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的摘要是論文的縮影,它以簡短而易懂的文字直接陳述論文的內容,要客觀、如實地反映一次文獻,切不可加進文摘編寫者的主觀見解,不加注釋和評論,清楚而完整地顯示出論文的概貌,必須符合客觀性原則、簡練性原則、規範性原則和排除性原則。但達晉編譯在工作實踐中發現,許多作者的學術論文摘要寫作並不規範,具體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摘要過於簡單,未真實反映論文觀點。摘要應在最簡約的字數內向讀者表達論文的觀點或者結論,提供儘可能完整的定性或定量信息,充分反映論文的創新點和特色。但有的學術論文,雖然創新內容很多,但摘要卻過於簡單,甚至不分主次,本末倒置,把不重要的內容進行詳述,而需詳述的部分卻只是寥寥數筆,一語帶過,導致摘要無法真實反映論文觀點。
二、摘要過於複雜,不能凸顯論文觀點。規範的摘要應準確、簡潔地向讀者傳遞與論文等量的信息,讓讀者能迅速了解論文的觀點,確定是否有必要繼續閱讀全文,同時也為二次文獻的編寫提供了方便。但有的論文摘要內容寫得過多,使讀者看了雲裡霧裡,感覺不知所云,不能凸顯論文觀點;有的論文摘要鋪墊過長,將無關緊要的文字植入其中,字數一大堆,但是內容空泛、言之無物,甚至連一句有價值的信息都沒有。對於這類摘要應精煉內容,去掉常識性內容,開門見山地直陳論文觀點,在最簡約的字數內把論文觀點呈現出來,使讀者一目了然。
三、摘要與內容介紹混淆。摘要應該客觀、簡潔、準確地反映論文觀點,但有的論文摘要未反映論文觀點,只是文章的內容介紹或提要而已。從內容上看,摘要是原文獻的濃縮,它的信息量與原文等值。提要的內容則比摘更廣泛,即反映原文獻的內容信息,對原文獻進行評價,介紹研究的背景,或對文章進行評價等。從寫作目的上看,摘要的主要目的在於向讀者客觀呈現論文的觀點或創新點,方便讀者判斷是否有再讀原文的必要。而提要主要目的是向讀者展示文章的主要內容、社會作用與價值等,起提示、推薦作用。
四、摘要語言表達欠妥當。語言表達欠妥當也是摘要中常見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摘要中加入主觀性過強或過於誇大的結論,比如出現「國內首創」「填補了空白」「首次報導了」等誇大性評價。這類表述是學術論文中必須要避免的。這類評價不宜作者自己來說,給人以自吹自擂之嫌,還可以看出作者學術作風不嚴謹、不謙虛。鑑定論文的學術價值,應該由權威學術機構或者專家來做,而不是原文作者自己去標榜。
2.摘要中出現「本文」「本研究」「筆者」等做主語,這是由摘要必須客觀報導文獻內容,不加評論性文字的基本特點決定的。摘要中用「本文」「筆者」等字眼屬畫蛇添足,摘要本來就是反映這篇論文觀點的,所以無需再註明「本文」;觀點也就是作者本人的,無需再用「筆者」。
3.有的作者因為自己寫作風格的原因,在撰寫摘要時,過多使用抒情式的語言,如疑問句、感嘆句或文學描寫性語言,而學術論文需要嚴謹的學術態度,摘要必須以嚴肅的態度,客觀、公正地反映論文的觀點,彰顯其學術性,所以摘要與散文是不同的,也不能進行描寫或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