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機構緣何看好中國經濟?社科院副院長蔡昉接受專訪如是說

2020-12-22 北京日報客戶端

在日前舉行的第五次「1+6」圓桌對話會上,國際機構點讚中國經濟,認為中國可能成為今年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能夠實現正增長的國家,並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支持。

國際機構緣何看好中國經濟?怎樣研判經濟復甦態勢?推動經濟持續穩定恢復還面臨哪些挑戰和困難,又該如何發力?圍繞這些熱點問題,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近日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很顯然,和其他主要經濟體以及全球經濟相比,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的預測是非常積極正面的,這也是客觀的。」蔡昉說,中國率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率先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的情況下,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轉正、同比增長3.2%,三季度增速加快至4.9%,前三季度累計已實現正增長。最新數據顯示,製造業PMI已連續9個月站上榮枯線,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四季度經濟增長或將比三季度進一步加快。

「很多學者預測中國經濟全年可能實現約2個百分點的增長。在全球經濟和主要經濟體仍處負增長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的貢獻不言而喻,其正增長將給全球經濟注入活力。」蔡昉評價說。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能夠穩定恢復,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我國圍繞保市場主體實施了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

在蔡昉看來,著力助企紓困、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加強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等,都對經濟恢復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把宏觀政策的關注點更多轉向個人,加大低保、社保、失業等補貼和發放,讓政策紅利更多惠及普通勞動者、低收入家庭、失業群體等。

「消費是經濟復甦的關鍵。要保持家庭收入穩定,增強發展信心,提振消費水平,從而為中國經濟復甦提供持久的拉動力。」蔡昉說。

推動中國經濟穩定恢復,離不開對外部環境的研判。當前,海外疫情仍在蔓延,對世界經濟的衝擊仍在發酵。

「世界經濟能否復甦,取決於疫情能否得到控制。入冬以來,美國和歐洲都出現了疫情反彈,世界經濟或將二次探底。」蔡昉說,隨著疫苗研發取得進展、疫情逐步控制,世界經濟二次探底後或將迎來反彈,最終呈現「W」型的復甦。

「但即便走出疫情影響,世界經濟『長期停滯』的狀態也無法逆轉。」蔡昉說,不能期待疫情後世界經濟短期內有強反彈。特別是,疫情讓逆全球化進一步抬頭,對中國經濟運行產生的影響不可小覷。

如何應對日趨複雜的國內外環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蔡昉認為,新發展格局是將國內大循環和對外開放有機結合的發展格局。要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內循環越通暢,雙循環相互促進的作用就越明顯。

他分析說,中國經濟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已達16.3%,經濟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也是最快的,再加上14億人口、快速成長的中等收入群體、超大規模的市場,這意味著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既有利於自身穩定發展,也將為各國共享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果帶來更多機遇。

新華社記者 陳煒偉(據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

來源 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 吳越

相關焦點

  • 蔡昉: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 深化改革暢通國民經濟循環
    來源: 新華社2020年收官,中國經濟交出怎樣的答卷?2021年將啟,經濟形勢怎麼看,經濟工作怎麼幹?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這為明年經濟工作把脈定調,為確保「十四五」開好局「劃重點」2021年工作「怎麼幹」:供需兩端發力暢通經濟循環 面對諸多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如何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會議強調,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 OSSD|英思德國際公學東莞校長黃玉英接受中國經濟報專訪
    作為政策下的受益人,我想做的就是通過自身的經歷來為我們廣大嶺南學子打造一個最經濟、最省力的留學平臺——OSSD課程體系平臺,同時我也希望可以盡我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來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強、更優秀的海外留學人才。「
  •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外資機構施洛德近期在評價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時稱:「經濟復甦有力,中國這艘巨輪正破浪前行。」中國新經濟、新業態中蘊藏著的消費潛力和發展格局備受關注。摩根資產管理公司駐上海全球市場策略師朱超平說:「中國很多餐廳都已爆滿,門口排著長隊,工廠滿負荷運轉。這一切的原因是,疫情在中國得到了控制。」
  • 專訪:「我們繼續看好中國市場」——訪英國貿易商「絕對優勢」公司...
    新華社倫敦2月10日電專訪:「我們繼續看好中國市場」——訪英國貿易商「絕對優勢」公司經理雷恩斯福斯新華社記者於佳欣 金晶作為與中國業務關係密切的英國貿易商,「絕對優勢」公司經理科林·雷恩斯福斯一直高度關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
  • 外資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明年中國仍將是全球經濟領頭雁
    外資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明年中國仍將是全球經濟領頭雁   出口增速遠超預期、消費快速復甦、新經濟業態蓬勃發展……2020
  • 專訪:相信疫情過後中國經濟將迅速恢復——訪國際貿易中心國別項目...
    新華社日內瓦3月12日電專訪:相信疫情過後中國經濟將迅速恢復——訪國際貿易中心國別項目司司長沙阿新華社記者陳俊俠 李葉國際貿易中心國別項目司司長阿希什·沙阿12日在其辦公室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相信在新冠肺炎疫情過後
  • 專訪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李峰:上海「十四五」經濟...
    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突破點在哪?進博會和臨港新片區等如何助力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此,證券時報記者專訪了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會計學教授、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李峰。2020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之年,上海可以說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齊全的城市之一,集聚的金融機構包括外資金融機構數量也非常可觀,未來應尋求「質」的突破,在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市場雙向流動方面尋求突破,從金融中心高質量發展的角度,打造成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資源配置中心。
  • 專訪:中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付出史詩般的努力——訪古巴國際政治...
    新華社哈瓦那12月14日電專訪:中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付出史詩般的努力——訪古巴國際政治研究中心學者何塞·羅瓦伊納新華社記者林朝暉「為了擺脫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付出了史詩般的努力。」古巴國際政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何塞·羅瓦伊納日前在哈瓦那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年逾古稀的羅瓦伊納曾在北京大學留學,1980年至1989年擔任古巴拉美通訊社駐北京記者,2001年至2004年又作為外交官在古巴駐中國大使館工作。
  • 外資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明年仍是領頭雁
    新華社上海12月11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湯翠玲)出口增速遠超預期、消費快速復甦、新經濟業態蓬勃發展……2020年,中國在全球經濟畫卷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筆,有望成為全球少數幾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經濟體之一。對於明年中國經濟,受訪外資機構、國際機構普遍認為,中國仍是全球經濟的領頭雁。
  • 專訪摩根史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看好明年中國消費復甦...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湯翠玲)摩根史坦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近日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2020年中國不僅是全球唯一維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更是最早回到疫情前產出軌跡上的國家,預計中國2021年GDP增速將回升至9%,尤其看好消費復甦行業。中國資產方面,他認為,滬深300指數明年底有望漲至5570點。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辦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成立儀式暨全球...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教授、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岸明先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會理事、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教授,深圳市政府副市長聶新平先生,以及深圳市和龍崗區相關部門負責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圳市企業界代表、社會媒體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部分師生代表共同出席並見證了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的正式成立。
  • 中央開的這個會,為2021年經濟工作定了調
    2020年收官,中國經濟交出怎樣的答卷?2021年將啟,經濟形勢怎麼看,經濟工作怎麼幹?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這為明年經濟工作把脈定調,為確保「十四五」開好局「劃重點」。
  • 【徐奇淵 戴雨汐】外資機構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嗎?
    那麼外資金融機構如何看待這種壓力?在這種壓力下,外資金融機構是否仍然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二、外資機構仍然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中國香港、新加坡、上海是東亞地區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課題組邀請外資金融機構,就三座城市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行排序。問卷結果顯示,在2020年,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排位依次是:港、新、滬。
  • 《南方都市報》張明專訪:2021年的全球與中國經濟
    註:本文為筆者接受《南方都市報》記者許爽的專訪,發表於2020年12月4日,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張明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如果說過去幾十年,我們更多的是通過開放來促改革,那麼未來我們可能會以改革來促開放」。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 推進全球減貧、分享中國經驗 「國際減貧理論與實踐」專題論壇舉辦
    「國際減貧理論與實踐」專題論壇 中國社科報楊崇海 攝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陳溯)1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合作局、農村發展研究所承辦的「國際減貧理論與實踐」專題論壇舉辦,會議旨在推進全球減貧事業、
  • 國際資管機構展望2021年:疫情仍是主要不確定因素,看好中國市場
    來源:證券時報網2020年的交易時間開始倒計時最後兩個星期,面對即將到來的2021年行情,多家國際知名資產管理機構近日紛紛發表策略報告進行展望。保持警惕和靈活性將對投資者最為有利,因為隨著經濟在衰退後強勁但短暫反彈,未知的新增長基線將隨之出現。」相比之下,瑞士百達資產管理國際多元資產部門高級投資經理黃思遠的觀點更加樂觀,他認為,美國私營部門狀況良好,貨幣供應量增長創紀錄,加上新冠疫苗有望在2021年年中至年底進行廣泛接種,需求將逐步趨於正常化,壓抑的需求將得以釋放。
  • 進一步擴大「朋友圈」,中國準備怎麼做?——專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專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新華社記者申鋮在日前舉行的第五次「1+6」圓桌對話會上,與會國際經濟機構負責人表示,共同支持多邊主義,促進世界發展與繁榮。「十四五」即將開啟,中國如何進一步擴大「朋友圈」?如何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近日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 外資機構:持續看好中國股市未來表現
    近期,中國股市氣勢如虹的表現成為外資機構關注的焦點。外資機構認為,中國經濟復甦勢頭向好,一致維持看好中國股市的立場不變,預計將有更多海外資金流向中國市場。
  • 侯豔琪大使接受《安娜普爾納快報》專訪
    侯豔琪大使接受《安娜普爾納快報》專訪 2020-08-31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