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中的丁香花永遠是那樣多愁善感,她早就化身成了那位丁香般的姑娘,撐著油紙傘,緩緩徘徊在幽深的雨巷。」
曾幾何時,被這些優美的文字吸引。在煙雨如夢的江南,走在蘇州古樸的巷子裡,撐一把油紙傘,在細雨紛紛的時節,踏著青石板緩緩地走過每一處蘇州的角落。這樣的場景,是許多姑蘇女子都喜歡嘗試的。
而這充滿蘇州情調的油紙傘,現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大用了。其實油紙傘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從唐宋時期開始就能將油紙傘進行開合操作。傘的製作最早在春秋末年,著名的木工師傅魯班的妻子云氏發明的。魯班的工作需要常年在野外,如果遇到下雨,經常會被淋溼。魯班的妻子就想要做出一件可以避雨的東西。她把竹子劈成一根根細條,再蒙上獸皮,做出來的東西就像一個可以行走的亭子。不僅用的時候張開能把人遮蓋住,不用的時候還能收攏。直至後來發明了紙,用桐油刷一層在紙上防水做成傘,這就有了油紙傘。
油紙傘的美,大概就是柔軟詩意,就如同丁香的芬芳一樣沁人心脾。現在回頭看看以前看過的《藝伎回憶錄》,小百合舉著油紙傘,踩著花魁步跳舞這段,油紙傘在電影的打光渲染下,簡直太好看了。油紙看著薄如蟬翼,加上傘上紋樣線條的柔美,傘架的根根直挺分明,不得不聯想到做油紙傘的手藝人,是多麼手巧。
製作一把油紙傘的程序還是很複雜的。首先要選用合適的竹節,把竹子外面的青皮刮掉。每一把油紙傘都會用到一個竹筒,分劈成小根作為傘骨。油紙傘的傘骨長短都要按照規格做到標準長度。這些傘骨又需要相嵌相交,用摺子把線網纏上固定傘架,繞線渡傘。最值得一說的就是開合的那個小機關了。
這個機關叫「竹跳子」。一按開一按合,小時候不敢按這個小機關合傘,就怕夾到手。但這竟然是沒有用到彈簧的,靠的是竹子自身的韌性。
用宣紙糊好傘面之後進行晾曬,晾乾後的傘面就可以進行手繪創作啦。手繪師把一把把傘畫出了古典或是明豔,傳統或是現代,各有各的特點。每把傘好比一個姑娘,不管她是內斂溫和還是富貴典雅,都在畫師的筆下,描繪得生動透徹。繪完圖後,傘經過烘烤壓褶,最後才上清桐油。
按耐不住想要嘗試做一把嗎?別急,這上面只選取了主要程序講了一個大概,實則裡面還需注意的細節還有很多,所以做一把油紙傘也不是什麼簡單的手工活。油紙傘的溫婉浪漫也被在文人筆下變成了古典愛情的符號,也成為了中國古典美的標誌。
在蘇州溫柔的水鄉中,下著小雨的巷子裡都是潮溼清甜的空氣,還夾雜一些花朵的芳香。這個時候,撐一把油紙傘最適合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