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記未被授權,卻被出英文和德文版?方方這次會打官司嗎?

2020-12-17 今日長安

昨日,亞馬遜官網的兩則預售書的消息,引起了中國億萬網友的轟動!這個書的原文作者就是武漢作家方方,書的內容據說就是方方此前寫的日記的英文版和德文版!

讀過方方日記的小夥伴都知道,3月24日是方方最後一篇日記的結束的日子,英文和德文版的日記出版的如此之快,讓很多人覺得方方日記被利用來詆毀我們。證據就是此前一本中文小說出版最少也要6個月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3月30日,方方曾在微博中聲明,「不知道這本書是誰編的,也不知是否以此盈利。如有對外銷售,實乃違法,請知情者向有關部門舉報。我自己目前沒有出版過任何一本與疫情相關的書。也未出版日記,特此說明。」

從方方的這個說明中,英文版和德文版的日記應該是違法出版的行為!個人覺得既然方方本人聲明了!她不可能會將日記授權給別人出英文版和德文版!看來,作家方方這一次真的要打一場官司了!而且是跨國官司!

#方方日記在美出版#

相關焦點

  • 喪心病狂:作家方方及其同夥繼續在海外攻擊中國
    現在的事實很清楚了,方方之所以像瘋狗一樣跳出來吸引眼球,原來是為了配合其《方方日記》在海外的出版發行做宣發,繼《方方日記》的英文版和德文版後,法文版也出來了,而且方方還接受了法國廣播電臺的採訪,繼續大肆攻擊中國,給洋爹遞刀子。
  • 勇敢的獨行者方方遭唾罵:莫當叛徒,莫做「走狗」
    她用那些聽來的故事加上情緒性辭藻的堆砌,為所有人呈現出了一個地獄的景象。在她的日記中,將政府貶低的一無是處,看似是在用樸實的文筆發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實則是在謾罵和表達對政府的不滿。政府真的有你所說的那般「廢物」嗎?我國的行動在你眼裡就真的那麼不堪嗎?
  • 《方方日記》在海外快速出版:這是準備拿諾貝爾文學獎嗎?
    近日,作家方方的日記,迅速由美國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出版,並且在亞馬遜網站上預售,又引發了新一輪的爭議。01方方本來是一位知名的傳統作家,也寫過一些不錯的小說,像《桃花燦爛》、《風景》、《萬箭穿心》等等,還曾經是湖北省作協主席。
  • 由方方76天抗疫日記想到細節決定成敗
    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漢日記》在自媒體引起爭議,沸沸揚揚已有一段時間。方方《武漢日記》記錄了自己在武漢抗疫期間的所見所聞。4月8日,武漢人民解封的時刻,《武漢日記》上架美國亞馬遜預售,由美國出版社出版,被翻譯成英文和德文,同時也在德國出售。網友說:如此大的疫情爆發,會出現醫療系統崩潰,國家蓋了火神山雷神山和方艙醫院就是幫助那些住不進醫院的患者了,今天醫療最先進的紐約,義大利及歐洲國家不是也出現一度的醫療系統崩潰。
  • 美國人如何看方方日記
    他說不想看了,美國比方方寫得還慘,只求上帝保佑。今年上半年FF日記在網上連載發表後,國內外影響很大,美國媒體多有報導。最近又被英國上了2020年百大巾幗榜。我在美國的一位朋友,是中國觀察家,會說點中文,但看不懂、寫不了。有次聊天,讓我給他講講FF日記到底寫了什麼。我大概給他說了說,有圖有真相,還看了那張來歷不明的滿地手機的照片。他說真慘,好在美國不會發生這些事。我說天災人禍,哪個國家都保不齊?他說美國只有天災,沒有人禍。
  • 曹靖東:世代、個體與公共討論——關於《方方日記》的思考
    其中,有人將方方及其支持者同反對者間的衝突,描述為新舊世代間對重大政治主題感知差異的結果(如餘亮的《把方方日記埋在春天裡》),由此將爭論直接視作世代差異的產物。此外,雖然觀點截然相反,復旦大學洪濤教授在《致方方女士的信》中同樣將問題指向了世代差異,並對當前年輕人的精神狀態,以及各領域的噤聲提出了批評。
  • 方方寫日記有什麼錯?《萬箭穿心》是部好電影!
    方方所寫的日記,按理來說應該比小說更加接近真實,但如果把日記當成小說來創作,其內容必然有失於真實。我沒有去看方方日記,其實我不必看她所寫的內容,就從創作者的位置來看這件事情。一個每天宅家的人,寫出來的「真實」生活,更多源自於腦海的想像,而這種想像充滿個人情緒,以及她過去對身邊人事物的觀察,如此寫出來的「日記」,當成文藝作品來看就好。
  • 寫日記的方方:被英國媒體評為2020年度「100大傑出女性」!
    我們注意到,方方的微博裡沒有提到她獲得的「榮譽」稱號。不過,這幾天,看到有網文提到那個因寫日記出了名的女作家方方。如果不是有人再提起方方,恐怕很多人都不再想起她。網上為何會有人提到方方?原來,她被英國媒體評為2020年「100名傑出女性」。有網文稱:BBC也好意思給方方頒獎?批評中國抗疫失敗,狠狠打了自己的臉?
  • 今天的熱搜第一名「方方」是誰? 我分析了一下方方的微博
    看這更新頻率,真不愧是寫日記的。   我們繼續分析,看看每周以及每天的發布規律,根據我之前分析微博數據的經驗,多數人每周、每天發布微博的情況還是挺有規律的,能夠看出一個人的工作和作息的規律,那我們看看方方的情況怎麼樣。看起來周六發布的總體要高於其他時間,但還是不如之前我分析的明顯。
  • 方方個人資料簡介 作家汪芳簡歷
    方方個人資料簡介  方方,本名汪芳,女,江西彭澤人。1955年5月生於南京。1974年高中畢業,1975年元月在武漢運輸公司當裝卸工。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分配至湖北電視臺。1989年調入湖北省作家協會,曾任湖北作家協會主席。
  • 方方的武漢日記算不算文學
    為了解決A是否屬於B這個問題,邏輯上我們得分清楚文學是什麼,方方的日記式寫作又是什麼,由此才能做個區分。首先文學現在似乎什麼都不是,在現代高校裡,它是一種審美的「意識形態」,以前的意識形態怎樣不去說,至於現在是什麼意識形態,我諒你也不敢瞎說。
  • 方方狠咬觀察者網和帝吧,扭曲的價值觀咬人更兇狠!
    那幾天包括央視等官媒和自媒體都隆重地報導了此事。本來這條微博與方方毫無關係,根本沒有提到她。而且事情也都過去了快一個月了。方方方昨天突然「詐屍」狠咬了觀察者網一口。轉發了觀察者網的這條微博,並附上了一段火力十足的評論:「同理,知道張伯禮先生對我造謠構陷的人也會很多!擁有『人民英雄』這個稱號並不意味著『英雄』做了違法之事也應叫好。兩碼事哦!所觀察者,至少兩眼吧?
  • 想要讀懂湖北作家方方,先要看看龍應臺和許可馨
    說起湖北作家方方,最近也是隨著她的日記走紅,成為了網絡上的風雲人物。一些70年代的人士也是稱讚她是在掀起中國的「啟蒙之光」,認為她文筆犀利能稱得上是「當代魯迅」。但就是這樣的政策下,培育出的留學生卻成了另一位低級版的方方。面對武漢疫情,她說了一句話:「如果我有醫生朋友在武漢一線,我希望他們臨陣脫逃。」這句話也是徹底暴露了她的價值立場,她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忽略了國家的利益。
  • 方方那部擱淺的小說是半座城
    第一次看到方方這個名字是在微博的熱搜列表裡,具體不記得是哪天了,熱搜的話題就「方方」兩個字,這種我大半不會點開去看,只因買熱搜的明星網紅太多,我上過太多次當,這次也沒例外,然後它很快就消失在各種熱點的海洋裡。
  • 今天,南京人方方給日本遞了刀子!
    然而,即便這條微博傳遞出的精神如此準確,底下的熱評卻讓人有些捉摸不透,不知所云。不是「歷史不敢遺忘,然而當今的主要矛盾並不在這」,就是「別又把中日關係給畫壞了」。如果,我是說如果,有網友對這事兒不明就裡,估計會以為是烏合麒麟往長崎和廣島投的原子彈。
  • 作家方方:新生命的降臨,是上天賜予的最好希望
    方方武漢日記正月十八現在的局面真的是在好轉,雖然沒有人們期待得那麼快,可是好轉不就是希望嗎?新生命的降臨,是上天賜予的最好希望文/方方今天的天氣仍然像昨天一樣。陰,但並不陰沉。中午看到一張照片。向更多面對艱難卻仍在努力的人看,比如火雷兩山醫院的建設者們;向掙扎著生活卻仍要出一份力的人看,比如窮困潦倒卻將平生所有積蓄拿出捐贈的貧窮老人(我也贊成不收他們錢的呼籲);向無數疲憊不堪卻依然堅守崗位的人看,比如所有冒著感染危險的醫護人員。還有,那些在街路上日夜奔波,做著各種服務的志願者們。還有……許多許多。看看他們,便會明白:時至今日,我們絕不能恐慌或是崩潰。
  • 本不該給方方的一句話:錯而能改,善莫大焉
    方方女士,的確,我沒有更多時間看完你所有的關於武漢的日記,所以我也擔心自己說話以偏概全。你不知道你這種論調會別被有用心的西方政客作為詆毀中國的工具嗎?是你太天真嗎?你還是這般太傻太天真的年齡嗎?接下來不得不說,你的日記即將在國外出版將有可能成為事實。一旦出版,它會被一些對中國不友好的國家所利用,也將是不爭的事實。如此這般,網友們已經給你提出來了,並且引發了整個社會的輿論,錯而能改,善莫大焉。
  • 護士梁小霞走了,方方表示不幸和悲哀
    我們,應該要記住這些和平年代的英雄,他們曾經和我們一樣,是鮮活的生命。他們為了戰勝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奉獻了所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哪有什麼現世安穩,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相信,大多數善良的人們對梁護士的走,真心感到悲哀,真心為其祈禱,願天堂裡沒有疾病和哀愁。方方昨日也轉發了新華社公號上的消息,並且配文「很不幸。
  • 《洛克王國》機械方方怎麼樣 方方屬性技能介紹
    洛克王國機械方方有什麼技能呢?想必很多朋友對這個問題都很感興趣,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洛克王國機械方方... 洛克王國是由魔方工作室開發一款在線遊戲,遊戲以社區魔法王國為主題,在其中融入了各種古老的傳說與魔法。洛克王國機械方方有什麼技能呢?
  • 魯迅90多年前寫的一篇雜文,很多人覺得適合形容方方,有道理嗎?
    而最近,女作家方方也被很多人與魯迅小說中的一個形象對應上了。很多人讀完方方的日記後,都覺得用魯迅的這篇妙文來形容她很合適,讓我們來看看是哪篇文章,這樣的類比有沒有道理:魯迅先生是很善於寫雜文的,這篇雜文是先生的高水平之作。它寫於1925年,是一篇90多年前的雜文,如今看來仍是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