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很多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併發症有了一定的了解,卻只知糖尿病易「爛腳」,渾然不知也會「爛手」。
1
「手」與「腳」都會缺血,易導致乾性壞死。
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就是血管病變,血管易狹窄甚至閉塞。
這就好比河道淤積,血流速度延緩,甚至阻滯,影響組織的營養及藥物等供應,毒素及代謝廢物也很難被順利排出體外。
血液的順利運輸,也依靠心臟的泵出壓力。四肢遠端距離心臟最遠,泵出壓力最小,加之血管管腔變小,血管病變較重,缺血症狀就會較重。
缺血是導致糖尿病壞疽的主要原因,手與腳都會存在缺血症狀,因此既可能爛腳也可能爛手。
2
外傷感染,手與腳都有可能!
高血糖使得白細胞的殺菌能力減弱,這導致了糖尿病患者的傷口易感染。
體內的抗菌物質(如抗體等)減少,再加上血管病變,高血糖環境,更有利於傷口感染。
不管是腳還是手,只要有傷口,外傷、手術刀口、燙傷等等,就會有感染的風險。
因此,病人不但會爛腳,也會爛手。
3
為什麼「爛腳」比「爛手」常見?
同樣是末端,相比於足部,糖尿病患者手部的傷口等異常容易被發現。早發現,早治療,就不容易潰爛。
足部距離心臟最遠,血運較差;手相對來說距離較近,影響相對較小。因此,通常情況下手上的傷口惡化的機率較小。
個人衛生方面,有的患者長達個把月不洗腳,大量汙垢附著,滋生病菌的機率更高。
生活習慣方面,病人休息時經常下垂雙腿,會加重遠端足部缺血,都會增加壞疽的機率。
還有雞眼、腳癬、修剪腳趾甲等等,足部的問題較多,處理不好都會增加爛腳風險。
手部破潰之後,可以很容易把手抬起來,有利於改善供血。但是腳就不行了,要走路,壓力大。
因此,有許許多多的原因共同導致了糖尿病足要比糖尿病手常見!
4
爛腳與爛手,孰輕孰重?
糖尿病爛腳爛手,並沒有誰輕誰重之分,長時間治不好,都有可能要命!
在治療的難度上,不管是糖尿病足還是糖尿病手,相對來說乾性壞疽的難度要大一些,因為涉及到血管重建和血液循環的改善。
在治療的方法上,中西醫結合開放式治療均適用。經過清創、控制感染、改善循環、營養創面以及祛腐生肌等環節,實現保守治療的目的。
5
既要預防糖尿病足,又要預防糖尿病手!
目前,根據我們糖足中心的案例看,糖尿病爛手患者數量開始逐漸增加。
這需要引起廣大糖友的注意,既要預防「糖尿病足」,又要預防「糖尿病手」。
同時,糖尿病患者任何部位都不是一定「安全」的,只要有傷口,就有感染潰爛的可能。
因此,也會有「糖尿病腿」、「糖尿病後背」、「糖尿病臉」、「糖尿病胸」等一系列的傷口感染。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好預防,身體任何部位一旦出現傷口等異常,都要引起足夠重視,避免其發展為嚴重的糖尿病感染性傷口潰瘍,給患者的身心造成嚴重傷害!(轉自袁敏琴主任主頁,已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