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近些年明朝電視劇的興起

2020-12-25 柒薔子薔

近年來,隨著《明妃女醫傳》、《錦衣之下》、《大明風華》等熱播劇興起,大家發現以明朝為背景的電視劇越來越火爆,似乎迎來了一個明朝電視劇的黃金期。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明朝電視劇的興起。

一、原有的以明朝為背景的的電視劇存在感低

明朝電視劇其實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播出,像豬哥哥「徐崢」主演的《穿越時空的愛戀》、芒果臺曾播出的傳奇大劇《大明王朝1566》、央視曾播出的明末清初的《長河東流》、何炅主演的《正德演義》等都曾播出過,但都沒有引起人們的熱議。

女醫明妃傳劇照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明朝距離現在已有400-600年的時間距離了,普通觀眾對明朝的歷史不感興趣,反而由於清朝離我們比較近,比較熟悉,人們對清劇或者清宮劇更感興趣。

因此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懷玉公主》、《還珠格格》、《甄嬛傳》等不斷熱播。

二、明史的興起帶動了明朝電視劇的熱播

因此,不難看出,明朝電視劇原來沒有形成一股熱潮,源自於觀眾對明朝歷史的不了解。

漸漸地進入了21世紀,明朝歷史熱卻開始漸漸興起,明史開始在人群中興起。不得不提起一部現象級的書,徹底的把明朝歷史深入到了中國普通民眾。

大明風華劇照

2006年一個叫當年明月的網友在天涯社區上傳了《明朝那些事兒》,使明史在網絡上開始流行起來,慢慢的從網絡走到了線下,蔓延至中國社會,使民眾對明朝歷史有了更多的興趣,人們漸漸發現,原來明朝歷史那麼有趣,也有很多有趣有血有肉的人:千古的聖人、專情的皇帝、高尚的太監、力挽狂瀾的文臣、豪氣沖天的武將等……,於是全民興起了一股明朝浪,一時之間,「心靈歷史」出現在各個書店的推薦中,出現在了許多的中國普通家庭中。

《明朝那些事兒》打破了人們對明朝歷史的不了解,促使許多人在它的影響下去了解明朝歷史、研究明朝歷史,並將自己知道的故事反饋給更多的人,有的人把明朝的歷史為題材進行了文學創作,人民自發的宣傳了明朝歷史,為明朝歷史穿越了600年的時間長河,使它更為人所熟知。

正因為明朝歷史的開始大範圍的被人熟知,因此,以明朝為題材的電視劇有了更多的觀眾群體,才有了明朝電視劇的熱播。於是《明妃女醫傳》、《錦衣之下》、《大明風華》才能引起各種關注,《山河月明》等也未播先火。

山河月明劇照

三、中國的經濟發展,導致對精神食糧的追求日益提高

其實,不管是明朝歷史熱還是明朝電視熱,其實從本質上而言,是因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使人民的思想更多元,想了解不同的事物;經濟發展帶動了人們對精神食糧的追求,人們不再滿足於了解和知道清朝的歷史、看清朝的電視劇,我們在暢想我們的未來、生活於當下以外,更想了解,我們這個民族璨若星河的歷史。

大明風華劇照

當然,也有一個比較輕鬆好玩的原因,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美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許多人越來越詬病清朝服飾的難看,轉投入明朝華美服飾的懷抱中(笑)。

相關焦點

  • 好書推薦之《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在我的書單中屬於可看可不看的書,於是便沒有去買實體書,最近因為朋友那剛好有一套閒置,便借來翻閱,一看便停不下來了,確實是一本好書。但是《明朝那些事兒》給我的感覺是那些不愛歷史的人也會喜歡看,因為它的語言非常接地氣,作者根據自己看過的史書,結合自己的理解,用通俗直白且幽默風趣的語言將明朝歷史呈現在讀者眼前,在作者筆下,歷史不再枯燥,變得生動有趣,歷史史實化為一個個吸引眼球的故事,歷史人物也變得有血有肉,仿佛在看劇本,又仿佛就是在看電視劇,可以讓人身臨其境,就像網友評論:「文章以通俗的小說方式
  • 《明朝那些事》:奇葩皇帝特別多,一個比一個還要逗
    《明朝那些事》:奇葩皇帝特別多,一個比一個還要逗《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
  • 明朝藩王那些事兒
    關於明朝的藩王們有很多故事,我就為大家說道說道。明朝有八個藩王做了皇帝在歷代王朝中,皇帝因為多種原因沒了繼承人,就會找他們血緣親近的人即位。明朝也不例外,明朝前後有九個藩王做了皇帝。明朝藩王陵墓最高規格的藩王——潞王朱翊鏐朱翊鏐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同父同母的弟弟,太后和萬曆皇帝都對朱翊鏐寵愛有加。這個朱翊鏐從小就奢侈無度,他還自己選擇自己的封地,萬曆皇帝還買了很多珠寶送給他。
  • 為什麼明朝的戲那麼少
    對明朝研究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如果能夠拍出電視劇,一定是精品。事實上,曾經有一部《大明王朝1566》,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7分。玩豆瓣的,都知道這個分數意味著什麼。然而,除此之外,明朝戲再難尋精品,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明朝那些事》:以詼諧幽默的筆觸帶我們了解明朝的興衰歷史
    明朝第一才子,主編《永樂大典》的謝縉。靖難起兵的大將張永,朱能、邱福。仁宗宣宗時期,文臣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都是一時人傑,輔佐宣宗完成了「仁宣之治」盛世。武將主要有英國公張輔。
  • 揭秘明朝滅亡前幾大詭異之事
    有很多人都是明朝的粉絲,但是可惜,明朝還是覆滅了。那麼明朝的滅亡到底有哪些故事呢,今天就說一說。明朝每次朝代的更替都伴隨著很多靈異事,明朝也不例外,不說廢話,上料。經過收集的一些史料,明朝滅亡前,有很多的異象,話說在1627年8月24日,北京京城晴空萬裡,紫禁城的太和殿正在為年僅16歲的崇禎皇帝辦即位大典。開始一切都很順利,念到即位詔書的時候,突然烏雲密布,電閃雷鳴,而且雷鳴聲中還帶有詭異的聲響。
  • 恣意的明朝,自製的清朝
    在後一時期,雖然政府始終對海洋活動持懷疑甚至打壓的態度,但那些受利潤和宗教驅使不遠萬裡而來的西洋人,急於打破東亞固有朝貢體系秩序的日本人,以及中國民間以王直、徐海為代表的海商勢力,都在推動中國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海洋國家。在講談社中國史系列的第九卷《海與帝國:明清時代》中,作者上田信指出:「蒙古帝國的成立迎來了中華帝國集散離合這一自我擴張過程的終結。
  • 明朝電視劇扎堆播放?看看這幾部明代古裝劇,就知道什麼是經典了
    古裝電視劇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能看到跟我們現代人不同的社會風貌和權謀鬥爭,在看了那麼清朝電視劇之後,最近拍攝明代的電視劇卷土從來了,那麼今天就來看看有哪些好看的明代古裝劇吧。1、《大明王朝1566》大明朝開國時國運昌盛,帝王們也殫精竭慮地治理國家,但是到了嘉靖時期,國家貪腐問題嚴重,奸臣嚴嵩當道,權傾朝野,民不聊生,作為嘉靖帝沉溺仙術,雖有心管理這天下,但是面對權謀相爭的眾位大臣,他也無能為力了,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就講述了在嘉靖三十九年大明朝的政治、社會風貌
  • 《明朝那些事》:明朝第一大太監王振揮刀自宮,就是因為這四個字
    《明朝那些事兒》:明宣宗朱瞻基帶來了盛世,也為明朝埋下了禍根由於朱瞻基不想被大臣憋出內傷,就把太監扶了上來永樂末年,王振因為一些事被停職在家,就像在體制內工作了十多年,突然被「踢」了出來。就在內心焦慮的時候,他看到了一個朝廷招聘——去交太監讀書。王振本來就是教書的,單這個條件對他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 《明朝那些事兒》中細思恐極的細節:徐階是如何成功搞死嚴世蕃的
    《明朝那些事兒》中細思恐極的細節:徐階是如何成功搞死嚴世蕃的說到細思極恐,一定要來扒一扒徐階如何成功搞死嚴世蕃的,這個城府真的簡直了!話說之前在何心隱的策劃下,藍道行成功利用神仙的身份把嚴嵩整垮臺了,嚴世蕃也入獄了,曾經不可一世的嚴黨看似已經大勢已去。
  • 明朝商業繁榮的原因是什麼,宦官為何是明朝現代文明發展的先驅者
    首先來講明朝的資本主義萌芽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開始,做的一系列政策就間接促進了明朝商業的發展。給大家講一個例子,明朝萬曆年間,有個宦官叫陳奉,他奉命為皇帝去開礦,除了開礦,陳奉還非常痴迷一件事,就是煉高碳鋼。在當時的明朝,工匠們就已經知道把一定數量的碳粉與鐵混合,能冶煉出硬度更高的鋼鐵來。陳奉為了煉鋼找原材料,不惜破壞老百姓的農田和墓地。這種情況在士大夫看來,完全就是罪大惡極。
  • 《西遊記》為何被明朝列為禁書?原來書中的這幾個國家,是對明朝...
    《西遊記》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可謂是家喻戶曉,即使很多人沒有看過原著小說,但也肯定看過電視劇版的《西遊記》,央視86版的《西遊記》一經播出就創造了89.4%的收視率神話,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三年賺了4000萬,卻沒有新作品?
    讀過《明朝那些事兒》的人都知道,全書趣味盎然,讓原本枯燥的歷史內容變得生動起來,有血有肉的人物來回穿梭。該書自出版以來深受歡迎,長期佔據暢銷榜首,出版費高達4000萬元。但為什麼當年明月寫出了如此優秀的作品卻沒有新作呢?醉心於仕途?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怎麼寫出這麼棒的一擊?
  • 西班牙不可小覷的野心:計劃用兩萬軍隊徵服明朝
    那這個時候,中國在幹嘛呢? 說完了西班牙的情況,再來看看西班牙對明朝的了解。因為西班牙距明朝特別遙遠,哪怕是它的亞洲殖民地菲律賓,離明朝也很遠很遠,所以西班牙要想拿下明朝,必然要從海上戰勝明軍。 西班牙人派傳教士考察了明軍的戰船。萬曆時期西班牙的戰艦,連最次的戰列艦都遠比明軍的大船大。當明朝的官員第一次見到西洋船隻時,目瞪口呆。
  •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竟然被爆出來是一個低調、孤僻的公務員?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竟然被爆出來是一個低調、孤僻的公務員?《明朝那些事兒》在很多熱愛歷史的粉絲心中,是一道跨不過去的坎,他們都覺得讀了這套書才知道,歷史中的那些人物並不是死板無情,他們有著自己鮮活的人生,有著自己的愛恨情仇。
  • 歷朝歷代都有好男風者,為何明朝時期卻堪稱頂峰?
    引言自網絡小說開始興起,慢慢開始出現了一個特殊的圈子,就是腐女圈。他們喜歡的影視作品或者是文學作品,當中的感情線主角都為男性,就是男同性之間的愛情,也就是我們現代所謂的同性戀。不過現在,原本只是小眾的圈子,也卻隨著網絡電視劇以及一些耽美劇的興起而逐漸掀起熱潮,很多年輕男性因出演耽美劇而大火。不過目前在耽美題材推出影視作品最多的應該是泰國,雖然日本、韓國、中國等很多國家也都有相同題材的影視作品,但仍然都屬於少數。對這個圈子了解或不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同性戀並非只有現代才有,從古至今都有。
  • 明朝最厲害的錦衣衛竟然是他
    明朝最厲害的錦衣衛竟然是他...錦衣衛,眾人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那些電視劇或影戲內部的那些穿戴統一的服裝,腰佩刀劍,飛簷走壁武藝高強的人。在明朝,提到錦衣衛,朝中的大臣簡直聞風喪膽。那你知道在明朝最厲害的錦衣衛是誰嗎?
  • 「我推薦的一本書系列三」——《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
  • 網絡世界裡,明朝愛好者正在重建大明
    2006年,一個叫當年明月的順德海關公務員,在網際網路上連載了一部叫「明朝那些事兒」的講史讀物。在印刷出版後,《明朝那些事兒》不但迅速成為全國十大暢銷書和中小學生的必讀好書,還帶起一波「那些事兒」風潮,像是《唐朝那些事兒》《三國那些事兒》.......
  • 明朝那些有趣「冷知識」,城隍爺成官員,你知道寶鈔司幹嘛的嗎?
    明朝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說的就是明朝永樂大帝朱棣為了防止東北蒙古勢力的入侵,加上北平在靖難之前是朱棣的封地,於是朱棣就把京都遷去了北平。明王朝的京師十分靠近邊關重地山海關,又是天子住的地方,就有了天子守國門的叫法。