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三家注,理解《史記》的三把鑰匙

2020-12-05 薩培喇談藝錄

《史記》是司馬遷編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這部書在史學界和文學界都有著極高的地位。從東漢開始,《史記》受到了文人群體的重視,成為經典。由於古人寫書的時候,用詞簡練,後人理解起來會有障礙,於是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注釋本。在《史記》的多種注本中,有三個版本質量最好,被稱為《史記》三家注。這三個注釋版本,可以說是理解《史記》的鑰匙。

南朝宋有個文人叫裴駰,他是世家子弟。裴駰的父親曾經注釋過《三國志》,受父親影響,裴駰從小就對史學感興趣。裴駰長大後,開始注釋《史記》,他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參考其他史學家注釋的方法,編纂完成了一部《史記集解》。這是第一部全方面注釋《史記》的著作。裴駰自己十分謙虛,由於在成書過程中他參考了前人的學術成果,所以書名中有「集解」二字,強調他的著作離不開前人的研究成果。

古人為經典著作寫注釋的時候,一般不會突破原書的框架,不會對書中的內容提出質疑。其實《史記》中也有一些存在爭議的記敘,裴駰面對這種情況採取了引用前人觀點,不作評價的辦法。從這一點看,他沒有打破注釋的框架,與其說他是一位作者,不如說他是一位編輯者。《史記集解》的內容雖然簡單,但為後人注釋《史記》提供了一份南北朝之前的總結文獻。

由於裴駰編寫的《史記集解》存在小小缺陷,一直有人都在默默注釋《史記》,到了唐代終於出現了一個相對較好的版本。開元年間,有個叫司馬貞的弘文館學士,他寫了一部《史記索隱》。這部書不僅在為《史記》作注,而且也為裴駰寫的《史記集解》作注。他司馬貞在注釋過程中了打破了「疏不破注」的規矩,遇到原始文字有錯漏的地方,他提出自己的觀點,並予以校正。

司馬貞很大膽,他覺得後人既可以修改《史記》,也可以續寫《史記》。他自己就曾經寫過一篇《三皇本紀》,並且把這篇文章放到了《史記索隱》之中。這樣的行為在古代來講過於叛逆了,不過司馬貞才氣逼人,世人不敢對他有太多批評。

同樣是生活在唐代開元年間的才子,張守節把自己注釋《史記》以及相關文稿的著作整理結集,就有了《史記正義》。《史記正義》包含對三本書的注釋,分別是《史記》、《史記集解》和《史記索隱》。張守節除了是一位史學家,他還是一位地理學家,他從地理知識入手,解釋上述三本著作的內容,顯得別具一格。

如果想閱讀或者自學《史記》,面對晦澀難懂的古代歷史知識,不凡先從「鑰匙」入手,然後再打開史學的大門。

拓展閱讀

落紅有情,春泥護花,龔自珍代表作《己亥雜詩》

山林逸趣,意境超遠,唐詩佳作《題破山寺後禪院》

江湖詩派中的江湖詩人劉克莊

開創詩歌理論著作新體裁,歐陽修與《六一詩話》

相關焦點

  • 《史記》最早的注本——《史記集解》序
    至於採經摭傳,分散數家之事,甚多疏略......——《史記集解》序 《史記集解》是唐斐駰所著,是現在最早的《史記》的注本,與「史記三家注」一起,對後世影響最大。或義在可疑,則數家兼列。漢書音義,稱臣瓚者,莫知氏姓。今直雲瓚曰。又都無姓名者,但云漢書音義。時見微意,有所裨補。譬嘒星之繼朝陽,飛塵之集華嶽。以徐為本。號曰集解。未詳則闕弗敢臆說。人心不同,聞見異辭。班氏所謂疏略抵捂者,依違悉辯也。愧非胥臣之多聞,子產之博物。妄言末學,蕪穢舊史。豈足以關諸畜德。庶賢無所用心而已。
  • 兩千年《史記》研究的集大成,三代《史記》研究學人積十數年之功...
    《史記研究集成·十二本紀》,由趙光勇、袁仲一、呂培成、徐衛民四位先生主編,三代學人奮力以為的重要學術成果,也是西北大學出版社六年來與編纂者共同砥礪前行、矢志以為的重要出版工程。馬來說,它涉及浩繁的文獻資料,時間跨度近兩千年,同時以考古資料補正已有研究,兼收海外漢學《史記》研究成果。
  • 淺說《史記》之《滑稽列傳》
    司馬貞《史記索隱》中解釋道:「滑,亂也;稽,同也。」就是說能言善辯的人可以「混淆是非」「顛倒黑白」。另有一種說法,滑稽,還可指流酒的器具,「轉注吐酒,終日不已」,能言善辯之士,通常口若懸河,大概就取這個酒器來比喻借代了。轉入正文之前,還介紹個小知識。
  • 宮崎市定:我們曾經怎樣讀《史記》
    中國的學問方法,比起綜合全體後考察其本質,不如說是將重點放在各自細部的理解。因此,解讀歷史時自然會有訓詁之學,也就是穿鑿言語意思的傾向。東漢時期,司馬遷的用語中已經出現了難以理解的地方,有個叫延篤的學者寫了《史記音義》一卷後,到南朝宋時又出現了徐廣所著的《史記音義》十卷。此外還有許多做註解的人,同時代的裴駰就編纂了《史記集解》八十卷。
  • 《史記》學第四次「結集」 《史記研究集成》首批成果問世
    本報訊(記者紅娟)「《史記研究集成·十二本紀》是匯集中外學者從古至今研究《史記》的精華成果的集大成之作。這是《史記》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必定開創《史記》研究的一個新時代。」
  • 《史記》學史上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
    《史記研究集成·十二本紀》,趙光勇、袁仲一、呂培成、徐衛民主編,西北大學出版社2020年3月第一版,1680.00元 西漢司馬遷著作的《史記
  • 蘇芃:《史記》古寫本學術價值譾說
    這些斷簡殘篇散藏於海內外多家公私機構,由於其所承底本較早,保留了不少刻本中佚失的文獻信息,因此其學術價值不容忽視,以下約舉五端,略作闡發。第一,古寫本《史記》具有重要的校勘價值。例如,「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這篇列傳被稱為讀懂《史記》的鑰匙,講了什麼?
    一盞孤燈、一桿狼毫、一腔悲憤一書胸臆,一部曠世奇作問世天下…- 壹 -起叔對歷史的喜好始於《史記》,對《史記》的深究源於自媒體的興起。然可嘆的是起叔生性愚鈍,時至如今,仍未能領得其中要義…某次偶然,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說「伯夷列傳」是讀懂《史記》的鑰匙…出於想獨立思考的緣故,未看其中解答,而是拿出《史記》,又從細看了這篇列傳…並於似懂非懂間寫下這篇文章…先說此傳梗概…殷商時期,有這樣一個國家叫孤竹國,其國君孤竹君生有三子,其中長子叫伯夷、幼子叫叔齊…常理而言,一旦這孤竹君離世
  • 《史記》:字詞皆美|閱讀《史記》
    但同樣不可忽視的是,《史記》的字詞皆美,正是這些看似尋常的字詞鑄就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豐碑。其一,單字之精妙。《史記》用字,精妙之處不可勝數,僅以三處描寫皇后的文字即可見一斑。《史記》在行文時,往往會恰到好處地運用數字,這使得語言傳神而富有表現力。下面亦舉三例。《殷本紀》記載,商湯治國時廣徵賢才,聽說伊尹是位了不起的隱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返),然後肯往從湯」。劉備請諸葛亮三顧茅廬人們傳為美談,而商湯請伊尹五次,亦可成為佳話。
  • 《史記》輝映塞納河畔
    少年時代,我讀季羨林先生寫的《司馬遷》,深為太史公敢為李陵降匈奴辯解受腐刑、發奮修成《史記》的堅韌不拔所動,遂買來這部中國古代史學巨著全套線裝本翻閱。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在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找到了法國漢學家愛德華·沙畹翻譯的《史記》五卷本,不禁為這位漢學家做出的可貴貢獻嘆服,回國後應承指導了關於沙畹翻譯《史記》的論文。
  • 讀《史記》,該選啥版本,該如何讀?梁文道:竟都不如這位外國人
    讀《史記》,首先面對的困擾,其實就是版本的選擇問題。這個問題,說小很小,說大又極大,就看你準備讀它到什麼地步。過去,中國人讀《史記》,必先從「三家注」入手,除此一途,別無捷徑。俗稱的所謂「三家注」,指的其實就是唐宋以前註解《史記》最成功的三套書:劉宋裴《史記集解》、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和唐張守節《史記正義》。臺鼎文書局《新校本史記三家注》本,楊家駱主編,1981年版其實,時至今日,我也完全不贊成直接讀白話史記之類的作品。
  • 難覓知音的司馬遷|閱讀《史記》
    司馬遷提筆在手,孤憤湧出:「事未易一二為俗人言也」「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今雖欲自雕瑑曼辭以自解,無益,於俗不信,只取辱耳」一連用了三次世上多的是不能理解他的俗人,他無可奈何,能做的就是保持沉默,「是以獨鬱悒而無誰語」,即使說出來,說給誰聽呢?「誰為為之?孰令聽之?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何則?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可謂沉痛。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司馬遷是孤獨的。
  • 張大可先生談《史記》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一部體大思精的歷史著作,同時又是一部優秀的文學傳記著作。西漢司馬遷撰。歷來受到眾多讀者追捧,魯迅評價《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今天就由中國《史記》研究會會長張大可先生為大家詳解,《史記》究竟有哪些值得捧讀深思之處。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
  • 《史記》曾是日本古代教育中重要的教科書
    《史記》是歷朝國王經筵中必講內容。大臣往往借講史之際,聯繫現實政治,提出參考建議,以便更好地治理王朝。燕山君時期,領事魚世謙對國王說:「進講《史記》,欲觀古人已行之事,法其善、戒其惡也。」明宗時期,有大臣上疏曰:「自上聖學高明,《四書》必講之後,當以《史記》進講。治亂興亡,人物邪正之易知者,莫如《史記》。」可見,總是將治國之事與講《史記》聯繫起來,這樣,使經筵日講有經世致用之功效。
  • 古代漢語零基礎學《史記》之願與君一起讀《史記》②
    《史記》上篇文章交待過,經過了兩千年的考驗,是歷代文學家和史學家都學習和模仿的偉大作品。萬事開頭難,對於古代漢語零基礎的我來說,閱讀《史記》更是難上加難。平時閱讀普通書籍,大約一天多可以完成,但閱讀偉大作品估計需要幾個月,幾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
  • 《史記研究集成·十二本紀》在司馬遷故裡陝西韓城發布
    圖為《史記研究集成·十二本紀》。 張遠 攝中新網陝西韓城10月26日電 (記者 張遠)《史記研究集成·十二本紀》發布暨研討會26日在司馬遷故裡陝西韓城舉行。《史記研究集成》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規模浩大,由「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各部分構成,旨在對司馬遷的研究成果進行系統總結,匯集、整理、編纂一部囊括古今中外《史記》研究成果的「集成」。
  • 灌夫:蝴蝶的翅膀 | 閱讀《史記》
    其意為:有些小事,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系統放大,則對家國人生的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中,灌夫罵座,就是這隻蝴蝶的翅膀。1灌夫罵座武帝元光四年夏,田蚡娶燕王女為夫人,太后姐姐詔令列侯宗室皆往賀。
  • 灌夫:蝴蝶的翅膀|閱讀《史記》
    其意為:有些小事,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系統放大,則對家國人生的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中,灌夫罵座,就是這隻蝴蝶的翅膀。1 灌夫罵座武帝元光四年夏,田蚡娶燕王女為夫人,太后姐姐詔令列侯宗室皆往賀。
  • 法國漢學家傾力譯《史記》
    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在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找到了法國漢學家愛德華·沙畹(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翻譯的《史記》五卷本,與中文對照閱讀了幾篇,不禁為這位已故漢學家熱心傳播中國經典做出的可貴貢獻嘆服,回國後應承指導了關於沙畹翻譯《史記》的大學論文。
  • 「太史劉」寫史記
    《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資治通鑑》《史記》就放在他手邊,寫累了,就進入古人世界遨遊一番。 文章火起來,劉黎平一點也不感到驚訝,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一條適應大趨勢和內心選擇的路。 火了 女排決賽日,劉黎平決定為郎平寫一篇史記體傳記。 本想決賽一結束就推出,結果卻沒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