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晴空,日照當頭。靜靜深夜,月詠江流。心似晴空,理想當頭。行似深夜,智慧江流。」——《圍棋少年》片尾曲
近日《圍棋少年》第三部即將在今年殺青的消息傳來,不少人直言找回了童年記憶,回想起那個天才圍棋少年,學習棋藝道路上帶給我們的感動。
人生如棋,黑白相間。局裡局外,一生好走。
熟悉的旋律,將我們帶回了少年時期,那個天才少年坎坷的一生,開始對圍棋不為所動的他,後來將圍棋貫徹成生命的主旨。
《圍棋少年》相關介紹
作品上映於2005年,由現任中央電視臺青少節目中心動畫部導演馬風清擔任導演,孫曉松編劇,動畫作品由央視動畫有限公司製作出品,2005年《圍棋少年》還曾獲得過中國動畫學會「中國動畫成就獎」。
作品主要是以明朝末期的天才圍棋少年江流兒的成長經歷為故事主線,通過評書風格的敘事方式,將「俠」之道義融入到故事中,從而弘揚出中華圍棋的精神。故事前期的江流兒一心嚮往江湖,對自身的圍棋天賦不甚在意,卻在父親死後,為了替父親報仇走上成為「棋聖」之路。
《圍棋少年》棋如人生,天才圍棋手的成長史
作為一部青少年成長教育動畫,作品的觀眾定位從一貫的小學生年紀,上升到了初中生的年紀,這個年齡的觀眾在思想層面有了一定轉變,對於少年心性的培養有一定的促進。作品通過寫實化的風格展現的是少年成長路途上的艱難險阻,突出了江流兒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
早期的江流兒,嚮往的是豪情萬丈的江湖生活,他雖然下棋天賦不錯,但對於成為「棋聖」並未有過多的嚮往。然而,少年的成長有時候是猝不及防的,父親死後,他開始真正將圍棋作為自己的執著,付出一切努力去學習圍棋。他放下了少年時期的所有任性,去向每一個圍棋高手學習,提高自己的棋藝。
小時候看這部作品,總是歡笑多過其他,對江流兒下棋厲害的記憶多過他的身世遭遇,對於作品中痛苦的記憶也不是那麼深刻,小時候的我們還想成為和江流兒一樣厲害的圍棋高手。長大了才發現,苦難其實才是他生活的主旋律,流浪街頭,沒有飯吃,沒有地方睡覺,下棋原本不是他的理想,而是他為了報仇利用的手段。
江流兒和妖刀王的那一段對話,現在看來也是這個少年心態改變的開始,江流兒去朝堂狀告福王卻被打了二十大板,回來的他問妖刀王到底要如何才能為父親報仇,妖刀王說成為圍棋第一高手就可以接近皇上狀告福王。此時的江流兒還執著於自己的夢想,想要成為一個像妖刀王一樣的江湖英雄,妖刀王卻告訴他自己和圍棋高手林心誠相比差遠了。此後江流兒在父親墓前思考良久才決定要成為「棋聖」為父報仇,這是江流兒第一次明確自己的方向確定要走上圍棋之路。
從錦衣玉食的御史公子,變成流浪兒,初出江湖的他,不懂江湖險惡被陷害,被殺害,好在還有人幫助他,教導他。老前輩劉南如、師傅金威遠、圓德大師,天才棋手林心誠,這一路上很多人幫助他,才能成就他。雖然是個圍棋故事,也是一部武俠故事集,故事中充滿著江湖兒女的情懷。
從頑皮無知到成熟,從心比天高到謙遜知禮,學習和成長是他生命的主旋律,痛苦和磨難是經歷。棋藝進步的同時,少年心性也磨礪的閃閃發光。
江流兒是不幸的,少年喪父沒有依靠;他又是幸運的,一路上一個又一個師父,除了教會他下棋,還教會了他做人。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劉如南,是指引他人生方向的那輪月亮,那盤下到月亮上的棋局,是他的人生方向的轉變開始。
如果說第一部,是他的少年成長史,磨礪的是他的人格。第二部則是通過他人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少年成長後的心態,此時的棋盤是更進一步的人生,長大了後的他看淡了很多,學會平靜淡然的愛著這個世界。少年時期的成長,大多會經歷一些苦難,技藝和心性的雙重提高,才會帶來真正的成長。
很多人喜歡下棋,因為從棋盤上能夠磨練心性收穫成長,那個少年正是通過一盤盤棋局獲得了人生領悟。年紀不過十六歲的他,已經活的通透明理。苦痛和磨難無窮無已,成長和領悟也永無盡頭。
《圍棋少年》,借圍棋談的是少年時期的「成長」
成長是《圍棋少年》的主旨。少年時期是夢想發芽的最初時機,當天賦和夢想不對等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抉擇?
從性格來說,江流兒是一個生性不羈的人,他喜歡江湖,希望能夠行俠仗義,也願意付出行動,他身著夜行衣和父親的侍衛比試,他一直纏著妖刀王要學習武術闖蕩江湖。每一次和妖刀王對話都離不開要學習武術,那是他願意付出努力的夢想。他確實有圍棋天賦,也在父親的堅持下一直學習下圍棋,但他卻更想堅持自己的夢想。
然而,父親的死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按照以往武俠作品的套路,學習武藝,為父報仇是正常的武俠套路,但在這部作品中,為了報仇他能夠走的唯一道路卻是成為「棋聖」。這對於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被仇恨裹挾的少年成長必然是扭曲的,圍棋這樣的方式似乎更加合理,也更加新穎。他命中江湖的對戰廝殺,全被放置在了一盤棋局之上,武俠世界的血腥也變得柔和起來。
以棋局作為載體抒寫一個人的人生故事,對於少年的成長和蛻變來說,堅毅有力。脫離了正常生活的少年,其實最容易在人生道路上走偏方向。在人心複雜的江湖生活中,江流兒被金威遠利用之時,他逐漸喪失了本心,變得不擇手段,老棋手劉南如為了幫他走回正道,對其諄諄教導,「圍棋是一個人修身養性的根本,而不是用來賭博的工具」,最後堅持到犧牲了自己。
老人家雖然沒怎麼教他下棋,卻幫他找回了天性中的善良,金威遠是江流兒入江湖之後學會的第一個教訓,棋藝提高的同時丟失了本心,這是生活必經的過程。這時候有人及時拉他一把很重要,劉南如老人家就像一個指南針,帶他找到正確的方向。
經歷了這兩個人的教導,江流兒逐漸褪去了少年時期的稚氣,心性上也變得成熟穩重。此時的他遇到了另一個指路名師老乞丐林心誠,這位師傅成就了江流兒人生的巨大飛躍。從棋藝上來看,他讓江流兒實現了高手向大師的蛻變,從人生的角度來看,他引導江流兒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三觀。這是個人兩個方面的提高,建立了一個少年人生意義上的基礎,對於此後的人生道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小乞丐百花,是對其感情中的另一方面的成長,愛情。有一個目標契合的人陪伴他,相知相惜的他們,因為圍棋碰撞出火花,她是與江流兒年紀相仿的正面促進力量,同時作品將愛情的兩面性突出了出來,她暴露女兒身離開之後,江流兒因為她一度意志消沉,喪失了下棋的信心和動力。
黑木,他是對手也是江流兒的另一面,江流兒背負的是父命,他背負的是師命,但他痴迷下棋。對他來說,對黑白棋局的喜愛超過了其他東西。
作品將少年的成長定位在黑白棋局之上,每一個師父,每一次對局都是主角成長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劉老的哪一場對決,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棋手的為人之道,是他真正意義上讓這個少年認識到骨子裡還是有些東西不能忘卻,不能丟失。人物的刻畫是這部作品的精髓,每一個人都讓我們看到了成長的多面性。
此外,《圍棋少年》還體現了中日文化的衝突,以及我們對和平的思考,江流兒和黑木的對決,體現的是中日文化之間的衝突,而兩個人從對手成為朋友,也是將這種衝突內化成了友誼,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和平,才能促進更高層次的和平。
作為中國早期的動畫,《圍棋少年》無論是畫面表現還是故事構成,還有內涵體現上都非常優秀,筆者非常期待續作的到來,希望能找回昔日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