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零基礎學《史記》之願與君一起讀《史記》②

2020-12-22 田朗朗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才有《說難》《孤憤》;《詩》三百篇,皆聖賢發憤而所作為也。」——摘自司馬遷《報任安書》

浩如煙海的書海裡,總有極少數的書是比較難讀的、要求比較多的書。閱讀這樣的書,會增長我們的心智,讓我們變得有智慧,也更有知識,甚至於直到我們生命的盡頭,它仍然能提高我們的心智。這樣的書籍就是偉大的作品。

英國作家和評評論家說:偉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堅定來完成的。而我國的偉大作品,幾乎都是作者在遭遇厄運後,靠著信仰,用生命來完成著作的。《史記》上篇文章交待過,經過了兩千年的考驗,是歷代文學家和史學家都學習和模仿的偉大作品。

萬事開頭難,對於古代漢語零基礎的我來說,閱讀《史記》更是難上加難。平時閱讀普通書籍,大約一天多可以完成,但閱讀偉大作品估計需要幾個月,幾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

我選用的《史記》讀本,是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帶注釋和譯文,工具書用的是《古代漢語辭典》。閱讀之前,我挑選了一個較厚的筆記本,下載了歷代朝代更替大事記和北大教授高明的《中國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別問為什麼要做這些準備工作,相信聰明的你是懂得我的。

《項羽本紀》是我閱讀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司馬遷最為得意的作品。生活中,我們常聽「鴻門宴、霸王別姬」等較為熟知的故事,都在《項羽本紀》裡。除個別學過的章節外,我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障礙、困難和疑惑。初看時,滿眼都是生僻字;再看時,滿篇都是通假字,幾乎每個一句子裡都有障礙,每一段話裡都有疑惑,每一個章節也都有難點。我閱讀著原文,查看著注釋,還不停地查《古代漢語辭典》……但即便是這樣,不理解就是那一時刻最真實的感受,再加上閱讀時間的碎片化,好不容易讀懂一點,但讀了後面的就又忘了前面的……

太難了,實在讀不下去時,我想退縮和放棄。如就此放棄,也許我今生都不會再拾起。一想到這司馬遷用生命著就的偉大作品時,內心非常不甘。要不退一步吧,只閱讀《少年讀史記》,如再有精力再閱讀譯文。但是《少年讀史記》和《史記》譯文都閱讀過後,我又忍不住看原文。不過我漸漸地意識到,憑目前的閱讀理解能力,無法完成,需要借力,請教高人。

所幸的是,置身於大數據時代,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像以前那樣稀缺和難得,網際網路上關於《項羽本紀》的課件、音頻資料和文字資料還真不少。學習強國、嗶哩嗶哩和喜馬拉雅,我一遍遍地搜集,逐個點開試聽,恨不能有老師帶著逐句逐詞講解。

海量的音頻和課件裡,白雲出岫老師的《史記》朗讀版本和《王立群講史記》之《項羽本紀》(共六集)性價比較高。我邊讀邊聽,個別弄不懂的再分類檢索。磕磕絆絆中,用十天多時間,不求甚解地完成了對《項羽本紀》的基礎閱讀。

合上書本,問自己,真正吸收了多少?按這樣的速度,我什麼時候才能讀完這52萬多字?花費了時間和精力,讀過的都能都能記住嗎?會不會像讀《倫語》一樣,最後記住的都是「子曰」「子曰」「子又曰」……「讀過就忘記」不是我想要的結果。那一時刻,我更迫切想要尋找一種更高效且實用的閱讀方法,讓我真正能走進這部偉大作品,得到豐富的文學滋養。而且我也更加渴望,在有生之年裡,能踮起腳尖,跨過兩千年的時間荒野,牽著這位文化巨人的衣袖,嘗試讀懂他和理解他的作品,向著更早的三千年時光裡漫溯……讓這部偉大作品真正能影響到我。

隨後的半個月時間裡,我閱讀了六七本介紹讀書方法的書籍,比如《如何閱讀一本書》等,同時也查閱和學習了教授學者們都推薦和認可的《史記》讀法,才決定再次重啟對這部偉大作品的閱讀計劃。

袁枚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今後不管閱讀中遇到再大的困難,我想自己都會堅信,這本偉大作品一定會帶自己一起成長。每一部偉大作品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靈魂,更何況它已經歷了兩千年的檢驗呢。對於想要獲得成長的我來說,為閱讀這部作品,付出再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值得的。

人世間,沒有一種經歷是多餘的。如果此刻屏幕前的您,和我一樣也有閱讀《史記》的願望,那麼我們攜手前行,一起閱讀《史記》吧!

相關焦點

  • 線上共讀 | 陳正宏教授和你一起讀《史記》
    線上共讀 | 陳正宏教授和你一起讀《史記》 2020-10-23 1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宮崎市定:我們曾經怎樣讀《史記》
    記述事實的文章誰都能讀懂,只需按照讀到的來理解,按照讀到的來玩味即可,自然沒有從旁說明的必要。但如果是《史記》這樣兩千多年前的著作,而且又是作為外國的中國的讀物,情況就有所不同了。即便對於中國人而言,這是不同於現代社會的遙遠過去的記錄,閱讀時也是需要某些參考書的。但問題在於,什麼樣的參考書才是合適的。
  • 《史記》曾是日本古代教育中重要的教科書
    [摘要]日本古代教育中,《史記》是重要的教科書。日本古代設有專門講習歷史的「紀傳道」,修習「紀傳道」的學生被稱為「紀傳生」。《史記》是這些「紀傳生」的必讀之書。司馬遷的《史記》很早就傳入朝鮮半島,歷史上一直被奉為經典。三國時期、統一新羅和高麗時期皆重視對《史記》的學習,朝鮮王朝進一步弘揚這個傳統。《史記》既是朝鮮儒士喜讀的史學著作, 也是其科舉的重要內容和世子侍講、國王經筵日講的重要史書, 在朝鮮王朝的政治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朝鮮世子的培養非常重要,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習讀經史,《史記》是必讀書籍。
  • 《史記》輝映塞納河畔
    少年時代,我讀季羨林先生寫的《司馬遷》,深為太史公敢為李陵降匈奴辯解受腐刑、發奮修成《史記》的堅韌不拔所動,遂買來這部中國古代史學巨著全套線裝本翻閱。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在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找到了法國漢學家愛德華·沙畹翻譯的《史記》五卷本,不禁為這位漢學家做出的可貴貢獻嘆服,回國後應承指導了關於沙畹翻譯《史記》的論文。
  • 《史記》:字詞皆美|閱讀《史記》
    但同樣不可忽視的是,《史記》的字詞皆美,正是這些看似尋常的字詞鑄就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豐碑。其一,單字之精妙。《史記》用字,精妙之處不可勝數,僅以三處描寫皇后的文字即可見一斑。再如,古人痛罵胡作非為、欺壓百姓的官吏為「狗官」,事實上,古代真有負責管狗的官吏。《司馬相如列傳》記載,把司馬相如引薦給漢武帝的是「狗監」楊得意,「狗監」就是管狗的官。其四,疊用詞之氣魄恢弘。《史記》疊用詞語,學者多有稱道。
  • 《史記》最早的注本——《史記集解》序
    至於採經摭傳,分散數家之事,甚多疏略......——《史記集解》序 《史記集解》是唐斐駰所著,是現在最早的《史記》的注本,與「史記三家注」一起,對後世影響最大。但他所涉獵的知識是非常的淵博,遍讀經典書籍和名人傳記,對通讀古今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他是非常勤奮刻苦的了。在關於古代聖賢的是非判斷方面中有錯誤的理解。
  • 灼見|《史記》與其他20多部「正史」的最大不同,在這裡!
    《史記》中有許多大人物所幹的轟轟烈烈的大事件,但這些大事件都是靠小人物的幫助完成的:信陵君竊符救趙是靠了侯嬴、朱亥;平原君能搬來楚兵,並堅守圍城,是靠了毛遂、李同;孟嘗君能脫離秦國,並在齊國幹一番事業,是靠了馮諼等。因此若說司馬遷給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立傳,其實際目的就是為了表彰侯嬴、朱亥、毛遂、李同、馮諼等這些下層人物,我看也是可以的。
  • 法國漢學家傾力譯《史記》
    恰於此際,苦心經營巴黎友豐書局的潘立輝先生將他終於編列完畢的《史記》法譯本全套共九卷擺到我面前。但見譯本首卷封面玉龍飛舞,各冊異彩紛呈,雖現代裝幀,卻流溢古色古香。想到華夏文化能向世界文壇奉獻如此瑰寶,頓感作為一個炎黃子孫的自豪。  還是在少年時代,我讀了季羨林教授寫的《司馬遷》一書,深為太史公逆境中發奮修成《史記》的堅韌不拔精神所震撼,遂買來這部中國古代史學巨著全套線裝本翻閱。
  • 《史記》三家注,理解《史記》的三把鑰匙
    這三個注釋版本,可以說是理解《史記》的鑰匙。南朝宋有個文人叫裴駰,他是世家子弟。裴駰的父親曾經注釋過《三國志》,受父親影響,裴駰從小就對史學感興趣。裴駰長大後,開始注釋《史記》,他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參考其他史學家注釋的方法,編纂完成了一部《史記集解》。這是第一部全方面注釋《史記》的著作。
  • 淺說《史記》之《滑稽列傳》
    司馬遷作《滑稽列傳》,講述的是能言善辯、言辭流利的官吏或君王信託之士。司馬貞《史記索隱》中解釋道:「滑,亂也;稽,同也。」就是說能言善辯的人可以「混淆是非」「顛倒黑白」。另有一種說法,滑稽,還可指流酒的器具,「轉注吐酒,終日不已」,能言善辯之士,通常口若懸河,大概就取這個酒器來比喻借代了。轉入正文之前,還介紹個小知識。
  • 還是《史記》最嚴謹
    商鞅的記載見於《史記·商君列傳》。傳記剛開始,司馬遷並不稱呼其為衛鞅,而是公孫鞅。以下為《史記》原文,不喜歡看古文的可以忽略之。商君者,衛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 商君書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為中庶子。
  • 《史記》書名的由來,「太史公」得名的由來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書中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公元前2700年左右),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之間近三千年的中華古代歷史。《史記》作為一部紀轉體通史,不僅僅是只記載了統治階級的重大歷史活動,它也記載了涉及到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諸如政治、經濟、戰爭、文學、藝術、地理、科技、宗教等等,稱得上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修「正史」的作者所傳承。
  • 小吳讀史:《史記》之《十表·十二諸侯年表》
    導語:今天,《小吳帶你讀史》欄目將帶你走進《史記》之《十表·十二諸侯年表》,此篇記錄約春秋時期周、魯、齊、晉、秦、楚、宋、衛、陳、蔡、曹、鄭、燕、吳十四國歷史大事件的年表。資料圖。圖片來源於網絡  周朝至厲王衰敗  太史公讀《春秋歷譜牒》這些古籍的時候,每每讀到周厲王時,都合書感嘆萬分說:「哎,周朝至厲王衰敗,師摯早有預見,但還是無能為力,商紂王用象牙做筷子的時候箕子也同樣嘆息。」周道頹廢,詩人(孔子)作《關雎》以男女情愛昭示仁義道德,但是還是被貪婪和虛妄侵蝕。詩人作《鹿鳴》譏刺。
  • 讀《史記》,該選啥版本,該如何讀?梁文道:竟都不如這位外國人
    「國民情書」《史記》理應是這樣一本書。《史記》之重要性,它所散發出來的光和熱,凡是有接受過基本教育的中國人,大概都非常明白。它屬於常見書,但是讀《史記》,怎麼選擇好的版本,又如何讀法更為恰當,可能一般朋友都有點茫然的吧。敝人不才而懶,對於《史記》 ,雖多年來心志於中,目存乎鵠,實際閱讀甚少甚淺,屬於偶爾翻翻那種粗人。
  •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千年秒圖騰,幽幽魂歸處 。01《史記》是中國的史學巨著,位列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元狩元年,三千年的歷史,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美譽!02讀《史記》,首先應該關注一下作者一一司馬遷。「西漢兩司馬,南陽兩臥龍」,其中一司馬就是司馬遷。他的知名度就不用腦子衡量了。
  •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選錄》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武帝時,先後任太史令、中書令。 所著(史記》是記載從黃帝至漢代的紀傳體通史,包括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五大部分,是一部體大思精、前無古人的偉大歷史著作。
  • 解析:《史記》中信陵君為何能殺死魏國名將晉鄙,成功竊符救趙?
    魏王則對公子盜竊他的兵符,假傳王命殺晉鄙之事非常惱怒。對此,公子自己也是很清楚的。但已經打退了秦兵,保存了趙國,公子便派將領率領魏國的軍隊回國,而他自己和他的食客們留在趙國。竊符救趙,是信陵君一生中最為閃光的事件,也是《史記》一書中最為精彩的片段之一。信陵君為什麼要竊符救趙?如何成功?(一) 正寫形勢之危急。
  • 緬懷孫立群教授丨重溫先生主講《史記貨殖列傳》
    孫立群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講授中國古代史30餘年,其主持的「中國古代前期史」課程,曾入選天津市精品課程。2006年起,孫立群教授開始與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目合作並擔任多期主講,先後主講「呂不韋」「李斯」「範蠡」「我讀經典之解析《韓非子》」「千古中醫故事之扁鵲」「從司馬到司馬」等題目,深入淺出、客觀公正,譽滿海內外。
  • 史記 黃繼光列傳
    黃繼光黃繼光者,生於辛未(一九三一),蜀之中江人也。其先三代俱為布衣,為豪紳地主所使,父嘗為傭耕,不堪苦勞而死,繼光由是銜之。母鄧氏,諱芳芝,閭裡一貧家婦耳,足且三寸,俗謂之三寸金蓮,凡生四子,而繼光為叔。鄧氏之教子,數舉遠者嶽武穆、近者鄧世昌事以訓,曰:「大丈夫弗思忠君報國,與閭裡雞犬何異?」
  • 「太史劉」寫史記
    《史記·傅園慧傳》裡,他的結論是:今日觀之,則無是憂也,今日之中國,少年不失真性情,則中國不失真性情,則中國為少年之中國也。 深圳晚報記者 張金平 在一千多萬微信公號中,劉黎平是唯一靠著寫古文突破重圍的人。 8月21日,《史記·郎平傳》發布135分鐘後,閱讀量便已超過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