東西方交往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地理上看,埃及有著多重身份,它是非洲國家、是阿拉伯國家、是發展中國家、是地中海國家,也是伊斯蘭國家,它的每一個身份都蘊含著與中國的合作可能性。「再加上有蘇伊士運河走廊作為東西方的紐帶,我們相信,無論在哪個維度,埃及都能夠為中國提供幫助,同時埃及也將從與中國的合作中受益。」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埃中兩國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合作項目,涉及到基礎設施建設、產能合作、交通、水利、能源等不同領域。沙拉夫還特別提及埃中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項目。沙拉夫認為,這些合作在推動埃及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促進民生改善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談及未來埃中合作的具體方向,沙拉夫認為,一方面中國工業化經驗有助於推動非洲工業化進程;另一方面,埃及和中國同為文明古國,兩國在文化領域也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當今世界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各個文明之間缺乏了解和互信。」沙拉夫提議,「埃及和中國同是最古老的文明國家,我們可以舉行一系列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論壇。我相信埃及和中國可以在『一種人類和多種文化』的總體概念下,引領一項旨在增強全球軟連接和建立信任的倡議。」

中國助力全球經濟復甦

受疫情影響,世界主要經濟體大多遭遇了嚴重衰退,而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率先「轉正」,成為去年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為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發揮了積極作用。

沙拉夫認為,由於當前某些國家奉行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思潮,世界經濟還將遭受一段時間的衝擊。「但對於中國來說,鑑於其對多邊主義、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充分認可推動,中國將在復興全球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

沙拉夫特別指出,2021年中國將開啟「十四五」規劃。「『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雙循環』的發展理念。這是加強中國國內發展的黃金機會,同時也將有助於全球經濟的增長。」沙拉夫說,「十四五」規劃的推進與「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是並行的,中國在實現國內經濟發展的同時,還通過「一帶一路」合作機制與外界保持有力聯繫。「我相信在這場疫情過後,藉助『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機制,中國將使世界經濟重新煥發活力。」(完)

相關焦點

  • 埃及前總理沙拉夫:期待中國經濟2021年再續輝煌
    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劉素雲、吳愛民、米春澤):埃及前總理沙拉夫近日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採訪時,向中國人民致以新年問候。沙拉夫表示,中國是埃及的好夥伴,他期待中國經濟在2021年再續輝煌。
  • 我在埃及建設非洲第一高樓,當地人叫我「哈比比」
    北京方面出席的有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外交部經濟司一帶一路處處長陳志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義桅、北京大學副教授劉海方、北京大學國際發展合作部主任於佳,以及包括深圳衛視&直新聞在內的部分媒體。而埃及方面則有數個分會場,包括埃及前總理沙拉夫、中國駐埃及大使廖力強,和約50人的埃及各領域官員學者。
  • 中國率先復甦有助全球經濟企穩——訪日本電氣株式會社中國總代表...
    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舉辦期間,經濟日報記者就中國經濟復甦等話題,專訪了日本電氣株式會社中國總代表兼NEC(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塚本武。記者:作為一家技術型跨國企業的中國總代表,對參加此次服貿會有何期待?
  • 新加坡學者:中國經濟表現亮眼助力全球經濟復甦
    新華社新加坡12月16日電(記者王麗麗)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陳剛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在全球經濟受到新冠疫情嚴重衝擊背景下,今年中國經濟表現相當「突出和亮眼」,將促進全球經濟復甦。陳剛說,近期中國外貿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同比持續增長,凸顯在全球經濟低迷背景下中國經濟的韌性。
  • 中國經濟正增長對全球經濟復甦產生溢出效應——訪IMF首席經濟學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得益於出口表現強勁及政府投資的刺激作用,IMF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上調至1.9%,中國經濟正增長對於全球經濟復甦有溢出效應。
  • 專訪:中國為全球抗疫樹立典範——訪埃及前駐華大使賈拉勒
    新華社開羅3月24日電 專訪:中國為全球抗疫樹立典範——訪埃及前駐華大使賈拉勒  新華社記者吳丹妮 馬爾瓦·葉海亞  埃及前駐華大使穆罕默德·努埃曼·賈拉勒日前在埃及首都開羅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和舉措具有開創性
  • 專訪:中國經濟亮眼成績為非洲經濟復甦帶來希望——訪辛巴威中非...
    新華社哈拉雷12月19日電專訪:中國經濟亮眼成績為非洲經濟復甦帶來希望——訪辛巴威中非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唐納德·魯沙布瓦新華社記者張玉亮辛巴威中非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唐納德·魯沙布瓦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中國經濟表現出色,對非洲各國具有借鑑意義,有助於非洲更好抗擊新冠疫情,儘早實現經濟復甦。
  • 「中國經濟穩健運行將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國際人士認為,面對複雜的國內國際形勢,中國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相信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將行穩致遠,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發揮重要作用。「各國將從中國的發展中受益」巴西全球南方研究所所長亞歷山大·菲格雷多表示,中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激發經濟內生動力、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不僅惠及中國人民,對世界經濟穩定復甦也有著重大意義。
  • ...全球經濟復甦產生溢出效應——訪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
    新華社華盛頓10月18日電(記者熊茂伶 檀易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得益於出口表現強勁及政府投資的刺激作用,IMF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上調至1.9%,中國經濟正增長對於全球經濟復甦有溢出效應。
  • ...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日益重要作用——訪美國國家人文科學院...
    新華社洛杉磯4月29日電 專訪:中國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日益重要作用——訪美國國家人文科學院院士小約翰·柯布  新華社記者譚晶晶 檀易曉  「中國致力於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生態保護方面力度大、舉措實,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 國際機構緣何看好中國經濟?社科院副院長蔡昉接受專訪如是說
    在日前舉行的第五次「1+6」圓桌對話會上,國際機構點讚中國經濟,認為中國可能成為今年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能夠實現正增長的國家,並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支持。國際機構緣何看好中國經濟?怎樣研判經濟復甦態勢?推動經濟持續穩定恢復還面臨哪些挑戰和困難,又該如何發力?圍繞這些熱點問題,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近日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很顯然,和其他主要經濟體以及全球經濟相比,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的預測是非常積極正面的,這也是客觀的。」蔡昉說,中國率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率先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 全球經濟「弱復甦」 中國靠什麼「取勝」
    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一度陷入衰退。但伴隨著疫情形勢好轉、下半年各行業積極復工復產,以及史無前例的紓困政策發揮作用,全球經濟開始觸底回升。但是,今年世界經貿格局正在發生變化,2021年全球能否走出疫情陰霾,中國經濟是否能保持經濟快速復甦,成為關注焦點。
  • 「點綠成金」 充分發揮綠色金融重要作用 訪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
    就上述問題,《金融時報》記者專訪了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遙。  《金融時報》記者:當前,我國正處於國民經濟恢復發展的關鍵時期,按照新發展理念,主動探索新的綠色復甦道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您認為,中國目前在綠色復甦方面的成績如何?
  • 巴西學者讚賞中國電商企業在全球抗疫中發揮的作用
    哈佛大學巴西籍研究員、阿里巴巴商學院教授雷娜塔·蒂堡博士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國丹):哈佛大學巴西籍研究員、阿里巴巴商學院教授雷娜塔·蒂堡博士日前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全球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中國電商企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為本國抗疫做出貢獻
  • 專訪摩根史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看好明年中國消費復甦...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湯翠玲)摩根史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近日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020年中國不僅是全球唯一維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更是最早回到疫情前產出軌跡上的國家,預計中國2021年GDP增速將回升至9%,尤其看好消費復甦行業。中國資產方面,他認為,滬深300指數明年底有望漲至5570點。
  • 哈薩克斯坦總統要求AIFC為哈經濟復甦發展發揮作用
    原標題:託卡耶夫要求AIFC為哈經濟復甦發展發揮作用 來源:駐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國際文傳電訊社努爾蘇丹5月20日電,哈薩克斯坦總統託卡耶夫當天會見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AIFC)主席克利姆別託夫,聽取AIFC在發展金融市場、維護投資者及消費者權益
  • 經濟學家:中國的經濟復甦將惠及東協
    經濟學家指出,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仍有不確定性,但中國的經濟復甦將惠及東協成員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在2020年第一季度,東協取代歐盟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亞洲一位知名經濟學家說,儘管新冠肺炎疫情仍存在不確定性,但中國的經濟復甦將惠及東南亞國家協會(簡稱東協)成員國。
  • 《南方都市報》張明專訪:2021年的全球與中國經濟
    錯綜複雜的2020年即將結束,張明用「疫情、衰退、動蕩」歸納今年世界經濟形勢的三大關鍵詞。而展望2021年,環球經濟存在哪些確定性?風險資產價格將出現怎樣的場景?在「雙循環」新格局下,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呢?金融行業在「十四五」時期迎來哪些機遇和挑戰?張明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詳細解答了上述問題。
  • 全球戰疫丨平衡工業全球化與民族化:埃及經濟回暖中的思考
    旅遊業與「疫」共存逐步恢復旅遊業是埃及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2019年旅遊業收入佔國民生產總值的40%,旅遊業受創對埃及經濟的影響不容忽視。疫情迫使全球各國封鎖邊境,停飛航班,全球旅遊、航空公司等及其相關行業遭受巨大損失,如不能完全控制疫情,旅遊業就無完全恢復之可能,埃及亦是如此。
  • 交通銀行報告:2021年中國與全球經濟復甦將呈現分化
    中新社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王恩博)交通銀行10日在北京發布《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展望》報告稱,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顯著回升,預計全年增長9%左右,顯著快於全球經濟增長。報告認為,新冠疫苗是重啟全球經濟的關鍵,由於量產和接種環節是梯度進行的,各國經濟修復節奏將明顯不同。發達國家首先進入疫苗大規模生產、流通、接種流程,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將率先迎來復甦。由於疫苗量產能力和價格負擔能力有限,新興經濟體整體復甦節奏或相對落後。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逐漸復甦,但中國與全球將呈現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