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 蕭延中答案
學術規範與學術倫理
1【單選題】中國大陸()是滋生學術不端現象的因素之一。D
A、人口因素與環境資源不成比例
B、人口因素與教育資源成比例
C、人口因素與環境資源成比例
D、人口因素與教育資源不成比例
2【多選題】相比中國學術界,國際學術界表現出()。BC
A、學術不端範圍更大
B、學術不端範圍更小
C、程度和惡劣度更低
D、程度和惡劣度更高
3【判斷題】本課程指出,在56個學術不端案例的報導樣本中,經過詞頻分析頻數和頻率最高的是「剽竊、抄襲」。 答案:正確
4【判斷題】本課程指出,知識界的墮落被認為是最為悲哀的社會慘景。 答案:正確
5【判斷題】持守價值和信念曾經是「知識人」據以傲人的品性,也是他們被視為高貴的緣由。 答案:正確
6【判斷題】中國學術界的學術失範現象直接折射出當代中國價值和倫理的嚴重危機。 答案:√
人文研究中的規範與倫理
1【單選題】在()學術研究中,一方面是做學問,另一方面是做人。 答案:人文
A、科學
B、自然
C、人文
D、社會
2【多選題】「老三篇」是指()。BCD
A、《毛澤東語錄》
B、《為人民服務》
C、《紀念白求恩》
D、《愚公移山》
3【多選題】同一歷史題目在每代學者中不斷被研究的主要原因包括()。AC
A、新的史料被不斷發現
B、前人的觀點不合理
C、史觀發生了變化
D、科學方法不斷演變
4【判斷題】學問之路要求真求實是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需要 答案:正確
5【判斷題】個人發展需要結合大環境和小環境的情況去創造。 答案:正確
6【判斷題】學術研究中,確定題目後先看第二手著作能有效率地了解前人的研究觀點和材料。 答案:正確
哲學視野中的學術規範
1【單選題】從哲學的角度思考學術規範是指對學術規範的()。 答案:概念分析
A、理論分析
B、實證分析
C、概念分析
D、案例分析
2【單選題】童世駿教授將「規範」具體為三種規則,其中不包括()。 答案:社會規則
A、技術規則
B、遊戲規則
C、社會規則
D、道德規則
3【單選題】遊戲規則可分為三類,下列不屬於遊戲規則的是()。 答案:約束性規則
A、構成性規則
B、約束性規則
C、範導性規則
D、輔助性規則
4【單選題】學術規範通過()發揮作用。 答案:學術評價
A、研究成果
B、研究對象
C、學術評價
D、學術理論
5【多選題】()的結合成就了比較健全的哲學思考。BD
A、勝負欲
B、好奇心
C、使命感
D、責任心
6【多選題】哲學思考的對象包括()。ABC
A、宇宙之謎
B、人生之謎
C、文化之謎
D、經濟之謎
7【多選題】「三種文化」在「兩種文化」的學科劃分基礎上提出()。ABC
A、自然科學
B、社會科學
C、人文學科
D、理論科學
8【多選題】「兩種文化」的論點是「整個西方社會知識分子的生活被名義上分成兩種文化,即()」。AD
A、自然科學
B、理論科學
C、社會科學
D、人文科學
9【多選題】具有構成性意義的學術規範包括()。ABCD
A、回答問題
B、追求真理
C、進行論證
D、恪守誠信
10【判斷題】哲學家的工作更多的是概念工作。 答案:√
11【判斷題】對大多數哲學工作者而言,做筆記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做實驗的方式。 答案:正確
12【判斷題】如果方法論規則被看做是規範,這種規範性科學觀要求學者注意的是科學活動所包括的種種行動。 答案:正確
13【判斷題】遊戲規則中最具有約束力的是範導性規則。 答案:錯誤
14【判斷題】科學共同體是無邊界的。 答案:正確
問題意識、倫理規範與研究呈現
1【單選題】社會科學研究以()為研究和實驗場域。 答案:社會
A、國家
B、社會
C、組織
D、民生
2【單選題】社會科學研究的理論特徵不包括()。 答案:以事實為中心
A、以理論為中心
B、反思性運用
C、以事實為中心
D、恰當的方法論
3【單選題】學術研究的前提是()。 答案:問題意識
A、事實基礎
B、恰當的方法論
C、資料的豐富程度
D、問題意識
4【單選題】學術研究應該從預期和現實之間的反差角度出發來提出問題,這些差異不包括()。 答案:社會背景的差異
A、理論與現實的差異
B、社會背景的差異
C、政策與實踐的差異
D、同類事務比較的差異
5【單選題】學術研究中的問題類型不包括()。 答案:不同學科視角的同一問題
A、開創性新問題
B、老舊問題
C、不同學科視角的同一問題
D、變化了的問題
6【單選題】問題意識的形成邏輯是()。 答案:研究領域—研究主題—研究問題
A、研究領域—研究主題—研究問題
B、研究主題—研究領域—研究問題
C、研究問題—研究主題—研究領域
D、研究問題—研究領域—研究主題
7【單選題】社會科學學術研究的基本原理不包括()。 答案:多樣性原理
A、變異性原理
B、多樣性原理
C、社會分組原理
D、社會情境原理
8【多選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難點體現在()。ABCD
A、研究對象的複雜性和變動性
B、概念的認知和界定的不一致
C、理論工具運用和解釋多樣化
D、資料收集和處理的方法不同
9【多選題】社會科學研究的一般層次包括()。ABCD
A、描述
B、解釋
C、預測
D、規範
10【多選題】社會科學研究的主要任務包括()。CD
A、預測
B、規範
C、描述
D、解釋
11【多選題】政策或應用研究的主要任務包括()。AB
A、預測
B、規範
C、描述
D、解釋
12【多選題】學術問題意識與日常生活問題或現象的本質不同在於()。AC
A、知識的積累性
B、對象的多樣性
C、理論的系統性
D、方法的複雜性
13【多選題】一個好的標題需要包含(),清楚表達了問題意識。ABCD
A、明確研究對象
B、突出研究目的
C、闡述核心觀點
D、點明研究方法
14【判斷題】社會科學的研究重點在於描述一種社會現象。 答案:錯誤
15【判斷題】波普爾認為,科學研究並不是起源於經驗觀察,它本身不過是一種假設和猜想。 答案:正確
16【判斷題】社會科學研究採取的實證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結論,要高於常識但又不能過於背離常識。 答案:正確
史學研究的「規矩」
1
【單選題】下列關於治史者的說法中不恰當的是()。
A、治史者要有仁義之心
B、治史者要有大關懷
C、治史者要摒棄進化觀
D、治史者要以人為本
2
【單選題】對歷史中人的是非善惡,可以作為判斷標準的是()。
A、其所屬的民族
B、其所處社會的道德和法律
C、其所信仰的宗教
D、其所認同的政黨
3
【單選題】對於治史者要堅持時空分析法,下列說法不恰當的一項是()。
A、任何歷史都是在特定時空條件中發生的
B、研究歷史要考慮到宏觀時空的條件
C、研究歷史要考慮到微觀時空的條件
D、解讀古人作為要遵循當下倫理規範
4
【單選題】治史者要有好文筆,善於講()。
A、規範
B、道理
C、故事
D、倫理
5【多選題】對於治史者要秉持進化的歷史觀,下列闡述正確的有()。
A、應做到不以今是非昨非
B、應接受古人認為合理的事情
C、應以今人的觀念文化來評判古人
D、應該基於古人所處的時代及其觀念文化還其行為邏輯與動機
6【判斷題】人本身不因為有其他的屬性而具有不同的地位。
7【判斷題】史學即研究歷史中的人、人的作為及其相互關係變動的原因、經過和內在邏輯。
8【判斷題】「莫把文章做楚辭」指的是治史者要堅持事件分析法。
9【判斷題】「良史莫不攻文」是說治史者要有好文筆。
10【判斷題】史學研究的人和事會促使治學者接觸不同學科和知識範疇,邊幹邊學。
《以學術為志業》解讀
1
【單選題】韋伯《以學術為志業》的演講基調是()。
A、科研的進步
B、思想的清明
C、社會的變遷
D、智性的誠實
2
【單選題】韋伯認為學者應該遵循的首要原則是()。
A、邏輯的嚴謹
B、思想的清明
C、理論的先進
D、智性的誠實
3
【單選題】韋伯兩次「志業演講」指的是《()》和《政治作為志業》。
A、學問作為志業
B、研究作為志業
C、學術作為志業
D、知識作為志業
4
【單選題】韋伯認為,現代學術是通向()的道路。
A、重建真理
B、消除懷疑
C、意義破碎
D、非理性繁榮
5
【單選題】現代學術的發展表明()是三種不同的人類理想,沒有統一的判斷標準。
A、自由、平等、正義
B、真、善、美
C、仁、義、禮
D、自由、平等、仁愛
6
【單選題】()提出「一個人能承受多少真相,是其精神強度的檢驗」。
A、黑格爾
B、韋伯
C、馬克思
D、尼採
7【多選題】對於「學術之可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學術能解除我們抉擇的負擔
B、學術能代替我們承受抉擇的責任
C、學術能提供對行動手段的認知
D、學術能提供對結果的預期
8【判斷題】韋伯和馬克思、涂爾幹並稱為社會學三大奠基人。
9【判斷題】韋伯在志業演講中沒能導師一般,為年輕人指明方向,解答紛亂問題。
10【判斷題】兩次「志業演講」開篇為聽眾描繪了積極樂觀的職業發展道路。
11【判斷題】《以學術為志業》演講最後切入的根本性問題是:在現代世界中,學術本身還有什麼意義?
12【判斷題】韋伯認為學術工作的投入很大,回報很少,作為謀身手段性價比極低。
13【判斷題】世界被祛魅之後的命運是終極的最高的價值從公共生活中銷聲匿跡。
14【判斷題】韋伯揭示了現代社會最深刻的困境:知識與信仰之間的分裂。
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個人的學問史
1
【單選題】根據中國知網的數據,人文科學研究中其文獻被引次數第一的是()。
A、韋伯
B、涂爾幹
C、馬克思
D、布迪厄
2
【單選題】19世紀80年代,美學運動的主力和90年代頹廢派運動的先驅是()。
A、比爾茲利
B、羅素
C、波德萊爾
D、王爾德
3【判斷題】大師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們邏輯推演時,滴水不漏、精耕細作的功夫。
4【判斷題】首先尊重材料,不能用自己的主觀意識凌駕於材料知識,體現了研究中的客體性優先原則。
人文研究中的若干問題
1
【單選題】()主要是指對實際材料的一種收集、考訂、考察。
A、分析
B、演繹
C、實證
D、思辨
2
【單選題】關於人文研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人文研究的世界意義和人文研究的個性特徵相互排斥
B、真正具有世界意義的人文研究總是帶有個性的特徵
C、從形而上的角度來說,真實的世界對人來說是共同的
D、世界的意義因人的視野不同而呈現多樣的形態
3【多選題】理解思想和存在的關係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分別是()。
A、實踐層面
B、形而上層面
C、方法論角度
D、理論角度
4【判斷題】天人關係在中國文化中側重表現為天人合一,在西方文化中側重表現為天人相分。
5【判斷題】人文研究應當避免僅僅對現實的描述,要進一步提供對現實的說明、解釋。
6【判斷題】關於人文研究,我們只有注重研究對象的過程性,多方面性,才能夠再現思想史真實的形態。
7【判斷題】在人文研究中,從靜態層面來說,需要把握思想的邏輯形態。
學術論文的生產
1
【單選題】學術批判的目的不在於(),而在於確保研究經得起嚴格的檢驗。
A、深入分析
B、強化論證
C、人身攻擊
D、完善理論
2
【單選題】學者不應毫不批判地就接受新的觀念或證據,體現了學術研究的特點之一()。
A、普遍主義
B、組織化的懷疑論
C、共享主義
D、無偏見
3
【單選題】問題的來源不包括()。
A、直接觀察
B、關注專業性期刊
C、照搬前人研究問題
D、關注前沿項目
4
【單選題】畢業論文的摘要,多採用的類型是()。
A、半依附性摘要
B、依附性摘要
C、半獨立性摘要
D、獨立性摘要
5
【單選題】我國期刊論文的摘要類型,多採用()摘要。
A、半獨立性
B、獨立性
C、依附性
D、半依附性
6
【單選題】摘要的常見病不包括()。
A、冗長
B、背景化
C、大量使用第一人稱作為主語
D、涉及研究方法
7
【單選題】()的目的是方便檢索和增加傳播。
A、摘要
B、索引
C、尾注
D、關鍵詞
8【多選題】相比意識形態,學術理論表現出的特點包括()。
A、不完全地意識到不確定性的存在
B、樂意接受正面與負面證據的考驗
C、與強烈的道德立場保持距離
D、根據證據而做修訂
9【多選題】學術的過程包括()。
A、選擇主題
B、聚焦研究
C、研究設計
D、收集數據
10【多選題】論文的文體主要包括()。
A、調查報告
B、策論
C、學位論文
D、期刊論文
11【多選題】摘要的類型包括()。
A、半依附性摘要
B、依附性摘要
C、半獨立性摘要
D、獨立性摘要
12【多選題】論題撰寫的常見病包括()。
A、初論
B、傳統
C、淺析
D、無區別性
13【判斷題】學術的特點之一,「普遍主義」指的是不論做研究的是誰,研究是在哪裡進行,只根據科學價值夾議判斷。
14【判斷題】摘要就是「摘其要點」,摘取文章中的主要觀點。
15【判斷題】閱讀依附性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閱讀全文。
16【判斷題】論文開頭的常見問題是囉嗦、無要領。
17【判斷題】論文結尾的常見問題是泛泛而談,沒有總結前面的研究內容。
18【判斷題】關鍵詞常見問題是數量過少和區別性不強。
科學範式與人文研究
1
【單選題】()第一次提出了範式理論以及不可通約性、學術共同體、常態、危機等概念,提出了革命是世界觀的轉變的觀點。
A、《現代性的後果》
B、《科學革命的結構》
C、《以學術為志業》
D、《兩種文化》
2
【單選題】()提出了學術範式和學術共同體理論。
A、胡適
B、韋伯
C、庫恩
D、陳寅恪
3
【單選題】下列對科學範式的要義解讀不正確的是()。
A、不同科學範式之間經常是不兼容的
B、科學闡釋不可能是完全「客觀的」
C、科學真理由學術共同體的共識定義
D、科學知識的積累和發展是線性的
4【多選題】科學革命的結構體現在任一領域的科學研究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A、常規科學階段
B、後科學階段
C、反常科學階段
D、前科學階段
5【多選題】啟蒙價值觀包括()。
A、自由
B、平等
C、博愛
D、財產
6【判斷題】一次範式的突破意味著一次科學革命的發生。
7【判斷題】採用不同範式的研究者所設計的研究是不同的。
8【判斷題】所有的「客觀」事實和結論都是建立在研究者的主觀條件或世界觀基礎上。
9【判斷題】學習了解本領域的學術脈絡,即掌握理論範式及其演變。
《吾國學術之現狀及清華之職責》解讀
1
【單選題】()於1931年寫作《吾國學術之現狀及清華之職責》。
A、熊十力
B、王國維
C、梁漱溟
D、陳寅恪
2
【單選題】《吾國學術之現狀及清華之職責》的核心問題是()。
A、學術創新
B、學術規範
C、學術發展
D、學術獨立
3【多選題】相比章太炎、黃季剛的學問系統,()兩人已轉變到了一種新性格、新品質的學術。
A、王陽明
B、王國維
C、陸象山
D、陳寅恪
4【判斷題】陳寅恪認為學術規範,即「守先哲之遺範」「示來者以軌則」。
5【判斷題】《吾國學術之現狀及清華之職責》是中國現代學術與高等教育走向成熟的標誌。
6【判斷題】陳寅恪和陳垣素有「史學二陳」之稱。
學術規範與倫理的案例分析
1
【單選題】()引進西方近代地理學理論和方法,從人地關係的角度研究我國人口問題和農業問題,提出了「黑河-騰衝線」。
A、張相文
B、胡煥庸
C、竺可楨
D、黃秉維
2【判斷題】學術失範被認為是「現代性」的病症之一。
3【判斷題】「軸心時代」的大家所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一直影響後世的人類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