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3 0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家訓家規家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每個家庭教育智慧的深刻體現,是一個家庭的立家之本、幸福之源,是良好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石。每一位家長都會用自己經歷的故事教育自己的孩子,它可能是祖上代代相傳的家規道理,可能是長輩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叮嚀,也可能是從父母身體力行中獲得的感悟。無論是一句簡單的話語,或是一段樸實無華的文字,還是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它都能觸動我們的心靈,為我們的孩子點亮前進的道路。
通過一段時間的評選,2020年度白銀區優秀「家訓家規家風故事」獲獎家庭已經出爐啦,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他們家的故事吧!
王峴鎮 李愛玲
家規家訓
孝親敬老,愛幼樂施,善待他人;
遵守規矩,勤儉持家,家庭和睦。
家風故事
傳承好家風 美德勵後人
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一脈相承的祖制或庭訓等,也是一個家庭的傳統風尚。
我家是一個平凡的書香世家,四代同堂。一直以來,老一輩十分重視對後輩們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質的教育,教導後輩們要傳承發揚中華民族「和為貴、孝為先、勤為寶、儉為德」的傳統美德。孝親敬老,愛幼樂施,善待他人;遵守規矩,勤儉持家,家庭和睦等優良傳統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家規家風。至今,代代相傳,受益匪淺。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應盡的孝道。我家兩位老人住在市區裡單獨生活,他們身體鍵康,生活自理。兒女們經常去探望,噓寒問暖,送這送那,誰家裡做了好吃的首先想到的是老人,都送去讓老人品嘗增加營養。兒女們適時給老人添置衣物。老人生病身體不適其間,兒女們陪同去醫院檢查治療,輪流值班細心護理。我愛人作為長子,我作為大兒媳婦,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和心血。我愛人經常對兄弟姐妹們說的話是:「我們做兒女的想的做的周到一點兒,老人就少受一點兒委屈和疼痛」。有一次我和兒子去給老人送羊肉湯,正巧趕上天冷,還未到供暖時間,老人用的電褥子壞了,為了不讓老人睡覺床上冰冷受凍,我二話沒說去商場買回電熱毯,查好電路鋪在床上,讓老人睡覺安全又暖和。天氣暖和的時候,便接老人來我家休養散心,逢年過節都是把老人接到自己家裡團聚,安享天倫之樂。
嚴於管教是培育優良家風的基礎,長輩們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諄諄教誨教育鼓勵孩子。記得有一次,家裡來了個遠方親戚,女兒放學回家,進屋看見是一位不認識的人,扔下書包扭頭就跑院子裡去玩了。我見女兒沒禮貌,連個招呼都不打,弄得客人很難為情,當時內心真的生氣又尷尬,很沒面子。乘客人去衛生間的時候,我趕快叫來女兒輕聲說道:「這是你遠方的一位表姑,是咱們家的親戚,因為家裡有事找到咱們家來請求幫助。你雖說沒見過她,但總應該見面打個招呼問聲好吧,到咱們家來了就是客人,你這樣多沒禮貌呀,別讓人家笑話!」女兒聽後臉色發紅很不好意思,知道自己錯了,等到客人再進來的時候,上前誠懇地問候:「表姑好!歡迎您來!剛才我失禮了!」,隨後熱情地招待客人,添加茶水,遞上招待客人的食品,看到女兒的表現,客人很高興,我也很欣慰女兒聽話懂事了,當著女兒的面答應了親戚的請求。通過這件事,女兒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更加懂得了尊敬長輩,善待他人的禮數,領悟到為人處事的道理。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老一輩留下了諸多「餐桌規矩」。每當吃飯的時候,家人們圍桌而坐,長輩坐上方,其他人按長幼依次而坐,養成了大人不動筷子小孩子不能動,不能拿筷子敲碗、不能吧唧嘴、不能挑三揀四、不能高聲喧譁、不能隨意跑動、不能多吃多佔浪費飯菜等好多規矩。幾乎家裡的每個孩子都因為各種飯桌規矩挨過打,打著哭著孩子們記住了什麼該幹什麼不該幹。通過吃飯這件最為平常的事,教育後輩們遵守規矩,敬老愛幼。現在雖說物質生活條件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規矩依舊未變,只是順應潮流寬鬆了些許,飯桌上其樂融融,親情味兒更加濃鬱了。
自古有句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諺語「家和萬事興」。好的家風能夠促進家庭和諧。我家婆媳融洽,妯娌和睦,兄弟姐妹親和。這種和睦相處的生活,離不開老一輩的傳統教育;離不開家人的互相理解寬容,體諒幫助;也離不開我們夫妻的無私奉獻,任勞任怨。逢年過節,大小假期,家裡人聚會聚餐大多在我家舉辦,每周一小聚,每月一大聚,父母長輩、孩子們全都參加,我家都是提前準備好食材,計劃飯菜的花樣品種,我們夫妻倆人親自下廚,會做飯的妯娌、姐妹們都來幫忙,大家一邊幹活一邊熱鬧的切磋與交流廚藝。每當色香俱全的飯菜端上桌,家人們吃的可口味美時,我也是格外開心。家人們聚在一起聊聊生活工作中的喜怒哀樂,誰家有什麼事說出來大家一起出主意幫助解決,誰也沒覺得人多吵鬧,只感到無比的快樂和幸福。
眾所周知,2020年的春節很不平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華夏大地肆虐,打破了闔家團圓、祥和喜樂的節日氣氛。家裡老人及親人們都響應號召,安心的「宅」在家裡。隔離病毒隔離不了關愛,疫情隔不斷親情。家人們時常打電話或通過網絡互相問候關心。我家的兩個孩子也主動承擔起給老人和親屬們採購配送蔬菜及生活用品的責任。家人們通過網絡舉辦「美食大賽」,我家曬釀皮、你家曬海鮮、他家曬煎包,依舊親情凝聚、快樂相伴。正月十六是我的生日,因疫情無法聚餐,家人們自發在微信家群裡為我舉辦了一場熱鬧開心的「網絡生日宴會」,家人們爭先恐後地送上美好的祝福語,漂亮的祝福圖片,發祝福紅包,隔著屏幕我真的熱淚盈眶,感動不已。
勤儉持家是老一輩經常教導後輩的話題,多年的生活歷練,家裡的大小事兒我都料理的井井有條,家人的日常生活儘量照顧的細緻周到。我注重環境衛生,庭院裡保持整潔,屋子裡乾淨利落。我喜歡養花,一年四季,屋子裡、走廊裡綠意盎然、生氣勃勃,各色各樣的花兒競相綻放,花香怡人,為家人創造了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得到了親朋好友的一致讚賞。「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勤勞和付出沒有白費,2018年、2019年我家均被白銀區婦聯評為白銀區「美麗庭院」榮譽稱號並頒發了獎牌,我也榮幸地評為王峴鎮紅星村婦女代表,參加了白銀區第十次婦代會。另外,我也愛好民間藝術,喜歡一些傳統的手工編織。閒暇時間,向老一輩請教,手把手學做。2020年4月,我將帶著我的手工作品參加白銀區婦聯舉辦的手工作品展示大賽。
我家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講不完。家人們健康平安,日子過得溫馨和睦、紅紅火火,這都離不開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優良家風家規及家人們的自律遵守。良好的家風傳承的是一種生生不息的正能量;承載著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鞭策和鼓勵;寄託著後代們對祖輩無盡的懷念與崇敬。今後的日子裡,希望我的家人們、後輩們都能把優良的家規家風融化在精神和行動之中,更好的發揚傳承下去。
擬稿:區婦聯
原標題:《三曬三比三賽|白銀區王峴鎮李愛玲家的「規矩」》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