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尺又名拐尺,卡尺,古代魯班尺就是現在的曲尺。《續文獻通考·樂考·度量衡》中:「魯班尺即今木匠所用曲尺,蓋自魯班傳至於唐,由唐至今用之。」《魯班經》中:「須當湊時魯班尺。」
據傳說魯班有一次受託建造一座宮殿,需要很多木材, 他就要徒弟去山上砍樹,當時沒有鋸子用斧頭砍,效率很低,木材根本供應不上。他很著急,就親自上山去看,山路陡峭,上山的途中他一隻手拉著絲茅草借力,結果一下就把手劃破了。魯班驚訝一顆小草怎麼這麼厲害,於是帶著一顆絲茅草回家研究,多次實驗最終發明了鐵鋸。
雲梯為古代攻城器械,以下是古書相關記載:《墨子·公輸》記載:「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戰國策·公輸盤為楚設機章》寫到墨子往見公輸般時說:「聞公為雲梯」。《淮南子》曰:魯班即公輸般,楚人也。乃天子之巧士,能作雲梯。《淮南子·兵略訓》許慎註:「雲梯可依雲而立,所以瞰敵之城中」。
墨斗又叫替母或者班母,都是為了紀念魯班母親的,魯班年輕時母親常幫他拽著線頭彈墨線,老母漸漸年歲已高,每天幫忙拉墨線累的氣喘籲籲。魯班孝順,不願請老母拽線,一次看人釣魚,受到啟發,發明墨斗,後來老母去世,為了紀念母親,他便把這墨斗上線墜兒起名叫「替母」,也有叫「班母」的,主要是不忘勞碌一世的母親。
刨子-有次魯班見農民用耙子把地整得很平,他受到了啟發,回家便製作了一把平刃平面的刀,上面蓋了塊鐵片,他用這把刀在木料上推。來回推了十幾下,木頭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過去用斧頭砍可平多了,可這東西拿在手裡推時既卡手又使不上勁,魯班又做了一個木座把窄刀裝在裡面。刨子,就這樣發明了。
石磨-傳說魯班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布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麵磨成粉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磨,在此之前,人們加工糧食是把穀物放在石臼裡用杵來舂搗,而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
鑿子也是魯班發明的,鑿子主要用來雕刻,打眼,開孔,是木工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