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疆傳統美食「薄皮饢」為民眾收入增「厚度」
重量不過50克,厚度不足5毫米的麵餅,放進饢坑烘烤18秒,一個香軟的新疆「薄皮饢」就好了。正是這個薄而輕的新疆傳統美食,通過產業效應,為民眾收入增加了「厚度」。
新疆「薄皮饢」又被稱為「恰皮塔」,於2007年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而產自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的「薄皮饢」又被冠以「業內最佳」。
柯坪縣的「薄皮饢」約40%產自玉爾其鄉託馬艾日克村,該村不少村民有著精湛的制饢技藝。「作為深度貧困村,利用好優勢資源對脫貧來說很重要。」託馬艾日克村駐村第一書記李衛東提出整合資源成立饢合作社的想法。
2018年5月,柯坪縣杏鄉饢合作社在託馬艾日克村成立。合作社統一原料採購、製作程序,並積極與企業、學校等對接訂單,昔日制饢農戶遇到的設施簡陋、經營規模小、銷售不暢等問題得以解決,產業效益日漸顯現。
「以前自己在家做饢,每天拿去市場賣,銷量不穩定,收入也就不穩定。加入合作社後,原料價格低了,銷售渠道多了。我只管安心做好饢,一個月收入有8000多元人民幣。」合作社成員吾拉木·木旦力甫當年便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和增加就業崗位,2019年5月,合作社引進企業投資1000萬元建設1800平方米的標準化生產車間,並引入3條生產線,獲得食品安全許可認證。傳統饢獲得「新生」,從民間市場走進了商超。
今年1月,合作社生產車間內兩條生產線正式投用,日產饢4.2萬個,「薄皮饢」也衍生出全麥粉饢、玫瑰花饢等12個種類。產品實體店開到了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線上與阿里巴巴合作。生產線產出的饢較之傳統饢,每個利潤增加超20%。
生產車間內,買熱哈巴爾·吾許爾認真地檢驗每個出爐的饢。「我之前會做糕點,但沒有穩定工作。應聘通過後,我在合作社經過三個月培訓後,成為質檢員。現在每個月工資2000元。」作為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買熱哈巴爾在合作社實現了脫貧。
柯坪縣玉爾其鄉黨委副書記張啟賢說:「傳統的制饢師傅月收入均在5000元以上。在生產車間,員工人均工資2500元。目前,合作社總共帶動就業130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6人。」待7月第三條生產線投用,合作社將再帶動20餘名民眾就業。
託馬艾日克村的饢產業不僅直接帶動貧困人口就業,也促進了產業鏈的發展。有機小麥種植、麵粉加工企業均成為產業鏈中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合作社已與當地麵粉加工龍頭企業「聯姻」成立公司。未來,薄薄的饢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DF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